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它的最终落脚点是人民幸福,就是要让全体中国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老年人群,他们的幸福生活与中国梦紧密相连。老年人同为“筑梦人”,都曾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优待、赡养,切实解决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内容之一。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对未富先老的中国来说更是一个巨大挑战。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有资料显示,201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突破2亿,预计未来20年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到2034年将突破4亿,同时老年人口的高龄、失能、少子化、空巢化等趋势日益明显,进一步加剧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而与此相对的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难以为继,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刚刚起步,“未备先老”日益凸显。
通过走访泉港区各大养老服务机构,探究泉港长寿老人的长寿秘籍,本次实践后总结的数据可以为全国各地居民提供参考,并根据当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建设做出改版,有效促进全国居民健康生活,满足人民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角色的关于养老方式的调查,期望掌握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人民对养老方式的满意度、养老方式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养老方式的对策和建议。
三、实践过程和内容:
本次实践团分别走访了泉港区山腰中心敬老院、禾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服炼社区长者食堂、刺桐红康养服务中心、东张村农村幸福院。实践团成员分别在这五个不同的实践地点中在和不同的老人交流、参观不同的养老基础设施、对比各养老院不同的养老体系与结构后,发现异同。农村养老逐渐从“养儿防老”向“国家养老”转变,这些养老院基本是依靠政府资金支持应运而生,例如泉港区中心敬老院引进专业养老服务团队(龙人.伍心家园)运营管理,经过了解泉港区的老人们每年每月都可以通过社区领到专属个人的老年补贴,从而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养老院的共同点都是基础设施完备,服务态度好,每周开展的活动丰富而多样,他们从饮食入手,每周的菜谱都会进行更新,尽力满足每位老年人的个性需求。让老年人住在养老院中宾至如归,怡然自乐。养老院中必备医疗设施和护理人员,不同的老年人有不同的慢性病,养老院也特殊照顾患有不同慢性病的老年人,更为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
不同的是禾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采用线上基础信息服务+线下实体服务双向结合的形式,该平台将老年服务和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高新技术为老年人提供特色服务,实现了老年人足不出户,平台也能实时掌握老年人动向。为“7+1”类老年人免费发放SOS一键呼救功能老人手机,并定时和老年人联系,了解老年人诉求,提供上门服务等将“老有所依”具体化、细致化、多样化、智能化、便捷化。并在该平台的帮助下本实践团在助老员的带领下拜访了一位103岁的高龄奶奶,通过与奶奶沟通得知奶奶虽然失去了儿女,但她的孙媳妇尽职尽责,将老人照顾的很好,并且上门服务的助老员熟知老人的生活习惯和作息,因为闽南方言地区化的原因,实践团成员很难和老人直接沟通,老人大部分的信息,都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去拜访了一位半失能老人,平台助老员帮助其剃须,清洁满足其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也得知助老员们要在这片复杂的地区每个月去很多户老人家里为他们提供线下实体服务,这一份份的贴心、热心、爱心、耐心和细心让每位实践团成员佩服!感慨在这里不是“养老”而是“享老”。
东张村农村幸福院更是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遥遥领先我国其他村落的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该村经济发达、实现数据化管理、独居老人更是不用居住到养老院中,独自居住在家中,就能得到村支部良好的照顾。村支部拥有自身打造的信息服务平台,并设有老年人休息室、长者食堂、保健室、康复室、护理部、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人关怀养护中心”。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孝”是东张村的治村传家美德。每个月都会不定期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邀请老人们前来参加。每年也会开展重阳节百寿宴、洗脚礼,金婚钻石宴等特色活动,评比最美家庭,最美好儿女,好媳妇,孝亲敬老楷模等等树立典型,传播德行!减少对政府的财政依赖,实现了依靠自身发展助力养老发展。不仅实现了农村老人收入水平的提高,也提升了农村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而幸福感的获得有助于延长老年人的寿命。
走访的五个养老场所,访问了近100多名老人后,本实践团总结发现长寿老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强烈,他们满足于当前的生活,不管是居家养老还是在专门的养老服务场所,老人们都发自心底的感谢政府对他们老年群体的关怀与慰问。他们的子女也会经常来看望他们,子女对父母提供代际支持的主要内容,其中经济支持是基础,生活照料是重要方式,精神慰藉则在很大程度上依托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老人们生活的环境大多恬静自然、风景秀美、草木林立,优美的环境有利于缓解老人焦躁的心情,与自然同呼吸,秀丽的风景保持心情的舒畅。长寿的秘诀主要就是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加之良好的生活习惯,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维持3天。我们深入养老院,慰问老人,与老人融为一体,给他们义务实施“耳穴埋豆”中医疗法,和老人们载歌载舞,共娱共乐;我们访问与时俱进的新平台——禾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中心,了解现代养老新形势——“居家-社区-机构”为主体,“医养康养相结合”;我们加入长者食堂,为老人服务,和工作人员一同为老人们准备饭菜。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团队成员的实践经验,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明确的合作分工使得团队的资料有序地充实完善,每一帧视频,每一页PPT,每一句采访背后都是成员们的汗水。
本次实践活动也使实践团更加了解社会老人现状,理解“中国式”养老方式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现代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社会角色的关于养老方式的调查,为我国的养老提供一些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人民对养老方式的满意度、养老方式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养老方式的对策和建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团往往能从实践活动中领略到校园内难以欣赏的别样风景。在此次活动与养老院负责人的近距离交流访谈中,成员们还深刻地感触到了基层干部为村为人的奉献精神。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未知与挑战中摸索成长,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将要承担起时代的责任的担当,不忘初心,努力奋斗,认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以期来日为家乡建设、祖国复兴助力。
本次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本实践团与实践地的负责人沟通不足,导致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误会,影响了实践的进程,应该进一步做好沟通工作。
在进行采访收集过程中,发现与老人的沟通还是有些问题,因地域问题,大多是老人都是讲本地闽南话,然而团队里懂得当地闽南话的人并不多这对在调查过程中有一定的阻碍。
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对于收集的数据不够完善,数据特征不够明显,应该进一步研究分析数据以取得更多信息。
实践团也表现出了经验不足,立意不高,方案不够实际等问题。实践总归是实践,无论理论上所讨论的情况有多么贴切现实或者全面,终归是需要配合现实情况进行略微调整。今后成员们将会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断深入到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实践路径分析
1、泉港区老人的长寿秘籍
图1关于老人年龄的调查结果
图2关于老人性别的调查结
通过图1实践团发现,调查对象内的泉港区老人平均年龄达到85岁,且百岁老人达到3.57%,可见泉港区是一个典型的长寿之乡。研究其性别关系,调查对象内该地区的老人男女比例约为3:7,其中百岁老人均为女性。并且发现这些女性高龄老人基本上有生育子女,平均可达4个。
图3关于老人饮食的调查结果
图4关于老人是否饮酒的调查结果
图5关于老人是否抽烟的调查结果
通过图3、4、5我们发现,该地饮食习惯偏向于清淡,不吃辣,基本上肉、蛋、奶、蔬菜、水果都有,因为临海原因,也经常食用海鲜。在与长寿老人们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100%的老人不喝酒,其中超过9成的老人不抽烟,其余抽烟者均为男性。
图6关于老人是否锻炼的调查结果
图7关于老人是否睡午觉的调查结果
询问老人在养老院是否能够舒适、幸福,老人基本上表示满意,另有一些则是因为没法和子女团聚而是思念子女。主要表示吃住方便、有人陪伴、环境好。
总结以上,泉港区的老人是在饮食上清淡、注意睡眠、注意锻炼身体,尽量或不抽烟不喝酒,保持较为舒畅的心情,幸福感强烈,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当地孝亲敬老的氛围浓厚。这可能就是泉港区老人长寿的因素。
所谓研究长寿,在现代其本质意义上是研究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现代医学统计发现,中国人人均寿命77岁。中国男性平均寿命为73.64岁,中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9.43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仅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中上收入国家,反应出了中国人口素质良好的发展态势,也表明了人民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持续、明显的改善。
假设所有人享受的医疗水平都相同,那么生活水平、地域关系、饮食生活习惯、基因等成为影响人们长寿的因素。在个人层面,应尽量养成饮食生活方面的良好习惯,不仅是长寿,更是健康的要求;在社会层面,应该倡导宣传正确健康生活,改变老百姓的刻板印象和一些不科学的做法,组织好健康宣传活动、健康实践活动,同时大力弘扬孝亲敬老的养好社会风气;在国家层面,应不仅是在养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加派基层人员和技术管理人才,提升她们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多开辟类似的养老机构,让资金真正使用到养老方面。调查显示,当前,中国老年人大多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90%的老年人以家庭为基础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接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实践团了解到现在社区正在推进“医养结合”,国家应该大力支持。
感谢老师们对此次实践悉心指导让我们团队成功实践,借此机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付诸实践。感谢泉港区民政局、泉港区山腰中心敬老院、禾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服炼社区长者食堂、刺桐红康养服务中心、东张村农村幸福院为我们团队提供实践平台、提供专业帮助、成功开展实践活动。最后感谢各同学的互相配合、帮助和支持,让社会实践在炎炎夏日中完美落幕。
参考文献:
[1]沈婉婉,鲍勇《养老机构老人护理服务需求分析与政策建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04)
[2]朱心怡《养老院老人生活适应现状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第35卷第4期
[3]白剑峰.《从“养儿防老”到“国家养老”》[N].人民日报,2009-08-27(4)
[4]聂建亮《子女越多农村老人越幸福吗———兼论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11月,第48卷第6期
[5]杨勇飞.全球长寿乡的长寿秘籍[J].南国博览,2013(7):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