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9月17日讯今年4月26日,哈市道外区卫生监督所为道外区一家“小饭桌”颁发了“校外托餐机构餐饮服务许可证”,这也是哈市首个合法“小饭桌”。至今,哈市卫生监督部门已为69家符合标准的“小饭桌”颁发了许可证。现在“小饭桌”的经营情况怎么样?是否卫生?孩子们吃的是否满意?家长又是否放心?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哈市部分中小学附近的“小饭桌”。
执法人员检查“小饭桌”使用的原料。
孩子非常喜欢“小饭桌”的饭菜。
糖醋排骨、可乐鸡翅最受孩子欢迎
13日11时30分,孩子陆续走进哈市南岗区虹桥一小对面小区的领航辅导班“小饭桌”吃饭,三个房间分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三年级的孩子、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孩子,一个房间里很快坐满了28名一年级小学生。他们吃的饭菜都是一样的,总共有98人就餐。孩子们等着工作人员发餐具和食物。不锈钢餐盘是从消毒柜里拿出来的,发好了餐盘和勺子,每人又发了一串鸡肉串。接下来,工作人员给每个孩子盛了少许土豆炖茄子、西红柿炒鸡蛋、鱼香肉丝和米饭,孩子们吃得很香。不够吃的孩子举手示意工作人员,喜欢哪个菜或米饭不够了都可以再加,直到吃饱了为止。
“谁能告诉阿姨这里的饭菜好不好吃呀?”“可香了,我最愿意吃糖醋排骨和可乐鸡翅,都吃不够,肚子都快撑破了。”三年五班的陈青浩率先站起来说。“‘小饭桌’的菜我都爱吃,我最愿意吃土豆炖茄子还有带甜味儿的大米饭,以前我都不爱吃饭,现在我变样了。”三年五班的赵海文拍着自己的肚子说。
孩子吃得很高兴,每个餐盘都吃得很干净,吃完后工作人员给孩子每人分了一碗熬制的果汁,甜甜的,孩子很爱喝。
“再给我加勺菜。”
10元一餐随便吃家长看过才放心
“小饭桌”一位陈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后厨负责饭菜加工的是3个人,按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办理了健康证。孩子的就餐标准是每餐10元钱,每月上几天课就交几天钱,菜一般是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孩子最爱吃的就是鸡胗炖土豆、茄子炖土豆、西红柿炒鸡蛋,多数孩子都爱吃炖菜,炖菜有汤,孩子愿意吃汤泡饭。针对孩子愿意吃的菜,“小饭桌”会适当调整菜谱,在做他们喜欢吃的菜的同时,也要兼顾营养全面。一部分在家挑食的孩子来到这里后,变得不挑食了,家长看到孩子能吃能喝也很高兴。
记者参观了一下厨房,厨房分两部分,一部分做菜一部分做饭,消毒柜、两个洗碗池、一个冲碗池还有两个菜板,墙面、地面都铺的瓷砖,被擦得很干净。
吃饭前先洗手。
看谁吃的干净。
就餐人数不断增加潜力大竞争激烈
领航“小饭桌”负责人苑辉告诉记者,他向南岗卫生监督所递交申请后,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来了4趟,对不符合规范的地方进行了指导,反复改进了一个月才验收合格。
苑辉表示,他也有经营方面的困惑,按规定30人以下就餐的“小饭桌”符合要求办理许可证,30人以上100人以内称之为食堂,经营标准和要求也不一样了,他虽然扩大了营业面积,但后厨规模就有些不够了,“从最初的几个人到现在达到近100人,人数还在不断增加,家长带孩子来了,不收损失了收入,收了又不符合规定,真是左右为难。”
记者又相继走访了博大、张老师、红旗、英才等有证“小饭桌”,卫生条件普遍较好,厨房设施及卫生都能达到主管部门要求,各个“小饭桌”情况基本相似,由于卫生条件相对较好,就餐人数都在不断增加。
90多家“小饭桌”等待审批
据哈市餐饮监管部门调查,哈市中小学周边颇具规模的无证“小饭桌”仍有300多家,他们多隐藏在居民楼里,经监管部门打击,他们改变了经营模式,家长交钱后他们将盒饭送到学校门口,孩子在大门内接盒饭,这给监管带来难度,还有“小饭桌”改名为“小盒饭”逃避打击。同时,合法“小饭桌”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按规定“小饭桌”只允许30人以下就餐,厨房面积也只能满足30人就餐,超过30人就该按食堂标准审定餐饮服务许可证,标准更加严格,所以办证越来越困难,这也是诸多“小饭桌”虽然颇具规模,却不愿意办证的原因之一。
哈市食药监局局长佟宝刚表示,今后食药监局将把“中小学放心午餐工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餐饮监管力度,保证食品安全,让孩子和家长放心。截至目前,哈市食药监局已为哈市69家“小饭桌”颁发了“校外托餐机构餐饮服务许可证”,还有90多家提出了申请。领证“小饭桌”中,有50多家集中在哈市,以小学校周边居多,其余10多家集中在外县市。“十一”后,哈市食药监局将联合哈市教育局对外公布合法“小饭桌”名单,供家长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