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主打菜系。说起传统绍兴菜,相信绝大多数本地人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臭豆腐、霉菜梗、梅干菜扣肉等菜品。而对于越城区沥海街道来说,因其后海头位于钱塘江口,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为当地提供了丰富的海鲜食材。由于本地这类小海鲜肉嫩、味鲜且价格实惠,逐渐吸引了萧山、杭州、嘉兴乃至上海的食客纷纷前来沥海购买、尝鲜,逐渐形成了以小海鲜批发、零售、餐饮为特色产业,知名度远扬市内外。
沥海综合市场内,喜形于色的摊贩。通讯员冯燕妮摄
一个早市聚客四面八方
“今天的小梅鱼个头不错,清蒸味道很鲜美的。”从海东路走入沥海综合市场,热情的摊主就向记者吆喝起摊位上的各类海鲜。在一字排开的海鲜摊位前走上一圈,小梅鱼、白玉蟹、刀鱼、横格蟹、泥蛏等各色水产应有尽有。除生鲜外,用酒糟腌制的马鲛鱼、鱼干、虾干等腌制产品也一应俱全。
沥海综合市场内共有近140个摊位,因为水产、海鲜类摊位在用电、排水和清洁方面要求较高,所以只有17个水产、海鲜类摊位。2020年,市场进行了一次大翻新改造,升级了电力、排污等设施设备,为商户提供更好的经营环境,也让顾客在市场选购时有良好体验。
一道海味食客闻鲜而来
初到沥海,除了在海涂赶海抓螃蟹外,不少人会选择去沥海老街走走。古时海塘滩涂丰富,“潮退人进,潮进人退”概括了沥海渔民世代的生活。如今经过不断地建设改造,这条历史文化悠久的街巷正在蜕变出新的美丽,让最本土风味的小海鲜持续风靡。
汪曾祺在《钓鱼的医生》中有这样的表述:出水就烹制的鱼味美无比,叫作“起水鲜”。而在沥海,吃小海鲜主打的就是“起水鲜”。鱼肉紧实、蟹身鲜甜、蛏类无沙,辅以猛火锁鲜,简单家常的配料增味,最大程度地将食材的新鲜保留,引得食客们食指大动,席间冰啤酒或各色饮料的噼啪开瓶声,组成了这沥海的“绝妙海味”。在节假日期间,在海东路一家家以小海鲜为特色的餐饮店,许多上海、杭州专程老饕驱车一两个小时前来打卡品尝。
阿波海鲜餐厅就位于海东路上,顾客一进门,就通过所见即所得的明档点菜方式,选择自己想要的小海鲜和烧制方式。“小海鲜经称重后就直接转入厨房制作,从大海到舌尖的新鲜体验不超过12小时就能感受到。”今年42岁的阿波海鲜负责人赵琴介绍。
赵琴是土生土长的沥海本地人,和丈夫经营海鲜餐厅已经近20年了。“店里主打就是沥海小海鲜,菜品价格实惠,能保证食客们吃到新鲜、美味的小海鲜。”赵琴说,餐厅的小海鲜,每天早晨都有专门的本地渔民送货,餐厅对收到的渔货会进行挑选,确保品质。
“看风筝吃海鲜,今天的亲子时光要给满分。”4月21日中午,随着点的菜全部上齐,在三得利酒家吃饭的沈一萍拿出手机拍照,并发了一条九宫格朋友圈。“我今天调休,正好带孩子出来逛一逛。”沈一萍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住在越城区塔山街道,当天是第一次来沥海,在风筝节现场有本地人向他们推荐了这家餐厅,她们才选择在这里就餐。在三得利酒家记者看到,虽然当天是个工作日,但依旧有不少食客在用餐,生意相当不错。
一次契机承接湾区红利
2019年,省级四大战略平台之一的绍兴滨海新区落子滨海,承担接轨大湾区、服务大产业的历史使命。处在“湾区中枢”位置的沥海,也走上了城市发展的舞台中心。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企业集聚,随之而来的是人口数量的增加。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以沥海小海鲜为主的本地餐饮行业发展。“来吃饭的顾客多了,对餐厅的容量、服务和菜品就有更高的要求。”浙江省省级“百县千碗”体验店之一的沥海九龙海私房菜负责人陈菲告诉记者,以自家店铺为例,回头客占了很大一部分,很多都是来吃完一次后,带家人朋友再来吃一顿。
一张蓝图做大小海鲜
小海鲜是沥海街道的一个传统特色产业,打造小海鲜特色餐饮文化,丰富沥海商贸服务业业态,是沥海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2022年9月2日,沥海街道印发《沥海小海鲜一条街建设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营造浓厚的沥海小海鲜主题文化氛围。
经过前期调研,街道将从明确入住商户扶持政策、完善公共交通配套建设、规范流动摊贩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造建设提升。“街道将进一步提升沥海小海鲜知名度,努力把海东路小海鲜一条街打造成‘吃、住、游、玩在沥海’的样板和沥海街道景区镇建设、现代化美丽城镇建设的关键一环。”沥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周乾彬表示。
眼下,面向浩瀚海洋,沥海正奋力拓展开放空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沥海小海鲜正在努力打响品牌,做成更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