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贡献出来的秘方中医院公开102种靓汤配方

贾六金(1941~),男,汉族,山西省昔阳人。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之一。2008年被评为山西省著名中医专家。1961年9月毕业于山西省中国医学研究所及山西省中医学校,留所工作五年,后师从山西名医李翰卿、张光煜。1966年之后近20年,于山西省绛县人民医院工作,先后任业务副院长、院长,绛县第六届、第七届人大常委等职。1988年调至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先后任儿科主任、内科主任、儿科教研室主任、门诊部主任等职。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及教学四十余载,擅于治疗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部分杂症,创制了多首新方如:银柴退热汤治疗外感发热,乳蛾消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复感灵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编著和参与编写出版了《古今特效经验方》(任副主编),荣获1992年山西省医药卫生科技著作三等奖,《医苑英华》(张光煜部分)。在省级以上中医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如:《小儿泄泻180例疗效观察》《中医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44例疗效观察》《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黍米垫预防褥疮》《大头瘟、痄腮、虾蟆瘟同病异证论》《小儿便秘证治》《察咽喉辩寒温》《张光煜治疗小儿时行疾病验案三则》等。

学术思想

纵横识病,中西贯通,动态辩证

1、证的重迭

证的重迭是指两证或两证以上同时并见的一种证型。完全重迭的《伤寒论》称为合病,部分重迭的《伤寒论》称为并病。温病学上也有卫气、气营、营血同病的证型。这种两证或两证以上同时出现的重迭证,主要见于内、儿科的杂病当中。比如儿科疾病,既有肺脾气虚之里证,又有外感风寒之表证;内科疾病中,即有膀胱湿热,又有肝气郁结和气血两虚,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要进一步区分先后、轻重和缓急。

2、证的因果交替

在疾病过程中,原因和结果交替作用,互相转化,是决定症候不断演变、发展的动力之一。以上呼吸道感染逐渐演变为肺心病为例说明。六淫之邪反复侵袭肺卫,出现反复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失宣降为咳,肺气郁滞或肺虚不能化津成痰,或肺热炼液成痰,或灼津成痰,或聚湿成痰。导致经常咳嗽吐痰(慢性支气管炎),痰是病理广物,有转化为病因,浊痰阻塞气道,引起气喘、呼吸困难(肺气肿),肺和心脉相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心气虚衰,无力推动血脉,出现了心悸、结代脉,唇甲紫绀,致脉动甚,因果交替,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心血瘀阻(肺心病)。

3、证的前瞻性

疾病的轻重缓急各不相同,病程长短差别很大,但都是按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传染病、感染性疾病一般发展比较快,辩证时要有提前量。古有“走马看伤寒、回头看痘疹”的警句。目的是争取做出早期诊断,防止疾病的发展演变。比如泄泻(多见于小儿肠炎)要想到伤阴(脱水或酸中毒),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要考虑到心阳虚衰(心力衰竭)。在辩证时要注意到病症的发展趋向,提前预防和治疗。《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夫治本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识脾”,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4、分辨证的主要方面,或者叫侧重点

虽然很难量化,但可大体上分辨出孰轻孰重。如大青龙汤方证和小青龙汤方证,因为表里同病,因为外有表寒,前者是里有内热,后者是内有寒饮。后世医家进一步辨别为前者为七表三里之证,后者是三表七里之证,把它们的主要方面分辨出来了。再如脾胃虚弱,是以脾虚为主还是以胃虚为主,根据脾主运胃之纳的理论,如以便溏为主是侧重于脾虚,纳少为主是侧重于胃虚。湿热为患就有湿胜于热与热胜于热的不同。绝大部分证型都需要进一步辨别其主要方面。

临证体悟

一、使用治法中清法,和法多,补法少

清法使用依据:

1)小儿疾病谱特点:热证多(小儿为纯阳之体);小儿多见感染性疾病,而感染性疾病多见热证。温病总治法为清法。

2)受当时生物医学模式影响:早年贾六金主任为山西绛县人民医院医师,当地缺医少药,中草药广为应用,特别是清热解毒类中药,其对大多微生物、病原菌有杀灭作用。和法使用依据:小儿体质特点:稚阴稚阳,故用药时尽量避免使用峻烈药。

贾主任认为和法指:和解少阳谓之和;调理肝脾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寒热并用谓之和。和法还可用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及疾病恢复期的调理。

二、复方化裁灵活应用

“复方”乃“七方”之一。:“七方”之说始于《素问·至真要大论》,至金人成无已在《伤寒药方明理论》才明确提出“七方”的名称,即大、小、缓、急、奇、偶、复是也。并将《内经》的“重”改为“复”。所谓“复方”即以二方或数方结合使用的叫“复方”。适用于病情复杂或慢性久治不愈的患者。《伤寒论》中,桂枝麻黄各半汤,即是取桂枝汤与麻黄汤各三分之一用量,合方组成的发汗轻剂,治疗太阳病经久不解,不得小汗。柴胡桂枝汤是取柴胡汤和桂枝汤各半用量合剂而成,为太少表里双解之轻剂,治疗太阳外证未去又见少阳之里证。贾老临床习惯使用复方,多以两方合用加减化裁,增强其功用,扩大主治范围,拓展方剂对临床表现的覆盖面,以适应各种复杂情况。常用复方为:

1、小柴胡汤合银翘散

组成:柴胡、黄芩、银花、连翘、牛子、桔梗、大青叶、地丁、板蓝根、荆芥、淡豆豉、姜半夏、炒三仙、甘草。

功用:辛凉解,和解消食。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起病,发热,鼻塞流涕,轻微咳嗽,咽红,咽部不适感等。属于风热感冒挟滞者,一般服2~3剂即可脉静身凉,屡用屡验。

2、麻杏甘石汤合银翘散

组成: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银花、连翘、桔梗、芦根、浙贝母、荆芥、淡豆豉

功用:清热解毒,宣肺平喘。

主治: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热、咳嗽、气促。重者高热持续,呼吸急促,鼻翼扇动。肺部可听到中、细湿罗音。属于风热闭肺者。

3、葛根芩连汤合四苓汤

组成:葛根、黄芩、黄苓、茯苓、猪苓、泽泻、炒白术、甘草

功用:解表清里,利湿止泻。

主治:小儿感染性腹泻。发热或无热,大便次数可达数次或十余次,呈黄绿色蛋花汤样或水样,时有腹痛或恶心呕吐,口渴,尿少,苔黄腻,脉数。属于湿热泻者。

4、小柴胡汤、银翘散、透脓散合方

组成:柴胡、黄芩、银花、连翘、牛子、桔梗、北豆根、射干、板蓝根、当归、皂刺、穿山甲、漏芦、甘草。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排脓。

主治: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发热,咽部不适,扁桃体及舌腭弓表面粘膜充血,扁桃体实质亦明显肿胀,隐窝口有黄白色脓点。或见扁桃体表面有黄白色突起。属于风热乳蛾者。

5、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黄芩、槟榔、广木香、炒白芍、当归、官桂、甘草。

功用:解毒止痢,调和气血。

主治:小儿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高热可伴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大便十数次至数十次不等,迅速转为粘液脓血便。白细胞轻至中度增高,粪便镜检有脓细胞或红白细胞,细菌培养阳性。属湿热痢者。

6、四君子汤合平胃散

组成:太子参、炒白术、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炒三仙、莱菔子、鸡内金、甘草。

功用:健脾益气,消食导滞。

主治:小儿厌食症。食少便溏,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吞酸,面黄肌瘦,身高体重落后于同龄均值。苔白厚腻,脉缓。属于脾胃虚弱挟滞者。

7、厚朴温中汤合小建中汤

组成:厚朴、陈皮、茯苓、草豆蔻仁、广木香、官桂、炒白术、乌药、香附、甘草。

功用:温中行气,缓急止痛。

主治:小儿功能性腹痛。腹痛以脐周为主,发作无规律,常突发突止,检查腹部无明显压痛,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腹痛,才可诊断本病。属中虚里寒之腹痛。

8、桑螵蛸散合缩泉丸

组成:桑螵蛸、远志、菖蒲、乌药、益智仁、破故纸、菟丝子、白果、生麻黄、甘草。

功用:调心补肾,缩尿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及尿频点滴。尿频、尿急、夜间遗尿。属肾气不足,膀胱虚冷者。

9、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姜半夏、炒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甘草。

功效:祛风化痰。

主治: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一侧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口角下垂,鼓腮时漏气。属风痰上扰,口眼歪斜者。

10、当归六黄汤合牡蛎散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黄芩、黄连、黄柏、黄芪、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麻黄根、甘草。

主治:小儿自汗盗汗。属气阴两虚挟热者。

三、儿科望诊,重在口咽

一、小儿咳嗽证治经验:

咳嗽一病,居儿科疾病谱之首,四季皆可发病。病因常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儿科以外感为主,外感中以风寒伤肺居多。咳嗽的病程和特点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初起一般干咳无痰,中期咳嗽痰多,恢复期有痰咳嗽。在治法上,根据各个阶段不同的病因病机和症候特点,分别治以散邪宣肺、止咳化痰和扶正祛邪。初起外邪从口鼻或皮毛而入,肺卫受邪,肺气郁闭不宣,以散邪空肺为主,祛邪外出,宣通肺气;中期邪气深入肺腑,邪正交争,或化热化火,灼津成痰,炼液成痰,或伤脾伤胃,聚湿成痰,痰阻气道,咳痰并重,治以止咳化痰并重;恢复期正气已虚,邪气留恋,痰少偶咳,痰升即咳。或气虚,或阴虚,或脾虚,或肺虚,一般在健脾补肺、滋阴益气的基础上,加化痰止咳之品即可。

其证型归纳为十种:

1.风寒咳嗽

主症:咳嗽、咽痒、鼻塞流涕,一般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初起无痰或少许白痰,咽不红,舌苔黄白。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味。炙麻黄杏仁苏叶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冬花桔梗川贝姜半夏桑白皮甘草。加减:风寒挟热(内热外寒)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声音嗄哑、咽痛明显等,上方加入牛子桔梗北豆根射干等。典型病例:女,8岁,2007年1月8日初诊。大约一月前因感冒后出现咳嗽,有痰色白清稀,咽痒,鼻不畅,胃纳欠佳。苔白,舌尖稍红,咽淡,双肺未闻干湿罗音。诊为风寒咳嗽,治以散寒宣肺、止咳化痰。处方:炙麻黄6g、杏仁、苏叶、荆芥、桔梗、陈皮、紫菀、百部、白前、冬花、川贝、炒苏子各10g,姜半夏、地龙各8g,甘草6g,4副,水煎服。1月18日二诊,咳嗽显著好转,似有少许白痰,自觉咽喉不利。原方减荆芥、炙麻黄、苏叶,加牛子、射干、僵蚕各10g,又服4剂,咳止痰消。

按语:风寒咳嗽在儿科咳嗽中占得比重较大,小儿之体卫外不固又喜食生冷,“形寒、寒饮”兼伤肺而致咳嗽。在辨证中,该证一般不发热或仅有短时低热、闭塞流清涕、咳声频繁、咽不红为其要点。

2.凉燥咳嗽

主症:干咳或咳嗽少痰,咽痒咽干或鼻干,舌苔薄白,少津或干燥。病程较长。

治法:轻宣凉燥,宣肺止咳。

方药:杏苏散合止嗽散加味。苏叶杏仁前胡桔梗橘红姜半夏茯苓枳壳紫菀百部冬花甘草

典型病例:男,4岁,2006年10月19日初诊。主诉:持续咳嗽1个月,加重2日伴鼻塞。约一月前因感冒引起咳嗽,病初未发热,痰不多,咽痒咽干,时吭咔清嗓,夜间咳甚,纳差,近两天咳嗽加重并鼻出血3次。苔白厚少津,脉数,咽红,双侧扁桃体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诊为凉燥咳嗽,燥伤血络,治以轻宣凉燥止咳止血之法。处方:苏叶10g、杏仁10g、紫菀10g、百部10g、白前10g、冬花10g、桔梗10g、川贝母10g、白及10g、仙鹤草10g、沙参10g、甘草6g。连服4剂。10月26日二诊,咳嗽大减,服药期间鼻血一次,胃纳欠佳。于上方加入炒三仙各10g、太子参10g、又服5剂,诸症均失。

按语:凉燥一症,余根初述之最详,他在《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一节中说:“秋风初凉,西风萧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凉燥与风寒性质相同,程度有别,凉燥次于风寒,多发于秋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燥盛则干”,状若风寒而口干、咽干,干咳连声为辨证要点。

3.风热咳嗽

主症:发热,鼻塞不畅,咽痛口渴,咳嗽不爽,痰黄,鼻流清涕或黄白相间,口部充血,舌质红,舌苔或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银花连翘桑叶菊花杏仁前胡桔梗牛子射干浙贝母芦根板蓝根蝉蜕甘草

按语:风热咳嗽大多以风热感冒延续而来。风热感冒表邪初解而肺热不清,辨让以黄涕、黄痰和咽喉红赤为要点。如果咽部显著充血,或在咽峡部软腭发现有疱疹或出血点,要考虑到疱疹性咽炎的诊断,原方再加大青叶、地丁、蒲公英;伴有声嗄者,多为咽—气管炎,再加僵蚕等。

4.温燥咳嗽

主症:干咳无痰或咳嗽少痰,痰粘连成丝不易咳出,或痰中偶带血丝,咽喉干痛,口鼻干燥。初起或伴有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二桑汤加味(自拟方),即桑杏汤和桑菊饮合方加减,桑叶菊花桑皮杏仁淡豆豉浙贝母沙参栀子麦冬玉竹知母甘草

5.痰热咳嗽

主症:咳嗽痰多色黄,稠粘难咳,或喉间痰鸣,发热面赤,目赤唇红,口苦口渴,有时鼻涩,大便干燥,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

方药:二清汤(自拟方)即清气化痰汤合清宁散合方加味。黄芩杏仁瓜蒌陈皮姜半夏枳实胆南星桑白皮浙贝母天竺黄甘草葶苈子

6.痰湿咳嗽

主症:咳嗽痰多,清稀色白,食欲欠佳,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苔厚而腻。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六君子汤合三字养亲汤加味。太子参炒白术橘红姜半夏茯苓川贝母桔梗石菖蒲远志炒苏子莱菔子炒芥子甘草

按语:本证多见婴幼儿,因脾胃虚弱,痰湿滋生,病程缠绵,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化痰,三子养亲汤针对脾虚食滞、因食生痰。川贝、桔梗为治痰圣药。再加菖蒲、远志通窍化痰,共凑凉湿化痰之良剂。本证以咳痰清稀色白、喉间痰声辘辘,大便稀溏为辩证要点。

7.肺热咳嗽

主症:咳嗽频作,两腮红赤,耳红,咽干,痰黄稠粘气秽,呼吸急促,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治法:泻肺清热,止咳化痰。

方药:加味泻白散(《医宗金鉴》方)。桑白皮地骨皮川贝母知母麦冬桔梗黄芩甘草

按语:肺热咳嗽一证,乃火热熏扰肺气,遂致咳嗽频作,咳则气促似喘。与痰热咳嗽原因在于,本证以肺热为重,有痰色黄量不多,频喘气促为特征;而痰热咳嗽是以痰为主,黄痰量多,双肺痰鸣,大便必干是其鉴别要点。

8.肺寒咳嗽

主症:咳嗽痰多,色白清稀,受凉后加重,病情缠绵,时轻时重,舌质淡,苔白薄,脉沉细缓。

治法:温肺散寒,止咳化痰。

方药:小青龙汤合圣惠橘皮散(《医宗金鉴》方)加减。炙麻黄桂枝杏仁细辛姜半夏五味子太子参川贝母苏叶陈皮桔梗甘草

按语:肺寒咳嗽者,因平素肺虚,喜食生冷,以致寒邪伤肺,发为咳嗽。以面白,日久不愈,痰白清稀,遇寒则重为辨证要点。

9.阴虚肺燥

主症: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痰中带血丝,舌红,少苔或地图舌,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

方药:沙参麦冬汤合养阴清肺汤。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川贝母杏仁生地丹皮牛子桔梗射干僵蚕甘草。

按语:阴虚肺燥属内燥,由脏腑精亏液耗所致;温燥和凉燥是外感燥邪引起。两者的区别点在于阴虚肺燥没有表证。

10.肺脾气虚咳嗽

主症: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食欲不振,体虚多汗,大便不调,舌质淡嫩,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止咳化痰。

二、六妙汤临床应用方药组成:苍术、黄柏、薏苡仁、怀牛膝、苦参、金银花。

1、婴儿湿疹

典型病例:男,10个月。出生后不久,即发现面颊、额部有红斑及小丘疹,逐渐发展成丘疱疹,局部有创面,渗出及黄痂,四肢外侧亦有红斑及小丘疹分布,患儿夜间哭闹不安,常用手抓搔患处,哺乳尚可,大便稀薄,一日5~6次。用过西药软膏外敷,有短期止痒效果,皮肤损害无明显效果。辨真为湿热内蕴,脾气虚弱。先治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法。六妙汤加味。处方:黄柏6g、苍术6g、苡仁6g、怀牛膝6g、苦参6g、金银花6g、防风6g、白芷6g、百部6g、蝉蜕2g、甘草3g。水煎服,每日一剂,两次煎出约100毫升,分4~6次服完。服药6剂后,红斑变淡,创面渗出减少,瘙痒好转,睡眠稍安稳。大便次数亦减为一日3~4次。二诊在上方基础上又加入健脾燥湿的炒白术6g,又连服10剂,斑消疹退,结痂脱落,大便成条状,便次亦正常,每日1~2次。

按语:婴儿湿疹,中医称“胎毒”、“奶癣”等,是发生于婴儿头面部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皮肤损害。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此类患儿多数都有外观虚胖,大便溏薄的特点,属脾虚湿盛。六妙汤的燥湿之功,即有健脾之效,方中苍术健脾燥湿祛风湿,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排脓,可谓一举多得,再加入炒白术,健脾燥湿功效更佳。所以在治愈湿疹的同时,湿除脾健,便溏亦愈。

2、脓疱疮

典型病例:男,8岁,口周及鼻孔附近出现红斑和黄豆大小水疱3—4天,溃破后流黄水,辩证为黄水疱湿热证。治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法。用六妙汤合黄连解毒汤。处方:黄柏10g、苍术10g、薏苡仁10g、怀牛膝10g、咳甚10g、金银花10g、黄连8g、黄芩8g、栀子8g、甘草6g。水煎服,连服4剂而愈。

按语:脓疱疮,属中医黄水疱,是由金葡菌和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多发生在气温高、湿度大的夏秋季节,易在儿童中造成流行,皮损好发于头面部、口鼻附近,严重者可波及四肢及全身。初起为红斑及水疱,迅速变为脓疱,周围有红晕,特别呈丰壶水状时,疱上半为清澈之液体,下半为混浊之脓液,疱破裂后流出黄水,故名黄水疱。糜烂面渗出很严重,一般药膏及粉剂均不能与创面很好接触,故外治法不做首选。本病重者可伴有发热。由链球菌感染引起者,可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应引起足够重视。用六妙汤合黄连解毒汤,治疗过数十例脓疱疮,均获痊愈,轻者4~5剂,重者亦不过十余剂。说明本方有良好的抑菌或杀菌作用。

3、结疖性红斑

按语:结疖性红斑为急性发生于双侧小腿伸侧对称性皮下结节,隆起皮肤,色暗红,直径约1cm左右,压之有痛感,结疖逐渐增多至十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少数病人可有发热。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系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所致血管迟发性过敏反应引起的血管炎和脂膜炎。中医无此病名,但其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与湿热痺相似。治愈的四位患者,均系近郊村民,常年在潮湿闷热的塑料大棚作业,最易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之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留恋日久,气穴运行不畅,导致本证。六妙汤清热燥湿,丹参、赤芍凉血散瘀。连翘、忍冬藤舒筋活络,清湿热而止痛。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并引药直达病所。

4、下肢复发性丹毒

按语:丹毒系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常反复发作。中医称“流火”,多由火邪热毒侵犯肌肤,血分有热,郁于肌肤而发,发于下肢者常挟有湿热。六妙汤清热燥湿,加入五味消毒饮成分,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消肿,恰扣病毒病机。

5、风湿性关节炎

按语: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临床表现。膝、踝、肩、肘、腕关节均可被累及。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急性起病,发展迅速。常在病情基本控制后关节疼痛迁延不愈。本病与风湿热痹极为相似。先有湿邪为害,又加风热所侵发病。邪热壅于经络、关节、气穴郁滞而致关节红肿疼痛。因关节疼痛最终仍以双下肢为重,所以后期湿邪偏重仍是其特点。六妙汤合白虎加桂枝汤共凑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可大大缩短疗程,早日撤除激素。

6、过敏性紫癜

典型病例:

男,12岁,2008年12月15日初诊。主诉:双下肢出血点伴膝关节疼痛3天。病史:发病一周前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在儿童医院化验白细胞3.81×109/L,中性粒细胞36.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39×109/L,淋巴细胞51.4%,血小板系统在正常范围。尿常规隐血+125cell/ul。服用西替利嗉、维生素c等无明显效果。查体: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膝关节以下伸侧面,密集暗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褪色。咽淡,苔白稍厚,脉滑数。诊为过敏性紫癜混合型,辩证为湿热伤络。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法,方选六妙汤加味。处方:黄柏10g、苍术10g、薏苡仁10g、怀牛膝10g、苦参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牛子10g、丹皮10g、赤芍10g、白茅根10g、紫草12g、小蓟10g、甘草6g。水煎服,7剂。2008年12月22日复诊,双下肢出血点全部消褪,无明显不适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尿潜血消失。做过敏原检测,共检出41种物体过敏,其中中度以上过敏者9种,计有草类混合物、流空性链球菌、鱼类混合物、乳酸奶、豆奶、可可饮料、香蕉、桃子、辣椒等。原方又服7剂。12月29日三诊,无任何不适感与阳性体征。用六妙汤原方7剂巩固。

7、少儿阴道炎

按语:少儿阴道炎属中医黄带,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及幼儿。多由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原传播常通过母亲、手、衣服、毛巾、脸盆等间接传播。卫生习惯不良,大便污染,也是引起感染的原因之一。本病在儿科临床中并不罕见,常难启齿,得不到及时治疗转为慢性,应引起足够重视。

8、习惯性擦腿动作

9、前庭大腺炎

10、尿道感染

按语:泌尿道感染是小儿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初局部症状不明显,容易漏诊或延误治疗。凡遇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一定要做尿常规,特别是女孩,因2岁以后女孩发病率数倍甚至10倍于男孩。

THE END
1.产后月子食谱大全顺产月子餐食谱顺产月子餐三周食谱四、产后第一周月子食谱一览表 产后第一周饮食——排 食补关键词:高热量 为了补充妈妈在分娩过程中的大量消耗,产后饮食自然应以富于营养、足够的热量为原则。打算自己哺乳的新妈妈每天所需的热量为3100卡,而喂配方奶的新妈妈约需要2400~2600卡的热量。 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186849.html
2.牛肉清汤的香料配方煮米线《米线清汤底料配方大全》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牛肉清汤的香料配方煮米线,以及米线清汤底料配方大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米线汤配方 2、怎样做牛肉汤吃米线好喝 3、做米线的配料 4、云南牛肉米线汤的做法 5、牛肉汤香料配方是怎样的 https://luweiyjs.com/post/25100.html
3.牛杂汤底配方牛杂汤底配方 八字精批爱情运势每月运势生肖运势 1、牛杂的汤底料:主要有:八角、草果、橙皮、桂皮、干辣椒、孜然粒、花椒面各5克、萝卜两斤,精盐、老抽、白糖、白酒、味精适量。 2、牛杂汤是一道以牛杂和汤汁为主料,配以各种辅料制成的一种小吃是最受中国人民欢迎的传统小吃之一,烹饪简单,营养丰富。http://m.kanjiemeng.com/zx2993886/
4.原神白淞鲜汤怎么做白淞鲜汤食谱配方一览水产组成的汤品。浓稠的汤底宛若太阳照耀下泛着金色波光的浪花一般,带着馥郁的海洋气息涌入口中,种类繁多的海味像是传世名画上的色块,相互交错又规整和谐。一碗速速见底,甚至忍不住用面包蘸干净最后一滴汤水。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原神白淞鲜汤食谱配方一览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体验一下。更多消息和内容https://app.ali213.net/mip/gl/1103459.html
5.酸梅汤配方8种原料在哪里买酸梅汤配方原料怎么选购→MAIGOO知识高温天气下,大家要注意防暑,喝一碗酸梅汤解暑是不错的选择。在家做酸梅汤的话,乌梅、山楂、陈皮、甘草、桑葚干、薄荷叶、洛神花、桂花8种原料,那么酸梅汤配方原料去哪里买能买到呢? 酸梅汤是一种常见的饮品,具有生津止渴等作用,夏天尤为常见,一般大家可以在超市、零食店、药房等地方购买到这些原料,有的药店还有直接https://m.maigoo.com/goomai/273466.html
6.传承千年的神汤配方,一碗下肚百病消,村民称其在世神农传承千年的神汤配方,一碗下肚百病消,村民称其在世神农2024-07-03苒苒观世界 33.8万个视频 | 3.1万关注 关注 精彩推荐 美女直播 更多 温柔的小姐姐爱了爱了 来,吃点不一样的 哥哥,点才艺嘛~ 志玲姐姐温柔哄睡中~评论 PC版| APP专区| 隐私政策 Copyright ? 2024 Sohu Inc. 粤ICP证 网络视听许可证https://m.56.com/c/v555444573.shtml
7.国际营养师养生汤配方(秋天喝什么汤比较养身.简单易做的)网上有关“国际营养师养生汤配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秋天喝什么汤比较养身.简单易做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还在喝果汁或水果水排毒吗?如果你也想搭上养生新潮流,千万别错过正悄悄在欧美各国蔓延的「汤疗」(Souping)浪潮!一碗融合三大营https://m.shenchuang.com/scnews/20240805/1820328641305907202.html
8.二陈汤配方解析:同仁堂品质原料播放出现小问题,请 刷新 尝试 0 收藏 分享 0次播放 二陈汤配方解析:同仁堂品质原料 一碗芝麻胡 发布时间:52秒前还没有任何签名哦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https://quanmin.baidu.com/sv?source=share-h5&pd=qm_share_search&vid=10715322424654358360
9.中医靓汤配方(上)(30汤方)14.猪笼草赤小豆横利汤材料;猪笼草20克(鲜品45克)赤小豆50克、猪横利3条、生姜3片。功效: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润肺阴清肺热又能退湿,疗疮,清积去痰。 15.浮小麦参淮牛展汤材料:脬小表麦25克、党参25克、淮山25克、圆肉25克、牛展600克、生姜3片。功效:补益精血,健脾养胃,补脾安神,滋阴补气润血和脉。 https://www.meipian.cn/576eu5k1
10.原神清热降火汤怎么获得清热降火汤获得方法原神清热降火汤是白术的特色料理,使用白术烹饪琼玉果汤有概率获得,这算不上是药,只是略有去燥之效罢了,随着白术关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碗晶莹澄澈的果汤映入眼帘。 详细答案: 原神清热降火汤是白术的特色料理,使用白术烹饪琼玉果汤有概率获得。 配方:3日落果+1糖+1清心+1琉璃袋。 效果:队伍中所有角色https://m.3dmgame.com/ol/gl/284421.html
11.失眠健忘;腰腿疼;糖尿病;中医博客;手脚冰凉(四红汤);退烧笔者以五味安眠汤,治疗失眠健忘50余例,随证加减化裁,均疗效卓著,追访近期、远期疗效均佳。盖五味子酸收入肾滋阴填精,配半夏苦温化痰降浊,酸收苦降协调脏腑,佐茯神健脾宁神,纳合欢交合阴阳。诸药相伍,以期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其组方严谨、配伍巧妙,值得进一步研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6382-644912.html
12.江湖悠悠食谱配方大全2022江湖悠悠四、4级配方 1、完美食谱沔阳三蒸:畜肉+小青菜+鱼+胡椒 2、完美食谱开水白菜:禽肉+白菜+畜肉+胡椒 3、完美食谱砂锅鱼头豆腐:畜肉+鱼+生姜+小青菜 4、完美食谱麻婆豆腐:花椒+黄豆+畜肉+辣椒 5、完美食谱飞龙汤:禽肉+香菇+畜肉+水 五、5级配方 https://a.9game.cn/news/6851442.html
13.20款一看就会的煲汤配方,降秋燥技能get√!南方plus趁周末放假得闲煲上一碗汤 清热润燥又去火,再好不过啦! 发给老妈子今晚就有汤饮啦~ 1.栗子冬菇鲜鸡汤 材料:栗子5个、冬菇4个、鸡腿1个、陈皮2片、姜2片 功效:益气养血、滋阴补肾、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有一定的缓和作用,适合阳虚体质 2.椰子花胶炖乌鸡汤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10/14/c1569746.html
14.大碗麻辣烫配方:重拾老式大碗麻辣烫的美味记忆#二、配方的秘密:温暖而有力量如果说麻辣烫的味道是由各种食材交织而成的,那么那一碗老式大碗麻辣烫配方的精髓就在于它的汤底。老式配方通常使用骨头熬制的高汤,加入丰富的香料与调味料,慢慢地渗透进每一根蔬菜、每一片肉的纤维中。这一锅汤,便是麻辣烫的灵魂所在。 http://www.800353.cn/article/549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