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湖北人饮食,才知道万物皆可蒸,一个蒸笼,“蒸”下整个世界。湖北省位于我国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查阅史料,可以发现如今湖北省大部为早期楚文化的发源地,因此这里诞生了楚菜,也叫鄂菜,中国传统菜系之一。楚菜以烹制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自成体系,被列为全国十大菜系之一。
楚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差异的一种流派,其中和其它菜系最不同的就是在制作方法上的却别,这就是“蒸”。关于“蒸”的历史,据考证最早可追溯到炎黄时代。自从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锅,先有“煮”,“蒸”随之诞生。蒸的工艺相对于其他烹饪,更能保持食物营养和原汁原味,油脂较少,所以堪称夏日最适宜的健康饮食方式。
在湖北最有名的就是汉沔风味,它广泛吸收国内外各种风味之所长,融会贯通,自成风格,为鄂菜之精华。汉沔孝风味注重刀工、造型与火候。湖北的蒸菜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技法纷呈、食众相当广泛,大部分菜肴都是需要在蒸制前运用谷物粉、浆等进行滚粉、包裹、挂糊、上浆等处理,这对于使用动物肉类制作的菜肴来说,又起到了调节食物酸碱度的作用。在湖北沔阳,不管什么菜,当地人都能把它蒸出来,因而有“无菜不蒸”之说。
说到湖北的蒸菜,就不能不提湖北的沔阳三蒸,沔阳三蒸是鄂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的时候,沔阳三蒸就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特点以水产类、禽畜类、蔬菜类为主要原料,以粉蒸为主要技法,多种蒸菜技法清蒸、扣蒸并用制成的系列菜肴,因其起源于沔阳而得名。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三蒸,所谓三蒸,就是粉蒸、清蒸、扣蒸
1、粉蒸
在粉蒸中,最具代表性的分别是:粉蒸茼蒿,颜色翠绿、清香鲜软。粉蒸猪肉,色泽棕红、滋味鲜美、肥而不腻,粉蒸猪肉可以说是餐桌上当之无愧的硬通货,任谁都想要染指,米粉的特殊颗粒感,将整道菜的口感层次更加丰富起来。谷物清香与内部食材的融合,更是让人难以拒绝。粉蒸鸡块,颜色微黄、软嫩味香。粉蒸甲鱼,菜色泽调和,肉质嫩软,胶质味鲜,粉蒸五花肉、螺蛳蒸茼蒿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
2、清蒸
清蒸就是把食物放入调好佐料的汤水中,再入笼蒸熟后食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蒸全鸡和清蒸鳊鱼,这两种菜形态完整,原色原味,肉烂脱骨,醇香可口。同时清蒸甲鱼也是一道清蒸名吃,其特点是汤清汁鲜、鱼裙软柔、肉松味美。还有清蒸鳝鱼,其肉质滑嫩,香味浓郁。湖北自古被誉为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盛产各种淡水鱼类及水产品,许多是湖北所独有的,水产丰富的湖北,自古就品尝着武昌鱼的美味,清蒸武昌鱼嫩白晶莹,在浅浅的盘子中,润在汤汁内,格外明亮诱人。鱼肉紧实弹牙,细嚼微微回甘,余韵悠长,鱼皮嫩到不时黏在筷子上,每一口都是湖鲜的自然滋味。
3、扣蒸
扣蒸,指将原料调味后,造型装入扣碗,蒸熟翻扣入盘碗,然后淋上芡汁的方法。沔阳三蒸在沔阳民间宴席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粉蒸排骨、粉蒸牛肉、粉蒸青鱼等。比如扣蒸鳝鱼,鳝鱼肉滑嫩而略为松散,蒸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鱼肉的完整,将鳝鱼宰杀去骨成段,用盐、油、蒜、姜、胡椒粉等入味,再拍上米粉,上锅蒸熟,最后再以滚油浇之,味道瞬间被激发出来。一般蒸菜在上桌时都使用扣碗翻扣装盘,勾芡浇汁,所以有三蒸九扣之说。
天门九蒸
在湖北天门,蒸菜技法几千年来辗转相传,代有增益,如今被归纳为“天门九蒸”。除去上面沔阳三蒸的三种蒸,天门九蒸还有炮蒸、包蒸、酿蒸、花样造型蒸、封蒸、干蒸。其菜品之丰,技法之多,味型之广,在全国独树一帜。天门因而被誉为中国蒸菜之乡。
恩施格格蒸菜
和天门九蒸、沔阳三蒸不同的还有格格蒸菜,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流行一种叫做格格的蒸菜。严格来说,格格并不能算作鄂菜,而是川渝菜系的下河帮菜,格格也是重庆万州方言,意为蒸笼。格格只有巴掌大小,并不单独成席,更多是作为一种小食配菜出现。恩施的格格通常会用土豆或红薯垫底,上面放羊肉就叫羊肉格格,放排骨就叫排骨格格,里里外外都透出一种轻松随意。
竹溪盆菜
结束语
湖北蒸菜历史悠久,品种丰富,遍及城乡,具有鲜明的农家风味。其蒸菜不但擅蒸禽、畜、鱼、肉,对于素菜一样能蒸,诸如萝卜、南瓜、芹菜、藕、茼蒿等等,湖北菜中光蒸菜品种就有300多种,故有“无料不蒸”之说。湖北人的蒸菜,胜在内容丰富,更胜在气势和内涵。多种多样的食材,既是对生活富足的祝福,也有一派中国人梦想中团圆和气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