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物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字】饮食;习惯;健康;关系
前言:健康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回答,有人说是身体健康,有人说是思想健康,其实都没有错,人类完整的健康状态包括身体健康和思想健康,并且影响健康的因素众多。在这里,笔者主要想论述的是人类的身体健康,以及与身体健康密切联系的人类饮食习惯。依靠药物维持的“健康”不是真正的健康,在未来社会,只有通过日常锻炼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创造的健康才值得提倡,对健康具有决定作用。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如果不注重饮食的卫生和合理的膳食搭配,都将导致人类产生健康隐患。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东西很容易满足,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如何搭配,怎么吃才能获得健康是摆在我们眼前的大事。
1什么是健康
关于健康,较为全面准确的定义是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给出的,它指出健康是人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健全的一种状态,评判健康的重要标准是:精力充沛,睡眠良好,对感冒和传染病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牙齿清洁,皮肤富有弹性等,这些表现都与人的饮食习惯有着紧密联系。身体是人最大的本钱,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诸多人群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的健康理念的肥胖症状,是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健康的表现,除疾病因素影响外,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生活饮食习惯导致,过多摄入营养,暴饮暴食。
2饮食习惯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吃,是每个人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之一,但怎样吃,吃什么对健康才有好处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吃很多的美味佳肴,很多人经常饮食习惯不一样,不按点吃饭,只吃自己喜欢吃的,并且暴饮暴食,这些对身体健康真的有益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笔者以前也很挑食,爱吃肉,不爱吃水果,蔬菜,导致身体发育较慢,肥胖,个子也长得不够高,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导致的,果蔬里面富含维生素,对人体发育具有重要影响,而肉里面脂肪和纤维含量很高,过度食用容易导致肥胖,伴随肥胖而来就是心脑血管等疾病。学过食物营养学这门课程后,我明白了食物均衡搭配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以后我每餐都加强菜品的营养搭配,过去不爱吃的食物只要是对身体健康发育有促进作用的,再怎么难吃,也会坚持吃下去,同时加强锻炼,身体健康状况较之于以前有了很大改观。
3现在生活中应该坚持的健康饮食习惯
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较大,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更容易忽视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鉴于此,笔者列出一些比较科学的饮食习惯,供大家参考学习。
3.2要注重食物营养的搭配,摒弃过度偏好。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和不喜欢吃的食物,对自己来说,自己喜欢的食物就是美味佳肴,不喜欢吃的就难以下咽。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过度依照自己的偏好来决定食物的摄取,自己喜欢吃的就多吃,不喜欢的就少吃,甚至不吃,身体的健康需要均衡的营养来维系,这种择食观只会造成营养的失衡,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3.3摄取的食物对象要正确。我们吃的食物一定要正确、科学,病从口入,千万不要为了满足好奇或个人口味而去吃一些野生动物,因为这些不是人类使用的食物,野生动物身上通常寄居着一些尚未被人类发现的寄生虫或传染病,对人体的健康会构成巨大威胁。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的起因就是由于人类非法食物果子狸这类野生动物,导致原本只在动物身上传播的病变异传染给人,造成严重的灾难。
参考文献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是人们通过长期探索得出的健康经验。然而,关于中国居民早餐状况的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有近10%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而在进食早餐的人群中,只有20%可以做到早餐营养充足或较为充足。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6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了这项调查结果。
合理膳食为健康第一基石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类的健康模式和疾病谱发生了巨大改变。过去主要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已被严格控制甚至消灭,而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疾患等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个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因此预防这些疾病的根本办法是提倡自我保健,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提出了“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衡”健康四大基石概念,并指出如果做到这四点,便可解决70%的健康行为问题。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巡视员王华宁对《t望东方周刊》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四大基石,第一个就是合理膳食。尽管年龄等都是产生慢性病的危险因素,但不合理的膳食与运动偏少已经成为目前国际公认、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的最重要致病因。
“吃好”有了新标准
“吃饱”对今天大多数国人来说已不是问题,“吃好”正在成为新追求。那么到底怎样的膳食方式才叫合理?
根据2016年5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介绍说,新版膳食指南可以总结出6条核心条目,分别是: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杨月欣告诉《t望东方周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以2岁以上健康人群为目标,告诉人们每天吃什么食物以及如何开展身体活动的科学指导。
膳食平衡实际包括食物多样平衡、各种各样营养素平衡、能量摄入和消耗平衡这三大方面。如果用数字来衡量计算,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才能算得上食物摄取多样。
杨月欣强调,中国居民每天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此外,新版膳食指南还特别针对油、盐、糖的摄入进行了指导,油的摄入量为25~30克、盐要低于6克、糖应低于50克。
合理运动方面,新版膳食指南建议大家吃动平衡,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最好保证每天走路6000步以上。
什么是有营养的早餐
要想真正实现膳食平衡,合理饮食,必须先“吃好”早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中国居民早餐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有8.6%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其中贫困农村居民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大城市居民;从年龄段分布来看,有12.6%的18~44岁人群和12.2%的12~17岁人群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
各类科学文献都指出,长期不吃早餐,不仅会增加肥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让胃病、胆结石等疾病缠身,还会影响认知能力、学习成绩和脑力工作能力,容易加速衰老。因此早餐不但要吃,更要吃好。
丁钢强介绍,如果早餐中包含了谷类、动物性食物(肉类、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类或3类食物,则早餐营养充足或较充足;如果只包括了其中2类或以下,那就意味着早餐的营养不充足。
80%的儿童早餐营养不达标
然而,国人的早餐质量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全国只有19.1%的居民可以做到早餐营养充足或较为充足。
关键词:学生营养体育健康
1制定学生营养食谱的基本原则
1.1食谱应考虑营养需要
在进行学生营养食谱时,要考虑到不同学龄阶段的营养需要,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阶段在青春期,所以发育还在继续,要注意饮食的习惯。而在中国膳食指南中提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还有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常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稳,保持适宜体重;清淡少盐的膳食;这对学生的饮食有指导作用。
1.2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显示,平衡膳食宝塔共分五层,包含每人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宝塔各层位置和面积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对于“宝塔”第一层所包含的谷类(包括五谷杂粮)、薯类等食物多吃,每人每天应该吃300~500g;蔬菜和水果占据第二层,每天应吃400~500g和100~200g;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位于第三层,每天应该吃125~200g(鱼虾类50g,畜、禽肉50~100g,蛋类25~50g);奶类和豆类食物合占第四层,每天应吃奶类及奶制品100g和豆类及豆制品50g;第五层塔尖是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g。
2膳食要求维持营养平衡
现今环境条件越来越好,人类机体自我适应、自我完善的意识已逐渐褪化减弱,但并非消失。中枢神经在参与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避免进餐时精神忧郁、阅读书报或考虑其它问题。有条件可在进餐前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中,布置优雅的餐厅就餐,则更为快事。
3学生饮食应注意事项
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主要是寄宿制,所以一日三餐均在学校,确定膳食营养平衡,适应学生成长发育的需要。首先合理分配能量。尤其早餐必须摄入足够的能量,才能适应上午课程集中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体制做好一天的能量分配,保证学生的身体需要。其次要注意合理的膳食组成在能量供给充分的前提下,除保证蛋白质的摄入量外,还要注意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主、副食要搭配适宜,以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就一种或几种营养素而言,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较高,但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完全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因此某一餐仅食稀饭、泡饭、馒头等以淀粉为主的食物,或单吃鱼、肉、蛋等高蛋白质为主的食品,都是不合理的,必须调整为每餐均有素、有荤、或豆菜搭配的合理膳食结构。以早餐为例,即应摄入足量的主食(粗、细粮均可,100~150g),又需要一定量的动物性食品(鸡蛋一个或瘦肉50g)及蔬菜。如条件不允许,则应在主食之外搭配豆类食物(如大豆、豌豆或蚕豆25g,或豆腐干50g)和一定量的蔬菜。再次要保证含钙、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食物。最后做到膳食多样化,粗细搭配,干稀适度,从而做到营养又美味。
4营养与体育
4.1健康的体魄是参加体育锻炼的资本
学生营养均衡了,但必须要有科学的锻炼才能强健体格,如果营养好了不锻炼就会形成肥胖。各种体育项目有它的用意,所以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懂得体育的重要性,强调体育对人的身心与行为健康之间的关系,注重发挥体育在竞争、友谊、合作、意志与精神方面的价值,以及协调体力与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而在体育锻炼中要适度,科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的锻炼,提高身体的素质,思维的灵敏性。
4.2营养与体育对我们的健康都有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饮食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身体所需要的热量也保证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体育锻炼帮助我们强健体格,通过锻炼可以调节心理,还可以预防及延缓疾病。合理的营养与体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要从学生时代抓起,这样才能强健体格,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好一定的基础。
4.3注意体育与营养相结合
营养好身体才能好,通过体育锻炼才能有强健的体魄。因此,我们不但要吃好还要好好锻炼,为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事业打下良好基础,为美好的未来打下良好基础。从现在开始努力行动吧!
5结语
在自然界,任何一种食物都不可能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只有有多种食物相互搭配构成的膳食,营养素种类才齐全,数量才充足,且比例适宜,利于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如果膳食中营养素之间比例失调,不适应人体的生理需要,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一些营养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合理的饮食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身体所需要的热量也保证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而体育锻炼帮助我们强健体格,减少肥胖,减少疾病,通过锻炼可以调节心理,还可以预防及延缓疾病。因此,营养和健康在人们生活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共同为人体创造健康,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关键词】健康均衡饮食合理营养大学生
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智者以健康为人生至福。如今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在不断提高,而我们的健康状况呢?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研究成果证实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相应地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两者不成正比。因此,很多人开始求助于医生(院),希望通过此法找寻健康之道,然而医院只是通过排除法,删除一个又一个原因,最后不免落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境地。正应了一句话:医生只能治疗你的疾病,却无法让你健康。而失去健康的第一步,常常是从饮食开始的,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合理、均衡的饮食不只可以维持生命,还为人们提供营养,而营养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石。而大学生正处于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
一均衡饮食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老百姓就知晓饮食的重要性,而到了今天,用饮食预防疾病也成为21世纪预防医学的主流,人们已意识到向食物要健康。然而问题是,你的饮食方式健康吗?你从饮食获取的是真健康还是亚健康呢?
正如“一个好汉三个帮”,食物也是如此,需要彼此“帮助”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因为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美国博士李威廉在其演讲中也提到食物的“协同效果”,许多世界顶尖的营养学家也有同样的结论,他们发现:单一的食物无法带来理想的食疗效果,不同的食物必须相互配合,发挥协同作用,才能产生最佳功效。因此,营养学家建议:均衡多元地摄取有益健康的食物,才是保障健康的最好方法。
“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中的重要群体,他们良好的营养状况是其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整体素质。而且他们尚处于青春发育期,代谢旺盛、运动量大,同时学习任务繁重,就业压力大,他们的生长发育状况,学习效率的高低,生活能力及抗病能力的强弱,运动能力等,都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合理的营养、均衡的膳食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饮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营养知识不足
2.饮食误区
进入大学后,脱离了家庭的监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由自己掌控,多数同学的饮食习惯变得“随心所欲”,主要表现在:(1)三餐不合理:进入象牙塔,没有了高中早自习和高考的压力,一些同学变成赖床族,早餐直接略去;午饭喜欢光顾路边摊,因为他们觉得米线、朝鲜面之类的更有滋味,或者懒得挤食堂,直接选择汉堡、炸鸡等洋快餐;晚上睡觉前,喜欢开“卧谈会”搭配各种夜宵。以上情况与营养学家提出的“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养生理论相去甚远。(2)盲目减肥:各种零食、饮料受到大学生的追捧,有的学生还将其作为夜宵,其中女生居多,导致校园肥胖一族增多。很多学生便将节食作为减肥之道,平日里只吃零食、水果等,殊不知,正确的减肥之道是合理饮食,坚持运动。盲目的减肥不仅达不到目的,长此以往只会缺乏营养,导致身体素质下降。
3.以年轻为资本的误区
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沉迷网络的习惯,在网吧包夜,常以泡面等垃圾食品为主食,只求果腹,毫无营养可言。他们并未重视日常这种不良的饮食习惯给自己带来的不适感,误以为年轻有的是资本,可以尽情地消耗甚至挥霍,更有甚者认为营养和自己无关,只是妇孺、老年人才需要注重的东西。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量变到质变才会爆发出来,届时后悔已晚。
三大学生如何做到均衡饮食
1.普及营养知识
第一,建议高校多开设有关饮食营养方面的公共选修课,使同学们系统地了解营养卫生知识,指导并帮助其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三,在学生中开展营养知识方面的问卷调查,促使其重视合理、均衡饮食。
早在20世纪末,欧美各国的有志之士陆续发起饮食革命,从学校营养午餐开始,拯救学生的健康,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饮食的品质决定了青少年的未来。
2.三餐合理搭配
国内外营养专家普遍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提供的能量占全天饮食的30%,质量也应达到全天营养素标准的1/3,如若略去,会导致低血糖,精力无法集中,难以保证有效的学习动力。古谚云: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这和现代营养学观念是相吻合的,一日三餐合理搭配,拒绝夜宵,方可保证健康的体魄。
3.饮食结构合理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完全相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达到营养合理,促进健康的目的,因而要提倡饮食多样化。美国哈佛大学健康管理学院2008年公布了新的饮食金字塔图,完全修正了过去以精制谷物为主食的概念,鼓励人们多吃有益健康的全谷类,搭配大量的蔬菜水果,作为日常饮食最重要的基础。影视大亨邵逸夫能活到107岁高龄,他遵循的即是“营养平衡”,邵老认为:合理的营养是代谢的基础,膳食中既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又要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膳食纤维是人体大扫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将堆积在体内的废物、垃圾清除干净。称其为体内的环保大师,一点儿也不为过。几乎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它,却可以有效地预防便秘、肥胖、痔疮等疾患。想要减肥,保持好身材的同学最应该保证膳食纤维的摄入,而不应走上节食、偏食的错误之路。
4.注重饮食环境
尽量在食堂用餐,减少路边摊的光顾,即可减少地沟油、添加剂等有害物质的摄入。
今天,中国面临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青年一代特别是作为社会主人翁的大学生,保持健康的身体,是对自己、家人及社会负责任的表现,让我们返璞归真,从饮食出发,养成均衡饮食的良好习惯,创造一个健康的美好人生。
关键词: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营养健康教育
营养是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播撒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全过程。[1]它是一种全面的生理过程。营养素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和健康的最根本的物质。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归纳起来分为三大类,即由蛋白质、脂肪类、糖类组成的宏量营养素,由矿物质和维生素组成的微量营养素,以及由水、纤维素等组成的其他营养素。人体为了维持生命就必须从外界摄入食物,食物中的养分就称为营养素。
营养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营养的意识,传播一定的营养知识,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益于营养的饮食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保护和促进健康,提高生活动质量。合理的膳食营养是防治疾病,维护人体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对保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维护健康、提高肌体生理机能、增强体质和防治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的知识是大学生营养教育的基本内容,营养教育能为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奠定基础。笔者通过对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大学生开展营养教育及效果的评价,旨在探索高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现状,以及在高等院校中开展营养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1.2方法
2.结果
2.1获得营养知识的途径
2.2教育前与教育后的一般情况比较
分别对2组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统计中对象的性别、民族、年级、系别、父母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主要讨论教育前和教育后学生数据的差别。
2.3营养知识
表2显示,教育后学生对营养学知识的了解情况好于未开课的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
2.4营养态度
教育前在83名调查对象中,有36.1%的学生不吃早餐,甚至有不吃早餐而吃四餐的学生。92.7%的学生愿意为了健康改掉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68.7%的学生愿意接受有偿营养教育来改变自己生活中的营养知识缺乏营养态度不良的习惯,如表3:
2.5饮食行为
2.5.1饮食习惯
教育前仅有63.9%的学生一日会按三餐来进食,大部分学生进餐无规律,73.4%的学生有偏食的习惯。
教育前有58.1%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教育后比例变化不大,有10.3%的学生不吃早餐。
2.5.3早餐质量
表4显示,早餐同时包括牛奶(或奶类、豆浆)、蛋类、面包(或馒头、面条等)的占少数,教育前有25.3%的学生每天少于1袋奶,有60.2%的学生每天少于1个鸡蛋。也有的学生一天多袋奶或是2―3个鸡蛋及以上。
3.讨论
调查显示,我校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普遍较差,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必要性。营养学是一门行为科学。研究表明,许多患有营养不良的人并非由于贫困,而是缺乏营养知识。现代社会有些人营养过剩,是由于不能正确选择食物所致,如糖尿病、高血压和某些肿瘤的发病均与膳食不健康有关。国内外专家近年来都十分重视这种疾病模式的变化,并试图通过营养教育、膳食调整来进行防治。我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营养知识缺乏及膳食搭配不合理、不平衡化都将给学生的身体及学业带来影响。
我校大学生的营养态度良好,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想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认为营养对健康很重要,并且愿意为了健康而改变饮食习惯,显示了在高校开展营养教育的可行性。因为采用合理的膳食模式,受自身营养知识、态度的影响,且营养态度决定其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的可行性。
总之,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合理的饮食与营养对于维护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我国大学生的营养知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很多饮食方式也不科学,对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肤浅,而且重视不够。因此,全面系统地学习营养的基础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筠,张蕴琨.运动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侯彦喜.大学生的营养与营养教育[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31,(5):304-307.
[3]孙要武.某医科大学生营养教育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7,(5):135-139.
[4]刘真美.贵州部分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26,(6):475-476.
[5]汝骅.贵州与南通中小学及其家长营养知识状况[J].苏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36,(3):96-101.
[6]张华.江苏省初中生营养知识与态度调查[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6,45,(2):235-239.
婴幼儿
理护打基础
需求分析
“幼儿期”是奠定一生良好饮食习惯的大好机会,同时也是建立亲子间亲密关系的机会。所以,家中有婴幼儿的父母,一定牢记这一实质,以便从基础做起,全方位打造与孩子的美味关系。
美味打造
婴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期,是一生健康的基础。家长在喂养婴幼儿时应了解以下常识,以便打造孩子的第一个美味关系。
除此以外,注意为宝宝添加益智的食物,培养天才宝宝不是难事。婴幼儿大脑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其中蛋白质类营养最为重要,若在婴幼儿期供给足够的营养素,为脑细胞的增加和功能的分化提供必需的物质,将对宝宝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儿童
良好习惯促健康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稍大些就很有主张,要么不吃,要么吃很多,要么挑食。很不容易搞定孩子的胃。而营养专家透露,在此时期,打造美味关系的关键是让有营养的食物变得更诱人。因为良好的饮食能为宝宝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所需的能量,还有助于他保持健康、维持正常的体重,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受益终生。
3岁以下儿童:宜用菜饭混拌的方法,以防止儿童挑食;不要把不宜消化的坚硬、荤腥、辛辣、过酸、过咸或未煮熟的食物让孩子吃。
3-6岁的儿童:这阶段是学龄前期。幼儿生长发育较快,身体建造骨骼、牙齿、肌肉和血液,对营养的需求较大。虽然学龄前儿童的膳食基本与成人相同,但主食中的粮食摄取量比成人少,而且对膳食质的要求比量的要求高。
6-12岁的儿童:儿童生长发育迅速,体力活动加大,学习任务较重,新陈代谢旺盛,因此对营养的要求比较高。营养供给是否全面、比例适宜,不仅关系到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对儿童智力发育、改善学习状况关系极密切。
学龄儿童需要增加热能,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比幼儿期有所增加,尤其是钙、铁、锌、碘;如果儿童饮食中不饱和脂肪酸长期缺乏,对脑神经正常发育和智力发育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学龄儿童的早餐一定要吃好,如果不吃或吃不好,摄取的热量满足不了身体需要,特别容易出现饥饿、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低血糖、头晕等。
青少年
全营养美食强体格
青少年是指10-17岁的中、小学生,是儿童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这是发育突飞猛进和性成熟阶段,是一生体质、体格、心理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刻。这一时期,青少年的生长速度、学习能力、性成熟程度和劳动效率等均与营养状况关系密切。
要吃五谷杂粮:青年时期要有足够的热能供给,对三大热能营养素要求保持适宜的比例: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大致为1:0.8:7.5。青年人应摄取足够的粮食以补充热能。从青年人开始就要养成吃五谷杂粮的好习惯,粗细搭配、品种多样,这不仅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还可以获得一部分B族维生素,而且可以改善主食花样,增进食欲。
要有足量的维生素:要有足够量的维生素A、D、以及B1、B2、B12、C等。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粗糙谷物、蔬菜、水果等,每天要吃蔬菜400-500克,还应多吃绿色或橙黄色蔬菜和水果,因为这些食品富含胡萝卜素、核黄素、硫胺素、抗坏血酸等。大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水溶性维生素B1、B2、C、烟酸等消耗增加,应从食物中注意补充维生素,以免造成维生素的缺乏。
要少吃甜食: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如果食糖过量,会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B1,影响乳酸和丙酮酸的代谢。这些物质若蓄积在体内,尤其在脑组织中蓄积过多,则会干扰大脑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引起头晕、乏力、失眠、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影响身体健康。因此,营养学家告诫青年人不要嗜糖,尤其大、中学生及其他脑力劳动者,每日食糖不要超过10克。
早餐极为重要:目前,有些中学生早餐只吃一点馒头和威菜,有的甚至连早餐都不吃,这样热量和营养就不能满足上午学习、活动的需要,因而不少学生到第三、四节课时就出现饥饿感、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要注意变声期的饮食调养:青少年一般在14~16岁左右进入变声期,这是青少年喉头、声带发育阶段,其表现为声音嘶哑,音域狭窄,局部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变声期一般为半年至一年,在此时期营养应全面丰富,尤以补充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钙质最为重要,饮食应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蒜等,因为这些食物会刺激喉头声带。
少女切不可随意节食:少女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需要更多的营养。有些少女为追求身体的线条美,盲目节食减肥;导致体重急剧下降,轻者消瘦、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重者全身功能紊乱、心动过缓等。
中青年男性
周到关怀减压力
食物能稳定情绪。钙可以安定情绪,防止攻击性和破坏的发生。脾气暴躁者常食用牛奶、酸奶、奶酪等乳制品以及鱼干、骨头汤等含钙食物,可以平和心态。研究发现,人在遇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时,维生素C的消耗量明显增加。因此,每天吃3-5枚鲜枣,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付紧张的工作环境。
人一旦疲劳,往往鸡、鸭、鱼、肉大吃一通。其实肉类属于酸性食物,进食后反而会加重疲劳感;新鲜蔬菜、水产制品大多属于碱性食物,能使体能迅速恢复。
要保护视力可以多吃一些胡萝卜,以保持体内维生素A的正常含量。不少人一进办公室就不想动弹,晒太阳的机会特别少,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结果骨质疏松,年纪轻轻,随便摔一跤就骨折。还是要多运动,多吃些海鱼、鸡肝,这些食物的维生素D含量高。
记住少量饮酒。每天喝20-30毫升红葡萄酒,心脏病发病率就能降低75%。天热时,喝啤酒是很多人的最爱,但饮用啤酒过量可能加速心肌衰老,使血液含铅量增加。
如果吸烟,每天应多吃胡萝卜、柿子椒、青葱、菠菜和橙黄色的水果,或者早餐补充点维生素A、维生素C和无机盐,减少患心血管病、肺癌和呼吸器官疾病的危险。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戒烟。
中青年女性
饮食调理促美丽
现代社会,中青年女性既要在职场上打拼,又要顾忌家庭,还不能忽略自身的容颜气质的打磨,压力并不亚于男性。即便做全职太太,每天为家人操心还不易一下看出成绩,心态上的调整也很重要。自古女人常用传统中医来为健康护航,对中医饮食的调理也是很青睐的。
中医认为,规律用餐、合理搭配是“食养”的基本原则,同时食物还要种类多样,搭配合理,五味适中;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可暴饮暴食;美食美器,心绪安和。另外,食物还要与年龄、体质、地域环境、季节天气相适应。同时,对食物吃法也要有讲究。对于味道好、营养价值高的食物,人们自然喜欢多吃,但中医认为,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固然重要,其食用方法也对食物营养的吸收和肠胃健康很重要。
中青年女性还应了解食物也有“四气五味”,即寒、热、温、凉四种属性,还有酸、辛、苦、咸、甘五种味道。食物的属性与味道不同,影响着其对身体作用的不同。寒性、凉性的食物都有利于热性疾病。如:苦瓜性寒,能清热解毒,可用于热病或暑热烦渴,肝热引起的目赤痛。寒凉只是程度的不同,如苹果、香蕉都属于凉性水果,都能生津止渴,用于热伤阴津出现的烦热口渴。热性、温性的食物对寒性病症有好处。如:羊肉、狗肉性温,都有温中暖肾作用,可用于脾肾虚寒出现的腹痛少食,腰膝痿软。
同时,中医认为,食物味道不同,作用就不同。酸味能收能涩,如樱桃能滋养肝肾而止泻;辛能散能行,如葱白、香菜能散风寒;苦味能泻火,如苦瓜能清热解暑,解毒。咸味能软坚润下,如紫菜、海带都能软坚散结。甘味能补虚,如龙眼肉能补脾胃,养血安神:大枣可以补脾胃,养气血。
女性月经期饮食以烧熟、温热食物为宜,在冬季还可适当吃一点羊肉、鸡肉、桂圆等温补食物。膳食中应包括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对防治贫血有很好效果。在排卵期应多吃水果,不要吃刺激性食品。
多次出现的排卵期出血症状,轻微者可经自我调养而愈,可多食龟、鳖、鱼、虾、乌骨鸡、黑芝麻、鸡蛋、蘑菇及新鲜蔬菜水果等清补食品,少食油炸煎炒、辛辣香燥助火食品,避免荤腥油腻、过甜食品,避免用脑过度、劳累及情绪波动等。
老年人
养生诀窍来护航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新陈代谢开始变得缓慢,同时,因没有科学健康饮食而造就的病症亦开始显现,所以老年人平时注意食物的搭配,既可防病又可保健,也要注意了解更多的饮食搭配技巧。
老年人在饮食上如何吃才有营养?不妨了解以下要点,同时注意食物搭配,可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1.深色水果抗衰老。
买水果时拿不定主意,就选深色的那种。相比浅色水果,深色水果里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剂、维生素、硒、铁、钙、锌等物质,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功效。
2.晚餐早比晚点好。
3.用凉开水泡红茶。
与青菜或胡萝卜相比,红茶中含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有效帮你抵抗皱纹和癌症的侵扰。日本最新研究显示,每天喝两杯以上红茶的人,遭遇流感病毒侵袭的几率要比不喝的人少30%。用热水泡茶会比冷水泡茶释放出更多的咖啡因与单宁,导致周期性头痛、失眠等症状,而用凉开水泡茶可使其中的有益物质在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慢慢溶出。
4.有些素菜要“荤”着吃。
油吃多了不好,但一点不吃更不好。专家表示,南瓜、胡萝卜中含有大量B-胡萝卜素,因此不能吃得太清淡,用油炒一下更有利营养素吸收。如果南瓜用来煮粥,那么保证其他菜里有油,让它们到肠胃里会合。
5.凉菜的汁用来蘸着吃。
很多人去饭店都喜欢点盘大拌菜或蔬果沙拉,觉得这样能补充维生素。其实,这些菜中的酱汁反而会给原本健康的菜带来不少热量。最好把调好的酱汁放在一个小碗里,用切好的菜蘸着吃,这样,你需要的酱汁只是原来的1/6。
6.睡前吃些高纤维食物。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朱蒂斯沃特曼说:“睡前半小时吃些低热量的碳水化合物零食,比如谷类食物,有助于睡眠。”大多数人每天摄入的纤维量只有身体需要量(25-35克)的一半,所以,建议抓住睡前的最后时刻补充一下。
7.每餐之前喝两杯水。
控制体重,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场“持久战”。对老年人来说,同样如此。饭前喝两小杯水能减少饥饿感和食物摄入量,比节食减肥的效果更明显。
8.复合维生素饭后吃。
9.生吃洋葱防心脏病。
美国哈佛医学院心脏科教授克多格尔威治博士指出,洋葱含有大量保护心脏的类黄酮,每天生吃半个,或喝等量的洋葱汁,可增加心脏病人约30%的“好胆固醇”。尤其在吃烤肉这样不怎么健康的食物时,里面的洋葱就像你的“救命草”。
专家指出,洋葱对高血压、高血脂和心脑血管病人确实有好处,而且生吃、凉拌效果最佳。
小贴士
美味关系热线
②孩子要不要跟全家人吃一样的东西?
桑德拉巴斯廷(美国食品和营养专家)解答:我觉得父母和孩子吃的东西不一样也没关系。要想让全家人都吃得高兴,最好提供各种菜码,同时保证其中至少一两样是孩子爱吃的。还有另几件吃饭时要注意的事情:少在餐桌上批评孩子。不然与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会成为他不愿意做的事,他也会更不吃东西。注意给孩子准备的食物量。如果你把一份成人量的食物放在孩子面前,会让他望而却步。多吃素。常和家人一起吃饭的孩子与单独吃饭的孩子相比,每天会吃更多的水果和蔬菜,其中大部分的孩子每天至少会吃掉5份水果和蔬菜。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吃更多健康食品,就准备这些食物,并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吃吧。
③怎样帮助全家人控制热量摄入?
李玉婷(中国营养师)解答:请尝试以下方法
*预备好新鲜水果及蔬菜供全家食用,为了让家人不再用缺乏营养的食物裹腹,应尽可能事先将果蔬洗净,以便出门时携带,这样可以避免突然饥饿而大吃洋快餐或汉堡。
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处于良好状态。
二、健康教育在创建卫生城市中的作用是什么?
1、进行社会动员,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创建卫生城市氛围;
3、改变个体和群体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三、健康的10条标准
(1)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四、有害健康的八种行为是什么?
1、吸烟;
2、饮酒过量;
3、不恰当的服药;
4、缺乏经常的体育锻炼,或突然运动量过大;
5、热量过高或多盐饮食、饮食无节制;
6、不接受科学合理的医疗保健;
7、对社会压力产生适应不良的反应;
8、破坏身体生物节奏的生活方式。
五、影响青少年健康的几个因素
1、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
青少年正处在各个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成型时期,许多文明卫生习惯的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的确立,都有赖于青少年期的培养和训练,而不良生活习惯的形成,有害健康的个人嗜好的出现往往也是从青少年期开始的,所以青少年期是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危险期,也是形成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的关键时期。
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包括: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养成和发展有利于健康的行为;调整个人行为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公共卫生的良好品行。
2、合理营养与健康
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有着特殊的营养要求。而营养素的功能就在于构成躯体,修补组织,供给热量,补偿消耗及调节生理功能。如果在青春发育期营养不足,不仅会影响身体发育,还会导致容易疲劳、消瘦、抵抗力降低,甚至形成某些疾病。营养不良也是患结核、肝炎等疾病的重要原因。
3、环境卫生与健康
学校要尽量改善学习环境,其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4、运动与健康
经常的体育锻炼对促进儿童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健康有极大的好处。它能促使身体快速长高,增加食欲,提高抗病能力,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紧张,提高记忆力和学习兴趣。青少年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断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达到强健体魄,不断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六、生活小常识
1、剩饭剩菜为什么要加热后再吃?
饭菜剩下后,易被病菌污染。回锅热透,杀灭病菌,可防止食物中毒。
2、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
土豆发芽后,能产生一种叫龙葵素的有毒物质,并主要积存在土豆的芽上和芽眼部,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
3、四季豆为什么能引起食物中毒?
四季豆在未熟透时,含有一种叫皂素的有毒物质,如果食用可引起食物中毒。皂素遇高热后可破坏,因此,吃四季豆一定要烧熟煮透。
4、为什么要少吃烟熏食品?
烟熏食品含有致癌物,而且通过加工很难除去。因此,应少吃烟熏食品。
5、怎样预防高血压?
(1)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用脑,做到劳逸结合;
(2)避免参加或观看竞争性激烈的运动;
(3)低盐饮食,节制饮食,限制体重,不吸烟,不酗酒;
(4)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每周测1-2次血压;
6、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输液、母婴传播。日常生活中密切接触也易传播,如共餐,共用剃刀和牙刷等。
7、怎样预防乙肝?
(1)注射时一人一针一管;
(2)实行同桌分餐制;
(3)隔离患者,其生活用具和排泄物要严格消毒;
(4)注射乙肝疫苗;
(5)不要共用牙刷、剃刀等生活用具。
8、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处方
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是病人与带菌者,细菌或病毒通过大便排出后,可污染水源,还可借助苍蝇、蟑螂污染食物和用具,当健康人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后就可能发病,又可传给其他人。肠道传染病的预防应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措施;
(1)搞好“三管一灭”(管理饮水、饮食和粪便,杀灭苍蝇),防止病从口入。灾区特别要保护好水源,不要随地大小便,厕所离饮用水源要有一定的距离。饮用水要消毒,不喝生水。不在苍蝇满天飞的地方进食。瓜果要洗净,生吃去皮。阻断“粪一口”感染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搞好家庭、棚区及环境卫生。
你是不是每次吃东西前都会仔细计算食物的卡路里、营养成分或脂肪含量
你是不是痴迷于筛选健康食物,严格遵从“非健康食物不吃”的原则
你是不是越来越难以享受到饮食的乐趣,或者经常因饮食标准不同与亲友争论不休
那么,你可能患上了一种饮食失调类疾病――健康食品症。
一味追求“纯净”食物
罗得岛前体操运动员凯特芬山女士在移居到加州后成为生食主义者,她完全沉溺于清除体内毒素,那似乎是她的终极目标。芬山不断从她的食谱上削减食品,把越来越多的食品列上黑名单,坚持只吃她认为“纯净”的食物。对食品的高度不信任感,让芬山的精神状态不断恶化。芬山有一本日记,上面记录了她的疑惑和绝望。她这样写道:“我该如何去增加体重呢我很害怕,也很迷惑。”
明尼苏达州29岁的夏洛特安德森女士同样也痴迷于健康饮食的挑选、配备和制作。安德森通常会不自觉地把食物列表排序,对每一种食物进行多项分析,然后才能决定吃什么。安德森觉得潜在毒素无处不在,生怕自己会因吃到什么不该吃的东西而患上癌症。她通常避免去吃大部分人喜欢吃的东西,甚至不去饭店或朋友家吃饭,她害怕无意中吃到不“纯净”的食物。
过分痴迷变成疾病
美国作家波伦在其畅销书《为食物辩护》中指出,不少人认为,食物只是其所含各种物质的总和,各种营养成分可以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测量,吃饭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持健康,饮食需要专家指导。人们过度痴迷于所谓的健康饮食,却导致饮食失调,患上健康食品症。事实上,里吉尼、芬山、安德森等人正是患上了健康食品症。这种疾病的症状就是过度痴迷于健康食品,从而使追求健康饮食变成事实上的不健康行为。
健康食品症的概念最早由史蒂夫布拉特曼医生提出。布拉特曼医生曾致力于追求健康食品的运动,但当他意识到自己因此而深受折磨时,他又成为健康食品运动的抨击者。他指出,健康食品症患者追求的是食物的纯净性。而健康食品症不同于厌食症。厌食症患者通常认为自己很胖,而健康食品症者则明知道自己不胖,却要求食品低糖、低脂肪,以及绝对“纯净”,以为这是追求健康的做法。
“人们往往会认同追求健康的行为,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件好事!”布拉特曼说,“但过度痴迷于追求健康,就已经成了一种疾病。”
被人误导走向极端
维克托拉斯库芬斯卡斯是一名“生食”食品的积极倡导者。
库芬斯卡斯说:“吃什么长什么。如果你吃了死的食物,那么死亡便会加速来临。动物被屠宰时会产生恐惧,人们如果吃掉了动物,也会吃进动物的‘恐惧’。”所以,库芬斯卡斯认为,人们最好生食食物。
自从患上健康食品症,芬山就变得越来越消瘦和憔悴,原本漂亮、活泼的她迅速苍老。芬山体重过轻,不是厌食症患者,但她还是坚持只食用她认为“纯净”的食品。虽然芬山最终同意让家人带她去医院。但一切都已经晚了,年仅37岁的芬山因健康食品症死亡。
家人阅读芬山的日记时,才知道她一直在遵从健康食品导师的教诲,其中一个导师就是库芬斯卡斯。
健康食品症患者往往是精神不够稳定的人,像里吉尼和安德森。他们都有过饮食昆乱的“前科”,在接受大量日常饮食教育后,他们扭曲到一个不健康的极端。
危害健康后果严重
建议回归传统饮食
波伦在《为食物辩护》中呼吁人们退回到传统的饮食方式。
为帮助传统食品夺回失去的阵地,波伦在《为食物辩护》中提出了几条简洁明确的建议:
不要吃任何你曾祖母不认得的食物。
不要吃任何大肆宣扬为“健康食品”的东西。
要像服用维生素药片的人那样重视维生素,但不要真的去吃它们。
链接
你有健康食品症吗
根据营养学家的说法,以下4个问题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健康食品症:
你是否严格遵从健康食谱,极少食用食谱以外的食物
你是否因饮食习惯过于严格而与亲友格格不入
你的朋友或家人是否曾建议你对健康食物的筛选、配备和制作不要那么严格
另外,以下一些方面的表现也可以做出类似判断:
饮食习惯
√有人认为追求健康饮食应运用90:10的原则,即日常饮食中90%的食物应属于健康食品,而10%的饮食可以适当自由随意。吃饭是件快乐的事。
×健康食品症患者无法享受饮食的乐趣。他们吃每一口东西,都经过精挑细选,一日三餐似乎是种折磨。吃饭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持健康。
营养
√追求健康饮食的人会在吃饭时尽力做出最好的选择,同时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营养摄取上。
压力
√追求健康饮食的人在饮食和健康关系上不存在过多压力和忧虑。
×健康食品症患者对健康和饮食的压力和忧虑过多。
食物
√追求健康饮食的人认为适合自己的东西未必适合他人。
天然食物净化肠胃
除此之外,杰克布森还鼓励大家在家烹调,代替频繁的外出就餐。“我并不是说不能去餐馆吃饭,只是,在家烹饪应该成为家庭活动、联络感情的一部分。饮食不光为了吃饱,其中还有很多乐趣和内涵。”
美国芝加哥知名厨师瑞奇贝里斯联合多名厨师推荐,在秋天,多吃应季的红薯、苹果等食物,比吃反季节的食物更加美味、营养。当季有的新鲜绿叶菜不可错过,每天吃2~3种。此外,洋葱、蒜等“调味品”,最好每天都出现在餐桌上。烹饪主食的时候,别只选一种材料,在米饭中加入麦仁、小米,营养和味道会更好。“除了营养,食物其实还有很多层含义,用‘真正的食物’代替加工食品,还可以减少浪费,降低对空气、水质的污染。同时,也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净化。”
就具体菜谱来说,贝里斯推荐,可以用胡萝卜、红薯加鲜姜煮成蔬菜汤;豌豆配上洋葱凉拌成沙拉;韭菜可以用来炒鱿鱼或者贝类;各种蔬菜切块,加上咖喱调料可以做成“素咖喱”;现烤的新鲜蘑菇,撒上少许盐和胡椒就可以吃。
不仅在美国,日本、英国等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活动和教育项目,鼓励人们吃天然、新鲜的食物。在德国,许多学校都开辟了菜地,学生在植物专家和菜农的指导下学习种菜,特别是学种有机蔬菜,以此鼓励他们接触新鲜而完整的食物,体验种植和烹饪的乐趣。英国名厨菲尔威克里瑞还向英格兰所有11岁儿童免费赠送一本健康食谱,搜集整理出了32种佳肴的烹制方法,教导学生健康地烹调诸如意大利肉酱面、炖饭、烤鸡、烤苹果奶酥等传统食品。在日本,为了改善家庭的饮食,学校还举办“营养午餐试吃会”,让父母通过品尝,了解食物常识,掌握健康均衡的食谱,回家做给孩子吃。
光脚挨冻接近自然
除了在饮食上回归“真实食物”,日常养生方面,全球也掀起一股“复古”风潮。脱下鞋子让双脚接“地气”,远离温暖的房间让身体“挨冻”,告别过饱的肠胃在周末饿自己两顿……物资充足的时代,这些看似回归原始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真谛。
赤足,让双脚无拘无束。鞋的出现,让“行万里路”从奢望变成可能,但我们的双脚却再也见不到阳光。日本人认为,“脚是人的第二个心脏”,光脚是一种独特的养生方法。让双脚接触真正的土地、阳光和空气,不仅按摩脚底,对健康也是一种促进。北京东直门医院教授姜良铎提醒,年纪大或体弱的人,最好只在天气暖和的时候光脚。
偶尔挨饿,给肠胃做清洁。吃不饱的日子已经不复存在,现在让医学专家和营养学家最担心的却是,现代人吃得太多了。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说:“吃到意犹未尽,就是最健康、舒服的状态。”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建议,平时经常在外就餐的人,不妨趁着周末让自己挨挨饿。可以拿出一两顿饭,只吃高纤维的杂粮粥、蔬菜,给肠道做一次大扫除。
爬行,给心脏脊柱减负。老年病医学专家查尔沃在巴西圣保罗开办了一个“爬行俱乐部”。他说,人类直立行走会对脊椎等器官造成负担,多爬行可以减轻心脏和脊柱的垂直负荷,对颈腰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痔疮、失眠都有改善效果。
挨冻,赶走疲劳找回抵抗力。室内的空调和暖气,让身体的寒热调节装置逐渐失灵。适当挨冻可以消除疲劳,让人精神焕发。俄罗斯人爱在结冰的湖面冬泳,因为他们相信这是“强身健骨”的好方法。普通人可在温水洗完脸后,用冷水轻拍脸部,并用冷水清洗鼻腔,也是自我保健的好方法。
亲近动物释放天性
喜怒哀乐本来是人之常情,现代生活带来的压力,却让人们逐渐开始隐藏自己的悲伤情绪,强颜欢笑。“情绪就像一个管道,不勤于疏通,淤积的废物就会让它慢慢堵塞。”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张天布说。
(一)有关概念
3~6岁幼儿生长发育处于旺盛时期,摄入的营养除了满足一日所需的营养外,更要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合理调配膳食与营养对幼儿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调配膳食与营养,其实就是如何让幼儿的一日饮食的营养需求与膳食供给之间,达到平衡状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平衡膳食,而平衡膳食是幼儿摄取均衡营养的唯一途径。一个人每天需要摄入四十多种食物,才能满足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但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能包含所有营养素,所以幼儿的饮食要多样化,更要色彩斑斓,这样才能刺激幼儿的食欲,让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进餐,摄取均衡的营养,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研究背景:
在幼儿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
1.家长接孩子时,往往最关心的是:今天吃什么了?吃饱了吗?
2.进餐时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对着食物皱眉头不愿意吃;有的把不愿意吃的食物放到其他小朋友碗里;有的甚至把不喜欢吃的食物扔到桌子下……
3.爸爸妈妈来接时经常带着各种各样的小食品,孩子一出门就吃起了小食品。
4.有的孩子看见喜欢吃的食物就使劲儿吃,不喜欢吃的就一口不吃。
5.幼儿体检时,发现有些孩子视力不好、体重偏重、血红蛋白低、牙齿蛀牙等等,甚至有的孩子严重龋齿,治疗时痛苦不堪……
每当看到这些情景时,我都会想很多:作为一名教师又是营养师,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如何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些成为我申报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也许合理调配膳食能帮他们解决一部分问题,但从现状上看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幼儿园膳食管理现状如何?它的原因是什么?膳食管理的策略又如何呢?因此我们要从幼儿的一日生活饮食做起,找到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方法,制定合理的膳食,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三)研究意义:
平衡膳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需要。早在二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方针,可见我们的祖先一直都遵循这一平衡膳食的方针,而今由于现在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一大堆大人围着一个小孩,想法设法让孩子吃他们认为最好的食物,如价格昂贵的猪、牛、羊等红肉,而五谷杂粮等略便宜的食物就少给他们吃,殊不知红肉虽然蛋白质高,但脂肪、胆固醇的含量也不低,过量摄入导致脂肪沉积引发肥胖,许多家长都知道营养不良会阻碍幼儿生长发育,但他们不知道营养过剩所带来的危害更大,如儿童高血压、儿童糖尿病等等,可见孩子过于肥胖或瘦弱都与摄入的营养不均衡有关,因此幼儿园合理调配膳食与营养势在必行,对家长营养观念的宣传更是刻不容缓。另外幼儿园合理调配膳食与营养应遵循以下原则:
1.每日摄入的蛋白质要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相结合2:1为好。
2.每日以5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相搭配,以满足幼儿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
3.每日保证幼儿充足的饮水量。除了喝白开水以外,午餐和晚餐制作各种蔬菜汤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因为汤更利于幼儿吸收利用。
4.每日蔬菜中要有胡萝卜、木耳、蘑菇或海带,以保护幼儿的视力及防止幼儿便秘。
5.每年五月份和十月份是孩子钙质需求量比较大的季节,如果钙质摄入不足,幼儿会引发‘生长痛’和牙齿方面的疾病。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让幼儿对食物产生广泛的爱好,通过活动了解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懂得如何去选择食物,达到良好的平衡膳食,形成符合营养健康标准的习惯。不在于掌握多少营养知识,而是通过活动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营造健康文明的进餐环境,以利于幼儿健康发展。无论教师还是保育教师,人人都要懂点营养学知识。
(二)研究内容:
1.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营养观念,不是为了喜欢吃而吃,而是为了身体的健康而吃,从而改掉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2.知道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与人体的关系。
3.如何营造健康的进餐环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通过书刊、报纸等查阅各种资料,搜集国内外有关幼儿营养的信息。
2.观察法:由课题组人员设计观察表,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幼儿的进餐状况。
3.比较法:通过比较前后测幼儿的进餐状况,从理论角度分析,如何更好地合理调配膳食与营养,为营养教育的实践奠定基础。,
4.行动研究法:以实践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采用实践到反思到再实践的行动研究,从而不断探究出如何合理调配膳食与营养的研究策略。
6.多媒体教学法:自行设计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从直观上感知人体所需营养素及十大垃圾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由园长、食堂管理员、保健医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幼儿园现有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方案,选择研究内容,开展研究活动,开发活动案例,分工组织研究,积累研究成果,形成总结性报告。
第一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进行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1年9月——2012年8月课题实施,尝试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相结合,对幼儿进行健康知识的教育,初步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养成科学饮食的习惯,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理论架构,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并随时改进。
第三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课题研究展示,整理优秀的健康教育课例,撰写经验论文和研究报告。
五、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六、预期研究成果:
2.知道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及膳食纤维)了解营养素与身体的关系,改掉挑食、暴食的坏习惯,不能只为了喜欢吃而吃,应该为身体的需要而吃各种颜色的食物。
3.均衡膳食营养,制作带量食谱。
4.创设健康文明的进餐环境,激发幼儿食欲,提高进餐质量。
5.让幼儿了解均衡营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6.制作幼儿营养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直观感受十大垃圾食品有哪些?加深他们的印象,从而改掉吃零食的坏习惯。
七、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用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指导课题研究,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科学地进行调查研究,合理运用比较法、行动研究法、调查反思法等进行研究。
2.及时搜集实验资料,注意搜集点滴体会,以保证课题研究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