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包子时,不要直接上锅蒸,记住这3个诀窍,包子蓬松暄软不塌陷】最近基本每天都吃包子,因为公司楼下开了新的包子店,虽然价格稍贵(3块钱一个),好在方便,所以上周一整周,都在跟包子打交道。
包子的方便之处就在于有皮有馅,吃起来简单省事,一步到位,而且什么味道的都有,万物皆可成馅儿,想放什么就放什么。但其实对于很多朋友而言,包子馅也好,饺子馅也罢,都没什么难度,真正难的是面。明明面起得很好,可蒸出来的包子要么黑底,要么塌陷,特别影响胃口,而外面买的包子,却是又白又暄,很有食欲。
其实包子蒸不好的情况,几乎谁都遇到过,兴致勃勃的准备好一切,揭锅的时候“满面愁容”,到底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呢?在大厨的帮助下,终于揭晓其中“奥秘”,蒸包子时,不要直接上锅蒸,记住这3个诀窍,包子蓬松暄软不塌陷。
酵母粉发面,确实比过去用碱面方便、容易了许多,也不会因为掌握不好用量,出现碱大碱小的问题,而酵母粉的外包装上,也有明确的标注了用量,多少面对多少的酵母粉,只要按照要求比例配好,是不会出现面发不起来的情况。
“但倘若一不小心,酵母粉的量放多了怎么办呢?加面中和吗?”之前有朋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答案是不必!酵母粉具有催促发酵的作用,放少了,发酵的速度慢,状态可能达不到正常量的要求;放多了自然不会出现发酵不完全的问题,且反而会加快发酵的速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使用酵母粉发面的原理:
酵母粉的发酵,其实就是在周遭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其与面粉反映,促使其膨胀的过程。酵母菌与面粉、水融合后的氧环境里,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随着二氧化碳气体量的增多,面团会逐渐膨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面”。因此酵母粉的量,决定了面团膨胀的速度,而且酵母粉本身是天然物质,本身还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增加用量,不会对我们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对于掌握不好酵母粉用量的朋友来讲,多放一点会更好。
【小提醒】想要面暄软蓬松,面粉和水的比例以及水的温度都要掌握好。大家在发面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将水全部倒进面里,可以慢慢的往里“点”,并用筷子搅拌,等到面成絮状,停止加水,改用手揉。水的温度最好在25-30度之间(可以用手试),这样能加快酵母粉的发酵速度。
很多朋友觉得,包好包子之后要立马放在锅里蒸,这样能防止包子变“软”,但这种做法其实是误区。因为面的发酵过程,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是面发起的过程;第二次是面发起之后,排气的过程(因为面发起之后,里面有很多的气泡,要通过不断的揉,将里面的气体排出来,可以稍微多揉一会儿,这样面会更劲道);第三次是包好包子(或馒头)后,上锅蒸之前(5-10分钟),这三次发酵,每一步骤都能少。
有的朋友是个急脾气,包子、馒头关火之后,立马就要揭锅看,这也是错误的方法,而且细心的朋友应该也有注意到,原本隔着锅盖看到的又大又暄的包子,在揭锅的瞬间,一下子就塌陷下去,好似没睡醒的状态一样。
这是因为锅中的温度比较高,此时的面正处于膨胀的过程,当锅盖掀起来之后,温度瞬间下降,冷热交替时,面会瞬间塌下来。
正确的方式是,关火之后,等5-10分钟(我通常是等到热气彻底的消散)后,再去揭锅。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蒸包子的时候,一定要冷水下锅,这样包子受热也会比较均匀,切记热水下锅,将直接导致包子底部的面被“烫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黑底子。
综上:包好包子后,切记不能直接上锅蒸,记住这3个小诀窍,蒸出来的包子又大又白,蓬松暄软不塌陷,比外面买的还好吃,不信你就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