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格及具有其的蒸锅。
背景技术:
蒸锅也叫蒸笼,蒸锅是一种直接清蒸各种美食的厨房用具。
为了便于盛放食材,蒸锅中通常设置有蒸格,使用时,直接将盛放有各类食材的盘子等餐具放置在蒸格中进行蒸煮。然而,现有蒸锅的蒸格一般较深,用盘子等餐具蒸菜时,拿取不方便,难于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格及具有其的蒸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蒸锅的蒸格难于拿去盛放有食材的餐具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格,其包括本体,本体的外周面设有手柄,本体呈筒状结构;蒸格还包括:活动底盘,活动底盘可活动地设置在本体内,活动底盘具有沿本体的高度方向升高至本体的预定高度的取放位置和位于本体的底部的蒸煮位置;活动底盘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沿本体的高度方向上下运动以带动活动底盘在取放位置和蒸煮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本体的底端设置有内凸缘,活动底盘处于蒸煮位置时,活动底盘搭设在内凸缘上。
进一步地,活动底盘和内凸缘上均设置透气孔。
进一步地,内凸缘为环形内凸缘,活动底盘为圆形,活动底盘的直径大于内凸缘的内径,活动底盘处于蒸煮位置时,活动底盘搁置在内凸缘上。
进一步地,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一根支撑柱,支撑柱的长度方向与本体的高度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每一支撑柱的长短可伸缩。
进一步地,支撑柱远离内凸缘的底端设置有可支撑在灶台上的底架。
进一步地,支撑柱为四根,四根支撑柱沿活动底盘的周向间隔布置;底架为剪叉架,剪叉架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四根支撑柱的底端一一对应地固定在第一支撑块的两端和第二支撑块的两端。
进一步地,当活动底盘处于取放位置时,内凸缘搭设在剪叉架上,剪叉架的与内凸缘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斜面或定位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锅,包括蒸格,蒸格为上述的蒸格。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底盘位于本体的内部,且活动底盘可以在本体内升高至预定高度而处于取放位置或者位于本体的底部而处于蒸煮位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用户需要将盛放有食材的盘子等餐具放在蒸格中进行蒸煮时,只需要将本实用新型中的蒸格放置在餐桌或者其他厨具的台面上,此时,支撑机构可沿本体的高度方向与本体发生相对运动,进而将设置在支撑机构的顶端的活动底盘顶起,使得活动底盘上升至预定高度而处于取放位置。此时,用户只需要将盛放有食材的盘子等餐具放置在活动底盘上或者从活动底盘上取下来即可。当需要对放置在活动底盘上的食材进行蒸煮时,只需要将本实用新型中蒸格悬空移动放置在蒸锅内,此过程中,支撑机构和活动底盘在重力的作用下在本体内向下运动,直至活动底盘到达本体的底部而处于蒸煮位置,便可以对食材进行蒸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未设置活动底盘和支撑机构的蒸格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底盘可以升降,便于用户取放盛放有食材的盘子等餐具,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蒸格处于蒸煮位置时的立体结构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蒸格处于蒸煮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蒸格处于蒸煮位置时的局部视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蒸格处于取放位置时的主视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蒸格处于取放位置时的局部视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蒸格的本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蒸格的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图;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蒸锅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本体;11、内凸缘;12、定位孔;20、支撑机构;21、支撑柱;22、底架;221、第一支撑块;222、第二支撑块;223、定位斜面;30、活动底盘;50、透气孔;40、锅盖;60、锅身。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参见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蒸格。本实施例中的蒸格包括本体10、活动底盘30以及支撑机构20。
其中,本体10呈筒状结构,具体可以设置为圆筒状结构或者方筒状结构或者其他规则或者不规则的筒状结构,本体10的外周面设置有手柄,便于用户拿取蒸格。活动底盘30安装在本体10的内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活动底盘30具有沿本体10的高度方向升高至本体10的预定高度的取放位置(参见图4和图5所示)和位于本体10的底部的蒸煮位置(参见图1至图3所示)。支撑机构20设置在活动底盘30的底部,支撑机构20可沿本体10的高度方向上下运动以带动活动底盘30在取放位置和蒸煮位置之间切换。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活动底盘30位于本体10的内部,且活动底盘30可以在本体10内升高至预定高度而处于取放位置或者位于本体10的底部而处于蒸煮位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如果用户需要将盛放有食材的盘子等餐具放在蒸格中进行蒸煮时,只需要将本实施例中的蒸格放置在餐桌或者其他厨具的台面上,此时,支撑机构20可沿本体10的高度方向与本体10发生相对运动,进而将设置在支撑机构20的顶端的活动底盘30顶起,使得活动底盘30上升至预定高度而处于取放位置。此时,用户只需要将盛放有食材的盘子等餐具放置在活动底盘30上或者从活动底盘30上取下来即可。当需要对放置在活动底盘30上的食材进行蒸煮时,只需要将本实施例中蒸格悬空移动放置在蒸锅内,此过程中,支撑机构20和活动底盘30在重力的作用下在本体10内向下运动,直至活动底盘30到达本体10的底部而处于蒸煮位置,便可以对食材进行蒸煮。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未设置活动底盘30和支撑机构20的蒸格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底盘30可以升降,便于用户取放盛放有食材的盘子等餐具,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筒状结构的本体10的底端设置有内凸缘11,当活动底盘30处于蒸煮位置时,活动底盘30搭设在内凸缘11上,防止活动底盘30从本体10的底部掉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内凸缘11设置为定位台阶或者支撑销钉等结构,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活动底盘30和内凸缘11上均设置透气孔50,便于蒸汽通过以对蒸格内的食材进行蒸煮。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仅在内凸缘11或者活动底盘30上设置上述的透气孔50。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内凸缘11为环形内凸缘,活动底盘30为圆形,活动底盘30的直径大于内凸缘11的内径,当活动底盘30处于蒸煮位置时,活动底盘30搁置在内凸缘11上,通过内凸缘11对活动底盘30进行支撑,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内凸缘11还可以是间隔设置在本体10底部的多个向内凸起的凸台。
再次参见图1至图5、以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机构20包括至少一根支撑柱21,支撑柱21的长度方向与本体10的高度方向一致。当将蒸格放置在餐桌等结构上时,支撑柱21相对于本体10向上运动,进而将活动底盘30支撑至本体10的预定高度,进而便于用户将盛放有食材的盘子等餐具从活动底盘30上取下来或者放置在活动底盘30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预定高度可以是任意一个便于用户拿放放置在活动底盘30上的盘子等餐具的位置。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内凸缘11上设置有定位孔12,支撑柱21穿设在定位孔12内,通过定位孔12的定位作用,便于保证支撑柱21的支撑稳定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中,还可以在内凸缘11上设置导向块,而对应在支撑柱21上设置导向槽,只要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支撑柱21的远离内凸缘11的底端设置有可支撑在灶台上的底架22,通过底架22的作用,一方面能够防止支撑柱21从定位孔12中脱落,另一方面还便于对支撑柱21进行支撑和安装,保证支撑机构20的支撑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柱21为四根,四根支撑柱21沿活动底盘30的周向间隔布置,便于对活动底盘30进行支撑,且便于防止活动底盘30发生转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支撑柱21设置为两根、三根或者四根以上,只要是能对活动底盘30进行稳定的支撑的其他变形方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柱21的长短可伸缩,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调节支撑柱21,使支撑柱21缩短或拉长至预定的长度,进而便于拿取放置在活动底盘30上盛放有食物的餐具。
本实施中的底架22为剪叉架,该剪叉架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支撑块221和第二支撑块222,四根支撑柱21的底端一一对应地固定在第一支撑块221的两端和第二支撑块222的两端,便于保证整个支撑机构20的结构稳定性便于防止支撑柱21从定位孔12中脱落出来。本实施例中的剪叉架优选为十字架,第一支撑块221和第二支撑块222一体成型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止挡结构设置为止挡块或者是位于支撑柱21上的凸起结构等。
使用过程中,当活动底盘30处于取放位置时,内凸缘11搭设在剪叉架上,本实施例的剪叉架的与内凸缘11接触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斜面223或定位凸起(图中未示出),便于保证本实施例的蒸格的使用稳定性。
参见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锅,本实施例中的包括锅身60、蒸格以及锅盖40,使用时,蒸格可拆卸地安装在锅身60的内部,并通过锅盖40盖住,便于对放置在蒸格内的食材进行蒸煮。本实施例中的蒸格为上述实施例中的蒸格。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蒸格设置有一个可上下活动的支撑机构,蒸完菜需要拿盘子时把蒸格放在桌子上,通过支撑柱及底部剪叉架顶起活动底盘,使得盘子易于拿取,结构简单,便与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