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出土汉代食谱有哪些以“狗”为原材料的菜肴?

核心提示:马王堆汉墓食谱中就有许多狗肉,如狗巾羹、狗苦羹、犬其肋、犬肝炙、犬肩等。六牲之外再加上鱼,就构成了汉代肉食类的主要部分。随着汉代社会饮食不断发展,肉食在汉代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较前代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本文摘自《收藏家》2010年第12期,作者:于兵,原题为《盛世华宴—马王堆文物与汉代饮食》,本文为节选

汉代的肉食主要是“六牲”,即:马、牛、羊、豕、犬、鸡。《内经》所谓“五畜为益”中的“五畜”即后五种。《周礼》中提到帝王的理想饮食便是“食用六谷,膳用六牲。”“六牲”中马所占的比重小大,因为马主要用于交通、军需,用于国家边防。而羊肉常用作赏赐,《东观汉记》里就说:“建武中每腊,诏书赐博士·羊。”猪和狗的饲养比较普遍,武帝时以白衣为天子三公的公孙弘少时曾“牧豕海上”,而《史记》中的侠义之士荆柯聂政,以及跟随汉高祖转战南北的樊哙等人,最初都是“以屠狗为业”。

马王堆汉墓食谱中就有许多狗肉,如狗巾羹、狗苦羹、犬其肋、犬肝炙、犬肩等。六牲之外再加上鱼,就构成了汉代肉食类的主要部分。随着汉代社会饮食不断发展,肉食在汉代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较前代也有了很大的增长。马王堆一号汉墓所出土的盛放食品的竹笥共三十个,其中盛放肉食品的竹笥就有二十四个。竹笥上挂着标明所盛物品名称的木牌。出土时,肉食品已全部腐朽不存,仅见牛、羊、猪、鹿、兔、鹤、雁、鸡、鸭、鱼等类的残骨,以及个别黑色酱状物(遣策中记载的有雀酱、马酱等)。有的竹笥还能找到原来串肉食的细竹签。由此可知,汉初肉食的范围很广,不仅食用家禽家畜,还大量猎取雁、鹤等野生动物。根据竹笥的木牌并对照遣策的记载可以得知,这些肉食品的烹调和加工方法包括羹、炙(烤肉)、脍(细切肉)、濯(加菜水煮肉)、熬(煎)、炮(烧烤)、蒸、腊、脯(肉干)等。所用的调味品有盐、酱、醋、鼓、糖、姜等。

五菜,有葵、藿、葱、韭、薤。汉代的蔬菜以葵(冬葵)为主。甚至被尊为“百菜之主”。汉代的诗歌里—说起菜园,开篇就是“青青园中葵”。《灵柩·五味篇》所举的“五菜”、《急就篇》所举的13种菜,均以葵居首。韭菜的地位也很重要,《急就篇》中蔬菜部分首举葵,其次就举出韭,汉代已创造出冬季用温室栽培韭菜的方法。《汉书·召信臣传》中记载太官园在冬天用温室生产葱、韭的情况。这样培育出来的韭菜名“韭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曾出葵籽,在出土的印纹硬陶罐内有韭菜状物。

THE END
1.看完震惊一整年!考古揭秘汉代路城人食谱看完震惊一整年! 考古揭秘汉代路城人食谱这里是北京2024-10-31 18:34+关注 路县故城遗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形成于西汉时期,2016年开始发掘,是现存已发掘的通州区唯一的秦汉城址。路县故城遗址总占地面积达35万平方米,整体呈方形。现存的城址全部深埋在地下,城墙保存比较完好。共分为城墙基址、城https://m.btime.com/item/router?gid=41fd29melk187gp2u71m89gb174
2.大汉海昏侯舌尖上的大汉(主食篇)汉代,利用木杵石臼加工粮食十分普遍,有条件的人常常雇佣别人为其舂谷,谓之“赁舂”。 碓臼是利用杠杆原理,由“高肱举杵,正身而舂之”改为以脚踩踏的方法,更为方便省力。 (二)碾与磨的广泛运用 “碾”最迟在东汉即已出现。它由碾盘、碾架、碾轮石等组成,碾盘中心有一个固定的中轴,中轴上有一小横轴,横轴https://m-news.artron.net/news/20240624/n1354648.html
3.《星汉灿烂》做点衅普,说说汉代的人都吃什么,怎么吃而汉代最流行的饼叫“汤饼”,就是咱们说的面条。属于王公贵族们的美食。 另外最流行的就是咱们最熟悉的饺子和馄饨了。没想到饺子的历史有这么久远吧。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人工灌溉,这样麦子的种植才能得到广泛普及)。 至于把面粉发酵,也是汉朝的时候出现的,但时间比较晚,基本到了东汉晚期,三国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71788167
4.一日两餐变为一日三餐的汉代总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新佳肴—濯鸡今天鹏九跑腿就为你带来汉代食谱中的濯鸡 准备食材:鸡肉、洋葱、番茄、杏鲍菇、百里香、黑胡椒、高汤、盐等调味料 制作过程:1、洗净的鸡肉切块,放适量的盐,涂抹均匀,腌制一小时。2、起锅放油,油热后放入腌制好的鸡块,煎至两面金黄后捞出,备用。3、锅留底油,放入切好的洋葱圈,煎至变色。4、放入切碎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6972935929916648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