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是参与此次调查各个年龄段和来自各个地区的人数。
直入主题,先来看一下各地区食用的主食是什么。
【结论一】东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主食是米,并且西南地区主食神一般地单一,只有米。西北地区主食是面。华北地区米和面不分高下。
【疑问:为什么西南地区只吃米饭?】
同为米饭或面食为主食,各地的食用频率上却有差异。
【结论二】西南地区吃米的频率最高。西北地区吃米频率最低。华东地区吃馒头的频率最高。西北地区吃面频率最高。
【疑问:为什么华东地区吃馒头频率最高?】
从以上的这些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地区之间的饮食是相似的,差别并没有那么大,这时候我们需要比较各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根据T检验的结果绘制中国主食版图。(蓝色为未知区域)
【结论三】根据T检验的结果,中国的主食版图主要分为三大块:西北和华北地区以面食(45%)和米饭(39%)为主食。华北、华东、华南以米饭为主食(80%),馒头(10%)和面食(10%)为辅。西南地区仅以米饭为主食(100%)。
【结论四】除了米饭,华东、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人们最常吃的是面条/面食。华北地区与其他地区不同,第二主食是米饭。华东地区的主食类型最多,饮食习惯在该区域内差别较大。西南地区主食类型最少。
讨论
1、为什么东北、华东、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主食是米,西北地区主食是面,华北地区米饭/粥和面条/面食不分高下【结论一】?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种什么,吃什么!
中国水稻的潜在分布区主要位于东北地区东部、环渤海的京津唐地区、山东、河南,陕西中南部,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和山西、西藏局部等地区(段居琦,周广胜,2011)。
主食版图与水稻种植区域对比如下图。
灰色区域和红色区域几乎完全一致。
两幅图片的最大出入是在西藏地区,西藏并不适合种植水稻。Gourmet君翻阅了所有的问卷,发现并没有西藏地区的人参与此次调查,所以西藏地区被排除在外。
那么西藏地区的主食是什么呢?青稞做的糌粑。
西北和华北地区以小麦做得面食为主食,通过小麦的种植分布也可以找到依据。
中国小麦主产区也主要种植冬小麦,其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依次为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四川、陕西、甘肃、山西和湖北,约占全国小麦总面积的88.27%。栽培春小麦的主要省份(自治区)有内蒙古、甘肃、黑龙江、新疆、宁夏、青海、辽宁、西藏、吉林等,其中以内蒙古、甘肃两省区面积最大,新疆单产最高(赵广才,2010)。
上图的浅黄色区域是以面食为主食的地区,下图是小麦种植区域。两者的重合度也极其地高。以面食为主食的区域全部都是小麦的种植区域。
但是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地区两种都种,那是不是会有区别呢?请接着看。
2、“【结论二】中‘华东地区吃馒头的频率最高’”是不是不符合常识?
各个地区种植的作物与食用的频率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比如东北地区既种水稻又种小麦,食用米饭的频率就低于华东、华南只种水稻的的地区。
但是为什么华东地区竟然是全国吃馒头频率最高的地区?这其中一定有猫腻!
Gourmet君查阅了问卷,发现多数选择以馒头为主食的调查者来自山东和江苏。
山东大馒头大家都知道,而江苏北部的饮食习惯也偏北方,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华东地区有那么多人吃馒头。
并且Gourmet君发现河南和山东的答卷与华东其他地区和华南其他地区回答有很显著的不同,所以认为河南和山东应该在饮食地图上归到与西北和华北一起。
而青海、西藏和新疆和港澳台地区由于没有人参与调查或数据被剔除,只能打问号了。最终得到的主食版图如下图。
是不是有人要问Gourmet君,你整那么久,还不是整出了一条南北分界线。
Gourmet君只想说:“我的南北分界线!”
不过在之前Gourmet君还真的不是那么相信差别会如此之大呢。
3、为什么华东主食类型比其他地方要更丰富?
Gourmet君认为第一个原因是区域划分造成的,从南方延伸到北方,造成主食类型的变化。
第二个原因是人口流动,华东地区是大批农民工流入地,人口的流动就意味着饮食习惯的流动。
第三个原因中国人整体主食趋向多元化。经统计,我国人均大米消费量缓慢下降,同时食用大米的人口缓慢增加,两者相抵(张声俭,2011)。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吃大米,并不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大米在被中国人吃。每一个人应该都深有体会,我们是长到一定年龄后开始接触意面、三明治之类主食的。现在这些舶来品在也成为了许多年轻人主食的一部分。华东地区的上海和广州是西方饮食潮流奔向中国的入海口,越为开放和国际化的地区,饮食习惯也必定会更加多元化。
4、为什么西南地区那么一致地回答,说自己只吃米饭呢?
在刻板印象里,四川成都的主食应该是火锅,云南广西应该是米粉。可为什么你们吃的都是米饭呢!Gourmet君实在找不到文献来解释这一现象,不过……你们是不是都属老鼠?!
好啦,第一次独立调查就到此结束了。
你想知道什么?就留言告诉Gourmet君吧!
【参考文献】
段居琦,周广胜,中国水稻潜在分布极其气候特征,2011,31(22):6059-6668
张声俭,大米的历史、生产、消费及文化,粮食与饲料工业,2011(5):7-8
赵广才,中国小麦种植区域的生态特点,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684-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