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1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2
(一)肥胖定义与判定..........................2
(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3
三、食养原则和建议............................4
(一)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5
(二)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6
(三)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7
(四)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8
(五)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9
(六)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9
附录1成人肥胖患者的食物选择..................11
附录2常见食物交换表.........................15
附录3不同地区食谱示例.......................20
一、东北地区..................................20
二、西北地区.................................26
三、华北地区.................................32
四、华东地区.................................38
五、华中地区.................................44
六、西南地区.................................50
七、华南地区.................................55
附录4成人肥胖患者食养方举例................61
附录5成人肥胖判定标准......................66
附录6常见身体活动强度系数..................67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附件下载(下载完所有分卷一次性解压)
成人肥胖食养指南
一、前言
肥胖的发生虽然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共同影响,但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从而导致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在体内贮存。膳食营养和身体活动是肥胖防治的两大重要影响因素。减肥关键三分靠动,七分靠吃。以“辨证施膳”为核心的中医食养是在中医辨证施治指导下的非药物调养方法,强调根据体质、病因、病机、证候,给予不同食养方案,具有调和气血、平衡人体阴阳、辅助疾病防治的作用。针对肥胖患者的不同体质,选取不同特性的食物或食药物质,有助于达到减重效果,维持健康体重。
二、疾病特点与分型
(一)肥胖定义与判定。
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因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或机体代谢改变而导致体重过度增长的一种状态。根据肥胖病因及发病机制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为单纯性肥胖;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症为继发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和腰围(WC)是常用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指标。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kg/m2≤BMI<24.0kg/m2,24.0kg/m2≤BMI<28.0kg/m2为超重,BMI≥28.0kg/m2为肥胖,BMI<18.5kg/m2为体重过低。85cm≤成年男性WC<90cm,80cm≤成年女性WC<85cm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前期;成年男性WC≥90cm,成年女性WC≥85cm可判断为中心型肥胖。
(二)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分型。
胃热火郁证:肥胖多食,消谷善饥,大便不爽,甚或干结,尿黄,或有口干口苦,喜饮水,舌质红,苔黄,脉数。
痰湿内盛证:形体肥胖,身体沉重,肢体困倦,脘痞胸满,可伴头晕,口干而不欲饮,大便黏滞不爽,嗜食肥甘醇酒,喜卧懒动,舌质淡胖或大,苔白腻或白滑,脉滑。
气郁血瘀证:肥胖懒动,喜太息,胸闷胁满,面晦唇暗,肢端色泽不鲜,甚或青紫,可伴便干,失眠,男子性欲下降甚至阳痿,女子月经不调、量少甚或闭经,经血色暗或有血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脉弦或涩。
脾虚不运证:肥胖臃肿,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脘腹痞闷,或有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劳则尤甚,饮食如常或偏少,既往多有暴饮暴食史,小便不利,大便溏或便秘,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细。
脾肾阳虚证:形体肥胖,易于疲劳,四肢不温,甚或四肢厥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舌淡胖,舌苔薄白,脉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