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食品营养学课程改革研究与探索
【论文摘要】本文从食品营养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学科建设、试题库建设等方面对食品营养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
食品营养学是现代营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重点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与食品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本学科点的教师通过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教研室进修、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以及对食品营养学进行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更新、拓展教学内容
2教学手段建设
一、培养目标
总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植物营养学专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在政治上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3、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
【关键词】护理;营养学;教学体会
营养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营养护理已成为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既是执行医嘱的主要实施者,也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在护理教育中开展《营养学》教学,可提高护士的营养知识和端正其营养态度,有益于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加快疾病康复的目的。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怎样才能让居民摄人平衡膳食,怎样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培养学习兴趣是前提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学科能力的培养要从培养学科兴趣开始,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处于中职学习阶段的青少年,对周围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知欲,自然会碰到形形色色的营养问题。教学中,教师从第l节课开始,教会学生每1次课解决几个生活中的营养问题。例如,“健康是吃出来的”生活中部分缺钙、缺铁的人群药物补充和食物补充的区别早餐重要性吗鸡蛋加牛奶合理吗为什么蛋类最常用的是鸡蛋常见疾病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肿瘤与营养的关系,如何预防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看到了自己价值和能力得到体现,进而感受一种强烈的成功、自信、快乐,它是一个良性循环,推动学习兴趣的提高。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是根本
论文关键词:饮食保健学现代营养学食补食疗
论文提要:饮食保健学是我国传统保健学中一朵奇葩是研究饮食与人们健康和长寿之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区别于现代营养学。中医食疗学不等同于中医营养学,食补属饮食调养范围,食忌是属于食疗的范畴。食补要辨体,食疗要辨证,这样才能达到饮食保健的最佳效果。
为什么要在饮食保健学前要加上“传统”二字,一是饮食保健学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而中医学又称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二是区别于现代营养学。现代营养学对人体的知识(如生理病理认识等),完全采用了西医的认识方法,因此,也有人称现代营养学为西医营养学。同样,传统的饮食保健学也可以称为“中医营养学”,这不仅因为中医学与我国传统饮食保健学对人体的认识(如生理病理,辨证辨体、治疗原则等)一致,还因为中医学对药物的认识(如四性、五味、归经等)也同样适用于饮食保健对食物的认识,所以,传统的营养学冠以“中医”二字是理所当然的。
饮食保健,无庸置疑,是用饮食来保持人们的健康。可是,目前有一些人认为:食疗,食补不是指平时的一日三餐的食物,而是药物和食物共同做成普通的饮食形式或将药物加入食物。这种相当流行的说法是欠妥的,内容跟形式不相统一,不能以为将药物和食物混在一起,做成易于病人接受的饮食形式,就是饮食疗法,如果是这样,那么现在有不少西药片剂制成糖衣片,口服时,其口味与糖果无异,能不能就算是“糖果疗法”?显然不能。因此,无论食养、食疗、还是食补、食忌,恰恰是指平时的一日三餐的食物所对人体发挥的作用。对于将药物加入食物中,做成普通的饮食形式,在我国确实有,而且源远流长,至今仍有人们所运用,但这只能称之为“药膳”,而不能称为食疗,这只是服药形式的不同而已。
1主要设备
真空包装机、高压灭菌锅等。
2原料要求
3护色剂基本配方
三聚磷酸钠1份、柠檬酸2份、焦亚硫酸钠0.5份、维生素C0.25份、食盐1份。以上物品均为食品级。
论文关键词:抗性淀粉;分类;制备;生理功能;应用
论文摘要:抗性淀粉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其功能特性引发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并成为国际上新兴的食品研究领域。论述了抗性淀粉的分类、制备、理化性质、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Abstract:Resistantstarchwasanewlydevelopedconceptandhadbecomethefocusforstudyinthefields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Thepaperdescribedtheclassificationofresistantstarchanditspreparation,physicalandchemicalproperties,aswellasitspossiblephysiologicaleffectsinhumanbeingsandtheapplicationinfoodindustry.
Keywords:resistantstarch;classification;preparation;physiologicalfunction;application
抗性淀粉(ResistantStarch,R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概念。1998年世界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出版的《人类营养中的碳水化合物》一书中指出:“抗性淀粉的发现和研究进展,是近年来碳水化合物与健康关系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以前,由于在人体排泄物中未曾检测到淀粉成分的残留,人们一直认为淀粉可以被人体彻底消化吸收。1982年有报道说在进行膳食纤维定量分析时,发现有淀粉被包埋在不溶性膳食纤维中的现象。1983年,英国生理学家HansEnglyst等人首先将这部分淀粉定义为抗性淀粉[1]。由此,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质(如分子量、聚合度、空间结构等)、体内外消化情况、生理功能、制备和测定方法及其应用等,都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1RS的分类与制备
1.1RS的分类
RS1(物理包埋淀粉,PhysicallyTrappedStarch)为生理上不接受的淀粉,是由于机械加工使淀粉颗粒发生物理屏蔽作用,被封闭在植物细胞壁上,不能为淀粉酶作用的淀粉颗粒。主要存在于轻度碾磨的谷类、种子、豆类等食品中。RS2(抗性淀粉颗粒或生淀粉,ResistantStarchGranules)是有一定粒度的淀粉。物理和化学分析认为,其结构的完整性和高密度性及特殊的构象或晶体结构,使其对淀粉酶具有高度的抗性。RS3(回生淀粉或老化淀粉,RetrogradedStarch)为变性或老化的淀粉,主要由糊化淀粉经冷却后形成。它是抗性淀粉的主要成分。RS3溶解于KOH溶液或DMSO(二甲基亚砜)后,能被淀粉酶水解,是一种物理变性淀粉。RS3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RS,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RS3常存在于冷米饭、面包及一些油炸食品中[6]。RS4(化学改性淀粉ChemicallyModifiedStarch)主要指由植物基因改造或用化学方法改变淀粉分子结构所产生。如乙酰基淀粉、羟丙基淀粉、热变性淀粉以及淀粉磷酸酯、淀粉柠檬酸酯等。RS的分类仍在不断变化,但是RS1和RS2或RS1和RS3常共存于一种食物中,RS2~RS4均可由淀粉在食品生产或加工过程中转化形成,不同类别的RS可能对食品风味和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1.2RS的制备
近年来,国外对抗性淀粉的制备研究非常活跃,发展很快,并有许多制备抗性淀粉的专利。而我国对抗性淀粉的制备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对于RS形成机理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直链淀粉双螺旋叠加(即直链淀粉重结晶)形成抗性淀粉。RS的制备是一定浓度的淀粉乳经糊化后再经老化等的处理过程。
【摘要】从中西两种文化和中医药膳食疗与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疗学的差异比较及中医药膳食疗的优势和特色等方面对中国药膳食疗发展诸多问题进行了新的探讨。再次提出国内三个全国性药膳食疗学术团体联合,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认证工作,区分处方药膳和非处方药膳,建立科学的符合国情的中医药膳食疗管理体系。并提出中医药膳食疗业界要引入现代经营方式,推进中医药膳食疗“申遗”及其国际化进程的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膳食疗;现代经营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
1扫除中医药膳食疗发展的障碍
笔者提出“中医药膳食疗”的概念,是因为多年来中国传统的药膳食疗因为文化转型的剧变和受现代科学技术文明的冲击,失去古老环境和传统文化支撑的大气候影响,受到严重的阉割、扭曲和贬低,不但发展迟滞,且已到面目皆非的地步。中医药膳食疗面临着被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食疗学所替代的生存危机。
1.1中医药膳食疗和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食疗学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而文化比较的方法主要在于差异,而不在于优劣。我们不能用一种文化为指标去度量另一种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都是不可否认的,都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当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单边主义的强势冲击,已迫使所有国家、所有民族不能不提升文化自觉。在维护文明多样性,倡导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多元并存的时代,尤其不应重蹈文化优劣比较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