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吃货而言,虎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吃吃!那么,怎么吃才能既舒服又快乐呢?
今天的这篇科普,专门送给各位吃货们,13条吃饭黄金准则,请收好~
1、两餐间隔4至6小时
2、至少吃15分钟不要狼吞虎咽
吃饭太快太急不是一个好习惯,速度太快,那么吃进去的食物没有充分咀嚼,不利于口中的食物和唾液淀粉酶的初步消化。
另外,吃得太快太急,就非常容易吃多吃撑,从而增加了胃的负担,长期如此还会带来肥胖等影响。
3、平均每天吃12种以上食物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大豆坚果等食物。平均每天至少吃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4、多吃深色蔬菜
我们每个人每天摄入蔬菜应该保证在300~500g,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
相对于浅色蔬菜,深色蔬菜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植物化学物质等,含量都要更加丰富。
我们常见的深色蔬菜包括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茼蒿、青椒等)、红色蔬菜(如西红柿、胡萝卜、红辣椒等)、橙色蔬菜(如南瓜等)、紫色蔬菜(如紫甘蓝、红苋菜等)。
5、吃肉比喝汤更好
面对一碗滋补养生的鸡汤,很多长辈会说,营养全在汤里了,赶紧喝汤吧。
其实微医君想说的是,无论鸡汤、肉汤还是鱼汤,汤的蛋白质含量远不及里面的肉。
肉类是肌肉纤维构成的,其中有可溶性的肌浆蛋白和氨基酸、肽类等,容易进入汤中,但大部分肌纤维成分很难溶出来。
所以喝汤的同时,一定要记得吃肉!
6、每天吃一点粗粮
对于主食的选择,除了精米白面,我们也不要忘了吃点粗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天吃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粗粮的类型很多,可以把粗粮融入到三餐中,合理搭配。
7、炒菜的时候少放盐
长期的高盐膳食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进而使人更容易患中风、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一天盐摄入量要少于6g,除了炒菜放盐之外,我们还要注意降低“隐形盐”(包括味精、酱油、腌制食物等)的摄入。
8、宁剩荤菜不剩素菜
虽然剩菜中的亚硝酸盐的量还远远到不了致癌的程度,但是剩菜怎么吃也是有讲究的。
剩菜的原则应该是宁剩荤菜,不剩素菜。
蔬菜是不建议剩24小时以上,当天吃完,凉拌菜就更要小心。
而荤菜如果当天吃不完可以放冰箱,只要在吃之前彻底加热,可以保存1~2天。
9、同类食物每天换换
比如,今天吃米饭,明天可以吃面条,而后天又可以吃小米粥、全麦馒头等。
再比如猪肉、鸡肉、鸭肉、牛肉等可以互换;鱼、虾、蟹等可以互换;牛奶、酸奶、奶酪等可以互换。
10、吃饭要吃七分饱
吃饭要吃七分饱,这样更有利于自身健康。
但是七分饱到底是怎样的感觉呢?
一般来说这种感觉就是“七分饱”:觉得胃里还没有装满,但可吃可不吃。
当然,依靠感觉判断的前提是:不要吃太快!
11、吃饭不要趁热吃
家里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趁热吃,冷了就不好吃了。但讲真,大家还是要悠着点啊。
所以,热食、开水等食物,应该放置几分钟,等温度降到60℃以下再吃哦。
12、饭后甜点要少吃
不少人习惯饭后吃甜点,但甜点热量高,会额外增加能量摄入,容易肥胖,不利于自身健康。
13、饭后先休息半小时
很多人喜欢饭后立马去散步、运动等,其实很多事情并不适合在吃完饭后立即就做,包括吸烟、洗澡、运动、喝浓茶和开车等。
饭后半小时内,还是以休息为主,我们可以做一些小幅度的运动,比如擦桌子、扫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