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编导影评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历时13个月拍摄完成,这也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

摄制组行走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70个拍摄地,动用前期调研员3人,导演8人,15位摄影师拍摄,并由3位剪辑师剪辑完成。

业内评析——找寻对中国美食认同的交集点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每一集的主线采取了碎片似的剪辑方式,进行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组合和嫁接,讲述了同一种食材在天南地北之间的变化,这部纪录片用味道营造出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从文化角度所探讨的问题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

《舌尖上的中国》是美食献给普通劳动者的颂歌,不见“烹饪大师”,不见“美食专家”,更没有“厨艺大赛”,有的是手工挖莲藕、两小时采竹笋、全中国只剩5人继承的高跷式捕鱼,70多岁吉林“鱼把头”、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舌尖上的中国》对食物朴素细腻的描述,对人和食材的关系的微妙理解,悄然传达出几千年来中国人在劳动中所产生的智慧思考以及味觉审美,每一道食物都能勾起观者的浓浓思乡之情。正是因为这些,才使这部纪录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感召。

文案创作运用

该片的宣传负责人表示这个文案是经过陈晓卿一遍又一遍的删改最终成型,《舌尖上的中国》的文案创作,事实上也是使用了国际纪录片的基本创作习惯。

在《舌尖上的中国》里就大量采用了这样的叙述方式,比如说第一集中的“鱼把头”已经70多岁了,他这次带领大家到冰面上捕鱼,他到底能不能打到鱼呢正当观众看着渔网被慢慢拉上来的时候,此时镜头一转又跳到其他地方,这就给观众造成了一个悬念,要接着把后面的故事看完。魏克然还说:“先要有想法,然后再要有图片,最后是文本,就像DNA曲折的螺旋上升。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怎样曲折你的故事。这才是最关键的!这一点实际上和电影制作类似,你所做的是把好莱坞和新闻进行混合,或者说是平衡。就像中国的‘阴阳’。”

主题推介会

2012年4月2日,在戛纳电视节期间,央视纪录频道主题推介会上播放了《舌尖上的中国》《南海Ⅰ号》《故宫100》《丝路》和《超级工程》5部纪录频道原创大片,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充满活力的中国。

在推介会现场,法国纪录片公司的卡特琳娜女士看完《舌尖上的中国》和《故宫100》的片花后称赞说,片子精彩,质量很高,具备世界水平,她有意购买。

社会影响——火过电视剧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讲食物,更多的是在讲食物背后的情感

一部以美食为主题的7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2日晚结束在央视一套的播出,一道道美食让人回味无穷。在食品工业化时代,人们仿佛又从该片中找到了对传统美食的热情和敬意。该片也让央视一套每晚10点半的收视率超过同时段的电视剧。有关专家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突出的人文情怀。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著名纪录片学者张同道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这部片子之所以火爆,首先在于其选材具有高度的大众性,所谓“食色性也”,不分阶层、不分民族、不分年龄的人们都离不开食物,所以它能获得最广泛的认同,也就有了最广泛的观众基础。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贯穿全篇的人文情怀。和该片总导演陈晓卿是朋友的张同道说,陈晓卿本人就是很有品位的美食家,他把这种概念带到作品里,从普通食物中提炼人生情怀,他很早就想拍这样一部纪录片,终于在去年3月付诸实施,成片过程也异常艰辛。

张同道说,“乡愁”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不管是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海外,所谓最好吃的菜是妈妈做的菜,最好的东西是故乡的东西,最好的回忆是童年的回忆。《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光是对美食的垂涎,还有流泪的冲动。

“因为爱中国饮食,所以更爱中国。”该片把一批已经不常看电视的“80后”、“90后”又重新拉回电视机前,收到了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没有的效果,也许这是该片的“意外收获”。

据报道,第65届戛纳电影节组委会主席南尼·莫莱蒂曾特意点名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片花。其海外单集销价也有望超过《故宫》保持的单集最高5到6万美元纪录。陈晓卿表示,目前在海外纪录片市场分类里,美食旅游类节目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中餐享誉海外,用美食讲述百味人生,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讨论一个国家的变迁,“这是中国真正软实力所在,没有任何阻碍,可以达到全世界。”

观众说法——勾起思绪的美丽乡愁

与传统的美食节目不同,《舌尖上的中国》在地域上采取了大范围的跳动,并且不以菜系进行划分,反而每集都有自己的主人公,比如70多岁的黑龙江鱼把头、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舌尖上的中国》对食物朴素细腻的描述,对人和食材的关系的微妙理解,也使得本片不仅仅是一部表现美食的纪录片。

一位家在湖北、现居北京的音乐人说,她追看《舌尖上的中国》跟“吃”就完全没有关系,“我对吃本来就不感兴趣,平时主吃素。这部纪录片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将如何‘食物’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几集的纪录片里。”而这种食和人的紧密相连,也让不少观众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看《舌尖上的中国》,讲到宁波年糕,听到里面传出的阵阵乡音,很想家”。

海外影响

鉴于中国纪录片市场的现状,在座谈会上专家们纷纷指出了中国纪录片的出路:以小众影响大众是纪录片出名的捷径;培养专业一流的制作团队是中国纪录片走出国门的最根本力量。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也笑称“舌尖”影响力:“我家的小孩基本不看电视,只爱上网,后来他也去看这个纪录片,而且说看了之后那天晚上饿得不行,一边看一边忍着饿,最后在冰箱里面找吃的。它对观众造成的感染、影响力是最大的收获,也是国产纪录片踏进国际市场的必备条件。”

尹鸿说,“《故宫》这样的纪录片是透过故宫看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演变,不起眼的一砖一瓦,背后有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片子播出之后掀起一阵故宫热,不少外国人因为该片来中国旅游,跑到故宫亲自去看,也有很多人通过该片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和历史,这就是纪录片带来的影响作用。”

《舌尖上的中国》引起的海外市场的热烈反响更是让纪录片人看到了希望,国内自制纪录片终于得到市场及大众的认可,也终于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王丹彦称,近几年,纪录片业界才刚刚在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现在我们几十个上星频道的竞争环境中,确实只有娱乐节目和电视剧在拼收视。这个时候央视打造晚间纪录片时段恰逢其时,也对大众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起到了有判断的引领和追求。”

THE END
1.舌尖上的中国探索味蕾之旅的无限多样性舌尖上的中国有多少种,首先体现在食材上。从海鲜到肉类,从蔬菜到豆制品,再到各种谷物和水果,每一种都代表了特定的地区文化和烹饪技巧。例如,东北的哈尔滨不仅以其独特的冰镇牛奶而闻名,更有著名的麻辣烫、红烧肉等传统美食。而在云南,则是酸汤鱼、香煎羊肉等令人垂涎三尺。 https://www.smfnh865.cn/xiao-chi/886481.html
2.仅剩3天!快来投出你关键一票年菜得票数世界美食十大硬菜此外,采用中式烹饪方法,并融入东南亚或西方特色口味的创新菜品,也成为目前投票的热门选择。 本次评选采用专家评审与大众评审相结合的形式,线上投票将于12月12日截止,线下评审拟于12月13日在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进行。届时,国家预制菜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21756405199NPP.html
3.舌尖上的中国文案网络文章下面是栏目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国文案”,这些句子是我倾注心血创作的希望你能体验到其中的https://bbs.openke.cn/thread-870284-1-1.html
4.《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821989/
5.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配音文案hello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配音文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配音文案 配音:背景音乐响起,轻柔的音乐交织中,清脆的叉子划过碗底,揭开了中国美食的神秘面纱。 旁白:在这个美食繁荣的国度,各地的特色菜肴如珍珠般闪耀着光芒。从北到南,从东到西,http://www.4eg.cn/article/10268209.html
6.舌尖上的中国经典文案第一篇:舌尖上的中国经典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文案解说词第七集 三餐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文案/解说词 第七集 三餐 清晨六点的巴塘草原,丈夫和孩子外出放牧,吾金卓玛为全家准备酥油茶和糌粑。简单的食物为一家人提供充饥御寒的能量,这是一个藏族家庭的早餐。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https://www.360wenmi.com/f/y7v467iac556.html
7.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文案中国人的生活是有温度的,中国人的命运更是有味道的,酸甜苦辣咸,从来不仅仅是舌尖上的那一份触感,更是对生活的投射和体悟。 我们从来不愿分清饮食与人生的界限,就像二者生来就该圆融贯通,百味杂陈。 命运的盛宴不期而遇,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尝试与回味。 https://www.jianshu.com/p/8a18fd6fbda8
8.早餐中国文案火了的餐饮老板都忽略了文案的力量?最近,一部“超下饭”的美食纪录片又火了。它就是陈晓卿导演的又一力作《早餐中国》。 节目中不仅各个地方的特色早餐看起来诱人无比,隐藏在美食背后的文案则更是让人心醉,一度引起了吃货们的疯狂刷屏和推荐,可以说每一句文案都足以打动观众的内心。 https://m.zhipianbang.com/news/detail-376091.html
9.舌尖上的中国两季文案1、-. z.舌尖上的中国讲解词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1集脚步讲解词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林芝,印度洋吹来暖湿的季风,植物正在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6434756.html
10.《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教学提纲.docx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年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330/6204005110003131.shtm
11.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旁白文案.doc文档列表文档介绍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旁白文案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https://www.taodocs.com/p-422019447.html
12.仿写舌尖上的中国文案舌尖上的中国文案模仿一、仿写舌尖上的中国文案怎么写 在文案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美食,让读者感受到色、香、味、形等多重感官体验伪原创。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诗词、成语等文化元素来描绘美食,增强文案的感染力和文化内涵。例如,在介绍家乡特色美食时,我们可以写道:“这道菜是我儿时的记忆,每当品尝到它,便仿佛回到了那个https://blog.csdn.net/chatgpt002/article/details/133033933
13.菜品新手入门简单快餐的制作艺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断扩展自己的烹饪技能,从而开启属于你的美食之旅。而我,也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都能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厨房艺术的人士! 标签:上海有什么特色美食?、逗比美食文案、美食让生活更美好结尾、美食图片高清、舌尖上的中国讲了哪些美食https://www.hgddesks.cn/zi-xun/591127.html
14.《舌尖上的中国》充满烟火气的文案《舌尖上的中国》文案经典摘抄摘要:《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至今提起,仍然有人印象深刻。除了诱人的美食,里面的文案也值得让人细细品味。散文一般的语言,不乏满满的哲思和烟火气,没有太多华丽词藻,短短的结构,情绪却饱满绵长。下面你一起来欣赏舌尖上的中国文案经典。 https://m.maigoo.com/goomai/267528.html
15.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配音文案文稿CCTV纪录频道拍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开播之后,掀起了全国各地观众的观看热潮,一跃成为网络上最火热的焦点话题,真可谓天南地北话“舌尖”。本版特别选取片中解说词的精彩片段,让读者借着文字的指引,回味美食、情感和文化中浓郁的中国味道。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http://www.sgpeiyin.com/pyxw/pywg/ztl/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