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三集《时节》文案摘抄步行街主干道

中国,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四季轮回中,隐藏着一套严密的历法,历经千年而不衰。

张广才岭宽厚的背脊,覆盖着一米多深的积雪。云杉次生林深处,伐木队正执行封山前最后一次作业,队长是有25年经验的李树国。

阳光直射赤道,已是春分时节,但这里,寒冷还未远离。储存一冬的食物消耗殆尽,妻子泰洪芝决定到山下采购。

在东北,一桌好菜离不开鱼。炖鱼的同时,可以在四周贴上玉米饼,鱼肉飘香之际,正是饼子焦酥之时。

3月的夜晚,零下15摄氏度,制作冻豆腐最适宜的温度。低温让豆腐中的蛋白质与水分子继续分离,冰冻后的水,把豆腐均匀的质地变得像海绵一样,这是李树国最喜爱的食物。

向南2000多公里,同样的春分时节,冷暖空气激烈对峙。

极致的美食只留给最勤劳的人们。

沈敦树,上堡乡农民,他用另外一种方式感知季节变化。

水稻长出五六片叶子,需要分株,是插秧的季节。儿子远在北京,老沈唤回在省城工作的女儿回家帮忙。沈敦树坚信,儿女离家再远,也不能忘记土地才是农家的根本。

春季,万物萌发,庄稼青黄不接,但大自然已经备好各种野菜。鄱阳湖水边,野芹菜和藜蒿最为旺盛,做成蒿粑,不仅美味,还能领略自然的味道。北方山里,腌一罐木兰芽的习惯至今不改,蒸榆钱饭则是几代人记忆里最初的美食。

燕山余脉,安德文焦急地等待着一场倒春寒。本该谷雨生发的香椿,临近立夏还未发芽。几乎就在一夜之间,一种奇异的香味传来。香椿芽长成只需要两三天,多一天便老。筷子粗细的野菜,只生长在这座大山的背阴处。香椿素散发出一种奇特而浓郁的异香,有些人避之不及,但在爱它的人看来,这就是春天应有的味道。

中国,世界上唯一将香椿嫩芽当作美食的国家。裹上鸡蛋面粉糊,油炸,叫香椿鱼,也可以切碎,摊鸡蛋,或与豆腐凉拌,都是独特的春季美食。一个星期,两茬香椿,叶子还在生长,却不再适合食用。对老安来说,春天就这样过去了。

上堡,秧苗长出了新根,沈敦树渴盼一场春雨的到来,沈家决定用一种美食来寄托他们最真切的期望。头年的大米,加入韭菜,磨出绿色的米浆;晾干的栀子果用水冲泡,调和出泥土般的黄色;第三层,大米的白色;最后,是喜庆的茄红;一层层添加蒸熟,反复九次,做出的米糕就叫九层皮。

春季秧苗青葱,秋季稻谷金黄,打出大米雪白,过上日子红火。对地球上所有的稻作民族来说,这大概就是他们共同的心愿,以及这一心愿所应有的色彩。

风雨一路向北,到达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是初夏时节。千岛湖,清澈的水中,一种美味正在酝酿。

1个月前——松树授粉的季节,雄花球上,干燥的花粉随风飘落,滋养着中国最优质的家鱼。不过,现在还不是吃鱼的最好季节,渔民们另有目标。汉字里的“时节”二字,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天气转暖,螺蛳从深水区向浅水区迁徙,这种腹足纲软体动物,自古以来就是水乡居民的美食。江南人都是吃螺蛳的高手,唇齿之间,轻轻一嘬,螺肉应声入口。实在无从下手,还可以借用牙签。螺肉本无大味,吃螺蛳,除了螺肉的紧致口感,享受的更是吸食本身的乐趣。然而,最好的螺蛳,还藏在更深的山里。

开化,位于钱塘江源头,深谷幽涧,是余云山的战场。自制的防水面罩,用牙齿咬住,清水下的世界一目了然。自从做了螺蛳捕手,老余成为这里最了解季节变化的人。余云山捕获的这种清水螺蛳,鲜味中微含清苦,口感滑润。妻子每天5点去市场贩螺,外壳墨绿细长的青蛳,由于生长水体高度净洁,品质优良,因而价格可观。

阳光和温度,造就美味,更带来多彩的世界。冰消水融,万物复苏,生生不息。光合作用促成植物发育、成熟。不同的积温,滋养出种类繁多的作物。阳光下,果实积累糖分,食物脱水得以储存。

兰屿,面积45平方公里的火山岛——达悟族世代生息的地方。每年3月到6月的飞鱼季节,海洋会准时掀起男人们的集体心跳。为了躲避天敌,飞鱼进化出独一无二的技能。快速摆动尾部,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冲出水面,开启滑翔模式,奋力踩水,收起网口,依靠口袋战术和默契配合,才能有可观的收获。

不过,在巴布的爷爷看来,年轻人的狂欢是对大海的不敬。飞鱼不仅是达悟族的食物,更是他们的信仰。过度的工业捕捞,曾经使兰屿附近的生态持续恶化,直到几年前才略有缓解。

拼板舟,达悟人选取13种木材,精心制作出造型独特的船只,是他们出海捕捞飞鱼的座驾。收获五六条鱼,够一家人一天食用,就可以收工回家。只在每年鱼汛的结尾,达悟人才多捕一些,用来制作鱼干,在飞鱼离开的日子里,补充蛋白质。鱼干的加工并不复杂,简单腌制后用林投树根串绑,曝晒3日,即成美味。简单的食物,本真的生活,离大海最近的爷爷,深深懂得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又一次捕鱼归来,阳光以最明亮最透彻的方式,与鲜嫩的鱼肉交流,这是达悟人与上天和大海的约定。

除了阳光,生命离不开水,中国的降水从东南到西北呈递减态势。吐鲁番,极度干旱,是中国最炎热的地区。贫瘠的砾石戈壁并未灭绝生机,天山冰川融水带来生命的奇迹。这里,是中国最甜蜜的所在。

玛仁糖做好,吐鲁番的葡萄也到了华丽变身的时刻,含水量只剩下20%,果糖量高达60%,这就是超越时节、穿越四季的葡萄干。

一锅家常的手抓饭,是对这一年忙碌最好的庆祝。新疆特有的黄萝卜切条,羊肉的油脂可以帮助胡萝卜素在肠道中溶解,在酶的作用下,转变成人体能够吸收的维生素A,西红柿将大米染成鲜亮的橙黄色。小火焖到汤汁收干,葡萄的酸甜中和了羊肉的厚重,不仅去油解腻,更为抓饭带来了丰富的味觉层次。

只要对自然和时序怀着不变的信任和尊重,每一道菜,每一家人,总会得到最甘甜的回报。

让我们回到夏天的故事。只有盛夏,水温超过18摄氏度,一种美食才会在水下孕育。

长江和青戈江在芜湖交汇。许师傅将面搓揉成雪花状,压实、擀薄、小刀切好,面条滑爽绵糯,是芜湖一年四季小吃的代表。但是,要把小刀面吃出酣畅淋漓的美感,还要耐心等候三伏天的到来。

温暖的水下,青虾开始繁殖,4到6厘米大小的母虾,包裹着上千粒虾子。河道缓流处,昨晚下水的丁字形筒状虾篓,盛满收获。用竹篓筛出虾卵,1公斤虾能收集50克虾子,日积月累,一个夏天才能收集8公斤左右。浇上葱姜汁,用黄酒蒸熟,在阳光下晾晒半小时,小火焙干,最后,连同未去皮的大蒜一起装进袋中,密封保存。

盛夏的江城,小刀面旺火煮沸,拌葱花、酱油,再加上大骨高汤。100克面条,10克虾子,虾子和高汤的相逢,色白,汤清,味浓。虾子小刀面,正是芜湖溽热的苦夏给予当地人的最佳补偿。

经过春季到夏季的滋养,千岛湖家鱼最肥美的季节到了。欢腾的一幕,在几十个渔民拉住的阔眼渔网里,盛大上演。围网捕鱼,开启了丰收的序幕。

中国人坚信,信守与时节的约定,就一定能在秋天收获丰厚的酬劳。

空气里满是诱人的甜香,吴江人采摘桂花,为的是让它们在舌尖上第二次绽放。长枳的柠檬酸保持花香和色泽,无论是咸桂花还是甜桂花酱,都能把专属于夏末初秋的花香,延续到深秋和隆冬。

一场秋雨之后,来自天空的身影,不断提醒着杨福星。最值得期待的美食,正在这里萌发。褐色小伞状的蕈子,其貌不扬,却被历代美食家奉为珍馐。尽管名气已大不如前,但是每年只要时节一到,杨福星就会匆匆上山,赶赴与这些宝藏一年一度的约会。板栗壳烧旺,干辣椒炸香,再加入嫩姜片,激出雁来蕈的奇鲜,类似松针的清香。蕈子汁水透出时,少量生抽提味,老抽着色,文火熬上十几分钟。汁水浓稠,雁来蕈酱就可以出锅了。看上去乌沉沉的东西,却有着柔韧的质地。不过现在,一盘好菜才完成了一半。

雨前的桂花,在雨后已经腌好,无论做馅儿还是调料,都极有风味。新鲜的板栗,最适合用来搭配鸡肉。肉豆腐,精肉和猪肝,用猪肠捆绑卤制,做出的扎肝最解馋。秋季,用味厚的食物补偿苦夏的亏空,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俗称“贴秋膘”,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传统。

雁来蕈酱等候的最佳搭档,远在百里之外的长荡湖,这是产蛋3年以上的老鸭。鸭肉与雁来蕈同烧,材质上的大荤大素,激发出滋味上的大开大阖。同季食材间的碰撞,把秋天的韵味渲染得分外浓郁。中国的厨师依靠丰富的经验,在时节的变化里,寻找到各种精彩的食物组合,并流传至今。

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历138天的漫长生长期。收获还在继续,气温已是零下。

3000公里外,丰收过后的上堡,干燥的秋风劲吹。老沈家的第三代,开始了一生的旅程,新生的婴儿在秋收之后满月,是宴请亲朋庆贺的时候。满月酒,要按照历书,挑出最好的日子。菜单沿用五碗四盘的传统,肉菜的多少检验着主人家的诚意。

这是稻农们盘点一年收成的时刻。春播种,夏长赢,等到秋天,颗粒归仓,儿孙满堂,这是中国人收获的季节。

最早进入冬季的是东北,大雪已经落下,土地开始封冻。李树国夫妇藏好粮食,以度过漫漫长冬。

春节前,数以亿计中国人,从工作地踏上回家的旅程,他们带上简单的家当,借助一切交通工具,横跨千里,归心似箭,为的是一顿象征着团圆的年夜饭。这是农业文明留给现代中国的印记,也是我们关于时节故事的尾声。

在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着太多的苦痛和喜悦。中国人总会将苦涩藏在心里,而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之上。

THE END
1.舌尖上的中国探索味蕾之旅的无限多样性舌尖上的中国有多少种,首先体现在食材上。从海鲜到肉类,从蔬菜到豆制品,再到各种谷物和水果,每一种都代表了特定的地区文化和烹饪技巧。例如,东北的哈尔滨不仅以其独特的冰镇牛奶而闻名,更有著名的麻辣烫、红烧肉等传统美食。而在云南,则是酸汤鱼、香煎羊肉等令人垂涎三尺。 https://www.smfnh865.cn/xiao-chi/886481.html
2.仅剩3天!快来投出你关键一票年菜得票数世界美食十大硬菜此外,采用中式烹饪方法,并融入东南亚或西方特色口味的创新菜品,也成为目前投票的热门选择。 本次评选采用专家评审与大众评审相结合的形式,线上投票将于12月12日截止,线下评审拟于12月13日在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进行。届时,国家预制菜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21756405199NPP.html
3.舌尖上的中国文案网络文章下面是栏目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舌尖上的中国文案”,这些句子是我倾注心血创作的希望你能体验到其中的https://bbs.openke.cn/thread-870284-1-1.html
4.《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9821989/
5.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配音文案hello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配音文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配音文案 配音:背景音乐响起,轻柔的音乐交织中,清脆的叉子划过碗底,揭开了中国美食的神秘面纱。 旁白:在这个美食繁荣的国度,各地的特色菜肴如珍珠般闪耀着光芒。从北到南,从东到西,http://www.4eg.cn/article/10268209.html
6.舌尖上的中国经典文案第一篇:舌尖上的中国经典文案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文案解说词第七集 三餐 舌尖上的中国 第二季文案/解说词 第七集 三餐 清晨六点的巴塘草原,丈夫和孩子外出放牧,吾金卓玛为全家准备酥油茶和糌粑。简单的食物为一家人提供充饥御寒的能量,这是一个藏族家庭的早餐。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https://www.360wenmi.com/f/y7v467iac556.html
7.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文案中国人的生活是有温度的,中国人的命运更是有味道的,酸甜苦辣咸,从来不仅仅是舌尖上的那一份触感,更是对生活的投射和体悟。 我们从来不愿分清饮食与人生的界限,就像二者生来就该圆融贯通,百味杂陈。 命运的盛宴不期而遇,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尝试与回味。 https://www.jianshu.com/p/8a18fd6fbda8
8.早餐中国文案火了的餐饮老板都忽略了文案的力量?最近,一部“超下饭”的美食纪录片又火了。它就是陈晓卿导演的又一力作《早餐中国》。 节目中不仅各个地方的特色早餐看起来诱人无比,隐藏在美食背后的文案则更是让人心醉,一度引起了吃货们的疯狂刷屏和推荐,可以说每一句文案都足以打动观众的内心。 https://m.zhipianbang.com/news/detail-376091.html
9.舌尖上的中国两季文案1、-. z.舌尖上的中国讲解词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1集脚步讲解词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林芝,印度洋吹来暖湿的季风,植物正在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6434756.html
10.《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教学提纲.docx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舌尖上的中国精彩故事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年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330/6204005110003131.shtm
11.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旁白文案.doc文档列表文档介绍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 旁白文案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https://www.taodocs.com/p-422019447.html
12.仿写舌尖上的中国文案舌尖上的中国文案模仿一、仿写舌尖上的中国文案怎么写 在文案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描绘美食,让读者感受到色、香、味、形等多重感官体验伪原创。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诗词、成语等文化元素来描绘美食,增强文案的感染力和文化内涵。例如,在介绍家乡特色美食时,我们可以写道:“这道菜是我儿时的记忆,每当品尝到它,便仿佛回到了那个https://blog.csdn.net/chatgpt002/article/details/133033933
13.菜品新手入门简单快餐的制作艺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不断扩展自己的烹饪技能,从而开启属于你的美食之旅。而我,也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们都能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厨房艺术的人士! 标签:上海有什么特色美食?、逗比美食文案、美食让生活更美好结尾、美食图片高清、舌尖上的中国讲了哪些美食https://www.hgddesks.cn/zi-xun/591127.html
14.《舌尖上的中国》充满烟火气的文案《舌尖上的中国》文案经典摘抄摘要:《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至今提起,仍然有人印象深刻。除了诱人的美食,里面的文案也值得让人细细品味。散文一般的语言,不乏满满的哲思和烟火气,没有太多华丽词藻,短短的结构,情绪却饱满绵长。下面你一起来欣赏舌尖上的中国文案经典。 https://m.maigoo.com/goomai/267528.html
15.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配音文案文稿CCTV纪录频道拍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开播之后,掀起了全国各地观众的观看热潮,一跃成为网络上最火热的焦点话题,真可谓天南地北话“舌尖”。本版特别选取片中解说词的精彩片段,让读者借着文字的指引,回味美食、情感和文化中浓郁的中国味道。 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中国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http://www.sgpeiyin.com/pyxw/pywg/ztl/1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