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烹饪典籍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7.06福建

古代烹饪典籍

隋末,炀帝巡幸扬州时,尚食直长谢枫同来,后来作《食经》,记载了许多菜点。明代高邮人王磐著《野菜谱》。清乾嘉年间的《调鼎集》吸纳淮扬菜点上千种。袁枚的《随园食单》也记载了许多扬州菜肴,此书如今己成为研究烹饪的历史典籍。清嘉庆年间,林苏门著《邗江三百吟》,记录了扬州数十种菜肴和食风食俗。

食经隋代记载食物的书籍。作者谢讽,隋代人,曾担任过隋炀帝的“尚食直长”。《大业拾遗记》说他曾著《淮南玉食经》,但此书早已亡佚。现存的谢枫《食经》收录在《说郛》宛委山堂本中。正文前有“谢讽《食经》中略抄五十三种”之语。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当时饮食著作中收录的食物品种已经很多。有脍、羹、汤、炙、酱生饼、卷、糕、面、寒具、饭等类。而每类食品又有若干品种。如羹就有羊羹、鱼羹、鹑羹、折箸羹等,脍有飞鸾脍、咄咄脍、专门脍、拖刀羊皮雅脍、天真羊脍、鱼脍等。所收菜点,大多取名华丽,讲究文采修饰,如龙须炙、花折鹅糕、紫龙糕、春香泛汤、象牙、朱衣、乾坤夹饼等。

野菜谱明代记载野菜的书籍。作者王磐,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人。明散曲家,著有《王西楼乐府》。据王磐《野菜谱》自序,明正德年间,江淮间常常发生水旱灾害,“有司虽有赈发,不能遍济”,故灾民“率皆采摘野菜以充食,赖之活者甚众”。但由于野菜形类相似的不少,有些味恶,有些有毒,“误食之或至伤生”。因此,王磐在深入田头调查的基础上,编写成此谱。

此谱共—卷,收野菜六十余种。每种均附图,并附诗歌一首,诗后有“救饥”的说明。诗写得格调较高,哀而动人,说明简练,且图文并茂,故《野菜谱》影响较大,流传亦广。该书有多种明清刻本。还被收入《山居杂志》《说郛》《四库全书》《农政全书》。

调鼎集清代大型食谱。收录菜点茶酒2000多种。编者佚名。卷三、四、五、八为乾隆时扬州盐商童岳荐所撰童氏食规、北砚食单。全书共十卷。50余万字。卷一主要记酱、酱油等调料;卷二主要记宴席款式;卷三记特性、杂性类菜;卷四记羽族类菜;卷五记水产类菜;卷六主要记山珍海味;卷七记蔬菜类菜;卷八记茶、酒、饭、粥;卷九记点心;卷十记干鲜果品、蜜。该书除收有扬州的菜点外,还收有苏州、浙、皖、粤、豫、陕、东三省等地的菜点。各种原料大抵按烹饪方法列出所制成的菜肴。《调鼎集》手抄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特藏书室。1986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了邢渤涛的点校、注释本。

《画舫录》的饮食资料极其珍贵。它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清初扬州饮食烹饪的各个侧面:原料、市场、茶肆、酒楼、食店、食摊、家庖、餐船、满汉席、文会以及著名菜肴,面点、茶、酒等,为人们研究扬州饮食烹饪史提供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资料。

《画舫录》饮食资料反映了当时扬州烹饪的精湛技艺。书中涉及到的文人、美食家、善烹者多达200人。扬州厨师不仅能够将市肆菜点制作得颇受文士、商贾、市民的青睐,而且能够操办“满汉席”以迎接“圣驾”及随行百官。此外,更有一批“家庖”能烹制出风味绝佳的菜点来,这在外地也是罕见的。《画舫录》中所记菜肴的烹饪方法已逾20种。提到的面点品种近30种。

《画舫录》中饮食资料透露出较浓的文化色彩。如扬州茶肆,往往喜欢建在园林之中,“楼台亭舍,花木竹石”,环境相当幽雅。更有的茶肆设在金鱼池旁,让顾客一边品茗,一边观赏金鱼。这些,都反映了茶肆的主人是很懂一点美学和心理学的。为了把旅游和进餐有机结合起来,瘦西湖中还设有“沙飞”船。游人乘画舫游湖,“沙飞”紧随其后。“沙飞”上有厨师、各种原料和炊餐具。菜肴做好后,便从“沙飞”传递到画舫上去。扬州的文人还喜欢在园林中举办“诗文之会”,把写诗、品茶、饮酒、听曲结合起来。这是一种雅事。

《画舫录》还记录了扬州的饮食风俗、盐商的奢侈、苏式饭店的开设、安徽菜点的引进等等。

邗江三百吟清林苏门撰,字步登,仪征人。曾在山东当过官,并曾协助校过《四库全书》。本书作于乾隆、嘉庆时期,于嘉庆戊辰(1808)付梓。

《邗江三百吟》是关于扬州山川风物的诗集。其卷九为“名目饮食”,共收诗40首。内容涉及扬州的饮食习俗及著名的菜点、小吃、酒、烟等。

书中饮食习俗方面的内容比较多。如“汤饭”条引言说:“扬城居家,每日两粥一饭。饭在中一顿。中饭或有留余,晚间入锅加水煮而熬之。此通行也。还有本非多余之饭,以杂菜作羹汤和饭细熬,亦曰汤饭。”。扬州当时晚间有“五香新菜”应市:“黄昏时,满街担子罗置,杂样荤素小菜售之,总曰五香。”其诗曰:“晚饭炊成月正黄,家常兼味究可尝。会当下箸愁无处,小菜街头卖五香。”除“五香小菜”外,晚市还卖“熏烧”,大抵为烧烤鸡鸭猪肉之类:“夕餐何处觅珍羞,鸡鹜豚蹄入市求。”不过,这些食品往往是供“晓餐不甘淡泊者”准备的。书中还记述了“过蚤”(吃早茶)的习俗:“交情须会,有不必饮宴者。天明而起,亲至其家,邀往好面馆、好茶肆一餐,名曰'过蚤’。约人议事亦然。”书中还记述家宴:有宴客丰盛的“七簋两点”席、寻常待客的“三碗六盘”宴。“讲究饮食家,口味各出其奇。”表现了较高的烹饪水平。书中还记有一些节令食品。如春日有“应时春饼”上市,端午有“火腿粽”供应,立夏居民喜用“皂角树叶染糯米为乌饭食之”等等。

《邗江三百吟》中提到的名菜点也不少。名菜有摸刺刀鱼、烧金华火腿、黑鱼肠、马鞍桥、葵花肉丸、水晶肝肠等,名点有灌汤肉包、荷叶甲、鲥鱼卷、蛼螯饼、荸荠糕、三鲜大连等。

随园食单作者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诗人。乾隆四年进士,曾任溧水、江宁等地知县。四十岁时,辞官侨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在小仓山购置花园,称“随园”。所著诗文颇多,在当时影响很大。

《随园食单》除序言外,共分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蔬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内容十分丰富。

该书总结了前代和当时的烹调经验,使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袁枚的烹调理论,主要体现在“须知单”、“戒单”中。

该书中还保存了“满汉席”、“全羊法等七十二种”、茶、酒名品的资料。《随园食单》介绍了不少扬州菜点。

居常饮馔录曹寅在诗酒文宴之余,还特别讲究饮食文化,他编有《居常饮馔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居常饮馔录》一卷,国朝曹寅撰,……是编以前代所传饮膳之法,汇成一编,一曰宋王灼《糖霜谱》,二、三曰宋东溪叟《粥品》及《粉面品》,四曰元倪瓒《泉史》,五曰海滨逸叟《制脯鮓法》,六曰明王叔《承酿录》,七曰明释智舷《茗笺》,八、九曰明灌畦老叟《蔬香谱》及《制蔬品法》等。

真州竹枝词作者厉秀芳(1793—1867),字实夫,号惕斋,仪征人。撰于咸丰。扬州许多文化名人写扬州饮食文化及风俗人情时引用《真州竹枝词》的内容。“真州景物广陵同”,直把真州作扬州。《真州竹枝词》内容丰富,四时八节活动生动活泼,至今是人们恢复和留恋旧时生活的写照。

THE END
1.古法菜谱书籍传统烹饪秘方集成古法菜谱书籍中的典范 《红楼梦》、《水浒传》等名著中,经常会出现关于美食的情节,这些情节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对高档宴席的一种追求。而这些宴席所用的食材、制作方法,就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古法料理。《大明宫食品志》等古代文献记载了唐朝宫廷上的饮食习惯,其中提到过许多珍奇异兽https://www.kuaisuf.com/te-chan/356653.html
2.古代关于食谱方面的书有没有古代关于食谱方面的书有没有亮剑 精选回答 1、隋代谢讽《食经》; 2、唐韦巨源《烧尾食单》; 3、宋虞宗《食珍录》; 4、司膳内人《玉食批》; 5、陆游《老学庵笔记》所录“宴金国人使九盏”; 6、周密《武林旧事》载宋高宗《幸清河郡王第供进御宴节次》; 7、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记“六司百官食次”https://edu.iask.sina.com.cn/jy/2TS0EuwIohB.html
3.谁知道古代有关烹饪饮食的书籍1、《食珍录》:我国古代饮食专书之一,写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余姚人虞宗是一位美信家,他官职是黄门郎,到南朝齐时升为太子庶子,后来担任祠部尚书。2、《清异录》:北宋人陶谷撰著,这是他杂采隋唐至五代曲故所写的一部随笔集。书中包括天文、地理、草木等37个门类,http://m.tianqiwen.com/shenghuo_2141579/
4.古代食谱书最经典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宝库古代饮食文化的根基何在? 古代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方式,更是一种艺术和科学。古代人对饮食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留下了大量关于烹饪技艺和食品制作方法的文献,这些文献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古代食谱书”。这些书籍记录了从农业起源到烹饪技术发展的一系列知识,特别是在战国至清朝期间https://www.syxofiqq.cn/te-chan/245384.html
5.明清美食书籍《易牙遗意》《随园食单》等多部明清的美食书籍很多,列出部分,择取一些做些简介。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书籍。 《养小录》、《食宪鸿秘》、《调鼎集》、《闲情偶寄》、《清异录》、《调疾饮食辩》、《江南鱼鲜品》、《簋贰约》、《日用俗字饮食章》、《菜蔬章》、《饭有十二合说》、《常饮馔录》、《续茶经》《养生随笔》、《吴蕈谱、《记https://www.jianshu.com/p/5beceb7e3e90
6.探秘古代美食一览中国传统古菜谱书籍的精华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烹饪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味佳肴的渴望,更是一种文化和哲学的体现。古代菜谱书籍,不仅记录了当时人民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还反映了那时社会经济、科技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以下是几个值得我们关注的代表性古菜谱书籍及其特点。 https://www.jxacmyfaf.cn/cai-pu/395281.html
7.古代美食的宝库探秘历代菜谱书籍古代美食的宝库探秘历代菜谱书籍 简介《神农本草经》与食疗方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医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记载了众多药材及其用法。尽管它主要关于中医药,但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与食物相关的健康饮食建议和简单的烹饪技巧。例如,它提到了如何根据季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蔬果,以及一些基础炖煮方法。这部作品虽然不是专门https://www.78sjdwyn.cn/cai-pu/116485.html
8.《随园食单(清)袁枚著古代美食饮馔美食笔记文化菜谱书籍现代当当书海行舟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随园食单 (清)袁枚 著古代美食饮馔美食笔记文化菜谱书籍现代厨师做菜的参考书清代版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最新《随园食单 (清)袁枚 著古代美食饮馔美食笔记文化菜谱书籍现代厨师做菜的参考书清代版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简介、http://product.dangdang.com/11419248912.html
9.中华餐饮制法及精髓饮食文化菜谱食谱书籍》摘要书评试读图书 > 养生/保健 > 养生食疗 > 随园食单 袁枚知味中国 古代餐饮文化的百科全书 中华餐饮制法及精髓饮食文化菜谱食谱书籍 安吉瑞丞图书专营店 袁枚著 京东价 ¥ 促销 展开促销 配送至 --请选择-- 支持https://item.jd.com/10045105938409.html
10.从字面到餐桌解读古代料理术语与秘方古法菜谱书籍作为中国烹饪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记录了过去人们饮食习惯,还保留了许多珍贵的烹饪技艺和美味的食谱。这些书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道菜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历史意义。 二、翻阅古代料理术语 在翻阅这些古老的文献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料理术语,这些词汇往往充满诗意,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或是https://www.yehsjuxj.cn/cai-pu/566622.html
11.烹饪先秦古籍菜谱饮食文化技艺古代之道食用饮馔菜谱先秦烹饪史料选注 中华烹饪古籍经典藏书 先秦古籍饮食烹饪资料肴烹调技法制作方法饮馔食用之道古代烹饪技艺饮食文化菜谱书籍https://www.zhe2.com/note/666404465696
12.古今食谱笑谈从炖虎骨到烹耗子走遍千年美食的荒诞之旅在这个充满神秘和传奇色彩的世界里,有一种特别的书籍,它们记录了过去人们如何利用各种奇异材料来制作美味佳肴。这些是古代菜谱书籍,它们不仅展示了人类对美食追求极致的智慧,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状况和科技水平的一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探索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料理艺术,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 https://www.hgddesks.cn/cai-pu/583905.html
13.书籍中的山珍海味丨《随园食单》:“吃货”袁枚笔下的菜谱这是一部古代中国烹饪著作,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袁枚。身为乾隆才子、诗坛盟主,他一生著述颇丰;作为一位美食家,《随园食单》是他40年美食实践的产物,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与烹饪,用大量篇幅详细记述了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流行的326道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重要https://www.hubpd.com/hubpd/rss/toutiao/index.html?contentId=6629298651491567849
14.中国古代烹饪书籍中国古代烹饪书籍的导读专栏是与历史文化相关,提供关于最新解说、文史介绍话题资料、完整的文化研究中国古代烹饪书籍。https://m.zupu.cn/daodu/zggdprsj
15.静妃娘娘必读十本古代食疗书(升级版菜谱)《黄帝内经》中早就提过“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目的就是表达食物营养的意义。因而我把此类古书分为三类,一类是所谓的医养结合的书,都是各种古代营养书,就算是食疗专著;第二类是专门的饮食书,算是菜谱烹饪方法类的;第三类是名家菜肴,等于是家宴秘制做法。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1208/12/26660141_518729625.shtml
16.厨房宝典揭秘世界十大经典菜谱书在烹饪艺术的殿堂里,菜谱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食谱集合,它们承载着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和烹饪技艺。今天,我们将带您走进全球十大经典菜谱书籍的世界,让这些宝贵的收藏成为您的厨房新宠。 第一章:探索传统 1.1 中国古代美食录 《中国古代美食录》是对中华五千年饮食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它收录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https://www.tengxunp.com/mei-shi-gong-lve/553312.html
17.中信出版社中国古代随笔报价参数图片视频怎么样问答图书 文学 文学 中国古代随笔 中信出版社 [正版] 随园食单 袁枚 著 作家榜经典文库 厨师入门 中式家常菜美食 生活饮食文化 菜谱书籍 出版社图书 书籍 https://m.suning.com/item/0071538872/000000012434121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