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拖延症的「设计冲刺」大法

设计冲刺是一种让任何大小的团队在2-5天之内解决并测试设计问题的框架。“冲刺”想法来自于敏捷开发模式的框架。“设计思维”的理念发展于IDEO以及斯坦福大学的设计学院。“设计冲刺”的框架则脱胎于GoogleUX、GoogleVentures、Google[X]以及整个大团队的思维模式。

当设计冲刺已在Google颇为流行之时,它也同样被运用于各种规模的初创和公司。

普遍来说,冲刺领袖们是UX研究者及设计师:对设计程序了如指掌的领导者不会畏于向团队发起挑战,而会让他们团结一致并且速战速决!

在冲刺开始之前,冲刺领袖需要为团队选择一个关键的挑战任务。这能带动整个工作和测试。一个好的任务阐述是:

2、具有启发性

3、集中于目标受众或目标区域

例子:为4-7岁的孩子设计一款直观的平板阅读体验app,将集中于14年第四季度推出

应呈现出的作品:几组精益的Mock和一个用于测试的可点击原型

理想的团队规模是5-8个人。更大的团队应当分成小团队集中攻一个问题,或者将问题拆分到理想的程度。

完成一场冲刺需要一套简单但有用的物品:卷笔刀、纸、胶带、便利贴、投票磁贴、一个计时器或一个铃铛。

如果有零食和咖啡就锦上添花了,不过并不是必需的:)

每一次冲刺都包含六个步骤。“设计思维”的理念创始于IDEO并发展于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这对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有着非常惊人的效果。

明白这六步,能够帮助冲刺领袖组织一次成功的冲刺之旅。

每一步都包含一些方法,比如“用户访谈”或是“竞品评估”。

可能的方法超过40种,你可能并不会全用到它们。你可以选择对你来说最正确的,也可以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最佳方案。

这种快速的讨论方式上冲刺小组明白观点的多个不同重点。讨论应该包括:

1、商业目标和成功标准5分钟

2、技术能力和挑战5分钟

有哪些其他的产品和服务能够给团队带来灵感?对3-10个项目进行简单的介绍能给冲刺开一个好头。

比方说,如果团队是着力于线上商店体验,他们可能会浏览GooglePlay等网站,并从中分别列出喜欢和不喜欢的。

用户是对于一个产品好坏的终极评价者。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伟大的想法开始于寻找、采访用户。

用户采访应该包括两个问题:第一,用户是如何使用一个特定产品的;第二,他们对这个产品哪些地方喜欢、哪些不喜欢。

在设计一个新产品的时候,采访可以集中在一个方面——用户在解决他们的问题时,有哪些可替代的方式。

在某些情况下,采访他们其实没有让用户真正使用这个产品来得有效。

比如说,如果你们为技术支持团队设计一个产品,那么走进他们工作的办公室,或是来到他们会见客户的场所,一定会更直观、准确。

情景再现能很好地让采访者进行操作,但除此之外还能让团队正确地理解背景环境。

1、列出所有项目中的可能受益人

2、将受益人分在不同的合理版块中

3、决定哪些受益人是你这次冲刺中想要服务的,并将其按优先级排序

4、安排一些需求分析的活动,并给每一个受益人小组安排一个团队

到了“细化”这一步,就是要把想法拆分为合理的门类和决定性的战略。

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设计一个用户旅程(userjourney)——一个人从了解这个产品到成为资深用户的整体步骤。

你希望用户用哪三个词来描述你的产品?对于一些产品来说,让用户觉得它们简单、有趣是重中之重;对于别的产品,可能让用户觉得产品全能而又强大才算达到了目标。

每个人都要列出所有你的团队关心的、可能出现的设计准则,并选择出其中最佳的想法。

在冲刺的最后阶段,你可以让用户用三个词描述产品的原型,并比较其是否符合你们的最初设想。

想象终于到了推广产品的日子。你会在产品的第一条推特上发送什么内容呢?

编写第一条推特,能帮助团队用仅仅140个字就击中他们的策略……甚至,可以更少。

为一款烹饪app发送一条推特:“喜欢烹饪?下载‘名厨大师’——一款含有一百万个菜谱的app!”

这个出色的方法起源于“游戏风暴”研究会。它让团队单独工作,并在5分钟内贡献8个想法。这是一个很棒的热身训练!

1、给每个人一张纸,让他们折叠3次;

2、让大家打开这张纸,注意出现的8个长方形格子;

3、让大家在5分钟内,用8个想法填满这8个长方形。

5分钟8个点子:团队开始热身

继续之前的练习。让团队继续单独工作,并在5分钟之内呈现出一个最好的想法。

5分钟1个妙计:更好地理解细节

有时候,一个想法会过于复杂而无法在一页纸上呈现。这时候,大家就要开始团队合作了。大家需要想出一个具体的情节和流程。

让你的团队画出一个故事板,这个故事版包含所有用户必经的关键步骤。如果团队里全是设计菜鸟,可以鼓励他们用连环画的形式来代替:)

5分钟1个故事板:理解步骤

这种方式能让大家在受其他人影响之前保留每个人独立的思考。

这时,团队可以讨论出最佳方案并决定用哪个来做原型。

通常情况下,到了这一步还远远不够,你们还需要画出更多可能的草图以及不停地探索。

如果你的团队成员都是新手,或者容易被他人的观点影响,那就给每个人戴一顶“思考帽”吧。每一顶帽子代表一个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都很有价值,并且能丰富你的最终决断。

鼓励每个人选择一个观点,并从这个观点出发讨论这个决定。

一个产品原型能让飘忽的想法变得真实可感,让你能更好地从用户那里得到反馈。

其实这是团队中最耗时的一步。一个原型可以是:

他们的评估与支持将成为这次冲刺成功的关键因素。

这个设计主意是否符合了团队的技术水平?若是超过了呢?请一名工程师来做做评估能帮助团队更合理地研究工作,并讨论出可能的规避措施。

恭喜你!大家的冲刺目标完成了!好好享受胜利和收获!

这同样也是你反思和获得反馈的好机会。下一次你会有所不同吗?

THE END
1.菜谱大全Pro“很不错的软件,美食可以轻松学起来,配图加文字,让吃货们学起来很方便,菜谱也很全,想吃就搜起来”---by Joe小小的幸福 “这个菜谱囊括了所有菜系,整个就是满汉全席,强烈推荐大家下载此APP,用不了多久你就是未来的厨神”---by 全本小说的秘密 ——— 感谢所有支持我们的朋友们,你们的五星好评是https://apps.apple.com/is/app/%E8%8F%9C%E8%B0%B1%E5%A4%A7%E5%85%A8pro-%E5%A4%A9%E4%B8%8B%E7%BE%8E%E9%A3%9F%E6%9D%B0%E5%87%BA%E4%BD%9C%E8%80%85%E5%8E%A8%E6%88%BF%E9%A3%9F%E8%B0%B1%E5%A4%A7%E5%85%A8app/id1183632694
2.菜谱类app竞品分析报告下图数据显示,菜谱app的市场渗透率普遍不超过1%,在过去一年中,下厨房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市场渗透率始终保持在1%以上,平均每100台手机中就有超过1台手机安装了下厨房app,其次分别为豆果美食、香哈菜谱。本次菜谱app的竞品分析主要以市场渗透率较高的下厨房、豆果美食和香哈菜谱为例进行分析。 https://www.jianshu.com/p/7285f39269da
3.下厨房app竞品分析(产品和用户)食品app使用人群年龄分析下厨房app竞品分析(产品和用户) 分析目的 分析比对产品核心业务流程和产品结构 分析产品用户群 记录产品UI设计和交互体验 下厨房介绍 下厨房是一款适合年轻人流行的美食食谱软件,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美食做法以及烹饪技巧; 2014年11月, “市集”上线,开始电商运营。由一个菜谱工具类应用成功转型为一个集合了工具、社区与https://blog.csdn.net/rxs_120/article/details/89773542
4.产品经理如何写好需求分析报告?本次通过分析菜谱app领域的两大直接竞品【下厨房】和【美食杰】的盈利方式: 观察【下厨房】和【美食杰】,无一例外的发现:他们都没有开通直播这一功能。但他们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盈利方式。 对于【下厨房】来说,它凭借着市集,课堂两大功能,结合相关评价来看,效果很好,已经基本实现了内容生产者,消费者和商家利益的需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05777-1.html
5.www.jxmzxx.com/appnews王师傅的老款车没有透镜,他也换了个LED灯泡,但开出去后,发现对面车主频频打远光灯警示他。 原来,他的灯光散射严重,对向车主根本睁不开眼。 最终,王师傅只能把灯泡退货,换了个色温高的卤素灯,用着踏实。 5.竞品对比:LED灯泡vs氙气灯 有的朋友会问,LED灯和氙气灯哪个好?这两者各有优缺点: http://www.jxmzxx.com/appnews_327276.html
6.keep咕咚悦跑圈竞品分析报告.docx在线运动并不是像体育闻的门户网站或者体育内容的在线直播,而是一种线上和线下的结合的型体育运动概念。本文作者选取了keep、咕咚和悦跑圈这三款在线运动产品进展比照,重点分析了这三款产品的优劣势及运营进展,梳理了运营思路,与大家共享。 一、竞品分析目的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07/6201003125010155.shtm
7.APP的目标用户是谁?例如,一个专注于健身打卡的APP,其目标用户可能是注重健康、热爱运动的年轻人;而一个提供菜谱推荐的APP,则更倾向于吸引热爱烹饪、追求生活品质的用户。 通过分析产品功能,我们可以初步勾勒出目标用户的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形成一个初步的用户画像。 http://www.apppark.cn/t-53648.html
8.营收近2亿美元,Elastic会是开源软件企业学习的范本吗?▋从“菜谱APP”演化成上市的开源大数据搜索企业 Elastic成立于2012年,2014年开始商业化道路,2018年5月在纽交所上市。公司的核心产品Elasticsearch的第一个版本叫做Compass,是Elastic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Shay Banon在闲余时间编写的一个搜索引擎,主要目的是帮助其妻子管理菜谱。 https://www.iyiou.com/p/97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