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人民网发了这样一条新闻,“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向在哈东干人赠送汉语教材”。咦,问题来了,东干人是谁?
在陕西西安,有一个丝绸之路中亚东干人博物馆,里面珍藏了很多与东干人有关的物件,其中有一副刺绣作品名为“思乡图”,这是怎么回事?东干人和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张汉晖大使向东干人协会捐赠教材。(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供图)
捐赠活动现场。(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供图)
与会部分嘉宾合影。(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馆供图)
5月4日,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汉晖在哈首都阿斯塔纳会见哈东干人协会主席安胡塞,并通过该协会向在哈东干人赠送由使馆出资订制的500套快捷汉语教材(包括2500册教学书籍和500支点读笔)。
张大使称,在哈东干人作为两国人民友好的重要桥梁,东干人在哈生活一百多年来不忘中华传统文化,较好保留了陕甘地区的方言及风俗习惯。当前,在两国领导人的亲自关心和推动下,中哈关系快速健康发展。使馆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在哈东干人开展汉语教学,更好地投入到中哈友好事业中来。
安胡塞对中国使馆一直以来给予哈东干人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介绍称,目前在哈已有15所东干学校,共有约1.7万名学生,他们都非常渴望学习汉语。使馆赠送的现代化汉语教材非常先进,可实现全程语音自助教学。这是给在哈东干人最珍贵的礼物,不仅有助于东干人学生学习纯正的现代汉语,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来自故乡的温暖和关怀。
“东干人保留了陕甘地区的方言及风俗习惯”?“来自故乡的温暖”?
事实上,“东干人”为中亚穆斯林民族(дунгане,Dungani,Tungani),是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众多民族中的一支,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距今130多年前从中国移居至中亚的回族人后裔,少量为之后陆续移民至中亚的回族人及其后人。他们多能操陕西关中方言、和以陕甘方言为基础的新疆伊犁汉族、回族方言。哈萨克斯坦境内还有一个颇有名气的“陕西村”,最近20多年来,中国国内有关东干人的报道、研究逐渐增多。
据悉,东干人现在西安、兰州及北京学汉语的青年人非常多,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中国学中文。中国国务院侨办曾资助了数百名学生到陕西师范大学学习。“这些孩子到中国学习,圆了东干数代人回故乡学习的梦,很多人知道了自已的家乡在哪儿。”
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陕西村”/资料图
位于西安的“丝绸之路中亚东干人博物馆”是一个了解东干人的窗口。5月4日,陕西日报记者采访博物馆馆长安和平称,“在丝绸之路中亚东干人博物馆里,不仅可以看到丝绸之路上的汤瓶壶,丝路驼队用过的铜水壶,中亚出产的丝绸之路地图,还可以看到具有陕西元素的关于中亚东干人的起居、饮食、住行等方面的物件”,“博物馆将中亚东干人早期的生活起居和风俗习惯等保存下来,也让更多人深入地了解穿行在丝绸之路上的东干人。”
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副用泥塑捏成的丝绸之路的场景图,拖着商品的驼队、易货的商旅、舞蹈的胡姬等,再现了古丝绸之路上的繁华景象。在博物馆的第三层中,收藏了很多东干人生产生活的物件,有色彩鲜艳的服饰、剪纸、绣片、虎头帽、绣花鞋等。安和平馆长特意介绍了东干人的一幅刺绣作品“思乡图”,图中有城墙、鼓楼、石榴树等标志,代表着东干人对家乡深深的思念。
最早发现“中亚陕西村”的人
王国杰,陕西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干学专家,被称为“找回10万陕西乡党的人”。1993年,他自费赴中亚,专门考察散居在中亚三国的陕甘回民起义军的后代———12万东干人,著有《东干族形成发展史———中亚陕甘回族移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