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成了越来越多人热爱的美食,牛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不易发胖。日常很多人会自己在家制作酱牛肉,每次炒菜的时候便可以搭配饮食。那么酱牛肉要如何制作了。下面小编将告诉大家酱牛肉的家常做法。
酱牛肉一种菜名,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可暖胃,是的补益佳品。
酱牛肉的家常做法及材料
主料:牛肉。
辅料:葱姜、卤包。
调料:盐、鸡精、糖、生抽、老抽、料酒、黄豆酱。
选肉:酱牛肉所选用的牛肉,都在牛的前半部分,牛腱子也是前半部分的好,因为牛的前半部分活动量大。
部位:好是前牛腱子,或后牛腱子,其次是牛前腰窝,或牛后腰窝,再者就是任意的部位了。
肉块:以10厘米长,4厘米厚为宜,整个的牛腱子,不易切断,整个酱制为宜。
血水:不管选用哪个部位的牛肉,根据牛肉情况先用凉水泡8-12小时,期间要换几次水,这是第一天。
腌制:将牛肉洗净,用竹签在牛肉二侧,反复扎一些孔,放入容器中备用。
焯水:锅中放凉水,直接放入腌制后的牛肉,同时放入腌制时的各种葱姜调料,一同焯水。
凝固:一定要大火焯水15分钟,才能焯透。目的是将肉从里到外煮透,然后不关火从锅中取出,这样血沫子带的少。立即投入凉水盆中,使肉受激凝固,使得熟后容易切片。
筋皮:焯水并冷却后的牛肉,用手去掉表面的筋皮好撕。
煮汤:锅中放清水,大约与牛肉持平,如果牛肉过了凉水,则直接凉水下锅,如果牛肉没过凉水,则待水开后放入刚刚焯好的牛肉,总之,牛肉与水要保持相同的温度,不再放其他的调料,就是清水煮。
软烂:牛肉遇盐类物质后,蛋白质会凝固,过早放入盐类调料,会导致牛肉不易软烂,所以什么调料也不放。
状态:牛肉入锅后,大火煮5-10分钟,然后改微火,要求沸而不腾,大约1小时,期间勤翻动牛肉,使之受热均匀。
凉制:用清水煮制1小时的牛肉,要从锅中取出,晾凉。大约1小时。这样的牛肉,不易切碎。锅中的清水继续保留,一会要倒入酱汤,进行酱牛肉。
酱汤:如果需要牛肉更好的上色,可炒一些糖色随同酱汤一同倒入锅中,糖色的炒法如下:锅中放少油,500克肉放入10-15克(1汤匙)白糖,炒制冒大烟后,端锅离火,倒入一手勺料酒即可,然后再兑入其它调料。按以下比例放入调料:以500克牛肉为例:放入生抽20克(大约2汤匙),10克黄豆酱(大约1汤匙),白糖20克(大约1汤匙),盐5克(大约1茶匙),鸡精葱姜适量。
香料:粉末状的炖肉十三香或五香粉容易入味,比例是:500克牛肉:,大约1茶匙,也可参照调料的使用说明。
浸泡:牛肉在汤中关火浸泡3小时以上,有的说泡一天一宿,这是第5天。
冲洗:泡完之后,将汤加热,将牛肉冲洗干净,捞出控净。
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水牛肉能安胎补神,黄牛肉能安中益气、健脾养胃、强筋壮骨。
结语:酱牛肉的做法其实比较简单,清洗牛肉和调酱汁是比较重要的步骤,清洗主要是要去掉牛肉的膻味,调味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分配调制。家常酱牛肉就是这么制作出来的,大家可以回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