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几个朋友相约去同事家玩,一群宝爸宝妈坐在一起,聊的内容自然离不开孩子。
其中,关于“暑假报了多少兴趣班”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一个是标配,最多的给孩子报了三门课,练字、绘画和游泳。
大家纷纷感叹这些兴趣班费钱又费精力,但又没有办法。
我问同事给她7岁的女儿馨宝报班了没,她微笑着说:
什么都没报,但利用这个暑假,我让孩子学会了一件我觉得比任何兴趣班都重要的本领,那就是做饭。
在同事看来,学会做饭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很大,因为这决定了孩子是否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
就算学习成绩不好,上不了名校,起码日后能照顾好自己,不用依附别人。
独立能力强的孩子确实很招人喜欢,这次来同事家玩。
大家刚落座,小姑娘馨宝就主动帮叔叔阿姨倒水,还会端上切好的西瓜,乖巧又懂事。
再看跟着朋友来玩的另一个小男孩,差不多的年纪。
吃西瓜还要妈妈帮着拿,西瓜籽也不懂得吐垃圾筒里,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快中午的时候,大家准备包饺子吃,馨宝主动承揽了剁肉馅的活。
看着小姑娘手拿菜刀对着案板上下翻飞,手法虽略显稚嫩,但也有模有样,这个技能是她暑期刚学到的。
许多父母觉得,孩子就是要以学习为主,再说,厨房里过于危险,怕孩子受伤,所以从不肯让孩子进去。
但事实上,学会使用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刀勺筷,是最简单的生活技能。
而菜米油盐酱醋茶所散发出的烟火气,也蕴藏着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孩子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会做饭的孩子,遇到什么事都能从容面对
在日本福冈市,有个叫千惠的年轻妈妈。
在女儿阿花9个月大的时候,乳腺癌复发,病情迅速恶化,医生告诉她最多还能活4年。
残酷的现实让千惠开始思考“到底该给女儿留下点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千惠和老公都是普通的工薪族,他们买不起学区房,也没有足够的收入为女儿留下一大笔钱。
最后,千惠想到了做饭,因为在她看来:“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阿花两岁时,千惠便开始让她洗自己的衣服。
看到女儿小手搓得通红却依然洗不干净的时候,千惠没有上前帮忙,而是微笑着鼓励。
阿花过三岁生日时,千惠送给她一台手动榨汁机,四岁时的礼物是一条围裙。
到五岁的时候,阿花已经学会了做各种便当和漂亮的寿司,还能熬制出美味的酱汤。
五年的用心陪伴,千惠将自己的母爱融入一句句教导之中。
当阿花的厨艺渐长,千惠的病情也越发的严重,在女儿五岁生日后不久便离开了。
此后的日子,阿花用从妈妈那学到的厨艺为爸爸做一日三餐。
每次制作美食的过程,就好像妈妈一直陪伴左右,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千惠妈妈虽然早早离世,但她却教会了女儿世间最了不起的本领。
那就是独立生存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护佑孩子一生。
其实,不要小看做饭这件事,从决定菜式,到选什么材料,用多少合适,最终制作完成。
整个过程能充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计算能力,以及统筹安排的能力。
小小一间厨房,却蕴含了巨大的乾坤。
蔡少芬曾说:“做饭是最简单的锻炼,担心孩子受伤是正常的。但其实,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
不会做饭的孩子,更容易长成一个“巨婴”
有个叫魏永康的神童,他有多厉害呢?2岁时即识得上千个汉字,从小到大奖状拿到手软。
13岁的时候已经考上重点大学,17岁就进入中科大少年班开始硕博连读。
在许多人眼中,这样的“天之骄子”未来无可限量。
可是,魏永康20岁的时候被中科院无情劝退,原因竟然是生活不能自理。
从小到大,魏永康的母亲不会让儿子做任何学习之外的事情,哪怕到了高中,都还是喂孩子吃饭。
进入中科班之后,由于母亲不在身边,魏永康的生活完全陷入了混乱的境地:
冬天不懂得给自己加衣服、
吃饭都需要教授提醒、
走路不会穿鞋、
这样一个高智商的孩子,在生活上却是一个完全的低能儿。
是一个只有依靠母亲照顾才能正常生活的“巨婴”。
孩子会做饭这件事,看似只是简单的填饱肚子。
其实这背后却彰显出孩子拥有了可以脱离父母的能力,起到一种心理上“宣告主权”的作用。
用这样的方式,孩子向父母表达出“我可以,你不必插手”的信号,从而避免了父母对孩子产生较强的控制欲。
可以说,越早学会做饭的孩子,就能更快的“断奶”,成为“巨婴”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曾说:
动手做饭跟做实验一样,可以训练一个人的专注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经验和能力,对一个人在科学研究中解决所面临的瓶颈问题,进行科学的思考有很大裨益。
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这一番话足见“让孩子学会做饭”这件事的份量所在了。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这本书中写到:
“芬兰学生每天到学校,第一件事不是学习,而是动手为自己准备午餐,先由任课老师领着学生研究食谱,然后再去‘厨房教室’大展身手。”
芬兰人把教孩子做菜,视为培养孩子实务技巧的一种理想教育模式。
厨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业的综合评比。
芬兰人如此重视做饭这件事,是因为它带给孩子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比如让孩子动手能力更强、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生活独立、获得自我保护的经验、拉近亲子关系等等。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学会做饭呢?可以参考以下五部曲:
(1)告之危险
厨房里的菜刀利勺,还有燃气灶等等这些器具存在一定的危险,告诉孩子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2)父母做好示范
教会孩子各种厨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让孩子亲自上手接触。
(3)教孩子摘菜、洗菜和切菜
让孩子懂得哪些菜是坏了不能要的,怎么才能洗得干净,洗完之后怎么切会省力又好看
(4)正式掌勺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亲自做一道菜,熟悉整个流程。
(5)收拾餐具,及时清理
饭前整理餐桌,饭后收拾餐具、洗碗,告诉孩子,做饭不只是把菜做好即可,它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教孩子做饭时,父母不用担心衣服会弄脏,厨房会搞得乱七八糟,放手让孩子去做。
多些鼓励和赞美,把做饭当成亲子间的游戏也未尝不可,这样孩子会更乐于去学习。
教会孩子做饭,其实就是教会他谋生与谋爱,在一粥一饭之中,学会温良与恭俭,体味生活的真意。
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能自食其力,更可以善待自己与身边人。
这何尝不是一种优秀呢?毕竟,考满分的孩子比比皆是,能烧一手好菜的却是万里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