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一个朋友开始学起了做饭,她时不时会在我们的小群里晒出她做的饭菜,每一道菜看起来都令人食欲大增。
而我也突然发现,学做饭似乎一直是一件挂在我的计划表里,但从未想过要开始行动的事。
我想,我对做饭好像一直是存在着一种抵触心理的。
它总令我联想到,每次家里来客人时,男人在饭桌上谈天说地,女人永远在厨房里面忙碌的身影,以及从小耳边听到的那些,女孩子就应该会做饭诸如此类的话……
所以,按常理来说,这个寒假我大概也是学不会做饭的。
但疫情放开后,家里人都陆陆续续地发起了烧,而在看到妈妈依旧拖着发烧的身体去做饭后,我这才深刻意识到,不会做饭的我在这种时候毫无用处。
我想,做饭本身其实只是一件不包含任何含义的事情,是我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后,只看到了它不好的一面,进而赋予了它不好的意义,这其实是我的一种偏见。
我们学做饭,它单纯意味着,我们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我们多学会了一项生存技能。
而且,热爱做饭的人,也是热爱生活的一种表现,做饭让我们的生活过得热气腾腾又富有仪式感。
柴米油盐,也是成长和修行
在无意间刷到《小花的味噌汤》这部电影的解说片段后,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做饭是一场人生的修行,学会做饭,就是学会谋生和谋爱。”
电影里有位癌症妈妈千惠,在生下了女儿小花后,这位生命已经步入倒计时的母亲一直在思考,她到底还能给孩子留下什么呢?
千惠说:
“我没钱,没权,没地位也没财产,什么都没有,完全不知道该留下什么给女儿。我想,认真过每一天,好好地活下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小花4岁生日那天,妈妈送了一条围裙作为她的生日礼物,并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她切菜、煮汤。
她跟孩子这么说:
年仅5岁的小花,被迫要学会与妈妈告别,但她没有忘记过与妈妈的约定:“小花不会说別人的坏话,也不会忘记微笑。无论遇到多困难、多讨厌或是多麻烦的事情,总会有办法解決,就像妈妈常说的换个想法。”
我相信,尽管没有了妈妈,小花的一生也会过得很好,因为她的妈妈为她最爱的女儿已经留下了她最好的礼物。
做饭虽然仅仅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包含着人间万千道理。
我想,这亦是千惠想教给女儿的人生道理。
和家人学做菜真的很酷
而我,在抛开了那些偏见后,也决定在这个寒假认真学习做饭。
在求助了妈妈和外婆这两位大厨后,她们分工明确,外婆负责教我切菜刀法,而妈妈则教我如何炒菜。
外婆首先在我面前示范了一遍怎么切土豆丝,她手法娴熟,轻轻松松就切好了一个土豆,接下来她打算让我上手。
“土豆切成丝,切薄一点”
“切点辣椒,斜着切,切成条的”
“小心不要切到手”
我手忙脚乱地跟着她的指挥,在她手上快速挥舞的刀,到了我的手上却显得如此笨重。
终于,切完这些菜后可以下锅了,这次换成了妈妈来指挥。
“把油到进去热一会儿再下锅”
“放点盐和醋”
而在油热了之后,我把土豆丝放下锅,土豆丝没滤干的水和油发生了剧烈的反应,吓得我进行了一系列畏手畏脚的操作。
妈妈终于看不下去,几次三番都要忍不住自己动手了,但是在我异常坚持下,我终于独立完成了这道菜。
看着自己做出来的这盘土豆丝,虽说味道可能不够好,但我内心依旧充满了成就感。
在做饭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间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厨房的独特魅力,我们在浓重的油烟味和饭菜香中话着家常,空气中弥漫的是平淡而又简单的幸福......
我想,和朋友一起旅游很酷,和小伙伴一起吃火锅也很酷,但和家人学做菜,一定是我做过最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