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最是无忧无虑,但是大多数千里迢迢、漂洋过海的留学生们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国内的亲朋好友看来,他们周身环绕着美丽的光环,但是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真正懂得个中滋味。这里记录着留学生们在西国经历的酸甜苦辣、情感波折,那些真实而微妙、平凡却深刻的故事或许将会改变他们的一生……
中国侨网消息:据西班牙欧浪网报道,现在留学异乡的中国学生大多是八零后和九零后的独生子女,在父母心里他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没有踏出国门之前,他们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很多人甚至没有碰过一丁点儿的家务活;做饭更是家中女性长辈的事情。所以不少留学生在刚出国的时候连稀饭怎么煮都不知道,就更别提能亲手制作什么美食来慰劳自己了。另外许多留学生不仅口味挑剔,而且还有自己的“饭桌禁忌”:例如,有的人从来不吃胡萝卜,有的人不吃任何掺有土豆的菜肴,还有的人甚至闻到黄瓜味就会反胃到想吐。可是无奈自己身无厨艺、且西方的食物又不如中餐丰富,因此大部分不会做饭的留学生在西班牙的头几个月,都是靠意大利面条来充饥度日的。这种单调寡味的饮食生活,与以前在家吃香喝辣的舒坦日子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如此强烈的反差常常让独自漂泊在外的学子们倍加思亲。
留学生小龙烧得一手好菜,朋友弟兄们都对他的厨艺赞不绝口。每逢周末他家必定是“高朋满座”,大伙儿会一边品尝着小龙独家密制的美味佳肴,一边海阔天空地畅谈着人生理想,真是好不痛快。为人豪爽又好客的小龙此时都会在厨房里忙得满头大汗,但是仍然毫无怨言、乐此不疲。对此,小龙有着自己的见解:“我的朋友同学大部分是同乡人,大家的口味都差不多,所以我做的饭菜正合他们的胃口,有家乡的味道。既然大家喜欢吃我做的东西,那就应该趁现在学习还不紧张的时候,有空多聚聚;等以后各自忙的事情多了,就聚一次少一次了!所以,为兄弟们忙,值!”可是又有谁知道,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小龙是怎样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家子弟蜕变成为大家公认的美味大厨的呢?
几天后,小龙在学校附近的超市里发现了一种口味不错的小蛋糕。自此,几个小蛋糕配上一杯果汁汽水就是他每天的早餐。可是,一到中午十一点半,小龙的肚子就会准时地开始咕咕乱叫;如果实在撑不住了,他就跑去洗手间接一瓶自来水猛灌下去,然后再到室外吸一根从国内带出来的香烟提神,就这样一直捱到下午两点半放学为止。如此两周下来,小龙消瘦了不少。
所幸,当时与小龙同宿舍的一位台湾大叔出手相助,教会了小龙如何炒菜做饭,小龙这才摆脱了厨艺零基础的烦恼。刚开始,台湾大叔见小龙只是个刚满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想必不会做饭,就经常招呼他和自己一起吃饭。为此,小龙一直十分感激这位台湾大叔。有一次,小龙在从学校回去的途中,就已经饿得两眼发花、双腿发软了,好不容易撑回宿舍却连一锅干饭也不会做,只能没精打彩地坐在房间门口等待台湾大叔。台湾大叔回来看见他有气无力地瘫坐在门口,吓坏了;当得知小龙是被饿成如此惨状的时候,台湾大叔连背在身上的挎包都没来得及放下,就赶紧冲进厨房三下五除二地做出了可口的饭菜。从此以后,小龙下定决心要学会做饭,开始请教台湾大叔有关煮饭的诀窍。他笑着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煮出来的饭,既不像干饭,也不像稀饭,全是夹生米;第一次去超市买油,却错将醋当油,回来才知道自己犯的低级错误是多么可笑。不过随着实践的加深,小龙的厨艺越来越有长进了,喜欢推陈出新的他还琢磨研制出了自己的“招牌菜”——酱排骨和香爆猪肚。
有人说生活是残酷的,它扼杀灵魂;也有人说生活是现实的,它促人成长。小龙在西班牙的历练让他培养出了货比三家和减少浪费的意识,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以前从不懂得珍惜财物的他,现在买食品时居然会对比它们的净重和价格了!以前没有CocaCola就食不下咽的他,在还没有习惯喝生水的情况下,现在竟然学会了如何节俭,只买超市里0.4欧的果味汽水当饮料!诸如此类的改变,在小龙身上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