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和象山县石浦港应急救援队队长沈方德是老熟人了。
我们认识缘起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当时记者采访民间救援队里的抗疫“夫妻档”,得知他不仅拉着妻子上了防疫第一线,还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通宵值守在卡口。后来,他又带着队友扛着喷枪到工厂、社区、菜场、学校等地去喷洒消毒。
从2020年1月底至5月初100余天,应急救援队的服务总时长超过13000小时,而沈方徳个人就超过1000小时,尤其是最为艰难的前两个月,他经常忙得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这是一条硬汉!但接下来的这一年多,这条硬汉却让记者看到了许多柔情……
2020年疫情期间,沈方徳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在卡点值守。资料照片
最难忘怀的是第一次救援
45岁的沈方徳在石浦港经营一家船舶工程公司。平时工作过程中,他经常看到有人在海上遭遇危险丧失生命、台风来临时有人被大浪卷走、驴友在山野探险失踪,这对他的触动很大,“在他们处于困境的时候,我们可以尽一分力,让大家好好地活着。”抱着这种质朴的想法,2015年12月,沈方徳和几个朋友商量着成立了石浦港应急救援队。
最令沈方徳难以忘怀的是第一次救援。
那一次,一个外地的小伙子在海边游玩,被大浪卷走,沈方徳和队友们接到信息后迅速赶去,连续战斗了三天两夜,搜遍了周边海域、海边的礁石涵洞,总算找到了这个小伙子,但为时已晚,小伙子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海上救援对沈方徳和他的队友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小伙子的妈妈亲眼目睹了沈方徳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在离开石浦时,给他们送上了5000元表示感谢,但沈方徳婉言谢绝了。
虽然工作得到家属认可,心里暖暖的,但没能救回小伙子,沈方徳心里还是留有遗憾。
沈方徳告诉记者,救援队成立近6年来,救回的人员比例仅占百分之十几,绝大多数找回的是遗体,而且在这些人群中,因为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自杀的占了绝大多数。这也让沈方徳心里一直耿耿于怀:“你知道吗,当我们所有的队员拼尽全力,却无法挽救生命时,那一刻心情有多么沮丧?”
于是,针对这种状况,沈方徳在招募队员时,特意招募了心理医生。今年,他还准备募集资金购置质量较好的救援艇,从软件和硬件上提升救援效率,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拉一把,让大家好好地活着。
“被人需要,永远会让你热血沸腾”
“我们做的都是小事,但被人需要,永远会让你热血沸腾。”
这是记者常听沈方徳说起的一句话。
无论是海上救援、抗台、抗疫,重大活动安保,寻找走失的老人、孩子,甚至捅马蜂窝,沈方徳和队友们都会参与。如今,沈方徳的救援队伍在石浦周边家喻户晓。目前,救援队已有50名队员,100多名志愿者,大家都是出于公益参加义务救援。
2020年12月2日中午,救援队队员莫钢廷不慎从高处摔下导致头部重伤,昏迷不醒。他膝下两个女儿,妻子没有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手足无措。
当天中午闻讯后,沈方德就行动起来:一边联系上海熟识的医生,请他们帮忙,一边组织队友自发捐款,同时向有关部门申请救助,联系所有社会资源为莫钢廷募捐。仅仅两天,他们就帮莫钢廷募集了18000余元医药费。
2020年12月11日,沈方德被评为浙江省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他在温州乐清参加颁奖典礼。当天下午,颁奖礼结束后,他就连忙赶往宁波,因为这天晚上他联系的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的潘仁龙教授要赶往宁波市第二医院,和该院医生们一起为尚处于昏迷中的莫钢廷会诊。沈方徳说:“潘教授百忙中赶来看望莫兄弟,我再远再忙,都必须赶过来亲自面谢!”
正是沈方徳的牵线搭桥,最终促成了莫钢廷在昏迷20多天后苏醒过来,并且经过潘教授团队的手术治疗,莫钢廷渐渐康复。
2021年春节前夕,沈方徳意外地收到了莫钢廷从上海医院里发来的视频聊天邀请。
莫钢廷和沈方徳视频拜年。本文图片均由象山石浦港应急救援队提供
那头,莫钢廷久违的声音响起:“德哥,新年好,给你拜年了!”
这句问候,沈方德期待了好久。他胸口有千言万语,却只蹦出了一句话:“伐搭嘎的,大家都是兄弟!”
莫钢廷的转危为安也让沈方徳长舒一口气:“救援队的队员为了一个初心走在一起,这条路还要走很长很远,我们不能落下一个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