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厚约0.5cm的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习称“黑顺片”。
(3)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厚约0.3cm的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干,习称“白附片”。
【性状】盐附子: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充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剌舌。
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0.2~0.5c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白附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鉴别】取黑顺片或白附片粗粉4g,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5ml,振摇20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0.25mol/L硫酸溶液20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照分光亮度法(附录ⅤA)测定,在231nm与274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炮制】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
炮附片:取附片,照烫法(附录ⅡD)用沙烫至鼓起并微变色。
【性味】辛、甘,大热;有毒。
【归经】归心、肾、脾经。
【用法用量】3~15g。
【贮藏】盐附子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出处】《本经》
①盐附子
②黑顺片
选取中等大小的泥附子,洗净后浸入盐卤水液中数日,并与盐卤水同煮沸,捞出,水漂,切成厚片,再浸入稀盐卤水液中,并加入黄糖及菜油制成的调色剂,使附片染成浓茶色,用水漂冼至口尝无麻辣感时,取出蒸熟,烘至半干,再晒干。
③白附片
【性状】①盐附子,呈圆锥形,长约5~8厘米,直径约3~4厘米。顶端宽大,中央有凹陷的芽痕,上身肥满,周围生有瘤状隆起的分支,习称"钉角",表面灰黑色,被盐霜。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具不整齐的筋脉或中心有小空隙,其中充满盐霜。无臭,味咸而麻辣。以个大、坚实、表面起盐霜者为佳。
③白附片,又名:明附片、雄片。形状与黑顺片相同,唯全体均为黄白色半透明状,片较薄,厚约3毫米。气味同黑顺片。以片匀、黄白色、油润、半透明状者为佳。
以上均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炮制】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开后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小时,取出,晒晾,反复闷润数次,润透后切片,晒干。(每盐附子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炮附片: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竦感为度,取出,用姜汤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锅内用武火急炒至烟起,微鼓裂为度,取出放凉。
【性味】辛甘,热,有毒。
①《本经》:"味辛,温。"
③《别录》:"甘,大热,有大毒。"
④《本草正》:"腌者大咸,性大热,有毒。"
【归经】入心、脾、肾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命门、手少阳,兼入足少阴、太阴经,亦可入足太阳。"
④《本草再新》:"入心、肝、肾三经。"
⑥王好古:"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阴虚阳盛,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④《本草汇言》:"若病阴虚内热或阳极似阴之证,误用之,祸不旋踵。"
【贮藏】盐附子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黑顺片及白附片置干燥处,防潮。
(31)小儿慢惊(抽筋,涎壅厥逆)。用生川乌头(去皮脐)一两、全蝎十个(去尾),分作三他,每服用水一碗、姜七片煎药饮下。
(46)手足冻裂。用附子去皮,研为末,以水、面调涂,有效。
【各家论述】①张元素:"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少加之引经。""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乌、附是也。"
【拼音名】FùZǐ
【英文名】PreparedCommonMonkshoodDaughterRoot,PrepareddaughterrootofCommonMonkshoo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conitumcarmichaeliDebx.
采收和储藏:6月下旬至月上旬挖出全株,抖去泥沙,摘取子根(附子),去掉须根,即是泥附子,需立即加工。
【原形态】乌头,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块根通常2个连生,纺锤形至倒卵形,外皮黑褐色;栽培品的侧根(子根)甚肥大,直径达5cm。茎直立或稍倾斜,下部光滑无毛,上部散生贴伏柔毛。叶互生,革质,有柄;叶片卵圆形,宽5-12cm,3裂几达基部,两侧裂片再2裂,中央裂片菱状楔形,先端再3浅裂,裂片边缘有粗齿或缺刻。总状圆锥花序,花序轴有贴伏的柔毛;萼片5,蓝紫色,外被微柔毛,上萼片盔形,长15-18mm,宽约20mm,侧萼片近圆形;花瓣2,无毛;雄蕊多数,花丝下半部扩张成宽线形的翅;心皮3-5个,离生,密被灰黄色的短绒毛。蓇葖果长圆形,具横脉,花柱宿存,芒尖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辽宁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北部、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主要栽培于四川。陕西、湖北、湖南、云南等地也有栽培。
【性状】1.性状鉴别(1)盐附子圆钳子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体重。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弃满盐霜的小空隙及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筋脉(导管束)排列不整齐。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以个大、质坚实、灰黑色、表面光滑者为佳。
(2)黑顺片为纵切片,上宽下窄;长1.7-5cm,宽0.9-3cm,厚2-5mm。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筋脉(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气微,味淡。
以片大、均匀、棕黄色、有光泽者为佳。
(3)白附片为纵切片,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3mm。
以片匀、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
2.显微鉴别乌头(侧根)横切面:后生皮层最外为1列黄色木栓化细胞,其余为8-9列扁缩的细胞,壁黄色,木栓化,有少数石细胞散在,内皮层细胞较小。韧皮部占大部分,细胞中含淀粉粒,散有小形筛管群;偶见1至数个异型维管束。形成层环略呈五至七角形。木质部能常位于形成层角隅的内侧,导管略呈“V”形或放射状排列;木薄壁组织较发达。髓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3.粉末特征:灰黄白色。①淀粉粒极多,单粒类球形或圆多角形,少数长圆形,直径2-20μm,脐点呈点状、十字状、人字状;复粒由2-7粒或更多复合而成。②后生皮层碎片少见,表面观呈多角形,垂周壁不均匀增厚,有的呈瘤状突入细胞腔,胞腔内含棕色物。③石细胞少见,散在,直径约53-125μm,纹孔明显。④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20-48μm。制附片主为含糊化淀粉粒的薄壁组织碎片。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附子注射液对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血液抗体及脾脏抗体细胞和对豚鼠血清补体含量的影响,发现可提高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及豚鼠血清补体含量,但对小鼠血清溶菌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以RE花环及细胞转化实验研究对机体细胞免疫影响时发现,附子注射液可使T细胞和RE花环形成细胞明显上升,0.4ml/(kg.d)共9天(皮下注射),可使兔淋巴细胞转化率显着上升,与对照比较P<0.01。
【毒性】附子(未加工生品)小鼠口服LD50为5.49g/kg,静脉注射为0.49g/kg。加工后附子小鼠口服LD50为16lg/kg,静脉注射为2.8g/kg。熟附片煎剂小鼠口服和静脉注射的LD50分别为17.42g/kg和3.516g/kg。附子水煎醇沉液1次腹腔注射的小鼠LD50为26.30g/kg。去甲乌药碱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58.9mg/kg,腹腔注射为300mg/kg,口服为3.35g/kg。双酯型和单脂型三萜类生物碱的毒性见表5。乌头碱的主要毒性是抑制呼吸及引起心律失常,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是通过兴奋中枢和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所引起。
附子(未加工生品)小鼠口服LD50为5.49g/kg,静脉注射为0.49g/kg。加工后附子小鼠口服的LD50为16lg/kg,静脉注射为2.8g/kg。熟附片煎剂小鼠口服和静脉注射的LD50分别为17.42g/kg和3.516g/kg。附子水煎醇沉液1次腹腔注射的小鼠LD50为26.30g/kg。去甲乌药碱小鼠静脉注射LD50为58.9mg/kg,腹腔注射为300mg/kg,口服为3.35g/kg。双酯型和单脂型三萜类生物碱的毒性见表5。乌头碱的主要毒性是抑制呼吸及引起心律失常,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是通过兴奋中枢和对心脏的直接作用所引起。
【鉴别】理化鉴别(1)取黑顺片或白附片粗粉4g,加乙醚30ml与氨试液5ml,振摇20min,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液(0.25mol/L)20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用分光亮度法测定,在231nm和274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2)薄层色谱取黑顺片、白附片粗粉20g,加乙醚150ml,振摇10min,加氨试液10ml,振摇30min,放置1-2h,分取醚层,蒸干,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乌头碱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在碱性氧化铝薄层板上点样品溶液6μl、对照品溶液5μl,以正已烷-醋酸乙酯(1: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钾碘、碘化铋钾试液的等容混合液显色,供试品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的色斑,应小于对照品的色斑或不出现色斑。(检查乌头碱限量)
【炮制】1.淡附片:取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净,置锅内与甘草、黑豆加水同煮透,至切开后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去甘草、黑豆,刮去皮,切为两瓣,置锅内加水煮约2小时,取出,晒晾,反复闷润数次,润透后切片,晒干。(每盐附子100斤,用甘草5斤,黑豆10斤)。
2.炮附片:取盐附子洗净,清水浸泡一夜,除去皮脐,切片,再加水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用姜汤浸1-3天,然后蒸熟,再焙至七成干,倒入锅内用武火急炒至烟起,微鼓裂为度,取出放凉。
【性味】辛;甘;性热;有毒
【归经】心;肾;脾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炮制品),回阳球逆可用18-3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切成薄片盖在患处或穴位上,用艾炷炙之。内服宜制用,宜久煎;外用多用生品。
2.张元素: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湿药少加之引经。益火之原,以消阴翳,则便溺有节,乌、附是也。
6.虞抟:附子禀雄壮之质,有斩关夺将之气,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引发散药开腠理,以驱逐在表之风寒;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
9.《本草正》:附子,因其善走诸经,故曰与酒同功,能除表里沉寒,厥逆寒噤,温中强阴,暖五脏,回阳气,格阳喉痹,阳虚二便不通及妇人经寒不调,小儿慢惊等证。大能引火归源,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术、地建效,无论表证里证,但脉细无神,气虚无热者所当急用。
10.《本草汇言》: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诸病真阳不足,虚火上升,咽喉不利,饮食不入,服寒药愈甚者,附子乃命门主药,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归原,则浮游之火自熄矣。凡属阳虚阴极之候,肺肾无热证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15.《本草拾遗》:醋浸削如小指,纳耳中,去聋。去皮炮令坼,以蜜涂上炙之,令蜜入内,含之,勿咽其汁,主喉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