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能够治愈心灵的东西没有几样。
美好的时刻转瞬即逝,美好的情感未必久存;唯独美食,最是忠贞!
你瞧最近几年,《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火爆全网……那一帧帧特写、一次次吞咽治愈了多少深夜的灵魂!
而让无数网友口水加速分泌的,除了一道道唤起馋虫的地道美食,更少不了背后老饕那一句句堪称“神仙文案”的旁白!
比如《舌尖》1、2的总导演陈晓卿讲火锅毛肚,讲到诱人的地方,竟然咽了口口水:
“放进锅里,短暂氽烫后,就立马夹出来。
注意一定要快!不能久,氽烫后马上提起来。这时候咬下去,瞬间感受到的滑,加上咀嚼时的爽脆,真让人上瘾。”
老话常说:“不光要能吃还要会吃”,年少以为都是“瞎讲究”,遇到陈晓卿才知道,原来错过了这么多美味!
一瞬间弹幕都是:口水流了一地!想把陈晓卿绑起来,带着吃遍天下美食才放回去。
但别急,绑架犯法!
今天,就给大家寻摸来一本“馋哭半个公司”的奇书:
一本比《舌尖》还下饭,比陈晓卿还懂吃的,一本让你口水流完还能教你做出来的——食谱!
它叫做《宋宴》。
别一听是食谱就小瞧它。
它和其他食谱可不一样,豆瓣评分高达8.8分!(多少畅销书连6.0都到不了)
网友给出了一个个五星好评:
“这是年度最好吃的书!”
“想给作者跪下……”
“这本书是我近期生活悄悄的一线光!
整本书涵盖了75道宋朝美食。
有从选材到制造都超级精细的宫廷菜;
有雅到极致、充满典故的文人菜;
还有制作简单但回味无穷的平民菜。
过年按照它做年夜饭,美到极致,香到极致,而且绝对不重样!
每道菜都附有详细的食材配置与做法步骤图,制法图解有600多张。
全部都是超精美的高清大图:肉质的鲜嫩、酱汁的香醇、蔬果的水嫩仿佛要从纸上跃然而出,完全颠覆了对菜谱画质的印象。
光翻着这些图,就口水直流!
最重要的是!
选取的每道菜品,在物流如此发达的今天都能轻松买到食材,跟着指导制作,厨房白痴也能轻松做出惊艳味蕾和朋友圈的美食。
特别是看过那些诱人的图后,真的让人疯狂想做饭!(豆瓣上已经有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的作业)
就拿杭州名菜“蟹酿橙”举例:
2008年联合国总部的美食节上,这道菜就曾获得过各国美食家的交口称赞。纪录片《风味人间》也将这道菜视为最具代表性的杭帮菜之一。
选一颗黄熟大橙子,切去顶盖挖出果肉,制成中空的、充满橙香的橙翁。
再将一只大闸蟹蒸到恰到好处,剔出肉膏装入瓮里。
至于怎么挑选螃蟹和橙子,以及详细的制作过程,书中也都细细为你列出。
淋上一勺橙汁、黄酒、醋及少许水,盖上顶盖,蒸熟,经加热的橙皮渗出更多芳香油使橙香倍增。
一口下去!
最上层的蟹黄鲜香美味完全没有受到橙子味道的影响,还保持了它原有的浓郁口感。
中间层的蟹腿肉口感坚实,融入了一丝丝橙子的香甜,醋有效地帮助了提鲜。
最底层的碎蟹肉充分融合了橙子的香甜和一点点酒香,醋的酸味中和橙的甜味,不会让橙的甜喧宾夺主。
再看这道“柳叶韭”。
嫩柳叶略涩但有一股清香,像龙井般鲜爽,即使是普通的春韭,拌上柳叶嫩芽,能吃出春天的味道。
宋朝是个精致的时代,高雅、爱吃、会吃的大宋文人,连吃面都很清雅。
这道梅花汤饼,将檀香末、白梅加水浸泡,用泡出的汁液代替清水和面。
面团擀成馄饨面皮,梅花铁印模印取花形面片,再用热腾腾的清鸡汤做汤头。
白梅与檀香给花面片带来香气,不明显却又给人风雅之感,鸡汤则打下精致的鲜味基调。
整体口感细、软、滑,尽显宋朝文士的诗意饮食理念。
书中的目录分类是按照时令,分为春食、夏食、秋食、冬食、仿古五类。
春吃芽尖,夏食鲜果,秋啖蟹肉冬做温食,配合季节选材不同,烹饪的方式也不同。
每道菜背后都有历史故事,《宋宴》不仅限于食谱。
随笔漫记中文人饕客们为“吃”留下的佳话笑谈,也能让你仿佛置身宋朝的市井乡间。
淳熙年间,高宗皇帝赵构出游西湖,吃了平民宋五嫂做的玉蝉羹,宋五嫂一夜之间身价暴涨成为当时最火的网红。
有首诗是这么形容的:“一碗鱼羹值几钱,归京遗制动天容,时人倍价来争事,半买君恩半买鲜。”
在宋朝,苏轼除了文学家、书法家、朝臣的身份,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
东坡豆腐,就是苏轼亲自操勺制作的美食。
先用爆香的葱油把豆腐煎的两面金黄,再加香榧子和酱料同煮。
果仁的甘香与浓郁的黄酱香,馋的人直想流口水。
除了书中精彩内容的描述,作者对细节考据的执着也让人感动。
有些山野食材,古今叫法的差异和规模种植的变迁,都增加了准确还原的难度。
比如因未查到“春兰秋菊”里面的“玉榴”是大粒的粉色石榴。
完成拍摄几个月后发现用错食材,但当时石榴都下市了,就再等到秋天,重拍更正。
参考书籍:宋人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等
Tips:无聊时翻翻它,让你瞬间穿越回宋朝看看那雅到极致、美到极致、好吃到极致的大宋美食;如果手痒了,就跟着它下厨做一顿年夜饭,一定会刷爆朋友圈!
《宋宴》
以今日食材重现古法美味
原价¥168
特惠价¥128
这本书探索的起点是收集资料。
查阅了《山家清供》、《清异录》、《东京梦华录》、《中馈录》等20多本宋元时期的笔记散文、食谱。
将晦涩难懂的古代菜谱,用我们平时的大白话表达,简单易懂。
如北宋·宋徽宗赵佶《文会图》《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真实还原宋代场景。
从贵重的金银器到各种精巧的瓷器,配图中还有宋人流行的餐具。
为了更显古意,全书采用裸脊线装。
16开大开本,可全部摊开阅读,每一页纸张都非常有质感。
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每次翻开都能让人心情变得非常好。
为什么选宋朝呢?
因为按照史学家的研究,宋朝堪称饮食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巅峰。
作为当时GDP世界第一,人口百万的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对吃非常讲究。
从鸡鸭鱼肉、海鲜野味到珍禽异兽,可谓无所不好。
把《清明上河图》放大,可以看到仅大酒楼就有72家,小吃店的种类更是多不胜数。
在《清明上河图》中,还能看到宋朝的外卖小哥。
《东京梦华录》中也有关于汴京城里流行外卖的记载:“逐时旋行索唤”、“咄嗟可办”就是类似外卖的服务。
像炒菜的盛行、面条和各式点心的繁盛、各地饮食风味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各大菜系,甚至现在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从宋代开始出现的。
正是从《清明上河图》中找到诸多灵感,令《宋宴》有了不同寻常的厚度。
它不再是一本菜谱,而是能够带你“穿越”回千年前的古典中国的深度探访。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作者是三个80后的年轻人,从左往右分别是:徐鲤、郑亚胜、卢冉。
他们热爱中国美食以及传统文化,对宋朝更是情有独钟。
历经7年的研究,不得不让人感叹,这真的是一部诚意满满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