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鲜蔬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叶菜类的保鲜:有叶子的菜容易黄叶,一般保存温度为0-4摄氏度,也不能低于0度。其实对于叶子蔬菜的储存主要是保存水分,不能让叶子腐烂,清洗干净蔬菜用保鲜膜将其包裹在放入冰箱并在保鲜膜上扎几个空透气。这样保存个两天还是会很新鲜的,口感也不会有区别。
2、根茎类的保鲜:根茎类的蔬菜是不适宜放进冰箱保存的,像土豆,萝卜,莲藕等放进冰箱保存还可能会坏的更快,一般这类蔬菜放在常温下比较阴凉的地方保存可以保存七八天或许会更久。
1、可以特价处理,一般是把蔬菜包起来,首先把蔬菜包起来的目的就是为了使水分散失的更慢,保留更多的水溶性维生素,但是用的材料有讲究,不能用塑料袋或者保鲜膜,如果氧气不流通的话就等以蔬菜没有了呼吸,反而腐烂的更快。也不要使用报纸,报纸上的油墨会使人体摄入过多而铅。长期下来,会对大脑的智力产生影响。应该使用厨房用纸,将蔬菜包起来。此方法适用于短期食用的蔬菜。
2、把蔬菜放冰箱,如果一天内吃不完,还是建议把蔬菜放冰箱里面。放之前也需要用纸包裹。注意放冰箱的时候位置不要太靠里,通常冰箱的温度靠近冰箱壁的地方是最低的,防止蔬菜冻坏。所以尽量把蔬菜防止靠近冰箱门的地方。此方法适合隔夜存放蔬菜,但是尽量不要超过三天。
新蔡县属于驻马店市。新蔡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453平方公里,耕地148万亩,总人口114.12万人。
驻马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盘古创世纪活动的核心区域,是轩辕黄帝夫人嫘祖的故乡,是战国时代的兵器制造中心和蔡氏、金氏、的故里。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材;分析;评价;信息技术
一、引言
2003年4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终于出台,这标志着我国高中“计算机课程”成功转换成“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课程目标由“计算机技术”全面转型为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新课标呼唤新理念教材,全国很多省市的信息技术教研机构正在进行新一轮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理念在我国中小学开设同类学科以来(从1982年开始)处于最大的转折点。目前,在设计新教材时迫切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在大量抽样研究的基础上如何对国内现行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分析与评价,以便总结与避免现行教材的不足,发现与继承现行教材中的亮点;二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使用对象即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寻找现行教材的问题与解决意见,分析使用者的需求心理,设计符合信息社会需要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新型内容与体系结构;三是在编写新教材前,如何正确解读与灵活表达新课标的各项指标。
下面是我们在尝试设计新教材前,在对部分教材使用对象(高一师生)进行问题与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以新课标的各项指标与理念为标准,对我国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进行的分析与比较、反思与评价的总结报告,目的是总结我国现行教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发现的问题在新教材编写中得到较好的解决。
二、用内容分析法对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做特征分析
(一)从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抽取18套分析样本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有近200多套,这些教材几乎全部是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或更早的文件编写的。为了力求这次的教材抽样与分析能反映国内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基本情况,我们从全国抽出18套有代表性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中所列举的实例全部引自这18套抽样教材中。范围涉及全国,其中有8套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二)对现行教材进行特征分析的简要过程
对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进行特征分析的简要过程如下面的流程图所示。[1]
上图中,A代表研究对象即国内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Ax1和Ax2代表全国不同省份或不同出版社的高中现行信息技术抽样教材样本;图中Y是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制定的教材分析的类目项(即从哪几个具体方面着手对教材进行分析),是教材特征分析中的变量。对教材进行特征分析要根据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标准,以教材章节为分析单元进行系统内容的客观判断,通过对教材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与总结,找出其中稳定的、突出的因素,从而可以概括及判定出高中现行信息技术教材的总体特征,然后才能对这些描述性结果做深入分析与评价。下面根据这一量化研究及深入中学调查的结果,总结出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几个突出特征,并作出相应的分析与评价。
三、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素养”是世界各国信息技术教育界达成共识的核心目标,新课标也明确课程目标包括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以上述“信息素养”的三个层面为标准,现行教材每个层面都明显存在比较严重的不足。
(一)教材目标重工具操作轻实践应用,忽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指导
新课标要求信息技术教材要密切联系实际,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习需求以及当地的社会发展,设置真实性的学习任务、典型案例或研究性课题,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与过程。
很多现行教材局限于软件工具的使用与操作步骤的讲解,没有涉及利用信息工具处理学习者实际学习与生活问题的应用,更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过程等内容,这类信息技术教材不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一打开就如同应用软件使用说明书,这种教材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会使原本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程变得枯燥无味,窒息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现象。
占抽样总数83%的教材存在以下问题:1.章节后有综合实践应用模块,但综合应用的目标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操作,没有指向学习者实际问题的解决,例如,某教材在第一章“数据库应用基础”有以下习题:“什么是子查询?”“普通求解子查询的方法是怎样的?”等;2.章节后要求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没有设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过程与效果评价方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需要选择哪些合适的信息资源与工具、学生如何分工进行信息处理、如何合作进行信息创造、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如何评价等),例如,某教材在第八章“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单元后设有“综合练习”栏目,但只是对制作演示文稿提出了“多种媒体信息能够有机融合,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方便控制放映过程”的要求,没有对创作过程、方法与评价的设计指导。
还有些现行教材有主题活动应用设计,但提出的内容与活动方式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低于或高于中学生的心理年龄与实践能力,或不在学生的兴趣范围,或脱离当前的社会环境与地区差异的实际。这些应用设计对部分地区的学生有如纸上谈兵,不切实际。例如,某教材(没有配套的素材光盘)第三册第二、三章学习目标与教材内容就是要求学生“设计与制作《首都北京》多媒体素材与作品”,试想一下,没有互联网又无法从其他渠道找到教材内容中要求的视、音频素材的边远地区与广大乡村,如何才能正常进行教与学呢?
(二)教材重技术轻人文,忽视信息社会人文精神与信息责任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教材展现信息技术发展、创新与应用中蕴藏的人文精神,使学生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还要求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养成负责任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三)教材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不能反映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新课标要求教材适当选择反映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信息创新的动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应用范围广,使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肩负“大众信息技术”和“专业信息技术”双重教育使命,目标是要促使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阶段从精英技术向社会大众技术的方向延伸。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对我们反映: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与版本的更新速度显得相当迟缓,致使教材明显无法突出信息技术课程特有的时代特征与专业特征,更不能反映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当然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
(四)教材忽视对信息技术教与学活动、评价与考核的指导设计
我国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课程目标由单纯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信息素养的培养,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与评价也随之面临着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
转贴于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大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中自学成才的占46.67%,接受过全日制本科专业信息技术教育或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在全国只占3%,[2]而且这些数据在城乡之间差别极大。这些调查数据说明:我国当前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师资极不成熟,很不稳定,绝大部分都是年轻教师。不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有众多的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可以传授经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研尚在萌芽阶段,还没有形成有规律的深入的教研活动。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包括省级重点中学在内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信息技术课程怎么教?怎么考?”教师们反映:信息技术作为年轻的学科课程,现行教材中并没有对整个课程和各个专题模块的教与学方式与考核评价方法提出中肯的建议,也没有设计一些具体的教与学活动过程作为师生的参考范例,教师们只能各自摸索,大多数教师就干脆沿用传统学科的讲、学、考模式。这种教学与考核方式不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征的现状是学生喜欢玩电脑但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最主要原因。在18套抽样教材中,有2套现行教材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但将“教与学方式和考核评价”作为教材内容一部分的意识尚不明确,而且设计的教与学活动也没有体现现代学习理念。
(五)教材强调按学科知识体系编写教材内容结构,忽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另外,也有某些教材以系列信息处理任务为主线组织、编排教材内容;某些教材根据学习者与社会发展对信息技术技能的要求进行内容组织与编排,把教材重点放在信息技术技能上。这两种教材都是以能力发展为本的内容结构组织方式,占现行教材抽样总数的64%,有很多优点,与强调以学科知识体系为结构的教材相比,更受学校与社会的欢迎。
(六)教材版面设计与呈现方式成人味太浓,不适合青少年情趣化心理需求
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版面设计的整体印象是颜色单一,字体单一,栏目的图标式样单一,不同栏目内容的背景色彩与字形变化不多;文字极多,包含信息量多,情趣化、形象化的动画插图极少,内容与版面常是计算机知识和操作界面,致使教材与计算机软件使用说明书十分相似;专业术语过多,表达不够通俗易懂,成人化问题比较突出。在版面设计上忽视人文关怀的教材一打开就令学生产生“信息技术课就是计算机课”的错觉,既不符合信息技术教材设计的特点,又极大地影响初学者的兴趣。
另外,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每页版面挤得太满,抽样教材中没有发现一本教材专门在正文中值得思考与探究的地方留出一些空白让学生自由记录与创作。
(七)教材配套光盘的教学设计理念落后,无法给主动探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
有些教材开始配套辅助教学型或学习资源支持型光盘,但当前很多配套光盘教材是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设计理念下设计开发的,落后的设计理念无法给师生主动探索与创新学习提供资源支持,这只是流于形式的文字教材的数字化翻版。例如:某教材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配套光盘中,只有一段说教味浓重的解说,屏幕中心一个大面积的黑色框架是空的,没有配任何视频情境或图片,且配乐声音大于解说,造成严重的相互干扰,这种配套光盘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
四、依据新课标设计符合信息社会公民需要的新教材
通过以上对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分析与比较,依据新课标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们在设计新教材时应致力于落实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在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
(二)选取学生熟悉、有利于个性选择与全面发展的教材内容
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角度去选取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从地区信息技术教育的实际和城乡差异的角度来选择教材内容;从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过程与方法的角度选取教材内容,不过分注重于某个软件的具体操作;从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前沿趋势的角度,从技术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等人文因素的角度来选取教材内容。
可以依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多个不同主题的多学科综合的实践活动,供学生个性化选择。同时要提供各种资源以创设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协作性、主动性学习环境,创设“做中学”和“学中做”的条件,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与交流信息、创造与评价信息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同时,考虑到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地区不平衡、城乡差别大,教材章节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要设计成多个难易程度不同、符合各地区实际的主题,让不同地区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爱好和特长来选择,力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每一个主题活动设计的具体内容至少可以包括:活动目标与提出问题、参考资源、活动过程与建议、活动过程与作品的评价方式等。
(四)设计立体化资源与教材,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与协作平台
立体化资源与教材包括文字教材、配套光盘、专题网站的网络资源与平台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在师生的教与学过程中担任的职能不同,侧重点不同。立体化资源与教材应该突出以学为中心,为师生营造主动、创新的学习氛围,为研究性学习、综合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资源支持,内容还要有利于使用者检索。
文字教材设计要考虑打破传统教科书的样式,可以参考Intel未来教育的培训: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的教材包括书、活动记录本、评价手册书等,书中有许多空白,需要学习者填入表格、体会、评价、网站的记录,这样的教科书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针对信息技术师资极不成熟的现状,文字教材应配套编写信息技术教育《教与学活动指导书》,将各个专题模块的教与学活动建议及范例、考核评价建议及范例纳入立体化教材,并根据地区差异提出中肯的建议,这可以引导和启发教师实施更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和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评价方法,避免沿用传统学科的讲、学、考模式。
配套光盘的内容可以是印刷教材的知识扩展、技能练习,也可以是学习案例介绍等,形式要尽量回避单纯的文本,多用影像、图片,目的是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供信息资源。专题网站要不断更新信息,突破文字教材与光盘版本内容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矛盾,突破文字教材线性表达形式、无动态化内容的局限,形成基于专题网站资源的学习,特别是在编者、学生与教师三者之间搭建一个及时沟通信息、及时更新信息的通道。
(五)将课程教材内容定位为蕴涵整合应用思想的独立学科课程模式
有些国内学者以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进行深层次整合应用为例,仅仅强调信息技术教材应注重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其他学科学习中,这种观点忽视目前中国中小学生家庭的计算机普及率、使用率以及信息技术技能与发达国家同类学生的巨大差异;同时,有些现行教材过分将信息技术孤立于其他学科学习之外。那么,如何在教材设计中把握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独立与整合关系的分寸呢?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信息技术,就无法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其他的课程,而且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如程序设计等很难融入其他课程中去,这就需要信息技术教材作为“独立学科”的内容与目标明确、具体、独立,但信息技术教材最终要用所学技术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过程,学习技术与用技术解决学科问题的内容形态与目标对立统一在“培养信息素养”中。所以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既要有自成体系的模块式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将所学信息技术整合应用到各个学科中去的方法与过程,这种带有多学科综合实践的设计理念使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趋向整合应用思想的独立学科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4—247.
嵌入式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因其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功能全面等优点,已深入应用到多种领域。嵌入式技术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外,在数据采集领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运用嵌入式技术开发的掌上数据采集仪,不仅可以采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还可以记录图片和视频资料,大大的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精确度。无线通信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法。将无线通信技术运用在数据采集中,可以大大简化数据采集工作,提高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动态响应。但传统的GPRS网络传输速度不高,并不能满足大数据的传输要求。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飞快发展和应用,相比GPRS而言,3G网络的传输速度有了极大的提升,可以满足图片和视频等数据的高速传输要求。基于此,本文选择以嵌入式系统为核心,集成数据采集传感器、摄像头模块、GPS模块和3G无线通信模块的系统平台进行研究,并应用于远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数字化的要求。
2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的软硬件分析
3无线通信网络的数据传输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和方法,生产方式落后、销售途径单一等因素严重制约我县蔬菜发展,也影响到到菜农种植蔬菜信心和积极性。结合我县实际生产状况,浅谈一下制约我县蔬菜生产因素,并且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我县蔬菜生产基本情况
全县蔬菜6685公顷(复种系数按2.3算),其中大田露地蔬菜4922公顷,保护地栽培1763公顷,蔬菜全年总产量达44.6万t,种植品种主要有黄瓜、甜椒、芹菜、番茄、四季豆和冬瓜等。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达1000公顷。
二、影响我县蔬菜生产主要因素
1.市场流通体系不完善
我县境内没有冷库,冷链体系、加工体系建设滞后,造成蔬菜损耗大,附加值低,制约外销市场拓展。
2.菜农科技创新能力低
从事蔬菜生产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生产者年龄偏大,科技意识不强,标准化技术、无公害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防疫技术等技术应用率低,造成蔬菜产业质量、效益不高。
3.市场信息把握能力不够
菜农缺乏市场嗅觉,对蔬菜产品季节性拿不准,“随大流”、“跟风”现象严重,“菜贱伤农”事件不断涌现。同时,菜农大多以菜贩子兑售方式销售,蔬菜利润有限。
三、建议及对策
近年来,我县蔬菜生产迅速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今后工作重点将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培育蔬菜种子繁育企业
我县种子企业众多,繁育种子(小麦、玉米)质量精良。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适当培育和扶持一些种子企业繁育优良蔬菜品种。
2.强化技术培训
依托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把活跃在基层农业技术能手、拔尖人才整合到一起,将蔬菜种植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会菜农。适当制定优惠政策吸纳高技术人才,使得新型蔬菜种植技术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真正意义做到科技服务农业。
3.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积极引导组建“公司+基地+合作社”经济联合体,组成一个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让企业和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体,使得蔬菜种植规模、产量有长足发展空间,铸成“菜农利益受到保护,企业得到发展”双赢模式。
4.切实做好市场营销
加快扶持和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强化保鲜、储存和冷藏运输等冷链体系建设,引导市场、经纪人和菜农之间形成产销衔接,尝试推广蔬菜直销配送等现代流通模式,提升蔬菜产业市场流通渠道,为菜农追求更大经济利益。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适时蔬菜价格、存储量、供求情况等信息,利于蔬菜市场销售。
5.完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重点做好蔬菜标准化建设,从源头上保证蔬菜产品质量;继续做好蔬菜“三品一标”认证,逐步扩大蔬菜产地规模;加强日常监管,利用现有农药残留速测手段,把握好蔬菜产品市场准入关;完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6.蔬菜生产上推广使用配方测土施肥技术
一、服务三农,成果丰硕
1996年,湘蔗三号选育获湖南省科学进步三等奖;1998年,湘棉17号选育获____县科学进步二等奖;20__年,获全省棉花区试先进单位;____年,农村清洁工程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获____县科学进步一等奖;____年,棉花50万亩高产高效创建工程获____县科学进步二等奖;____年,早稻集中育秧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获湖南省农业丰收奖特等奖;____年,____县150万亩双季稻高产创建获____县科学进步一等奖;____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研究推广”获____县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集体一等奖。
二、棉花区试持续60年
该单位承担的国家及湖南省棉花区试,从1954年起作为国家长江流域棉花区试、1959年湖南省棉花区试的代表洞庭湖腹地气候的棉花区试点,至今从未间断。试验点丘块标准,过程规范,领导重视,数据准确,多次被有关部门评为优秀区试点。
三、农垦超级稻示范效果突出
该中心一直承担着国家农垦超级稻技术试验和推广示范工作,收集和报送了上大量试验数据,筛选出了一批如株两优819、两优培九、h优518、金优299等适合长江中下游流域和湘北地区种植的品种,积累了丰富的超级稻栽培技术经验,10多年来仅在该区就累计推广超级稻130万多亩,增产粮食近26万吨,为农民增收5亿多元。
四、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20__年以来,该中心把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该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迅猛增加,机耕、机收率达100%,病虫害统防统治达到80%。____年该区被省、县确立为机插秧生产整建制推进区,强力推进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生产取得可观成效,其中机插秧面积达到21万亩,占水稻播种面积的63%以上。全区现拥有高速插秧机542台4200kw,有温室育秧大棚311座15万平米,居全省第一。通过机插秧示范推广,该区的粮食播种面积及总产分别从20__年19.63万亩8.45万吨,增长到____年的39.97万亩,15.49万吨。
五、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效果好
从20__年起,该中心先后进行了棉花水浮育苗移栽技术,基质育苗移栽技术,机械化播种、移栽、收获等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现已累计推广面积达15万亩,亩平节本增收100元以上,并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生产的劳动强度。
六、积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从20__年起,该中心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着力规范专业化组织的服务,确保技术服务跟踪到位、防治效果和农民满意到位,促进了该区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快速发展。____年,全区各专业化服务组织实际完成全程承包防治面积20万亩,无一例防治事故和农商纠纷。该区先后有“金雁子”、“万家丰”等2家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十佳统防统治先进合作社”;____年5月,该中心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研究推广”成果,获____县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农业科技
____年,该中心印发病虫情报3万余份,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班7次,培训人员0.5万人(次);通过电视预报及电视讲座,举办农民技术培训、短信、网络等信息化形式进行,创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减轻了环境污染,减缓了病虫抗药性的产生,提高了农民科学防治水平,加速了植保技术与新成果的转化率,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____年,区农技中心建设了手机短信平台及大通湖区现代农业信息网,将全区1.8万户农户的手机信息全部录入,所有的农业技术以短信的方式发送到全区农户手中,现已发送短信21次,累计40余万条,并及时在区现代农业信息网上,大大缩短了科技人员与村组干部、农民朋友的时空距离,提高了办事效率,被群众赞誉为“科技直补”。特别是大通湖现代农业信息网成为面向农民、连接国内外农业县场的多功能、大容量、综合性农业信息网站。栏目设置科学、合理,近距离地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系统地宣传、展示大通湖区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该网站成为宣传国家惠农各项政策、指导全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平台。
一、以身作则
在工作中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内燃机车临修较多,而临修如“救火”,发生了零修必须有人到现场去处理。据统计,08年,xx加班加点达257次,遇到脏活、累活,他总是冲在最前面,率先垂范。今年4月5、6日,清明节,028机车启发电机环火严重,连续抢修2天;“五·一”放假,028、018机车零修2天;高温假期间,018、5117等4个机车完成5次抢修修;“十·一”黄金周,036机车“电机环火故障”处理3天;6月8日端午节,035机车抢修等等。
二、关爱他人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xx体现的是一种敬业,一种执着;而在生活中,则体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责任感。他善于关心和团结同志,职工在工作或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想法他都尽力去帮助解决,同事之间有什么误会他都去帮忙化解;谁病了、住院了,甚至谁的家人病了、住院了,他要亲自到医院去看望;谁家有婚丧嫁娶等事,他都去帮忙处理。今年5月13日,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xx就和车间领导商量,如何为地震灾区做点儿事情,促成了5月14日由修理车间、运转车间、蓄电池厂三家单位参加的献血活动,他自己带头献血400cc。
三、带头创新
xx善于坚持在班中开展小改小革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几年来,在xx的带领下,班组培育了浓厚的创新氛围,群众性技术创新硕果累累。08年xx班共立项15个,其中10项成果在铁路处立项,创效11.97余万元;实现了班组成员人人头上有项目、人人参与的目标。
四、优质服务
关键词:低功耗设计;电源关断;CPF格式
TheDesignImplementationBasedonPowerShutoffTechnology
WANGDian-chaoYIXing-yongPanLiang
(CECHuadaElectronicDesignCo.,Ltd.Beijing100102,China)
Abstract:ThetechnologyofPowerShutOff(PSO)referstoshuttingoffthepowerofthemodulewhenitdosenotworkinaperiodoftime,inordertoreducechippower.TheCPFformatdevelopedbyCadencecompanywasadoptedinthispapertodefineeachlowpowercellandtointroduceimplementationflowofPSOthroughanexperimentalcase.Theresultshowsthatthechip'sstaticpowercanbeeffectivelyreducedwhenthePSOtechnologyisused.
Keywords:Lowpowerdesign;PowerShotOff;CPFformat
1引言
随着系统芯片(SoC)采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并集成更多的功能,它所面临的高性能与低功耗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于130nm及以下的工艺,芯片的功耗密度越来越高、漏电功耗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90nm时,静态功耗在总功耗的比例已经接近1/3,如图1所示,所以在芯片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对芯片的动态功耗进行优化外,还要对芯片的静态功耗进行有效的优化。
2电源关断技术
及CPF格式定义低功耗单元
2.1电源关断技术简介
2.2CPF格式定义低功耗单元
面临低功耗设计,EDA工具供应商强调整个流程进行优化来实现低功耗自动管理的概念,同时简化设计的复杂性。由Cadence公司开发、Si2(siliconintegrationinitiative)的低功耗联盟(LPC)管理的通用功率格式(CPF,commonpowerformat)首先于2005年向行业开放。Synopsys后来联合Mentor和Magma等公司开发了统一功率格式(UPF,unifiedpowerformat)于2007年2月底作为一项Accellera标准出台。UPF和CPF命令十分类似,只是各自对应于不同的EDA工具。如图2所示CPF设计流程。
3基于电源关断技术的设计实现
3.1设计实例介绍
测试芯片采用了电源关断的低功耗设计技术,芯片中划分了5个独立的电源域,其中PD0为常开电源域,PD1-PD4为可关断电源域,电源域中的寄存器在综合阶段全部替换成了保持寄存器,因此可以在电源重新上电后恢复断电前的数据。芯片的逻辑部分供电电压为1.8V,芯片中包含了一块电源可关断的SRAM模块,如图3所示。
物理实现选用的工艺库为130nm低功耗库,库中包含了电源关断设计所需要的低功耗单元。
3.2芯片的物理设计
相对于普通设计,在物理实现过程中,低功耗设计有一些特殊的步骤,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加以注意,如加入powerswitch开关、添加连接常开电源的welltap单元等等。接下来将对设计实现中的特殊步骤加以介绍。完整的低功耗设计实现流程如下:
3.2.1添加Powerswitch开关
对需要关断的PowerDomain,添加powerswitch开关,在添加开关时要保证powerswitch属于所添加的电源区域,同时起始点设置为布线间距的整数倍,否则在布线后插入filler会产生空隙。本次设计中powerswitch插入的起始点为264,此距离为采用的130nm工艺库中布线间距(0.48)的整数倍。插入powerswitch脚本如下:
#PD1
addPowerSwitch-column
-powerDomainPD1
-globalSwitchCellNamescs8lp_sleep_head_L
-leftOffset264-enablePinInsleep
-enablePinOutsleepout
-enableNetIninstance_core/UNCONNECTED22
-enableNetOutsw_out
-checkerBoard1
-horizontalPitch900.0
3.2.2加入welltap单元:
对于常开电源区和可关断电源区,需要添加不同类型的welltap,对于常开电源区,加入普通类型的welltap;但对于可关断电源区,由于电源关断后,仍然有保持寄存器中的一部分逻辑电路在工作,即保存关断前的数值,因此,必须对这部分工作的器件进行阱连接。添加特殊类型的welltap。如图4所示,welltap单元上加有窄的stripe,以保证welltap供电,进而使保持寄存器工作部分的逻辑电路的阱连接。
3.2.3BuffertreesynthesisforSRPGandISOcell
对于各个电源区域保持寄存器的控制端,由于受到同一个控制信号的驱动,容易产生信号的延时及maxfanout不满足问题,通常对这些端口的信号线进行buffertreesynthesis,进而对信号到达不同寄存器的skew进行平衡。
隔离单元与保持寄存器单元类似,也要对控制信号端进行buffertreesynthesis。
相应的脚本如下:
#SRPGenablesignalbuffertreesynthesis
selectNetinstance_core/n_594
bufferTreeSynthesis-bufList{scs8lp_bufkapwr_1scs8lp_bufkapwr_4}
-maxDelay300ps
-netinstance_core/n_594
-fixedBuf
-fixedNet
#isolationenablesignalbuffertreesynthesis
selectNetinstance_core/n_8065
bufferTreeSynthesis-bufList{scs8lp_buf_4}
-netinstance_core/n_8065
在进行buffertreesynthesis过程中,一定要设置-fixedBuffixedNet,否则优化过程中,会使常开的buffer被普通buffer替代,致使期望保存或恢复的数值不能正确操作。
3.2.4AlwaysonpinconnectedforSRPG
保持寄存器用于受到电源关断的区域,保持寄存器一般包含两级:主级与存储级。主级与本地(可开关)电源轨相连。存储级与常开电源相连,以便用最小的漏电电流保持正常状态,存储级通常使用高阈值电压晶体管。如图5所示130nm工艺库中保持寄存器版图,其中kapwr为常开电源Pin。
保持寄存器的性能与常规寄存器几乎完全一样,不过需要更大的面积和稍高的动态耗电。在正常运行过程中,这些寄存器具有与其他标准寄存器相同的功能,一旦发出保持启动信号,寄存器就进入保持模式,意味着可以关闭电源,处于保持模式时,时钟和重置信号不起作用。
在时钟树综合之前,需要对保持寄存器的常开电源Pin进行连接。布线器会把选中的器件、选中的pin连接到指定的电源stripe上去,脚本如下:
#SRPGvirtpwrconnectedbynanoroute
setNanoRouteMode-routeHonorPowerDomaintrue
setPGPinUseSignalRoutescs8lp_srsdfrtp_1:kapwrscs8lp_bufkapwr_1:kapwr
scs8lp_bufkapwr_4:kapwr
selectNetVDD1V8
setNanoRouteMode-routeSelectedNetOnlytrue
globalDetailRoute
setNanoRouteMode-routeSelectedNetOnlyfalse
以上几个步骤为电源关断设计中相对普通设计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布局布线完成后,需要进行详细的DRC/LVS检查。
4芯片的测试结果分析
芯片从Foundry返回后,测试结果表明,芯片可以实现电源关断的操作,重新上电后,可以实现数据的恢复,如图6所示。
对于单个可关断的电源域,动态功耗为:3.04-3.25mA,供电电源关断后,静态功耗为:189-200nA,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芯片采用电源关断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芯片的静态功耗。对于手持式设备,芯片的静态功耗或待机功耗要求苛刻,对一些认证IP,认证结束后,芯片正常工作状态下,不需要其继续工作,可以考虑采用电源关断技术,关断其供电电源;对于某些特殊的IP或Memory等,也可以同样采用此技术。
5结束语
电源关断技术要求从系统级处了解在哪里增加电源门,怎样及何时去控制这些电源门。同时切断设计的电源必须能节省功耗,因为在断电和加电转换期间的功率纯粹是浪费的。断电和加电要求一定的转换周期,也需要通过仿真来对比电源关断时节省的功率以及加电时耗费的切换功率,同时,也必须权衡考虑为实现此省电技术而需要的芯片面积和关断该设计所导致的任何性能降低。
采用电源关断技术实现芯片设计,要从综合阶段开始,综合过程中插入隔离单元并把普通寄存器替换为保持寄存器。接着,物理实现阶段必须了解顶部/底部(header/footer)开关的特殊电源连接需求,正确的将开关插入各自的电源域中,同时要添加特殊类型的welltap,以保证保持寄存器常开部分逻辑电路的阱连接,在时钟树综合之前,需要对保持寄存器的常开电源Pin进行连接等等。
为确保流片成功,芯片设计要求通过时序和信号完整性分析,来解决开关中额外的IR-drop压降、通过隔离单元的时延和控制信号对噪声的灵敏度问题。等效性检查应包括电源域识别、隔离/电源开关使能的验证以及状态保持的睡眠/唤醒序列检查等等。
基于以上论述,是否采用电源关断设计要经过仔细的分析,准确的评估芯片设计中采用电源关断技术后可以优化静态功耗的比例。同时,物理设计实现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与其他普通设计的区别。
[1]陈春章艾霞王国维编著数字集成电路物理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虞希清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实用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3]HimanshuBhatnagar著张文俊译高级ASIC芯片综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李强超高频射频电子标签芯片中低功耗电路研究(博士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5
[5]MichaelKeatingDavidFlynnLowPowerMetho-dologyManualForSystem-on-ChipDesignUSA:Springerpublishingcompany2006
[6]张培勇32位嵌入式CPU的超深亚微米物理实现与验证杭州:浙江大学,2004.6
[7]韦健低功耗逻辑电路设计及在RISC设计中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1
[8]杨波低功耗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研究与设计(博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1
[9]SamirPalnitkarVerilogHDLAGuidetoDigitalDesignandSynthesis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王殿超,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芯片工程部物理设计工程师;
关键词:蔬菜产业无公害成效措施河南新野
河南省新野县位于豫西南,居南(阳)襄(樊)盆地中心。近年来,新野县围绕建设“全国优质蔬菜产业强县”,坚持以产业化理念谋划蔬菜发展,用工业化手段组织蔬菜生产,以大手笔招商带动产业升级,先后建成了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培育了中国名牌农产品,形成了“北寿光、南新野”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一、大服务撑起大基地
围绕“设施化、标准化、无公害”,以提升蔬菜品质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完善产业服务体系为支撑,巩固发展优质蔬菜产业基地。
1、拉起“硬标杆”
出台了《新野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办法》,制定了生产技术规程、生产标准等,教育、引导、监督广大菜农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组织进行蔬菜生产[1]。组建了河南省首家县级蔬菜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健全蔬菜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切实加强源头(投入环节)、地头(生产基地)、摊头(市场流通)的管理,保证了蔬菜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严格质量监控[2-3]。
2、引进“洋专家”
通过与荷兰比久、美国陶氏益农、日本诺华等国外知名农业公司合作,投资建立“宛绿”无公害蔬菜示范园,让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新野蔬菜生产进行嫁接,显著提升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水平,目前已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26个(项),并在全县普及推广。先后聘请河南省农大、河南省农科院等专家教授组成“智囊团”、担任科技副县长,与中国农科院、河南省蔬菜花卉研究所、郑州蔬菜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成种苗快繁扩繁中心、百万株规模的工厂化育苗场和连栋日光温室,及时采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模式,为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3、用好“土秀才”
坚持实行农业科技人员分包联系全县蔬菜产业基地制度,强化蔬菜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县、乡(镇)、村3级的科技联动服务网络,注重典型引路,强化示范带动,巩固形成了2000hm2的设施精细菜、3333.33hm2的甘蓝、1333.33hm2的大葱、2000hm2的洋葱、2666.67hm2的春瓜秋菜以及1333.33hm2的早春土豆等六大蔬菜生产基地。立足基地,高品位建设1333.33hm2的县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牧—沼—菜”生态种植新模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引领全县蔬菜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
二、强龙头带起大产业
坚持把培优壮强龙头企业作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产业招商、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形成了蔬菜加工、销售及产业服务三大”国字号”龙头携手引领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1、招强龙头,修补产业链
引进康师傅嘉元脱水食品公司,建成6条脱水蔬菜生产线,年鲜菜加工18万t以上、干品蔬菜1.2万t左右,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
2、培优龙头,带火市场棋
对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进行公司化改造,组建河南新蔬菜公司。先后与农业部农产品信息中心、全国”菜篮子”工程信息网、央视七套农业节目合作,即时发送生产、销售信息,实现了基地生产与外部市场的有效对接。县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外销蔬菜150多万t、交易额10亿元以上,成为豫西南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成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151家重点鲜活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之一。
3、树好龙头,念活合作经
多渠道、多层次地扶持发展各级、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菜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4]。一举买断荷兰比久甘蓝全国总的新野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5万多户,跨出国门到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蔬菜规模化种植,专业社年销售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进入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10强。
三、小绿卡擦亮大名牌
始终把培育蔬菜区域、产业、产品名牌作为大战略,常抓不懈,抓出成效。
1、积极争取“绿卡”认证
把获得市场“绿卡”作为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法宝,积极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全县1.37万hm2蔬菜通过全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四季豆、西瓜、蕃茄、甘蓝等6大蔬菜品类,通过农业部首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统一使用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示。新野县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和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示范县。
2、着力扩大市场认同
出台了争创名牌农产品的工作意见。设立了100万元的政府专项奖励基金。承办了河南省首届蔬菜技术及物资交流会。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育打造新野蔬菜区域品牌、产业品牌和产品名牌,拥有“豫绿”、“宛绿”等4个河南省名牌农产品、著名商标,“宛绿”牌比久甘蓝一举成为中国名牌农产品,成为2008年奥运会特供食品,“宛绿”牌甘蓝、胡萝卜、大葱等蔬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品牌农业为传统蔬菜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新野被北京市确立为首批“场地挂钩”外埠蔬菜生产基地。采取农超对接方式,先后在深圳、上海、郑州等地设立新野蔬菜直销点30余个。目前,新野蔬菜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500多座大中城市,并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09年,全县蔬菜产量突破300万t,实现产值近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以上来自于蔬菜产业直接收入。
参考文献:
[1]朱雅兰.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问题对策探讨[J].湖北植保,2002(5):14-15.
[2]李素珍.关于提高无公害蔬菜生质量的建议[J].现代农业,201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