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法于阴阳,和与术数”,是《黄帝内经》中的“养生总则”。人体的生理活动均在动态中进行,并通过动态调节达到“以平为期”。因此,中医有关季节的养生,就是维系脏腑阴阳的动态平衡。
冬季寒冷,人体机能消长、代谢缓慢,能量耗散减少,因此饮食进补后贮藏于体内的效率更高,对于平日阳虚内寒体质之人,可以适当增加性温、味厚、色重的食物摄入,如经典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正是当饮之时,能够起到温肾助阳养血之效。但应注意,《千金月令》:“是月可补药,不可饵大热之药,且早食,宜进宿熟之肉”。表明冬季是进补时令,但要避免进食大辛大热之品,以温补为佳,且进食宜在一天中较早的时候,肉食要烹制至熟烂。动物类食品,如羊肉、牛肉、虾、海参、泥鳅、鳝鱼、甲鱼等,植物类食品中,如韭菜、蒜苔、扁豆、生姜、核桃仁、龙眼肉、黑芝麻等也均有较好的温补功效。此外,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有温通血脉、温中祛寒、振奋阳气之效,如《千金方》载:“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杯,立春则止。终身长乐,百病不生”。
在生活起居方面,冬季应“早睡晚起,必待日光”,保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中医认为,肾主骨,肝主筋脉,善养生者懂得通过锻炼身体之筋骨经脉以强肝健肾。又肾主纳气,助肺之呼吸,每日做适当体育运动,还可预防多种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穿衣盖被,不宜过度保暖,如《保生要录论衣服门》:“冬月棉衣莫令甚厚,寒则频添重数,如此则令人不骤寒骤热也”,避免汗出当风。
此外,《类经》云:“欲不可纵,纵则精竭,精不可竭,竭则真散。益精能生气,气能生神,营卫一身。故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孙思邈《千金要方》亦云:“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顿觉乏力,一时衰退,衰退既至,众病蜂起”,“所以善摄生者,凡觉阳事辄盛,必谨而抑之,不可纵心竭意以自贼也。”如《寿世保元》:“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故冬季更应秉承封藏之道,节欲,保养肾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