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为什么冬季需要“养藏”?
冬季,在自然界,表面上看不到生机,树木枯萎了,动物也冬眠了;其实是生机都潜藏起来了,树木的地上部分枯萎了,但地下的根部蓄积着能量、充满生机,动物的冬眠是为了减少能量消耗,保存生命物质。所以“藏”是冬季的特征,此时自然界阳气的运动趋势是下降、潜伏的。与之相应,在冬季,人体的阳气也内敛、下降,并藏于肾。在五脏功能活动中,肾的闭藏在此时为主导,因此,冬季是养藏的季节,是补肾的季节。
冬季如何“养藏”?
《黄帝内经》有关于冬季养生的论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话说的是什么道理呢?在此为您解读一番。
十二脏腑时辰歌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胱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酉时是补肾最佳时辰
冬三月“养藏”之道的核心是“无扰乎阳”。冬三月阳气闭藏的目的是为了使阳气得到蓄积补充,即蓄养阳气,到春季的时候有充足的阳气供给生命的生发,所以不能干扰阳气的闭藏。在一天的小周期中,夜晚就是阳气闭藏的时段,人体的阳气要通过睡眠得到蓄积补充,如果在深夜熟睡的时候被打扰,人会觉得特别难受,而且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就是阳气不能闭藏的结果。长此以往,身体就会垮掉。
“养藏”的具体措施有以下方面:
第二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将自己的心事、情志藏匿隐伏起来,不要暴露,不要让别人发现,不要被外人看出来;就像有什么私心似的,就像已经得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东西,暗暗地高兴,不要再到外面去寻觅了,冬三月就是要玩深沉。
第三是“去寒就温”。冬三月“养藏”之道的目的是为了使阳气得到蓄积补充,使阳气闭藏得越严密越好。因此,房屋要关严实,睡觉要多盖被子,出门要多穿衣服,甚至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这样做为的是去寒就温,以达到“藏”的目的。
第四是“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无泄皮肤就是不要使皮肤毛孔开泄出汗,因为出汗可使阳气外泄,就不能敛藏了。所以,冬三月尽量不要剧烈运动,要少出汗。治疗的时候也要尽量少用发汗的药,少用汗法。虽然现在有人强调生命在于运动,但是不同季节运动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按照《内经》的要求,冬三月要以静为主,以藏为主。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要从形体,到动作,到心灵都处于闭藏的状态,以顺应冬三月藏气的自然之道。
如果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天黑了不睡觉,或晚上睡觉也不安宁,处世待人态度轻浮,口无遮拦,胸无城府,什么事都惟恐外人不知道,有事没事都想往外跑,而且不愿意穿保暖衣服,甚至坦胸露背,穿超短裙,冬天喝冰镇饮料,吃冰激凌,经常剧烈运动得大汗淋漓……这都是违背了冬藏之气的做法,会损害身体,特别是容易伤害我们的肾脏。
因此从冬季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应当注意“养藏”,为来年的生命活动蓄积充足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