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居民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为()
A.占总能量摄入量的55%~65%
B.占总能量摄入量的50%~60%
C.占总能量摄入量的50%~65%
D.占总能量摄入量的55%~60
10.膳食宝塔第二层是()
A.谷类薯类B.奶类奶制品
C.蔬菜水果类D.鱼虾类
11.属于学龄儿童(6~17岁)膳食指南的是()
A.多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
B.不挑食、不厌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C.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13.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不包括()
A.增强机体防御力
B.治疗疾病
C.促进健康
D.调节人体生理功能
14.我国养生之道形成于()
A.先秦B.秦汉
C.两汉D.隋唐
15.我国保健食品的分类不包括()
A.营养素补充剂
B.促进泌乳功能的保健食品
C.抗氧化功能的食品
D.亚麻籽油
16.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类包括()
A.全营养配方食品
B.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
C.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D.以上都是
17.关于保健食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申报营养素补充剂类保健食品必须进行动物和人体功能实验
B.保健食品的功能定位应为调节机体功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因素
C.保健食品的功能声称应被科学界所公认,具有科学性、适用性、针对性
D.保健食品是针对特定人群,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18.对待保健食品的正确态度()
A.保健食品不是药品
B.选择必须针对自己的身体情况
C.学会理性购买保健食品
四、食品安全
19.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食物本身不致病,只是起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作用
B.导致人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质是食物的不合理搭配
C.人体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只引起急性中毒
D.人体所消化的食物中的致病因子只会引起急性感染
20.下列属于有毒植物中毒的是()
A.毒蕈引起的中毒
B.霉变甘蔗中毒
C.赤霉病麦中毒
21.食源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可分为()
A.食源性化学性中毒
B.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
C.食源性感染
22.食物中毒的特点是()
A.季节性与爆发性
B.非传染性
C.相似性
23.冻藏温度达到()时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适于长期贮藏
A.-12℃~-6℃
B.-23℃~-12℃
C.4℃~8℃
D.0℃~4℃
1.【答案】A
【解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来满足人体的需要,也被称为产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最重要的产能营养素,蛋白质具有双重作用,它既能产生能量,也可以为构建机体的组织提供原料。详见基础教材第156页。
2.【答案】C
【解析】能量系数是指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所产生的能量,每克脂肪可以释放9kcal能量,每克蛋白质可以产生4kcal能量,每克碳水化合物可以产生4kcal能量,每克酒精可以产生7kcal能量,每克膳食纤维可以产生2kcal能量。详见基础教材第157页。
3.【答案】C
【解析】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中国居民膳食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为占总能量的50%~65%。详见基础教材第158页。
4.【答案】D
【解析】脂类的生理功能:①供给能量;②维持体温、保护脏器;③促进脂溶性生物素吸收;④增加饱腹感;⑤提高膳食感官性状;⑥类脂的主要功能构成身体组织和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大脑的能量物质为葡萄糖。详见基础教材第159~160页。
5.【答案】D
【解析】必需氨基酸是指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不够快必须由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有9种: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详见基础教材第162页。
6.【答案】B
【解析】烟酸被称为抗癞皮病维生素,又称尼克酸,维生素PP。详见基础教材第164页。
7.【答案】D
【解析】摄入氮多于排出氮则为正氮平衡,儿童生长发育、妇女怀孕、疾病恢复期人群、运动及劳动需要增加肌肉的人群,应保证适当的正氮平衡。详见基础教材第163页。
8.【答案】A
【解析】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要求,一般人群谷类的摄入量为250~400g。详见基础教材第169页。
9.【答案】D
【解析】食物可分为五大类:第一类为谷类及薯类。第二类为动物性食物,包括肉、禽、鱼、奶、蛋等。第三类为豆类和坚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坚果类。第四类为蔬菜、水果和菌藻类。第五类为纯能量食物,包括动植物油、淀粉、食用糖和酒类。详见基础教材第168页。
10.【答案】C
【解析】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一共分为5层:第一层是谷薯类、杂豆类。第二层是蔬菜、水果类。第三层是畜禽肉蛋类,水产类。第四层是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及坚果类。第五层是油、盐。详见基础教材第169页。
11.【答案】C
12.【答案】D
【解析】动植物油、酒类、食用糖、淀粉主要提供能量,为纯能量食物。详见基础教材第168页。
13.【答案】B
【解析】保健食品(又称功能食品)是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增强机体防御力、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等特殊的保健功能的一类食品,保健食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保健食品的功能项目共有27项包括: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分功能、改善皮肤油分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和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详见基础教材第173~175页。
14.【答案】B
【解析】我国的养生之道始于远古,形成于秦汉。详见基础教材第173页。
15.【答案】D
【解析】我国的保健食品主要分为两类:①营养素补充剂是以补充一种或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为目的,内容包括维生素和矿物质,尚未将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包括在内。申报这类保健食品不必进行动物和人体功能实验。②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我国确定保健食品的功能共有27项。包括: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座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分功能、改善皮肤油分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和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详见基础教材第174页。
16.【答案】D
【解析】根据不同临床需求和适用人群《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GB29922-2013)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为三类,即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详见基础教材第176页。
17.【答案】A
18.【答案】D
19.【答案】A
【解析】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三个基本特征:在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过程中,食物本身不致病,只是起了携带和传播病原物质的媒介作用。导致人体罹患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质是食物所含的致病因子。人体摄入食物中含有致病因子可引起以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两种病理变化为主要发病特点的各类临床综合征。详见基础教材第179页。
20.【答案】A
【解析】有毒植物中毒是食用植物性有毒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如毒蕈、未炒熟的四季豆、木薯等,霉变甘蔗和赤霉病麦是由于真菌及其毒素污染所引起的食物中毒。详见基础教材第180页。
21.【答案】C
【解析】食源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可分食源性感染和食源性中毒。食源性化学性中毒和食源性真菌毒素中毒是按致病因子进行的分类。详见基础教材第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