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Nutrients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改善饮食质量和饮食均衡性(即饮食中食物种类越丰富,摄入食物量充足,糖、脂肪、蛋白质、脂肪酸等更均衡摄入),或有助于降低中国成年人全因死亡风险。
本次研究纳入了“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项目2004年、2006年、2009年和2011年的12914例受试者调查数据。为了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估中国人饮食质量,研究人员选择了三个饮食指数评分,分别为:
2)中国健康饮食指数(CHEI):根据《中国人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制定,由2个部分构成,分别为饮食充足性(指总谷物、全谷物、薯类、蔬菜类、深色蔬菜、水果类、奶类、豆类、海鲜类、禽类、蛋类、坚果类)、和饮食局限性(指限制或适当食用的食物类别,包含红肉类、油类、酒精、钠、添加糖),共涵盖17种食物的摄入情况,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饮食越遵循《中国人膳食指南-2016》建议。
3)能量调整的膳食炎症指数(E-DII):膳食炎症指数(DII)通过构建日常饮食中的食物成分与炎症的潜在联系,通过量化的DII形式评估个体饮食的炎症潜能,由于膳食总能量摄入会影响DII准确性,因此对DII进行能量调整,将其标准化为每1000kcal的热量对应的数值,即E-DII。
而后,研究人员使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三个饮食指数评分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
不同饮食指数评分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特定饮食成分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1)国际膳食质量指数:
2)中国健康饮食指数:饮食充足性中,水果类和蛋类摄入量增加,则全因死亡风险显著下降。
改变饮食模式与全因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医学上常使用人群归因分数(PAF)来评估疾病负担,即假设将人群危险因素降低到理想水平,预计会减少可预防的患者人数比例。
研究显示,若国际膳食质量指数饮食多样性评分和整体平衡性评分从最低四分位数增加到最高四分位数,则死亡风险预计将分别降低20.1%和13.9%。类似地,若中国健康饮食指数饮食充足性评分从最低四分位数增加到最高四分位数,则死亡风险预计将降低31.3%。
小结
总之,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改善食物种类、均衡饮食和食物充足性,可使中国成人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0.1%、13.9%和31.3%,以达到更佳的预防作用。这意味着提高人群饮食质量,或有助于降低中国成年人的全因死亡风险。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more”,即可访问Nutrients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
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1]JialiZhengetal.,DietQualityandMortalityamongChineseAdults:FindingsfromtheChinaHealthandNutritionSurvey.Nutrients(2024).DOI:10.3390/nu16010094
[2]YuanYQ,LiF,DongRH,etal.TheDevelopmentofaChineseHealthyEatingIndexandItsApplicationintheGeneralPopulation.Nutrients.2017Sep5;9(9):977.doi:10.3390/nu9090977.PMID:28872591;PMCID:PMC5622737.
[4]何宇纳,房玥晖,杨晓光,等.中国健康膳食指数建立与应用[J].营养学报,2017,39(5):6.DOI:10.3969/j.issn.0512-7955.2017.05.007.
[5]郑晶泉,邹淑蓉.膳食总体质量评价方法—膳食质量指数(DQI)的建立和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3.DOI:10.3969/j.issn.1003-8507.2007.0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