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喜欢创作亭子或宝塔,并在创作中进一步体验两者不同的建筑风格。
2、能在欣赏过程中大胆地想象宝塔或亭子的样子,并画出建筑特征突出的宝塔或亭子。
3、学习用对比、联想等方法欣赏、感受宝塔和亭子不同的建筑特点。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5、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活动准备:
2、纸、蜡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1、播放flash课件,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宝塔和亭子的兴趣。
(1)幼儿观看flash课件。
(2)结合自身经验,说说课件中所见的内容。
2、播放幻灯片,引导幼儿分别欣赏宝塔和亭子,继续感受它们不同的建筑特点。
(1)出示课件中各种宝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其多层、四周封闭、由下至上变窄的建筑特征。
(2)出示课件中各种亭子的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其四周无墙、顶部像鸟翅膀等建筑特点。
3、引导幼儿对比欣赏,说出宝塔和亭子的不同建筑风格。
(1)幼儿讨论宝塔和亭子不同的地方。
(2)教师小结:宝塔有许多层,四周封闭,楼梯通到塔顶,越往上越小;而亭子一般用几根圆柱支撑,四周没有墙壁,其顶部像鸟翅膀。
4、提供幼儿用书,鼓励幼儿大胆创作宝塔或亭子。
(1)请幼儿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宝塔或亭子。
(2)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创作宝塔或亭子。
活动延伸:
展示绘画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交流所画的内容。
到活动结束时,幼儿们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有得幼儿能够折七到九层,多数幼儿能够折三到五层,慢的幼儿也能折完整两层宝塔,基本上人人都会折了,就是速度与熟练性的不同,我想这样的不同存在也有好处,能够增加表现棒的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能鞭策速度慢的幼儿进行再学习、练习。正好我班开设了手工区,这样的活动还能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去,让幼儿将活动带入课程。
教学目标:
1、掌握和应用平衡膳食的要求,指导日常饮食。
2、了解青春期饮食习惯于健康的关系。
3、运用体育锻炼和调整饮食的办法来控制体重。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科学合理膳食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你是胖还是瘦,怎样衡量呢?你知道体重指数吗?根据下面的公式、和自己测量的数值计算一下自己的体重指数,看看自己的身体胖瘦!
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
引出课题
(一)平衡膳食与健康
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又是合理营养的根本途径。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应该如何做到平衡膳食呢?
1、你知道食物的分类吗?
2、一日三餐如何搭配呢?
具体要求:
食物多样,谷物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3、对青少年学生来说,除了要做到平衡膳食以外,还要重视以下两个方面
(1)三餐定时定量,保证吃好早餐,避免盲目节食
对初中生来说,三餐定时定量才能更有利于身体的发育和成长。早餐一定要摄入足够的谷物类食物以提供能量,避免因血糖浓度下降而导致大脑能量不足和注意力下降,降低学习效率。长期不吃早餐还会诱发消化道疾病,影响健康。
(2)吃富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
(二)饮食、锻炼与控制体重
1、判断肥胖的标准
你的身体胖吗?
2、合理控制体重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快速发育阶段,如果超重或者肥胖,一般不采用禁食和饥饿疗法,更不能采用药物和手术治疗,最佳的方法就是调整饮食和加强体育锻炼。
3、生活现场
你爱吃油炸食品吗?你知道这些吗
(三)你必须了解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的知识
1、调整饮食
(1)宜吃的食物
(2)少吃的食物
2、体育锻炼的方法
(1)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慢跑、上下楼梯、跳绳、打球、游泳、骑自行车、登山等运动,适当进行一些柔韧练习和力量练习。
(2)运动轻度:采用中等运动强度,建议运动时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10~13次左右。
七、布置作业
制定一份设计一份合理的膳食食谱
1、了解营养宝塔的结构及其每一层的事物组成。
2、学习合理搭配一日三餐的饮食,逐步养成平衡膳食的习惯。
营养宝塔图
一、教师出示营养宝塔图给幼儿观察,引出活动内容。
1、你们看到了什么好吃的?你们最喜欢吃里面的什么?
2、让幼儿自由讲述,可以与同伴讨论。
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有的小朋友喜欢是蔬菜,有的小朋友喜欢吃水果,还有的小朋友喜欢吃鱼肉。
二、引导幼儿了解营养宝塔图。
1、在这幅图中,哪一层最大?什么东西占得最多?拿一层最好?什么东西占得少?
2、这是一张营养宝塔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养,需要多少,在这一座宝塔中显示得最清楚,占的地方越大,在我们的营养中就越重要,占的地方越小,在我们的营养中就要少吃一些。
3、幼儿进行观察和同伴进行讨论,了解什么东西对我们的营养最重要。
小朋友你们知道吃的最多的应该是什么?
米饭、馒头、面包和面条还有玉米、土豆和番薯,这些粮食做的可以让我们有力气。
4、可以吃的第二个多的是什么?你们看是蔬菜、水果也要多一些,小朋友你们比蔬菜要少吃一些的是什么?吃的最少的因该是什么?
教师小结:在营养宝塔中,第一层谷类占了很大地方,告诉我们每天都要吃米饭、馒头、面包和面条还有玉米、土豆和番薯等粗粮,第二层是蔬菜和水果,也占了比较大的位置,说明蔬菜和水果也是我们必须的营养品。第三层是鱼肉类,说明鱼肉食品也为我们的身体提供了重要的成分,但是我们要适量摄入,不能吃得太多,第四层是水和牛奶,告诉我们每天都要喝适量的水及牛奶,第五层是烧菜用的油盐等调味品,他们所占的空间最小,所以小朋友不要吃太过油腻的食品也不要吃太咸的食品。
三、引导幼儿了解一日三餐的营养搭配。
1、我们每天都要吃早、中、晚三餐,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分配三餐呢?每一餐我们应该吃多少呢?
2、让幼儿讨论讲述。
教师小结:每天早上是我们吸收营养最多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吃好,营养要丰富,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一天的精力。早上我们可以吃些豆浆、鸡蛋、牛奶等高蛋白的事物,还要搭配一些稀饭、面包、馒头等,中午要吃饱,而且吃的事物要合理又有营养,晚上我们就要少吃,因为吃得太多不消化,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引起肥胖,,太胖了做起事情来特别的不方便,每天我们也要适量地吃些水果,补充营养。
1、引导幼儿在看图示折双三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折出亭子、宝塔、人等等,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系统化折纸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方形纸,折纸示意图,亭子、娃娃脸、帽子等范例作品。
活动过程
一、会变的亭子。
1、出示亭子、娃娃脸、帽子、坦克:小朋友看,这些都是什么好玩吗你会折这些东西吗想不想知道它们是怎么折出来的
2、请幼儿仔细观察亭子:
它会变,变成了什么呢引导幼儿观察从亭子变出其它形象的方法:娃娃脸、帽子、坦克都是从亭子变来的。只要折出亭子,倒过来看就是戴帽子的娃娃脸,多折几个亭子组合起来就是宝塔,亭子撑开折出帽沿就成了帽子或坦克的.顶部。因此,我们只要学会看图折亭子,就能变出许多别的东西。
二、看图折亭子。
1、出示折纸示意图:
这就是折亭子的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示意图。引导幼儿一步一步看图意。
2、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折:
先折成双三角,将双三角的两锐角向直角折,反面折法相同。
将手指伸进中间折缝,向下折成图七状,反面折法相同。
将下部的小正方形一角向上翻折成图8状,反面折法相同。左右翻转成图9状。左右边向中心线对折成图10状,反面折法相同。左右翻转成图11状。
把手指插进按箭头方向拉成图12状,亭子就折好了。
三、我也来折宝塔。
1、讲解折纸常规。保持安静。
2、分法折纸材料,幼儿根据示意图折纸。
四、巡回指导。
1、幼儿按画面上图示来折纸,教师巡回指导。对个别能力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对大部分幼儿折的不好的地方,进行集体讲解。
2、提醒幼儿注意折叠要注意方向。
3、指导幼儿折好后,可以和好朋友组合起来组成宝塔。也可以添画出戴帽娃娃的脸。
五、讲评。
1、小结本次活动,表扬幼儿的进步。
2、展示幼儿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欣赏、评价,看谁折的好,变出的东西多。
1、了解合理的饮食营养结构。
2、为自己设计营养菜谱。
合理膳食示意图
1、你最喜欢吃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2、你觉得哪些东西应该多吃,哪些应该少吃?怎样最合适?
3、每天吃的东西就像宝塔一样,最底层的要多吃,最上面一层要尽量少吃。(观看示意图)
4、吃的最多的应该是什么?(米饭、馒头、面包等)
这些是粗粮做的食物,吃了就会有力气。
5、排在第二的是什么?(蔬菜、水果)
6、接下来又是什么?(牛奶、鸡蛋、鱼肉不能吃太多)
7、吃的最少的是什么?(油炸食品、碳酸饮料等)
8、小结:看了营养宝塔,我们知道了哪些应该多吃,应该有一个合理的膳食搭配。
9、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里为自己设计一份食谱。
效果记录:
现在很多孩子挑食现象比较严重,包括很多的.家长也不知道该如何来安排孩子每天的膳食,往往觉得鱼肉要多吃、而对于粗粮、蔬菜则不以为然。在活动中,我采用了色彩鲜艳、逼真的示意图,便于孩子理解,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把活动延伸到平时的区角中,让每一个都有机会来尝试合理的配菜。活动开展以后,许多小朋友的家长纷纷反映孩子回家后零食买的少了,吃菜挑食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还嚷着要自己来配菜,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也是活动想要达到的目的。
设计理念:
活动目的:
1.对主食米饭产生兴趣,愿意吃各种有营养的健康食物。
2.了解米饭有营养,懂得吃好米饭身体好的道理。
3、尝试制作漂亮的宝宝饭。
学情分析:
随着质量月主题“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有效组织与指导”的深入研讨,我班幼儿在开展健康饮食系列活动时呈现如下情况:其一,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在认识事物方面,已经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对“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饭?不吃行不行?”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其二,幼儿好奇、喜欢鲜明新奇事物的心理特点也决定了“不拘一格的宝宝饭”势必引起幼儿极大的兴趣;其三,我班幼儿在日常教学中对“米”的生长过程和各种食材有了一定认识,在各项活动中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辩论游戏的经验,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
活动重点:
了解米饭的营养价值,在欣赏、尝试制作漂亮的宝宝饭过程中,对主食米饭产生兴趣和食欲。
1、知识经验准备:
幼儿:了解米的生长过程,认识各种食材,熟悉辩论的形式,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了解米饭的营养价值,对幼儿饮食习惯有所了解。
邀请保健医生讲解米饭的营养价值。
2、物质材料准备:
(1)电化教学课件:介绍米饭营养视频、幼儿不爱吃米饭现象的录像、制作宝宝饭录像、欣赏不同宝宝饭ppt。
(2)电化教学设备:照相机、电子白板。
(3)不同形状的米饭团若干、各种蔬菜熟食配菜若干、一次性手套、餐盘若干。
3、环境准备:创设宝宝餐厅情景
一、导入有关“米饭”的话题,观看视频引发幼儿思考。
1、录像中的两位小朋友吃饭时怎么了?
2、小朋友爱吃米饭吗?为什么?
3、小小辩论:为什么我们每天要吃饭呢?不吃行不行?
二、了解米饭的营养价值,邀请营养老师结合视频介绍。
三、激发对米饭的兴趣和食欲,尝试制作漂亮的宝宝饭。
1、讨论:有什么办法让不爱吃米饭的小朋友也爱吃米饭呢?
2、制作漂亮的宝宝饭
(1)出示猫咪形状的'宝宝饭让幼儿欣赏。
讨论:这饭和平常的饭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米饭你们想吃吗?为什么?小朋友猜猜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2)播放制作宝宝饭过程录像。
交流:食堂伯伯是怎样做宝宝饭的?
(3)播放视频PPT幼儿欣赏用米饭做的不同宝宝饭。
(4)幼儿制作宝宝饭。
(1)用投影展示幼儿现场制作的宝宝饭照片。
(2)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2、在生活区提供不同形状的米饭团若干、各种蔬菜熟食配菜若干、一次性手套、餐盘若干,鼓励幼儿制作和课堂上不一样造型的宝宝饭。
3、在主题墙中展示“幼儿宝宝饭创意设计”。
活动特色:
亮点一,巧妙的运用了小小辩论游戏,鼓励幼儿在自己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思考争论的过程中了解吃米饭的重要性;
亮点二,在活动中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邀请了本园的保健营养师,同时结合形象直观的PPT,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清晰的认识到米饭对中国人身体健康的重要;
亮点三,在展评幼儿制作宝宝饭的过程中,运用照相机现场将幼儿的作品进行拍照,并用电子白板呈现幼儿制作的宝宝饭照片,让孩子介绍自己的作品与观看他人的作品相结合,使评价多元化更具实效性。
活动目标
观赏周边的宝塔,有兴趣了解它的历史和典故,知道它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之一,愿用折纸的方式表现宝塔的魅力。
活动设计
第一时段:识别各种宝塔
材料:幼儿较为熟知的各种宝塔照片、方形手工纸。
玩法
1.从龙华塔、方塔等上海现存的宝塔人手,识别几种幼儿熟悉的宝塔,说说它们建造在哪里,分辨他们不同的特点。
2.学用手工纸折叠宝塔的基本方法,并将数个叠高成宝塔。
第二时段:金陵塔
材料:各色手工纸、供装饰的粘
贴纸、金陵塔模型。
1.观察金陵塔、学唱上海说唱“金陵塔”。
2.模拟金陵塔,从任意装饰到区别塔门、屋檐和铃铛,有目的地为金陵塔装饰。
3.对照金陵塔的塔层,发现颜色、装饰物规律排列,尝试将众多作品叠高成金陵塔。
第三时段:我国的宝塔多美丽
材科:各种宝塔照片、各种同色系大小不同的手工纸、装饰材料。
1.共同商讨选择折叠的宝塔。
2.对照各种宝塔的颜色和楼层,商讨选择何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色纸。
3.分工折叠。
4.统一装饰材料进行装饰。
5.将各自折叠的部分合起来,做成宝塔。
第三时段活动过程
目标
材料:各种宝塔照片和对应的背景纸、各种同色系大小不同的手工纸、装饰材料。
过程
一、观察讨论
1.看看说说各种宝塔的名称。
2.分别介绍每个小组的人数和任务
师:你们小组有几个人,准备做什么宝塔,它有几层?
3.观察材料,选择哪种颜色
师:想一想选哪一种颜色,是有深有浅还是一样深浅,从下到上是一样大小,还是下面大上面小或者渐渐变小,各几层,用什么材料来做门、屋檐和铃铛?
二、小组合作制作
1.小组共同商定材料,选定后先选取手工纸,折叠以后再取装饰材料。
2.边制作边对照同伴的作品,先做好的可以帮助同伴一起做、做得快争取多做几层,做到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3.将折叠宝塔固走在背景纸上。
三、对照观赏
1.对照宝塔,是否符合楼层。
2.从选用颜色、大小和装饰分别观赏各自的创意。
3.教师推荐合作好方法。
活动解析
我教幼儿学折纸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折纸就是这样一项深
受孩子们喜欢的运用手指尖的手工活动,同时也是一项手脑并用的益智活动。
一、折纸的意义
折纸是我国传统手工艺术之一,是以自然形象和生活中的各种器物为基础,按照一定的
规则和手法,通过动手对纸张的手工折叠等操作进行摹拟,折叠出不同形态的物体形象。
折纸是千变万化的。一张薄薄的纸,经过折、叠、翻、拉等方法就可以绽出美丽的花朵,展现出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建造出一座座漂亮的房屋……所有看到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折纸来表现,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它造型优美、生动、夸张,朴实、热烈,具有一种简约美。
学习折纸需要用眼睛看着步骤图,思考折叠的过程,在折的时候,要亲自动手,其间遇到问题,还要仔细去想刚才别人是怎么折的。这样就可以使孩子开动脑筋、活跃思维,还要按照步骤图一步步地折,不能跳跃也不能颠倒。通过遵守从前至后的折叠步骤,能培养儿童认真观察的习惯和做事的顺序性、条理性,从而达到手、眼、脑三位一体的综合协调。
二、幼儿折纸的十大步骤
经过反复实践尝试,我们选取了以下十个折纸步骤,按照不同年龄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手眼协调能力因势利导,逐步推进。
●小班
先从对边折和对角折开始,使一张平面的纸折叠成立体房子、小动物等玩具。边对边,角对角,都要反复强调对整齐。对整齐之后还要注意折痕要非常明显,用指尖在折叠处来回用力划几次,折的边要像一把刀。反复强调这一点,养成习惯后,到中班、大班折任何东西都能比较平整,否则步骤越来越多之后,形也就失真了。例如,有的中班幼儿在我爱我家主题中制作的家具七倒八歪,桌子椅子的脚都站不稳,大都是在小班时折纸没有对齐的经验所致。
●中班
在小班对边折的基础上尝试四角向中心折(桌椅),两边向中心折(钢琴、房子)、集中一角折(企鹅)等多种对齐折痕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尝试向里反折的方法(交通工具)。这些折叠方法都是在小班基础上的推进,通过多步骤的组合就可变化出许多幼儿熟悉的物体。在折叠时一般会有数个步骤,此时必须注意幼儿思维逻辑性较差的特点,要将步骤控制在5个左右。
●大班
大班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折纸的重点就是取正方、双三角和双菱形等三
个方法的变化,其中双菱形难度稍高一些。在幼儿掌握这些方法后,我们会引导幼儿以此为
起点、接着往下折的方法来减少步骤。当然还有更为复杂的折纸,但有的步骤过多,有的折叠难度增大,例如折好以后还要拆开,重新再折等。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过于复杂的折叠,和孩子的能力水平有一定的距离,虽然反复练习也可掌握,但是只能模仿,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创造性表现。
三、折纸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任何艺术表现的魅力就在于创造。过去,我们误认为折纸有明确的步骤规定,给幼儿创
造空间太少,所以减少了幼儿折纸活动。经过讨论和实践,发现折纸非但不会影响幼儿的创
造,而且还有很多给幼儿创造变化的机会。
1.折纸时刻不能离开生活情景
我在给孩子折纸工的时候都会从生活情景人手。比如说“春天到了”,有一句古诗中说
道:“春江水暖鸭先知”,便是动物对水温变化的体验发现春天来了。我们就教幼儿诵读古诗
“咏鹅”。启发孩子折叠大白鹅时,就设计了一个个情境,即将大白鹅放进春天小河的背景中,不断变化,组成生动的情景故事。又如“折宝塔”放置在“我是中国人”主题中,是因为觉得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就有各种的塔,著名的龙华古塔、松江方塔就在上海,苏州虎丘塔,杭州的六和塔、雷峰塔。孩子们一接触宝塔就产生极大的兴趣。折的宝塔就和他们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还比如同样是在有关春天的主题里有个折纸“小花坛”,对于大班孩子来讲,花有很多不同的意义,所以在这个时候来给大班孩子折不同的花。生活情景与直接的生活经验和折纸建立了联系,幼儿的观察想象才能被激活。没有情景,折什么东西也没有意义。
2.给幼儿留有创造的空间
在折纸中,折纸的步骤是一样的,折出来的形态也是一样的,怎么来发挥出它的创造性呢?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发挥创造性是有很多途径的。
其一,排列不同的画面。比如“咏鹅”,折的都是一样的鹅,但是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在排列的时候就可以千变万化。那么该活动创造的重点就放在画面安排和构成情景上。
其二,进行不同的装饰组合。例如折叠宝塔,幼儿在折宝塔的过程中,可对照着看到的宝塔来考虑,它是几层?大小关系是怎么样的?然后几人合作如何装饰.再把它叠起来,装饰不同,折叠的层次不同,选择的色纸不同,宝塔的装饰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其三,折叠的变化。例如折叠花,都是双正方折,但是它在双正方以后可以折叠变化,先变康乃馨,又可变成郁金香,还可变成牵牛花和百合花,这是折叠方法上的创造。
所以,在给孩子折纸前一定要考虑好给孩子创造的空间在哪里,如果只有一种方法固定不变的内容,那就宁可不做了。
四、同一内容起点要低,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比如“折叠宝塔”,我设定的目标为:观赏周边的宝塔,有兴趣了解它的历史和典故,知道它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之一,愿用折纸的方式表现宝塔的魅力。这不是一个即时的刚性目标,可视幼儿把握的具体情况,分成以下三个步骤逐步达成。
步骤一:初学折叠宝塔
过程:
1.从龙华塔、方塔等上海现存的宝塔人手,识别几种幼儿熟悉的宝塔,说说它们建造在哪里,分辨它们不同的特点。
2.学用手工纸折叠宝塔的基本方法。
步骤二:装饰宝塔(金陵塔)
材料:各色手工纸、供装饰的粘贴纸、金陵塔模型。
2.模拟金陵塔,从任意装饰到区别塔门、屋檐和铃铛,有目的地为金陵塔装饰:
步骤三:合作折叠宝塔
材料:各种宝塔照片、各种同色系大小不同的手工纸、装饰材料。
1.共同商讨选择所要折叠的宝塔。
2.对照宝塔的颜色和楼层,商讨选择何种颜色和大小不同的色纸。
4.统一材料进行装饰。
我看到幼儿开始在折一个宝塔的时候,都热衷于折出宝塔后在上面贴各种闪亮的贴纸,
当时虽然贴得很乱,但是我还是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而不是迫不及待地去规定装饰要求。
在充分满足粘贴贴纸以后,再启发大家发现一层贴一种花样,或左右不对称,放在一起以后并不怎么好看,然后进一步对照真实的宝塔,发现每一个宝塔,不但左右装饰对称,而且每层都是一样的。又如:开始的时候,幼儿都是各自做宝塔,但是要由一个人来叠成一个宝塔的话,7层的宝塔就要折7个小宝塔来叠起来,一样的装饰还要重复7次,幼儿就有了大家合起来做的需要。他们会一起商量,由几个人来做比较好,互相协调选择彩纸的颜色、大心、怎样装饰,变教师的规定为幼儿自主安排,在过程中体会到和同伴协商、合作的重要性,至于几个人结伴,均可由幼儿来决定,可多可少。
纸活动是幼儿手工活动中的一项,它微小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是活动区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折纸活动特有的性质开展活动,才能让幼儿喜欢折纸,在创造变化中体验折纸带来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