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国家卫计委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有关内容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就《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作了简介。
主要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
在这部分中,我们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二是特定人群膳食指南
在该部分中,主要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
三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
主要是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践行膳食指南的科学推荐,用食谱设计和营养饮食指导,告诉大家如何依据指南安排一日三餐的饮食。根据新的推荐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也进行了修订,同时推出两个新的可视化图形,分别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以便于平衡膳食知识的理解、学习、操作和传播。
主要特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
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与2007版比较,有三方面特色:
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
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是兼顾科学性和科普性
如何用好膳食指南
营养改善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更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人的民生工作。面对大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推陈出新,我们希望提供给大众更科学、更实用、更贴心的营养健康资讯,把科学的研究、有益的实践所证实的健康知识传授给老百姓,为中国居民的健康饮食提供建议,为中国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指引,不断提升百姓的营养与健康素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符合我国国情,为全体营养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传播者提供了较好的科学证据和指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则是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回答百姓关切,提出科学建议,使用者可以系统通读,也可以带着问题在其中寻找答案,学习理解并加以实践,最终做出有益健康的选择和行为改变。
5月11日凌晨3时,在甘泉堡公安检查站,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特警五支队和米东区公安分局民警在联合安检时,从一辆新B牌照的轿车后备厢内查获了总重70公斤的肉苁蓉。
70公斤肉苁蓉藏身后备厢
今年以来甘泉堡公安检查站已累计查获野生肉苁蓉近千公斤。
据资料显示,肉苁蓉,又名大芸、苁蓉,属濒危植物。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并被收入《国际野生植物保护名录》。
昨日,记者在甘泉堡公安检查站看到,此次查获的几十根长短不一的肉苁蓉,分别装在纸箱和尿素袋中,其中有几根长度超过一米。
市公安局特警五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张效廉介绍,经询问得知,司机陈某是阜康人,这些肉苁蓉是他花了2600元从五彩湾一牧民手里买的,最长的一根有1.6米,花了1200元。
据了解,这也是甘泉堡公安检查站自2012年2月成立以来,查获肉苁蓉数量最多的一次。
随后,受理此案的米东森林派出所对陈某进行了行政处罚。
“近年来,由于市场收购价格的上涨,受利益驱动,非法采挖和收购野生肉苁蓉的现象屡禁不止,对生态环境和草原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张效廉说,今年以来,甘泉堡公安检查站已陆续查获肉苁蓉近千公斤。
新疆“马帮”疯狂盗挖肉苁蓉,森警严打
4月30日消息,眼下正值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肉苁蓉等野生植物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不法分子“马帮”违法盗挖的高峰期。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森林公安局和艾比湖保护区管理局开展严打,仅4月以来,已抓获违法盗采人员50多人,移交森林公安案件5起。
肉苁蓉俗称大芸,是寄生在沙漠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梭梭根部的名贵中药材,收购价格高,经济收入可观,所以一些不法分子明知盗挖犯法却铤而走险。因为梭梭和肉苁蓉,对防风固沙具有重要作用。艾比湖湿地保护区处在阿拉山口风口通道下方,前些年艾比湖湿地因为野生肉苁蓉盗挖严重,野生梭梭林大量破坏,大片沙土裸露,成为沙尘暴策源地,大风能把这里的沙尘吹到内蒙、北京。近年来新疆一方面保护野生肉苁蓉、梭梭,一方面人工种植梭梭、繁育肉苁蓉,艾比湖湿地生态大为好转。但一些不法分子又眼红了,又开始组成马帮,骑马潜入保护区盗挖肉苁蓉,毁坏梭梭林,艾比湖湿地生态面临再次恶化的危险。
艾比湖湿地保护区很大,东西长100多公里,南北宽70多公里,总面积400万亩,不法分子可以从各个方向进入,监控难度大。保护区中间是新疆最大咸水湖,外围有沼泽、沙漠、草地、林地,地形非常复杂,容易躲藏,很多地方无法开车,所以这些“马帮”带着帐篷、挖掘工具、食物和饮用水骑马进入保护区,一部分人在里面盗挖,一部分人用马把盗挖的肉苁蓉运出去卖掉。而森警和保护区执法人员进去追踪“马帮”,难度很大,因为这些“马帮”都是团伙作案,还具有较强的反侦察能力。警方要用足够的警力,还不能被不法分子先发现,否则不法分子会逃跑,把盗挖的肉苁蓉埋起来,抓不了现行,拿不到物证,很难定罪。
比如最近一次围捕,警方根据群众举报,有马帮进入保护区,派出围捕组,先开车4个小时接近案发地附近,车无法开了,下车徒步,靠追踪马蹄印搜寻马帮。夜间奔袭8小时,凌晨3点钟才发现了马帮的十几匹马和几顶帐篷。当时他们发现一些不法分子还没有睡觉,害怕贸然冲进去会有人乘夜色逃掉,就在附近沙丘又隐蔽两小时,等到所有的不法分子都睡着了,突然冲进去,把11名不法分子全部抓住,当场查获大量刀具、铲子等作案工具、200公斤肉苁蓉和9500元赃款。经过审问,这个马帮在被抓住之前已经卖了近500公斤肉苁蓉。
说到如何遏制不法分子的盗挖行为,一方面森警和保护区执法人员要加强巡查、侦察、抓捕,另一方面需要保护区周围各族群众积极配合,发现可疑人员、马队进入保护区,及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