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简答题论述题(附答案)下

每周三#考研咋整#—专注于社会学考研,回复数字6查看往期内容

第八章:访谈法

简答题:

1、简述访谈法与观察法和问卷法的关系?

访谈法比观察法更深入地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内在信息,调查者常常也要观察被调查者的非语言信息,最基本的获取信息途径是通过直接语言交流。

2、在访谈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熟悉调查内容。2.了解被访者的社区特征。

3.确定并了解访谈对象。4.拟定实施访谈的工作计划。

5.准备工具。

3、在访谈之初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1.由于陌生感而使被调查者拘束无言。

2.调查对象以各种原因拒绝受访,访谈者因此产生怯场或不耐烦情绪。

3.由于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地位不平等,产生不自然感。

除对访谈对象表示礼貌外,可以先谈谈调查对象具备或熟悉的方面,有利于调查的气氛后,就可详细说明要调查的内容,提出第一批问题。

4、对访问员进行培训包括哪些内容?

1.研究指导者作简要介绍。

2.阅读问卷、调查员手册或访谈指南及其他与该项研究有关的材料。

3.举行模拟访谈。

4.结合模拟访谈,集体讨论。

5.建立监督管理办法。

5、作为小组访谈的主持人,如何对小组访谈进行正确的指导与控制?

1.打破短暂的沉默。2.创造良好的访谈气氛。

3.开展民主、平等的讨论。4.把握访谈的主题。

5.做一个谦逊、客观的主持人。

6.做好被调查者之间的协调工作。

7.应当场做好访谈记录。

论述题:

1、试析访谈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信息量大。2.灵活性高。3.适用范围广。

4.控制性强。5.访谈法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

缺点:1.开放式的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

4.匿名性不够强。5.受访谈对象周围环境的影响大。

2、试评小组访谈法?

小组访谈法:调查者邀请若干被调查者,通过小组座谈的方式了解社会情况或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是访谈法的一种扩展形式,同个案访谈法一样都是进行直接的口头调查。特点:同时访谈若干个被调查者,是若干个被调查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过程。围绕着某个专门的题目展开,这类调查方法被称为“专题小组访谈”或“焦点小组访谈”。

缺点:一是容易受到其他受访者的影响;二是保密性差;三是比较费时。

第九章:观察法

1、科学观察有何特征?

1.在观察之前先具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然后根据研究需要有目的的通过观察获取资料;

2.需要有系统的观察设计;

3.有系统完整的记录;

4.观察过程应避免主观和偏见;

5.观察的过程和获得的资料可以重复查证。

2、参与观察有哪些种类?

公开的参与观察;隐蔽的参与观察。

3、简述实验室观察中对变量的操控?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对研究自变量进行操纵,以此来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发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4、如何解决“测不准效应”?

在采用观察法时,由于调查人员的介入,被调查单位或个人也会做出种种假象来掩饰事实的本来面目,产生“测不准效应”。我们获取资料时要注意:

1.检查观察资料是不是严格遵循调查提纲获得的。

3.当观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时,调查人员要随时将获取的信息同小组其他调查人员所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

1、试析观察法有哪些缺点和局限性?

优点:第一,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发生。

第二,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对象的资料。

第三,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特殊的方式,观察者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

缺点:第一,观察法可获取最生动真实的资料,但真正碰到要观察的事件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第二,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到人的隐私行为。

第四,当感觉到有观察者的在场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行为。

2、试析如何解决观察的信度问题?

观察的信度的高低决定了观察研究科学性的高低。有很多因素影响观察的信度:

1.观察内容界定的明确性。2.观察类别定义的严格性。

3.环境的变化。4.人的变化。

要提高观察的信度,增加观察研究的科学性:

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观察的内容,尽量减少观察内容的随意性。

其次,必须对观察的类别进行严格的定义,减少分类的随意性。

3、试析如何解决观察的效度问题?

观察的效度指的是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能够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观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程度。

影响观察的效度的因素:

2.观察内容的选择与操作化的方式。

3.“观察者偏见”。4.“被观察者效应”。

5.观察者的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2.针对研究需要选择确定观察的内容,尽量明确和具体。

3.虽然在观察和处理资料过程中不能做到完全客观,不存偏见,但承认存在观察者偏见的可能性就为减少或消除偏见提供了可能性。

4.在不违反科学研究伦理规范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匿名的方式。

5.对观察者进行必要的训练,提高其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4、试论直接观察的各种类型的特点?(包括实验室观察、实地观察、结构式观察、非结构式观察、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的特点)

直接观察是跟间接观察相对的,直接观察的对象也就是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一般都是直接观察。

实验室观察兼具观察法和实验法的优点:具有科学研究所要求的精确、客观和可重复验证性,可用来收集研究对象的自然发生的行为的最真实完整全面的资料。缺点:由于实验情景要对干扰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并对实验对象进行人为的操纵,一定程度上失去人类生活的现实性,如集群行为或隐私行为,不可能通过操纵在实验室中发生。

与实验室观察相比,实地观察研究具有更大的弹性,可随时根据需要修正研究设计,更接近生活的真实性。缺点:常常无法观察到与研究有关的行为和事件,容易受研究者个人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重复验证性也较差。

参与观察较少受研究者先入之见的影响,能获得最丰富、最真实的资料。观察者完全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生活。缺点:依赖于观察者的敏感性、领悟能力和技巧,观察者的主观作用和影响很大,由此获得的资料往往缺乏必要的信度,当知道自己正被观察时,被观察者往往会表现出与通常情况不一样的行为,影响资料的真实性。

非参与观察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缺点:只能获取表面的资料,不能获取更深层次的信息。

结构式观察的结果可以做严格的数理推理并用来检验研究假设。但需事先作大量的探索性研究。但过于标准化的观察范畴和记录工具将会降低观察的灵活性。

非结构式观察没有严格界定的观察项目和标准化记录方式的约束。优点在于它的弹性。缺点在于观察过程、内容、记录会因观察者不同而不同,带有个人色彩,观察结果缺乏必要的信度,难于重复验证。资料没有统一的形式,只能进行定性分析。

第十章:实验法

1、简述实验法的一般逻辑原理?

先测量在没有受到A的影响之前B的情况(前测),然后施加实验刺激A并保持其他条件完全相同,再对受A影响后的B进行测量(后测)。最后通过比较前后两次测量的结果是否存在差异来判定A和B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前后两次情况发生变化,则能够初步认为A是导致B变化的原因,即A-->B。

2、简述有控制组实验原理?

实验者在实验中增加一个控制组,将实验组和控制组放到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给实验组加以了实验刺激A,而控制组没有实验刺激。然后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和后测的结果。如两组的前测和后测结果的变化情况不同,说明实验刺激的因素产生了作用。反之,情况是一样的,说明这种变化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

3、简述选择受试者的原理?

1.随机法。2.配对法。

3.排除法。4.纳入法。

4、实验的实施阶段具体包括哪些过程?

1.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

2.在随机原则下组合实验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实验必须的指导。

3.对因变量进行前测。

4.进行实验刺激。

5.进行实验后测。

6.向实验对象说明实验的真实目的和原因,询问他们的实际感受。

1、试析实验法的特点?

1.人为设定观察情况。

2.直接建立研究结论。

3.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

产生:1.自觉或不自觉地只注意那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研究结论不全面或不真实;2.自觉或不自觉地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向。

2、试析单变量实验设计方法。

假设自变量只有一个,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

1.后测设计。

分为两组,一组为控制组,一组为实验组,只作一次实验检测。

2.前测后测设计。

在两个组未进行实验前都进行测定,主要目的是排除因实验组的控制组实际上不完全同质造成的实验误差。适用于样本容量较小,差异性较大情况。缺点:前测的反作用效果。

3.四组设计。(又称所罗门设计)

随机取样,并随机分为四组,二组为实验组,二组为控制组,二组中一组有前测,一组无前测。统计方法是独立样本2X2方差分析,经费较大。

3、试述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

实验效度表明实验所能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有效程度。

1.内在效度评估。

通过测量实验数据统计值偏离真实值的程度得到。

根据坎贝尔和斯坦利的看法,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如下原因:

1.特殊事件。2.被研究者的变化。

3.受测经验的增加。4.测量工具信度差。

5.统计方法的影响。6.被试者流失。

7.前测影响。8.实验组与控制组出现沟通。

2.外在效度的评估。

指实验结论在推论和应用上的准确程度。影响实验的外在效度因素如下:

1.实验控制的影响。2.样本的代表性影响。

3.测量工具的影响。4.指标设计有局限性。

4、比较霍桑实验和权威服从实验,谈谈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的相同点与相异点?

1.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

创设人工情境,很多实验刺激都是人为虚构的,如1974年美国斯坦利·米尔斯莱姆关于权威与服从的研究。

2.霍桑实验。

较典型的严格控制型现场实验。后来成为“社会人”假设的基础。

3.现场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的比较。

米尔斯莱姆的权威服从研究是典型的实验室实验,而霍桑实验是典型的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是在某种严格指定与控制的人工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现场实验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只控制部分条件的实验。现场实验是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调查方式,特点:隐蔽性好,真实性较高。

第十一章:文献研究

1、简述二手资料分析的优缺点?

1.二手资料分析的突出优点是省钱、省时、省力。比较容易做对比研究和趋势研究。

2.二手资料分析也有明显的缺点:二手资料的效度有时难以保证。有时候原始资料中包含一些错误和偏差,二次分析者对此不了解,可能使结论发生偏差。

2、简述现在统计资料分析与二手资料分析的异同及其用途?

现在统计资料分析是指利用官方或准官方的统计资料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式。与二手资料的相同点:所用的资料都是现成的。不同点:二手资料分析所用的资料是原始数据,现在统计资料分析所用的资料是经过统计汇总的资料。

3、历史文献在社会研究中是怎样得到运用的?

4、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成本低、省时省钱。便于重复研究。允许研究者对一段历史时期内发生的过程进行定量研究。

缺点:只能研究记录下来的信息内容,同时由于研究者不能控制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编制过程,内容分析常常要面对信度和效度方面的问题。

5、文献是如何分类的?

根据文献的载体形式和记录技术的不同,可分为:书面文献、声像文献、缩微文献、机读文献。

1、试析文献研究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第一,可研究那些不可能接近的研究对象。

第二,具有非介入性和无反应性的优点。

第三,适于纵贯研究和趋势研究。

第四,费用较低。

缺点:第一,文献内容无法控制。

第二,缺乏统一格式,资料间难于对比。

第三,编码困难,难以数量化。

第四,研究所需要的部分文献不易获得。

2、进行二手资料分析应着重注意哪些问题?

1.研究主题的选择。

2.研究资料的搜寻。

一是查阅有关的实证研究文献。

二是通过因特网进行搜寻。

3.资料的审核。

1.搞清文献的作者、出版者的背景。

3.在二手资料的审核中还应该特别留心不真实的数据或伪造的文献。

4.对资料的加工。

首先,应该仔细研究所获得的资料。

其次,决定如何利用这些资料。

5.资料的分析。

3、试述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是如何利用现在统计资料分析方法的?

19世界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相信,导致自杀的各个具体原因背后,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

首先,引起他特别注意的是自杀率的相对稳定性。接着他又考察了年龄、性别及其他许多因素。提出以下的假设:社会秩序的破坏导致自杀率的增高,或说社会稳定和整合可以减少自杀行为的发生。提出了“社会整合度”的概念。他认为:自杀率是社会整合度的一种反映。即社会整合度越低,自杀率越高;社会整合度高,自杀率就低。

4、试述内容分析的主要环节?

1.抽取文献样本。

首先要确定文献总体,即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所有的文献。然后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从中抽取用于分析的文献。

2.确定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是我们需要描述和解释的个体单位,它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要保持清醒,否则极容易产生“区位谬误”。

3.进行编码。

1.明确计数单位。2.建立分类体系并编制编码表。3.对计数单位进行编码。

4.数据的加工处理。

5.信度和效度检验。

一是检验其内在效度;二是检验其外部效度。

5、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要注意哪些问题?

1.明确分析单位。

2.注意效度问题。(方法:逻辑推理和重复验证。)

3.注意信度问题。

4.对现存统计资料的审核。

a.指标的定义和分组标准问题。

b.指标的统计总体范围的一致性。

第十二章:研究资料的审核、整理与统计分析

1、资料审核工作一般遵循哪些原则?

1.真实性原则。2.标准性原则。

3.准确性原则。4.完整性原则。

2、资料整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1.条理化是指对资料进行分类从而为进一步的分析创造条件。

2.系统化是指从整体上考察现在资料满足研究目的的程度如何,有没有必要吸收补充其他资料。

3.统计汇总是指将调查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整理,以把握其总体上的数量特征。

3、简述分类的类型及意义?

分类的方法有两种:现象分类方法和本质分类方法。

根据事物外部特征或外在联系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现象分类法;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内部联系进行分类的方法称为本质分类法,本质分类法也被称为科学分类法。

现象分类法可以帮助调查研究者建立资料存取系统,便于资料的存取和查找、利用。

本质分类不仅是资料的存取、检索系统,而且是调查者对客观事物和规律认识的总结系统。

4、简述选择分类标志的原则?

1.从研究目的出发选择标志。

2.从反映事物本质的需要去选择标志。

3.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去选择标志。

4.分组标志的确立必须坚持穷尽性和互斥性的原则。

5、简述统计表的意义和结构?

意义:1.能有条理、有系统地排列统计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一目了然。

2.能合理地、科学地组织统计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便于对照比较。

从外表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上端中部)、横行标题(左端)、纵栏标题(表上方)、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6、简述统计分析的特点?

1.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是保证正确使用统计分析的重要条件。因为:1.统计分析是根据数据资料进行的,而社会调查中的数据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反映事物属性的统计指标。2.统计分析时依据一定公式计算的。

2.统计分析有一套专门的方法和技术。

1、试述计算机汇总的步骤?

第一,编码。(主要是建立编码手册)

第三,录入。(录入到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

第四,程序编制。(计算机输入指令,指令就是程序)

2、试析统计分析在社会研究中的必要性?

1.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为社会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精确的形式化语言。

2.统计分析是进行科学预测,探索未来的重要方法。

3.统计分析技术是处理调查研究资料的必要工具。

3、试述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的类型及其作用?

集中趋势分析,经是用一个数值去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常用的集中分析有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作用:首先,集中量数说明某一社会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其数量的一般水平。

其次,集中量数可以对于在不同空间的同类现象进行比较。

最后,集中量数可以用来分析某些社会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和标准差这三种离中数的计算方法,它们分别对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作补充说明,集中量数和离中量数是配合使用的。

相对差异量数分析的方法主要有离散系数和标准系数。

5、试析置信区间、置信度和抽样误差及其相互关系?

置信区间:通过样本统计值去推论总体参数值存在的范围。范围的大小标志着推论的精确度。范围越小,精确度越高。

置信度:对置信区间进行推论时总体的实际参数值真正处于置信区间中的概率度,即这种推论的可靠性程度。

抽样误差:由于抽样而导致的样本与总体之间在被研究的变量上存在的差异。是随机抽样本身所固有的误差。

三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抽样误差一定的情况下,置信度越高,置信区间的范围也就越大。如追求较小的置信区间,则推论的可靠性要随之降低。抽样误差可用标准差计算,置信度根据研究项目的要求来确定。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如何划分?各类型的研究报告都有什么特点?

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可以区分为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定量研究报告:主要通过对量化资料的统计分析展现研究的结果和发展,特点:多采用公式和图表等数量化的工具来表达其研究结论。

定性研究报告:主要通过对定性资料的文字描述和分析展现研究的结果和发现,特点:非数量化和以文字表述为主。

2、为什么说“主题是研究报告的灵魂”?

研究报告的主题是研究报告所要表达的中心议题。统领整个报告的内容和材料。明确的、恰当的主题是一个好的研究报告的前题,是撰写过程顺利开展的基础。

3、为什么说“材料是社会研究报告的血肉”?

4、撰写研究报告在行文方面有哪些一般要求?

原则:1.对事实的陈述,要力求客观平实,避免在文字中使用主观且带有感情成分的词句。

2.不要试图去说服读者,而要深度把事实告诉读者。

3.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4.避免借权威之名来增强文字的力量。

5.避免哗众取宠。

5、撰写导言常有哪几种方式?

1.直截了当地把研究的目的、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展示给读者,缺点:一是缺乏对研究的有关背景资料的介绍,可能对理解研究的结果造成困难;二是平铺直叙,缺乏必要的气势和冲击力,不能有效地达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激发其阅读报告动机的目的。

1、学术性研究报告撰写的结构是什么?

1.标题。

多采用直陈主体式或双标题式,有时也采用结论展示式。

2.导言。

1.说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意义;

2.文献综述;3.介绍研究目标与假设;

4.重要概念的界定。

3.介绍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介绍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状况;

2.说明研究工具;3.介绍研究步骤。

4.报告和分析研究结果。(报告的主体部分)

5.摘要与结论。

6.参考文献与附录。

2、什么是文内注释和文后注释?

加注释的方式有文内注释和文后注释两种:

文内注释:在正文内用括号的方式直接对引证资料的出处、前后内容的呼应或对正文的补充解释进行注释。

文后注释:在正文需要注释的地方做一标记或编号,将注释放在每页的下方或全文的未尾。

3、什么是参考文献索引?它一般包含哪些项目?

是一篇研究报告或论文所有参考资料的清单,包括文内注释和文后注释中曾经引用过的所有文献。常附在报告或论文之后。

参考文献按照类型可分为书籍、文集、期刊中的论文、未公开发表的博士论或研究报告等,不同的参考文献包括的项目也不尽相同。参考文献可以将书籍与论文分开单独排列,也可混在一起排列。

4、试述单一结构型标题的不同类型?

单一结构型标题(又称单标题式)指只由一个语言结构组成的标题。可分为以下类型:

1.直陈主题式。2.结论展示式。3.反问疑问式。

5、试述摘要和结论的作用及其意义?

摘要是研究报告要点的摘录,结论是对所研究的现象与问题的总结性概括。一篇报告或论文的最引人注意或者说最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就是首尾两端,首端是题目,末端是摘要与结论。

摘要一般在结论之前,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发现等。结论则主要对结果是否支持假设做出明确的回答。都要求文字简洁、要点齐全、客观真实、前后对应。

—————公社广播————

社员权利:回忆和记录社会岁月、推动个人在社会成长、领略社会学独特形象力,还有一大波的福利:找员工、找工作、找实习、找朋友、找资料、找你妹。。啥都有

THE END
1.教育研究方法题集及答案(六)教育实验研究19、下列不属于教育实验研究评价主要内容的是( ) A.目标评价 B. 研究团体评价 C. 过程评价 D. 结果评价 20、下列不属于各类教育科学实验共同特点的是( ) A.有明确的研究假设 B.对自变量进行操作,即要有实验处理 C.合理地控制无关变量 D.要建立实验的特质目标(测评目标体系)并实施测评。 https://www.kaoyan365.cn/jiaoyuxue/103144.html
2.控制自变量的方法有()【简答题】若tanx≤0,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控制哮喘最有效的抗炎药物: A. 沙丁胺醇 B. 地塞米松 C. 色甘酸钠 D. α-糜蛋白酶 E. 氨茶碱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主从控制法是对各个微电源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并赋予不同的职能,主要用于()时的微https://m.shuashuati.com/ti/bbe168fb6c3b4e31aabe1e1607ff5060.html
3.控制变量如何选?大牛们的10条建议当 CVs 是多个自变量的原因时,就会出现虚假,即这些自变量本身与因变量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除非有合理的理由包含 CVs,不然添加 CVs 可能会混淆感兴趣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此外,我们也反对一种常见观点,即与包含更少或没有控制变量相比,更多 CVs 构成更好的方法。这种观点基于一个有缺陷的假设,即添加 CVs 必然https://www.lianxh.cn/news/e1324fad69f21.html
4.简答题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题目】 【简答题】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搜题找答案>28050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试题答案>试题详情 【题目】【简答题】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https://www.zikaosw.cn/daan/6143392.html
5.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科学地进行引种实验动物的遗传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科学地进行引种、繁殖和生产,即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二是建立定期地遗传监测制度,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 A、对 B、错 温馨提示:仔细审题,沉着思考,认真答题,规范书写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https://m.12tiku.com/newtiku/918482/21301380.html
6.怎么对数据进行内生性检验分析帆软数字化转型知识库怎么对数据进行内生性检验分析 在数据分析中,进行内生性检验分析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工具变量法、差分法、双重差分法等。内生性检验的关键在于识别并控制可能影响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关系的潜在因素。工具变量法是其中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具体来说,工具变量法通过引入与自变量相关但与误差项不相关的变量,帮助消除内生https://www.fanruan.com/blog/article/527089/
7.00051《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应用》考册mis的名词形式1.【管理信息】:那些对人们所从事的社会经济活动有用的、可影响和控制生产、服务或经营活动的信息统称为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是对实际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物资、人员、业务、资金、组织实体、变动关系等变动状态的真实反映,是企业决策的基本依据,是人们彼此联系的纽带。 http://www.zzfmdn.com/article/80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