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友善关注老年糖尿病

帮您解决预约难,挂号难就医难等问题!

诸多专家、学者为您解答健康问题!

为了帮助我们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非常感谢您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

胰岛素和血糖的关系

什么是胰岛素?

*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分泌而来的一种激素。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直接降低血糖的蛋白质。

胰岛素的作用是什么?

*可以把葡萄糖从血液运送到身体细胞中提供能量。

*维持血液中葡萄糖正常水平,防止血糖浓度过高对器官造成的损害。

为什么血糖会升高?

*胰岛β细胞受破坏不能产生足够胰岛素。

*身体器官对胰岛素反应降低(即“胰岛素抵抗”)。

太多葡萄糖留在血液中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就像氧化剂,无时无刻不在腐蚀您身体各个器官。

糖尿病的定义和症状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

*慢性高血糖可导致眼、肾脏、神经、心脑血管等多种器官、组织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

患糖尿病后有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

*其他症状:虚弱、乏力、皮肤瘙痒、视力下降等。

“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糖尿病高危人群需要规律体检及时发现血糖问题。”

糖尿病高危人群需尽快筛查糖尿病,包括:年龄≥40岁、超重/肥胖、静坐生活方式、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

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有糖尿病症状(如“三多一少”等)的同时,下表中任意一项检测结果是阳性。

指至少8小时没有进食热量。

正确认识血糖

血糖是什么?

*血液中的葡萄糖,简称血糖。

*正常人空腹时血糖一般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在3.9~7.8mmol/L之间。

血糖的来龙去脉

糖尿病有哪些类型?

第一类:1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大部分被破坏,使体内胰岛素产生太少或几乎没有。

*需终身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维持生命。

*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儿童及青少年常见。

第二类:2型糖尿病

*最常见的一种糖尿病类型,占发病人群的90%以上。

*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大部分患者最终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第三类:妊娠期糖尿病

*发生在女性怀孕期间。

*在妊娠期内,通过血糖监测可筛查确诊。

*产后通过控制饮食、合理运动保持体重正常,可减·少发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

第四类: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相对少见。

*主要包括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物质诱导等引起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并发症和危害是什么?

什么是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糖尿病代谢紊乱所导致的、涉及全身的急性或慢性病变,分为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有哪些?

*使一个或多个器官系统功能严重受损或破坏。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致残或致死。

*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和精神负担。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包括哪些?

糖尿病综合治疗的目标是:

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综合达标,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饮食控制是基础

科学饮食能帮您减轻胰岛负担,纠正代谢紊乱,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并帮助您血糖达标。您需要做到:

*制定每日总热量。

*定时定量进餐,低脂低盐,少食多餐。

合理运动是手段

持之以恒的运动能帮您纠正高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体重,改善血脂水平,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适应性和劳动能力。

*具体运动项目因人而异,运动强度适中,运动频率循序渐进。

*避免空腹运动,可在进食后1小时内进行。

*坚持有氧运动,如步行、做操、慢跑等。

病情监测是保障

全方位的病情监测能帮您:

*及时判定病情,有助于医生制订和调整治疗方案。

*调节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剂量之间的平衡。

掌握知识是关键

药物治疗是武器

正确地选择降糖药物能帮您有效控制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对于任何降糖药物您都应该:

*遵照医嘱服用

*不随意增加或减少药量

*不随意停药

*不忘记服药

*服药期间应戒酒

预防并发症为了生活好

糖尿病是一种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基础上发生的生活方式病,我们不能改变遗传,但我们能掌握自己的生活方式。

*患了糖尿病就需要通过早期血糖达标来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建议定期筛查糖尿病并发症。例如:每年筛查眼底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导致的失明风险降低94.4%。

*对于患者亲友,需定期进行高危因素筛查,规律监测血糖。

心理疏导不可少

糖尿病治疗可能会使您感到生活受限制,病情变化时产生沮丧、悲观甚至情绪抑郁。愉快的心理能帮您:

*尽快走出心理误区

*利于病情控制

*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教育管理是核心

糖尿病教育能帮您获得正确的糖尿病防控知识,科学地制定糖尿病防治计划,“早诊断、治疗、早达标、早获益”。您需要做到:

*了解糖尿病和自己的病情

*常与医护人员沟通

*阅读书籍

中国2型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2型糖尿病患者理想的综合控制目标应根据年龄、合并症、并发症等情况而有所不同,具体目标值如下:

*毛细血管血糖

糖尿病自我管理及生活窍门

什么是糖尿病自我管理

患者按照医生要求对自身病情进行日常护理和记录的过程。

为什么需要自我管理?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会出现变化。

*患者个体差异大。

*血糖水平变化快。

*仅在医院检测无法全面反映血糖变化。

体质指数是评价体重是否正常的常用指标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判定标准: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

注:BMI在18.5-23.9之间为正常,<18.5为消瘦

腰围超标即为腹型肥胖

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体型呈“苹果型”

腹型肥胖的判定标准:

我国的标准是: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腰部以上胖内脏脂肪沉积

(俗称“将军肚”)

腹型肥胖的罪魁祸首是内脏脂肪超标

体重正常者的内脏脂肪也可能超标

研究数据显示:14%体重正常人群中存在内脏脂肪超标

腹型肥胖更是危害重重

腰围超标(内脏脂肪过度堆积)

损害胰岛β细胞功能,更易发展或加重2型糖尿病

阻碍胰岛素在体内发挥降糖作用

研究显示

“糖尿病+肥胖”让患者的生活质量雪上加霜

糖友控制体重方法多

1.控制总热量,平衡饮食

2.制定可行的运动方案

3.监测体重

树立信心,识别不科学的减肥陷阱

必要时选择无增重或有减重效果的降糖药物

定期称量体重并记录体重变化

定期称量体重,给自己监督和鼓励

达到目标给自己小奖励

记录每次体重变化

根据体重变化适当调整饮食和运动等方案

树立信心,理性减重

树立信心:体重减轻5%-10%可明显改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理性减重:勿盲目节食、乱吃减肥药,体重没有减轻,反而损害身体

多参加户外运动,减肥的同时还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舒畅减肥也要按时吃饭,保持控制总热量,膳食结构合理,拒绝不健康食品

自我管理中的生活窍门

饮食:

*美味早餐、丰富午餐、清淡晚餐。

*多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

*每天8杯水。

*少吃/不吃精制糖。

*尽量不吃快餐食品。

运动:

*听着喜欢的音乐跳舞。

*不适合步行时,可躺在床上缓慢抬高双腿,持续十几秒或几分钟。

*运动空间有限时,可坐在座位上做上肢的伸展、扩胸运动。

足部护理:

*选购新鞋时,应在下午或傍晚,选择宽头、厚底、柔软、透气性好的为宜。

*检查鞋及袜子内是否有尖锐物。

*每天检查双脚有无破溃、出血损伤等,如发现足部伤口及时到医院就医不要随便弄破水疱。

*洗脚前测量水温不超过37℃。

*用浅色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轻擦,尤其是脚趾之间,保持干燥。

*冬天不要用电热毯、热水袋及加热器烘脚。

皮肤护理:

*皮肤瘙痒时不要用力挠。

*洗澡时宜用温水。

*选用中性香皂,不要选择含有香精和染料的洗液和乳膏。

*在皮肤上涂抹保湿乳液。

*选择化妆品要谨慎,防止使用后造成毛孔堵塞,引起感染。

*男性在刮脸时,要防止刮破皮肤,以免造成感染。

口腔护理:

*选择毛质柔软的牙刷,每隔3个月更换一次。

*勤漱口,防止细菌生长,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

*3~6个月定期做一次口腔检查。

眼部护理

*常做闭目转眼球的动作,有助于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

*适当做眼部按摩,有助于血液流通

*眼底出血者不适合做眼部按摩,不适合做闭气、蹲马步升高眼压的运动

THE END
1.糖尿病患者恢复降,方志辉主任提醒:牢记5不吃,血糖更稳定升糖许多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常常感到迷茫,担心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血糖飙升。但事实上,正如方志辉主任所指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并不需要过于复杂,关键在于科学控制摄入量和选择适合的食物。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方志辉主任强调的糖尿病患者必须牢记的“五不吃”原则,帮助患者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0PD1VI05566TV3.html
2.2型糖尿病的饮食原则2型糖尿病,即中医“消渴病”,消渴病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等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特征。现代社会由于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大及饮食不洁、久坐少动等原因,消渴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一提起糖尿病很多人就谈虎色变、捶胸顿https://cont.jd.com/content/295916
3.2型糖尿病病人食谱掌握正确饮食原则很重要疾病预防2型糖尿病病人食谱 掌握正确饮食原则很重要 二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情况是比较好控制的,只要大家按时吃药,积极配合医生的饮食嘱托,不乱吃,不乱喝,多加运动,对病情就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但是因为不能吃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但是有了二型糖尿病人食谱,相信你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吃法。https://m.39yst.com/yufang/438286.shtml
4.2型糖尿病饮食需要遵循哪些原则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能力并没有完全丧失,有的患者胰岛素的功能相对缺乏,所以通过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方法能得到控制。但是食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个基础,在日常生活当中务必要加强饮食方面的调节,那么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第一、制定正确的饮食方案 https://tag.120ask.com/jibing/x2tnb/1499731.html
5.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原则,不包括护士资格练习题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原则,不包括 A、适量蛋白质 B、低糖饮食 C、高维生素饮食 D、每日脂肪宜限量 E、少食粗纤维食物 A B C D E 查看题目解悉 后一道题 前一道题https://www.100tim.com/tiku/view4326.html
6.2型糖尿病饮食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饮食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把握几个原则: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糖尿病患者饮食不要过量,要按照个人每天运动,工作,学习等所需要的能量来计算饮食的摄入热量。 2.均衡饮食,食物多样。在控制摄入总量的同时要保证营养物质的摄入。 3.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戒烟限酒。 4.规律饮食,定时定量。https://m.chaonei.com/v_13592293
7.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 鉴于不同类型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原则有一定的共性部分, 因此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参考借鉴。 1核心推荐及依据 推荐一:合理饮食,吃动平衡,控制血糖 关键推荐 (1)科学饮食,规律运动,培养良好生活方式!确诊糖尿病后,就要做好长期血糖控制的准备。影响血糖控制的因素很多,其中患者可自我调控的因素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topic/358890/?ivk_sa=1024320u
8.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2型糖尿病(T2DM)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以高血糖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但近年来随着T2DM疾病谱的改变和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这一认识正在逐渐改变。 近40 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的升高。流行病学数据显https://www.dnurse.com/v2/article/detail/27519.html
9.糖尿病降教育手册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的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指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是指胰岛素抵抗伴胰岛素分泌不足。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是因糖代谢相关基因异常的遗传性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糖尿病。 https://hospital.seu.edu.cn/2009/1223/c3898a38430/pagem.htm
10.每日热点0419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多年来一直被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商品名为Ozempic),自2021年以来,被批准用于治疗肥胖(商品名为Wegovy)。司美格鲁肽是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模拟其作用,减少饥饿感、减少饮食、减少热量摄入,在降血糖和减肥方面效果突出。 https://sccdc.cn/Article/View?id=33409
11.案例分析2、饮食评估:一日三餐饮食结构、烹饪方式等 3、工作性质、节奏、环境、应酬、 三、【健康管理目标】 综上分析:该患者二型糖尿病病史、肾脏受损、体重超重、血脂/血压/肝脏异常、胃肠功能受损等情况;建议从继续治疗糖尿病病情、降低血糖水平、减缓病情、控制相关并发疾病;同时需重视日常饮食,调理改善饮食结构,逐步修复https://www.jianshu.com/p/b638e5a7687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