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糖尿病患者病情复杂,选对胰岛素才能事半功倍。
病例特点
▎患者特点:老年男性,病程长,既往使用多种口服降糖药(OADs)、β细胞功能差,近期血糖控制不佳,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现病史:10年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口干多饮,多尿,但无明显多食,伴周身乏力,于外院查随机血糖17.5mmol/L,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伴抵抗,予“二甲双胍1.5g/日、格列齐特60mg/日或格列喹酮120mg/日、阿卡波糖150mg/日”降糖治疗,间断用药,未控制饮食。近1月患者自觉乏力加重,监测空腹血糖(FPG)在10~12mmol/L,餐后血糖(PPG)在19~24mmol/L,现为求调整治疗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大便可,睡眠可。自觉近4年体重逐渐下降约10斤,但未进行测量,近2年间断双下肢麻木、疼痛。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史;否认肝炎,结核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家族史:吸烟史20年,10支/日,否认饮酒史;妹妹患“糖尿病”。
▎体格检查:血压135/80mmHg,体重65kg,身体质量指数(BMI)22.6kg/m2,心肺腹查体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双胫前可见点状色素沉着,双足皮肤干燥,足趾趾甲增厚,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实验室检查:
A、常规化验
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1%,胰岛功能:胰岛素分泌不足(2型糖尿病);
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1mmol/L,余正常。
24h尿微量白蛋白:96.2mg。
B、辅助检查
胸片、心电图均正常。
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彩超:动脉粥样硬化,附壁斑块。
眼底检查: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瘤、点状出血)。
神经电生理检查: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
1.2型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
视网膜病变
肾病变III期
2.高脂血症
血糖治疗方案的制定
制定个体化血糖管理目标:
根据该患者的情况,血糖控制目标定为:HbA1c7%,FPG7.0mmol/L,PPG10.0mmol/L。
降糖治疗:
第1阶段:格列喹酮120mg/日、二甲双胍1.5g/日、阿卡波糖150mg/日。
第2阶段: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14U晚12U餐时皮下注射+二甲双胍0.5g一日三次(TID)。
调整考虑:胰岛功能差,起始胰岛素治疗。
此阶段患者FPG约为8mmol/L,2hPPG约为9~10mmol/L。
第3阶段: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早14U晚14U餐时皮下注射+二甲双胍0.5gTID。
调整考虑:空腹血糖高为主,增加胰岛素剂量(+2U)。
此阶段患者FPG约为6~7mmol/L,2hPPG约为9mmol/L。
饮食指导:合理饮食,三餐热量分配比例为早1/5、中2/5、晚2/5。
其他治疗:适当运动,每周5次,每次有氧运动30分钟。
后续观察HbA1c变化。
约一个月后患者体检发现,HbA1c逐步由11.1%降至8.9%,三个月随访时HbA1c降至7.4%,大幅改善。
医学界采访
武艳丽医生:一般指南推荐的胰岛素起始剂量都是一个范围。根据经验,我们一般以0.3~0.5U/kg/d起始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如果患者体重较大,胰岛素抵抗较严重,则可以选择较高起始剂量,反之,则选较低剂量。
这位患者是一位病程较长、胰岛功能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餐后均有高血糖,应使用以胰岛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时,起始剂量是每天26U,约为0.4U/kg/d。该患者为住院患者,血糖水平较高,因此我们选择了BID方案。
对于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的口服药如何选择,则需要结合患者特点与指南推荐,综合做出判断。该病例中患者既往使用过多种口服降糖药治疗,但患者表示希望治疗方案更加简便。我们考虑到二甲双胍在国内外权威指南中均为一线治疗用药[1,2],同时结合患者的胰岛功能、部分药物曾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等因素,最终仅保留了二甲双胍一种口服药,联合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一种注射制剂,在有效控糖的同时,尽可能地简化了治疗方案,还减少了低血糖的发生,提高了患者依从性。
医学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在这个患者的个体化血糖管理方案中有什么优势?
武艳丽医生: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生活方式干预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不达标(HbA1c≥7.0%)时即可起始胰岛素治疗[1]。该病例中,患者病程长,胰岛功能差,在使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空腹、餐后均有高血糖,且体重不大,属于正力体型,亟需起始胰岛素治疗,解除高糖毒性。
临床应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BID方案时,一般随早餐、晚餐使用,当然也可以选择随中餐、晚餐使用。
主任点评
医学界:请您谈一谈,针对口服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德谷门冬双胰岛素QD和BID方案应该如何选择?
高峰主任: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方案治疗。可随患者主餐,即碳水化合物最丰富的一(多)餐使用,每日1~2针帮患者控制空腹及餐后血糖。202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对于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3个月)的患者,应及时起始胰岛素治疗,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可以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的选择之一[1]。而《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多国共识》指出,对于出现高糖毒性或症状性高血糖,以及餐后血糖增幅较大的患者,起始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治疗是优于起始基础胰岛素治疗的[3]。
一般患者可以QD方案起始,如果患者使用的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剂量较大,如一针剂量达到0.5U/kg/d或者30~40U,可以考虑采用BID方案[3]。
该病例中,综合患者的情况,病程比较长,胰岛功能比较差,存在多餐餐后血糖升高的问题,我们考虑使用德谷门冬双胰岛素BID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DiabetesCare.2020;44(Suppl.1).
[3]MehtaR,etal.DiabetesObesMetab.2020;22(11):1961-1975.
[4]Rodbard,etal.DiabetMed.2013;30:1298–304.
-End-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