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不在于糖尿病患者由尿中损失了多少葡萄糖,而是由于糖代谢障碍导致的血糖增高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有:代谢紊乱;糖尿病慢性病变,如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皮肤病变等。糖尿病患者发生骨质疏松以致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
1糖尿病患者膳食设计原则: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基本措施,其饮食设计原则如下。
1.1合理控制总能量应按病人年龄、性别、身高、标准体重、工种(劳动强度)计算出每天所需能量。肥胖者(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应控制总能量,特别是来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能量,使体重降到或接近标准水平。
1.2适量的蛋白质因蛋白质的代谢过程与胰岛素的关系不大,不会直接升高血糖,一旦血糖控制不好,肝脏会把体内的蛋白质转化为血糖,从而增加蛋白质的消耗,适当补充蛋白质是必需的。但不宜过量补充,因为摄入蛋白质过量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肾病。另外肉类中除含有蛋白质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加重血脂的紊乱!诱发心血管并发症。膳食中蛋白质供给量应占总能量的11%~20%为宜,即每日每千克体重供给1g~1.5g蛋白质。每天吃5份蛋白质食物。即:鲜牛奶1袋(250g)、鸡蛋1个、瘦肉1两、鲜鱼1两、干豆腐1两(或水豆腐一两)。
1.4限制脂肪的摄入量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之一是高血脂与冠心病。为防止血管合并症的发生,应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脂肪供能应占总能量20%~30%。此外,应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植物油至少占总热能的1/3以上,最好多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胆固醇的摄入也应予以限制,摄入量<300mg/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糖尿病病人摄入量应<200mg/d。
1.5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由于膳食受到一定限制,所以容易导致上述营养素的缺乏。与糖尿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B族维生素,它可改善神经症状,其次是VC,可改善微血管循环。补充钾、钠、镁等矿物质是为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防止或纠正电解质紊乱。在矿物质中,铬、锌、钙尤为重要,因为三价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部分,而锌是胰岛素的组成部分,补钙则是为了防止骨质疏松。
糖尿病病人能不能吃水果?这是病人和家属十分关心的问题,水果中含有较高的果糖与葡萄糖,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所以吃水果后会使血糖迅速升高,对病人不利,但也不能因此一概不让病人吃水果。要根据病人的血糖、尿糖的控制情况灵活掌握,如空腹血糖低于8.9mmol/l,尿糖不超过2个加号,又无酮症酸中毒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些水果,但要掌握好不要大量吃,每天最多吃150-200g。据测定,香蕉、桔子、苹果、梨含糖量为中等,甜瓜、西瓜、樱桃含糖较少,可以首选食用;西红柿、黄瓜含糖很低,可以适当多吃些以代替水果,但应遵循四项原则:即低糖、适量、适时(白天两顿之间),交换(例如吃一斤
西瓜时就少吃一两米饭或半两馒头)。
1.6膳食纤维要充足
膳食纤维有降低血糖、血脂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故糖尿病病人可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多的食物有蔬菜、粗杂粮、整粒豆、麸皮等。水果也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纤维,但考虑到其小分子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应控制摄入量。建议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为40g/d,不超过50g/d,过量可能影响矿物质的吸收。
1.7食盐每天每人不超过6g(精盐约1平汤匙),食物宜清淡,过咸会加重高血压病。
1.8每天喝水不少于7杯(一次性纸杯可以盛水250ml),可以分别于起床后、上班后、下班前、午饭后、下午、晚餐前、睡觉前各喝一杯白开水,一天总饮水量应达到2升。喝足够的水可以起到补充水分、清除毒素、稀释血液、维持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
1.9合理分配膳食
糖尿病病人的餐次分配非常重要,为减轻胰岛的负担,糖尿病病人应少食多餐,至少应三餐,且应定时定量。这样既能保证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不是很大,对胰岛的压力不是太高,也能防止因两餐间隔过长造成的低血糖。糖尿病病人的加餐应建立在严格控制总热能的基础上,将三餐中的主食分出一部分用于加餐。只要合理搭配#就可平衡膳食的血糖指数。由于多纤维食物能减慢糖类食物在肠道的吸收,进食后有饱胀感,从而减轻饥饿症状,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可用来调配饮食结构,长期食用可使空腹或餐后血糖水平降低,并能控制肥胖,降低血脂,预防便秘。比如单吃“米饭”GI88,但“米饭”+“瘦猪肉”+“芹菜”的GI就下降至55。牛肉面的GI是88.6,但搭配膳食纤维较丰富的蔬菜GI就可成为低GI膳食。
2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设计在制定糖尿病患者食谱时,需要既符合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又要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饮食习惯和个人爱好。
2.1确定餐次比三餐能量比例为早餐、午餐、晚餐各占1/3或1/5、2/5、2/5。在五餐制中,可以是1/7、1/7、2/7、1/7、2/7。
2..2主食固定法在安排糖尿病患者一日的主、副食时,有些食品大致可固定,如每人每日主食300g左右,新鲜绿叶蔬菜500g~750g,水果20g左右(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良好者),牛奶225ml,烹调油20g,剩下的食物量为鱼、瘦肉、蛋、大豆及豆制品。
3控制血糖的六大食招
3.1从“控制主食”向“控制总热量”转变。美国学者提出$糖尿病的恶化不是血糖超标而是血脂过高%因为糖和脂肪都是碳氢化合物,在体内可以互相转化。血糖高时,血糖可以转化为脂肪,而当进食减少或体力消耗过大时,体脂又可分解为血糖。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主食量%也要控制总热量。
3.2“进餐不定时”向“定时进餐”转变。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调节功能下
3.3由“先干后稀”向“先稀后干”转变。中国人习惯先吃干饭,然后喝汤。
这种进餐顺序对正常人无妨,但对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由于其多表现为餐后高血糖,且饥饿感明显,用“先干后稀”的吃法,不但会使血糖明显升高,且饥饿感缓解不明显。如果采取“先稀后干”的吃法,先有汤垫底,再吃干饭,不但可减轻饥饿感,而且餐后血糖升高速度也会减缓。糖尿病患者可以牢记以下口诀:先菜后饭,血糖减半。先饭后菜,血糖翻番。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
3.4从“细嚼慢咽”向“定量快嚼快咽”转变。有人在做馒头餐葡萄糖耐量试验时发现,30分钟吃完100g馒头者比15分钟吃完者血糖升高明显。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快吃快咽”的进餐方法是比较适合的。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快吃快咽”是建立在“定量”基础上的,否则反而会导致血糖升高。
3.5“随意选主食”向“按升血糖程度选主食”转变。研究发现,吃等量的大米饭和馒头,馒头比大米饭升高血糖明显;吃等量的干饭及稀饭,稀饭比干饭升高血糖明显。按升高血糖程度排序:糯米饭>大米稀饭>馒头>大米干饭>面条>饺子>菜包子。糖尿病患者可以参照上述顺序安排自己的主食。
3.6从“炒、炸、煎”向“蒸、煮、拌”转变。由于9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脂,因此在烹调食物时,应尽量选用耗油少、口味好的烹调方法,如蒸、煮、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