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测过骨龄吗?担心孩子身高问题的家长,几乎都带孩子去医院测过骨龄。
通常,儿童骨骼的生长从骨骺发源,当发育进行到一定阶段,“骨骺线”就会闭合且不可逆,身高增长也就随之停滞。
由此可见,“骨骺线”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想要和正在闭合的“骨骺线”赛跑,知己知彼很关键,赶快来了解更多关于它的知识吧!
什么是骨骺线
骨骺是骨在发育过程中,骨两端的软骨中出现的骨化点。而骨骺线,就是骨骺与干骺端之间的软骨,在儿童的x光片上表现为一条较宽的透光带。
骨骺线与一般的终身不骨化的软骨(如耳软骨,鼻软骨等)不同,会随着生长逐渐骨化。也就是说,只要它存在,就会不断骨化,从而延长存在于四肢的长骨,助力身高增长。
骨骺线闭合代表着什么
骨骺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短,当骨骺与干骺端的软骨完全骨化后,原先的骨骺线就变成了一条紧密的缝,意味着骨骺线完全闭合,骨骼停止生长。
骨骺线的闭合可以预知吗
01
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1-2周岁时,身高会增长10cm左右,2-3周岁时,身高会增长7cm左右,3岁到青春期前,身高每年会增长5-6cm左右,青春期则每年增长不低于7cm。如果孩子身高一整年几乎都没有变化,或者是身高增长速度极慢、效果不明显,很可能是骨骺线开始闭合了。
02
性征发育成熟
孩子的性器官逐渐发育成熟,五官体型基本稳定,男孩出现喉结突出,女孩胸部发育成熟时,很可能伴随骨骺线的闭合。当男孩出现梦遗,女孩月经初潮时,骨骺线则已接近闭合。
03
体型明显变胖
在原本饮食规律没有太大改变的情况下,孩子的体型明显增胖,体重迅速上涨,很有可能是骨骺线闭合的预兆。
04
肌肉逐渐结实
先别为孩子结实的肌肉沾沾自喜,当孩子的身体开始长肉,四肢肌肉弧度越来越明显时,很有可能骨骺线也在快速闭合。
家长们需要注意
骨骺线一旦闭合,就目前的医疗手段基本无法干预。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发育状态。
同时可以定期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骨龄检测,通过骨龄片来观测孩子骨骺线的最新状态,如果发现孩子过早出现了骨骺线闭合的征兆,可以及时遵医嘱予以干预。
另外,定期进行骨龄检测
人体的骨骼发育,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孩子的身体各项指数随时在发生变化,身高的预测也会随之改变。对于青春期前的孩子来说,每年测一次骨龄是很好的习惯,有助于根据骨骼生长情况制定科学的长高计划。当青春期到来时,骨骺线已经趋于闭合,长高的空间较小,所以骨龄检测的频率也要增加,以每半年一次为宜,做好持续监测。
今天的“骨骺线”科普是不是让你收获满满?想要赢过“骨骺线”闭合的速度,就要在平时多多锻炼,吃好睡好哦!
矮小症的定义
指孩子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或第三百分位。
矮小症带来的影响
现代社会身高已经成为一些专业和岗位的第一门槛了。男性身高不低于170cm,女性身高不低于160cm,这只是最低标准,如果想报考艺校、参军、公务员、军事学校、体育学院、外交学院、播音专业、空乘等等专业,对身高要求会更高,远远超过了最低标准,目前市场上企业单位对身高也有一定的要求。
孩子在上学时,因为身高的差距可能会被同学欺负、排斥、孤立等等,成年后又可能面临找对象困难、找工作受到限制。
看到上述身材矮小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如何科学的管理身高?
1.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
家长可以学习如何绘制生长曲线图,或者定期到医院体检测量身高,定期检测孩子身高是管理身高的基础,只有知道孩子身高增长的情况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2.给孩子制定一个营养金字塔
补充各类谷物、肉类,新鲜的蔬菜水果,控制垃圾食品的摄入,建议每天一杯牛奶,一个新鲜的鸡蛋。
3.每天适量运
坚持每天运动30-40分钟,跳绳、游泳、摸高、羽毛球、排球等等,有效的运动对长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4.保证充足的睡眠
每天要保证有8-10小时的睡眠,休息好了,生长激素分泌的才会旺盛,才能帮助孩子长高。
5.良好的成长环境
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用鼓励替代批评,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感受到爱与温暖,研究表明孩子心情处于低落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会非常少,不利于长高。
身高管理中的误区
身高管理中也会出现一定的误区,比如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长得快,比同龄人高,将来就一定不会矮。其实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下要避免孩子是青春期提前发育,如果提前发育,那么孩子的最终身高可能反而会矮。
还有的家长坚信孩子属于晚长,或者认为遗传因素完全无法改变,这些往往都是家长认知的误区。
科学的身高管理可以分为6个步骤
①进行身高评估并预测未来身高→②明确与期望身高的差距→③制订科学的身高管理计划并实行→④监测、反馈记录孩子各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状况→⑤根据监测、反馈、记录随时调整身高管理计划→⑥使孩子达到期望身高。
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的身高管理方案存在误区,这就很可能使得孩子的身高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认为身高增长应当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派”的家长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家长对孩子的身高问题不重视,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可能长不高。例如,有的夫妻本身都是高个子,所以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也会遗传到高大的身材,不需要干预。
另一类家长则不敢对孩子的身高进行干预,因为他们害怕有副作用,从而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
(2)干预方法不得当。
这类父母对孩子的身高可能相当重视,也能够积极采取措施,但方法却不得当。例如,让孩子摄入过多的营养素或盲目服用各种补品;给孩子设计的运动、睡眠规划不合理等。前者容易引发性早熟,后者则可能间接影响到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
如何避免这些误区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遗传虽然对身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环境因素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而遗传公式也告诉我们后天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15cm的身高差!这些事实完全可以给不重视身高管理的家长敲响警钟。
其次,我们要知道身高是可以安全改变的,只要管理方法得当,完全可以做到无副作用或副作用远远低于正面作用。
通过身高管理安全改变身高的一个典型案例当属林书豪,他并没有像姚明那样拥有良好的遗传基因,更多依靠着后天干预实现了“逆袭”。
据悉,林书豪父母身高均为168cm,如果运用科学的方法预测,林书豪的遗传身高应该是174.5cm,即便是通过身高管理后其最终的身高预测值也不到183cm,但他却长到了191cm。
另一个典型例子就是日韩这百年来的身高增幅已经超过了中国。众所周知,日韩都不是移民国家,这决定了它们无法通过引进外来基因的方式达到身高倍增,只能依靠后天科学的身高管理弥补差距。
在日本,政府会通过立法为孩子提供免费的牛奶和营养餐,这就是著名的“牛奶计划”。
一个个鲜活的例子都向我们证明,只要我们采用科学的身高管理措施,就一定能安全且高效地改变孩子的身高。
很多家长会说,自己不是专业人员,不懂如何管理孩子的身高,建议宝爸宝妈们如果发现孩子身高落后于同龄人较多或每年增长不到5公分,则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科学干预,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