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营养内容婴儿的生理特点婴儿的营养需求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辅食添加一、婴儿的生理特点1、生长发育(器官增长+功能成熟):遗传+营养,发育的第一高峰期(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2、消化和吸收--发育阶段,功能不完善口腔:小,口腔黏膜柔嫩、唾液分泌↓、淀粉酶含量低牙齿:乳牙20个,6个月左右出牙胃:水平位,容量小,幽门紧,贲门松,易出现溢乳和呕吐肠道:肠道相对长,固定性差,易发生肠套叠,肠壁功能差。肠蠕动较差。胰腺:胰腺发育不成熟,脂肪消化能力较弱肝脏:肝功能较弱,胆汁分泌较少脑和神经系统:大脑皮层细胞的增殖、增大和分化的关键期3、婴儿的营养需要生长快,代谢旺,需足量营养素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喂养不当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特点二、婴幼儿的营养需要
1、能量:1周内AI为0.40MJ(95kcal/kg.bw)
2、蛋白质----合成更新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肝功障碍,消瘦、水肿、贫血过高便秘、肠胃疾病、口臭
3、脂肪过高影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及钙吸收过低必需脂肪酸缺乏,过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
4、碳水化合物过多:发酵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刺激肠蠕动、腹泻伴蛋白质不足:虚胖、水肿、节约甜食、预防龋齿5、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1)钙:母乳可保证(2)铁---缺铁性贫血储备可供3-4月,母乳铁低4-6月后需膳食补铁
6月-2岁高峰;血液、行为、智能改变,严重者死亡(3)锌食欲不振、生长停滞、异食癖、认知行为改变6、维生素(1)维生素A
不足:影响体重增长,干眼病、夜盲症过量中毒(2)维生素D
不足:佝偻病;多晒太阳补充过量中毒(3)其他
B族维生素随能量增加而↑;维生素E、C(人工喂养)(一)、母乳的分类1、初乳(colostrum)
产后第1周分泌,质稠、浅黄色,富含钠、氯和免疫球蛋白(sIgA和乳铁蛋白),乳糖和脂肪少,易消化---新生儿理想的天然食物。2、过渡乳
产后第2周分泌,乳糖和脂肪含量逐渐增多,蛋白质有所下降3、成熟乳
第2周后,白色,富含蛋白质、乳糖、脂肪三、母乳喂养(二)、母乳喂养优点:1、营养齐全,能满足4-6月龄婴儿生长发育需要;与消化相适应,不增加负担
1)含优质蛋白:总含量<牛乳,但乳清蛋白与酪蛋白之比例适当;必需氨基酸与婴儿相近;牛磺酸多(脑发育)
2)丰富的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脂酶:易消化吸收亚油酸、亚麻酸多:预防湿疹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脑部及视网膜
3)丰富乳糖: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形式①促钙吸收②发酵成乳酸,降低pH,改善肠道菌群
4)钙含量<牛乳,但钙磷比例适当+乳糖作用其他微量元素齐全可满足需要,不增加肾负担
5)维生素维生素C、B族、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随膳食改变维生素D难进乳汁,应在出生2-4周后补母乳喂养的保障措施
1、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和指导。
2、早接触、早吸吮:产后30min。
3、24小时母婴同室。
4、按需哺乳
5、不吃喝母乳以外的任何其他饮料和饮食。
6、注意吸吮及喂养方法
7、交替哺乳,促进泌乳
8、保证乳母合理营养,饮食宜淡,不吃过咸食物,睡眠充足,心情舒畅、愉快,生活规律,不随便服药。(一)婴儿配方奶粉缺陷:蛋白过高,不利消化饱合过多,亚油酸太少高肾溶质负荷(1)基本要求:依据(母乳的营养素含量及其组成模式)
1)添加脱盐乳清粉,降低酪蛋白和比例
2)添加同型的活性顺式亚油酸和适量α-亚麻酸
3)α乳糖、β乳糖按4:6的比例添加,适当增加可溶性多糖
4)调整钙磷、钾钠比例,减少肾溶质负荷
5)强化维生素A、D及其他维生素
6)强化牛磺酸、核酸、肉碱等生长必需但合成有限的物质
7)对牛奶过敏者,可代用大豆蛋白,避免过敏四、人工喂养特殊医学用途配方乳品早产儿奶粉:早产儿无乳糖奶粉:乳糖不耐受氨基酸配方粉:苯丙酮尿症水解蛋白奶粉:牛奶蛋白过敏大豆基质的配方粉:牛奶蛋白过敏(2)使用混合喂养:哺乳+奶粉,替代1-2次/d
人工喂养:<6个月者选蛋白质低12-18%
4月龄始断奶
原因:①4-6月,母乳量不变,不能满足②消化系统已成熟,有利于母乳向食物过渡
顺序:单纯混合液体固体谷果蔬鱼蛋肉与肾溶质负荷相适应,避免多盐或调味品的家庭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