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A》教学大纲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3学时/实践0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预防医学基本概念、健康的概念、健康决定因素、三级预防的内容及健康生态模型;了解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面临的问题。

能力目标:提高非预防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的认识,能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健康风险干预。

【教学内容】

第一节预防医学概念与健康生态学模型

1.预防医学的定义、特点和内容

2.健康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3.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第二节预防的策略

1.促进健康模式与疾病干预模式

2.三级预防的内容

3.预防的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

4.健康的生命全程路径与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模式

第三节预防医学的成就以及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1.中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和挑战。

2.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及本书的结构。

【教学重点】疾病的三级预防与健康生态学模型。

【教学难点】高危人群策略和全人群策略的区别。

【教学方案设计】

以霍乱的视频导入课程,引出预防医学的作用及其与临床医学的区别,以案例、图片演示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三级预防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等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对分易平台、长江雨课堂。

第八章临床预防服务概论

【总学时】5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3学时/实践2学时

知识目标:记忆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内容与步骤;熟悉临床预防服务的原则以及个体化健康服务的制定方法;了解临床预防服务的兴起与发展,理解临床预防服务循证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并制定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

素质目标:将临床预防服务视为本职工作之一。

第一节临床预防服务基本概念

1.临床预防服务的兴起与发展

2.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

3.临床预防服务的特点:个性化、一体化、民主化、综合化

第二节临床预防服务的规范

1.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健康咨询、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预防性治疗

2.临床预防服务的循证

3.临床预防服务的推荐

第三节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

1.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①重视危险因素收集;②医患双方共同决策;③注重连续性;④以健康咨询为先导;⑤合理选择健康筛检的内容;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服务。

2.临床预防服务实施的基本步骤:①收集健康信息;②健康危险度评估;③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的制定;④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的实施。

【教学重点】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特点与实施步骤。

【教学难点】临床预防服务的循证及健康风险评估。

以临床案例导入新课,帮助学生理解临床预防服务的工作内容,实施步骤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CBL。

第九章健康行为干预

知识目标:记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定义及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记忆健康促进的主要活动领域和基本策略;理解影响健康行为的主要因素;识别健康信念模式、行为改变阶段模式以及社会认知理论的要点。

能力目标:综合运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在临床场所帮助患者改变不良行为。

素质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第一节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1.行为与健康行为的概念

2.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①倾向因素;②促成因素;③强化因素。

第二节常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及常用健康行为改变理论:①健康信念模式;②行为改变阶段模式;③社会认知理论

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四节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与原则

1.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5A模式”:①评估;②劝告;③达成共识;④协助;⑤安排随访。

2.健康咨询的原则:①建立友好关系;②识别需求;③移情;④调动参与;⑤保守秘密;⑥尽量提供信息和资源。

3.帮助患者建立健康行为:①提高认识;②分析决定因素;③制定可行的目标;④自我激励。

【教学重点】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及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教学难点】健康咨询的基本模式-“5A模式”。

以案例导入新课,通过案例分析明确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区别,通过情景模拟明确健康咨询和行为干预的要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双案导学。

第十章烟草的控制

知识目标:记忆烟草使用、二手烟和烟草依赖疾病的概念,了解烟草对健康的主要危害,掌握临床场所戒烟干预的步骤及常用戒烟药物,了解烟草框架公约和人群的控烟策略。

能力目标:能在临床场所对患者开展戒烟干预,并能解答常见的戒烟问题。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吸烟危害的全面认识。

第一节吸烟的危害

1.烟草的类型及主要的有害成分。

2.烟草对健康的影响。

3.烟草与健康关系的流行病学特点。

第二节吸烟的个体干预策略

1.烟草依赖疾病的概念,以及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中ICD-10标准进行诊断。

2.临床场所戒烟指导:询问吸烟情况;建议所有的吸烟者戒烟;评估吸烟者的戒烟意愿;帮助患者戒烟;安排随访。

第三节常用的戒烟药物及使用方法

尼古丁替代疗法类药物、盐酸安非他酮和伐尼克兰是常用的戒烟药物。

第四节常见的戒烟问题和戒烟误区

1.常见戒烟问题:增重、多次复吸、缺少对戒烟的社会支持、特殊人群。

2.吸烟与戒烟的常见误区:低焦油卷烟更安全;不吸烟的人一样得肺癌;戒烟会得大病;年龄大的人戒烟没有意义。

第五节人群烟草控制的策略

【教学重点】烟草的危害及吸烟行为干预。

【教学难点】应用行为干预理论在临床场所开展戒烟指导。

以案例导入新课,通过病例分析烟草对健康的危害,通过情景模拟明确常见的戒烟问题和戒烟误区,并给予合理解释。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十一章合理营养指导

【总学时】11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9学时/实践2学时

能力目标:学会对特殊人群进行营养指导,学会编制不同临床病人的食谱。

第一节合理营养

1.营养和营养素的定义,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包括①平均需要量;②推荐摄入量;③适宜摄入量;④可耐受最高摄入量;⑤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⑥PI-NCD;⑦特定建议值。

3.合理营养和合理膳食的区别联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的含义及应用。

第二节特殊人群营养指导

1.孕妇、乳母、婴幼儿、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及合理膳食原则。

2.婴幼儿喂养的方式,母乳喂养的优点,添加辅食原则。

第三节临床营养

1.基本膳食包括普通膳食、软食、半流质膳食和流质膳食,各种膳食的适用范围、膳食原则。

2.治疗膳食包括低蛋白膳食、低盐膳食、低脂膳食、低嘌呤膳食,诊断和代谢膳食,各种膳食的适用范围、膳食原则。

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定义、分类、制剂种类、适应症和禁忌症。。

第四节人群营养状况评价及干预策略

3.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的营养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营养、营养素、合理膳食、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教学难点】营养价值评价、不足、缺乏与过量。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的概念,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

以案例导入新课,通过病例分析营养素缺乏对健康的危害,给予不同人群合理膳食指导。

教学方法:讲授法、双案导学。

第十二章身体活动促进

知识目标:记忆身体活动、有氧运动、无氧运动、运动处方、静态行为的定义。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推荐量。掌握临床中针对常见疾病的运动处方。

能力目标:针对不同人群能进行合理的运动指导。

素质目标:提高对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的认识,强化正确指导人群和个体开展身体活动的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第一节身体活动概述

1.身体活动、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的概念,按日常生活分类和按生理功能分类的身体活动的类型,身体活动的强度及其衡量包括最大心率百分比、最大耗氧量百分比、自我感知运动强度、代谢当量。

第二节身体活动与健康

1.身体活动的健康效益,身体活动伤害,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推荐量高度活跃、中度活跃和身体活动不足。

2.5-17岁年龄组身体活动推荐、18-64岁年龄组身体活动推荐、65岁以上年龄组身体活动推荐。

第三节临床场所身体活动指导

1.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步骤。

2.单纯性肥胖、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的运动处方。

【教学重点】身体活动、有氧运动、无氧运动、运动处方、静态行为的定义。有益健康的身体活动推荐量。

【教学难点】身体活动的强度及其衡量指标。

以运动益处导入新课,通过分析合理运动对健康的益处,进而介绍单纯性肥胖、2型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的运动处方。

第十五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管理

知识目标:记忆慢性疾病发生的原因、慢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自我管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开展健康教育的能力、学生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能力。

素质目标:促进学生正确认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

第一节慢性病流行状况及影响因素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概况及趋势

2.慢性病发生与发展的的影像因素及其机制

第二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生命全程的预防和管理

1.孕前期和孕期

2.新生儿和幼儿期

3.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4.青少年期和青春期

5.成年期

6.老年期

第三节慢性病的管理

1.慢性病的健康管理

2.慢性病的自我管理

第四节国际与中国慢性病防治策略

1.WHO慢性病防治策略

2.中国慢性病防治策略

3.中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教学重点】慢性病概念、危险因素、管理措施与策略。

【教学难点】慢性病管理概念、内容、要素及支持体系。

以糖尿病为例,导入课程内容。从讨论疾病的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危害入手,层层深入展开内容的讲述。在全面认识疾病后,论述疾病的预防措施,按照三级预防战略分别讲述疾病的预防措施。

【总学时】8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6学时/实践2学时

能力目标:分析临床诊断碘缺乏性疾病、地方性氟中毒并进行预防,会对环境污染进行危险度评价,进行环境有害因素的识别及预防与控制策略。

素质目标:通过环境有害因素分析及导致的疾病急性预防控制,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

第一节人类的环境及环境因素

1.环境的概念: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环境组成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

第二节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1.环境有害因素的接触途径。

2.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3.决定环境有害物质对健康影响的因素:污染物和机体因素。

4.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介水传染病和化学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生物性污染的危害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

第三节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概述:地方病概念、流行特征。

2.碘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防治措施。

3.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特征、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

第四节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

1.环境污染物的危险度评价:危险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危险度评价的组成、剂量-反应关系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2.环境有害因素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教学重点】环境的分类,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境的定义,环境组成因素,碘缺乏性疾病病因、流行特征,地方性氟中毒病因、流行特征,环境污染的危险度评价组成。临床诊断碘缺乏性疾病、地方性氟中毒并进行预防,会对环境污染进行危险度评价,进行环境有害因素的识别及预防与控制策略。

【教学难点】剂量-反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环境污染物的危险度评价。

通过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引出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分类及组成。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分别讲述各个污染物或疾病的致病因素、临床诊断以及预防措施。

【总学时】1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6学时/实验6学时

知识目标:解释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和职业性外伤与临床学科的关系;比较职业病与一般疾病的不同;明确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的条件;描述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所致的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列举和讨论职业卫生服务的要求、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和医学监护;熟记职业病诊断、治疗、处理和预防原则及职业病报告制度;讨论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健康检查的意义;了解职业病诊断、职业病报告以及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的程序;明确职业性病损的预防原则

能力目标:具备辨识职业危害因素、诊断职业病的能力;能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进行上报和处理;依据职工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健康状况分析。

素质目标:具备在临床场所开展职业卫生服务的能力。

1.法定职业病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2.工作有关疾病

3.职业性伤害

第二节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

1.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与种类,职业性病伤的概念与种类,职业病致病条件,职业病的特点,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

2.物理性有害因素及健康损害:高温作业的类型、中暑的表现和发病机理。噪声对健康危害。非电离辐射的职业接触与健康损害。

4.生物性有害因素及健康损害:概念及简述五种职业性传染病。

5.不良生理、心理因素及健康损害:人体工效学问题及健康损害,职业紧张与身心疾患。

第三节法定职业病的诊断与管理

1.法定职业病的诊断与处理

2.法定职业病患者的待遇

3.法定职业病的报告

第四节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监护

1.职业卫生服务的概念与意义。

2.职业卫生服务的要求与原则。

3.职业卫生服务的内容与任务。

4.职业卫生服务的机构与模式。

5.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的概念与目的、内容。

6.医学监护的概念及分类,各类健康检查的定义与目的。

7.职业环境监测的概念与意义。

8.信息管理的内容。

1.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病管理的内容。

2.职业病诊断资质、程序、原则。

3.职业病报告制度、程序、报告处理。

4.职业病治疗原则与患者待遇。

5.职业性病伤的劳动能力鉴定要求、标准、程序。

6.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和防治管理。

【教学重点】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种类及危害,职业性病伤的概念与种类,职业病致病条件,职业病的特点,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医学监护的概念及分类,各类健康检查的定义与目的;职业病诊断资质、程序、原则;职业病报告制度、程序、报告处理;职业病三级预防原则和防治管理。

【教学难点】职业危害因素辨识、职业病诊断。

以职业病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案例分析,引领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理论讲授。对常见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实验验证,包括铅中毒危害和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应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

第十八章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6学时/实践4学时

知识目标:记忆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概念;掌握食物中毒的特点和分类、各种食物中毒的急救与预防。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进食情况和临床表现鉴别不同类型、不同病原菌的食物中毒,并提高食物中毒的防控能力。通过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技术处理原则,培养学生现场调查和现场处理的能力。

素质目标:通过食物中毒现场调查和处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认真严谨的态度。

第一节食品安全概述

1.食品安全的概念及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黄曲霉毒素、农药和兽药、有毒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

3.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分类、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的概念以及常见的食品非法添加物:吊白块、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

第二节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概念、发病特点和分类。

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以及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沙门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病原学特点、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与预防。

3.真菌毒素和霉菌食品中毒:赤霉病麦中毒和霉变甘蔗中毒的有毒成分、中毒表现、治疗与预防。

4.有毒动植物中毒:河豚中毒、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毒蕈中毒的中毒成分、临床特征、治疗与预防。其它有毒动植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亚硝酸盐中毒、砷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中毒原因、中毒机制和临床表现、急救与预防。

6.食物中毒调查与处理:食物中毒调查目的、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食物中毒技术处理总则。

【教学重点】食品安全、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的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食物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教学难点】沙门菌属、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诊断及治疗。

通过地沟油、苏丹红、假葡萄酒等我国常见食品问题,引入食品安全概念,导入课程,以举例、图片演示等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

第二十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知识目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分类。群体不明原因疾病的特点、事件分级、临床救治原则及防护措施。

能力目标: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现场调查及病因分析。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水平,具有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及处理该类事件的能力。

第一节概述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与分类:概念、特点、分类、分级和主要危害。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应急反应措施。

第二节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

1.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特点和事件分级。

2.应急处理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和分级响应的原则、及时报告的原则、调查与控制并举的原则、分工合作和联防联控的原则、信息互通和及时发布原则。

3.应急处置的组织体系及职责。

4.现场调查与病因分析。

5.现场控制措施。

6.临床救治原则:疑似传染病的救治、疑似非传染性疾病的救治。

7.防护措施:防护原则和防护服的分类。

第三节急性化学中毒的应急处理

1.急性化学中毒的概念与特点:急性化学中毒概念、急性化学中毒特点。

2.急性化学中毒的临床表现。

3.急性化学中毒的诊断:诊断原则、诊断的分析方法、诊断分级及管理。

4.急性化学中毒的急救原则:现场处理要点、现场医学救援要点、急救处理要点、综合排毒措施。

第四节电离辐射损伤的应急处理

1.电离辐射事故的放射防护。

2.工作人员应急照射的剂量控制。

3.电离辐射事故受照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

4.放射性污染控制的原则。

5.应急措施。

【教学重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点、分类、分级和主要危害。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点和事件分级。

【教学难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各部门职责,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的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及职责。

以案例分析为主,讨论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处理与急救原则。

六、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序号

实践(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类型

实验要求

1

4

验证性

设计性

掌握饮用水消毒的原理和步骤。掌握健康风险因素评估的方法。

2

3

鲜奶的卫生质量检验

了解我国食品卫生标准中鲜奶卫生检验的基本项目、方法、内容及判定标准,掌握鲜奶各项卫生学检验的实际意义。

全血胆碱脂酶活性测定

掌握全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原理和方法。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预防医学为考试课,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平时成绩占20%(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讲课、对分易平台阶段测试等),实验成绩占30%(包括实验汇报、实验操作、实验讲课等),期末考试成绩占50%。题型为选择题(包括A1、A2、X型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根据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内容要求,在学校考易系统建立预防医学试题库,加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八、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傅华.预防医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二)教学参考书:

1.朱启星,傅华.预防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曲巍.预防医学-案例版.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营养学会,2023,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202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学大纲编审者:宓伟授课教研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

THE END
1.(23篇)校园食品安全问卷调查报告校园食品安全问卷调查报告(精选23篇)校园食品安全问卷调查报告篇一一、前言。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词汇,是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https://m.gongwentang.com/doc/850394/
2.关于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合集29篇)调查方法:随机向同学们发放50份问卷,然后不记名回收76%的人对报道的危害食品表示愤怒,24%的人对其表示习以为常;而对于食品的生产日期,有80%的人会看或偶尔看,只有一小部分不看,有部分男生会因产品而定;如果同学们买到过期或劣质产品大约44%的人会选择与经营者交涉,而其余的都选择自认倒霉;66%的同学会偶尔关注http://m.yueduku.com/fanwen/diaochabaogao/895/895481.html
3.python毕设校园降饮食系统程序+论文理论意义:本选题研究将对校园健康饮食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如营养均衡理论在校园饮食场景中的应用、用户行为理论与健康饮食选择的关系等,为校园健康饮食的理论体系丰富内容。 现实意义:有助于改善校园的饮食健康状况,通过系统对食品分类和信息的管理,以及饮食资讯的传播,能够引导学生做出更健康的饮食选择,解决校园中普遍存https://blog.csdn.net/sheji304/article/details/144289362
4.2018级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始岗位群:各级各类养老及涉老机构的养老护理员及基层管理者、社区服务与管理员、老年产品及老年产业营销员、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工作人员、民政事务管理人员等。 发展岗位群:在各级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服务与管理组织、涉老社会组织与机构等从事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照护管理、老年健康管理、老年社会工作、老年康复辅助器https://jwc.wfhlxy.com/info/1023/1358.htm
5.临床营养师怎么考,有什么条件要求(如何获得营养师资格证)(2)、熟悉营养产品的使用和管理办法;熟悉营养素的理化性质、食物来源及营养价值,能熟练的根据医嘱配制肠内营养制剂或编制治疗膳食食谱等,完成对营养产品及食材的加工处理;掌握营养监测和评价、营养制剂制备所需各种仪器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办法;熟悉食品安全及卫生相关制度。 https://m.shenchuang.com/scnews/20240623/1804647567938686977.html
6.烹饪营养学范文12篇(全文)(5)、了解并掌握烹饪营养与健康的相关知识;(6)、熟悉烹饪工作的营养工作方法; (7)、掌握膳食调查的方法及数据采集方法、调查报告撰写。 2、知识方面 (1)、具备科学配餐与食谱制定及营养调查能力 (2)、具备如何选择合理的烹饪方法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lb86b1hh.html
7.2024考研大纲:天津医科大学2024年考研自命题科目353卫生综合考试卫生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研究 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 生是否具有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所需要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预防医学类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 https://www.kaoyanying.com/dagang/159226.html
8.预防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doc预防医学实验———营养实验课 ---吴华兰整理实验一 食品的采样与保存采样原则:代表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时性原则,程序性原则代表性 采集样品应充分代表检测的总体情况,减少人为误差。要求:随机抽样,正确布点。 典型性 主要对特殊样品而言:(1)污染或怀疑污染的食品;(2)中毒或怀疑中毒的食品;(3)掺假或怀疑掺假的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27/8100132026006011.shtm
9.大学生饮食营养与降现状分析(精选9篇)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宝安区在校初中学生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街道、不同中学的72个班级的全体同学共3400名作为研究对象。 1.2 问卷调查 经过查阅文献、咨询相关专家和预调查等过程编制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初中生就读学校、户籍、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家庭收入、父母工作性质和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kg04a92.html
10.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ppt大学课件预览一.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学科概貌与进展 4 1,食物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素之一 2,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从预防医学角度 ? 研究食物 ( 饮食 ), 营养与人体健康关 系的学科 5 实际上包含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门学科 ?营养学 (Nutriology) http://read.cucdc.com/cw/66954/218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