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一词并非外来语,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养生说》中即有“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营养”古代又作“荣养”。[例如]《晋书·赵至传》云:“至年十三,请师受业……至日,吾小未能荣养,使老父不免勤苦。”至今,在日本仍沿用“荣养”一词。
营:经营,营造。荣:荣盛,繁荣。养:养护,补养。营养,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近百年来,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其中一门与营养学性质相近的学科(nutrition)被译为“营养学”,而实际上,我国固有的中医饮食营养学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自成体系,渗透于中医各科之中。
饮食:泛指固态、流态、半流态的食物或食品。
食物:给人提供养分,满足心理要求的自然界的一种物质。
食品:食物进一步的加工品。
天然营养保健品:介于药食之间的天然物质,古称为“饵”。
食品的标准:色、香、味、形、器(器皿)、意(含义、意义)、质(营养成分、中医作用)、效(效果)、量,或营养成分、心理满足、饱腹感。
饮食养生
饮食治疗
食疗的作用和药疗基本一致,主要体现在扶正与祛邪两方面。[例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篇》中所说:“食能祛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气血”。他同时还指出药疗与食疗的不同之处:“药性刚烈,犹若御兵。”“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他并引用扁鹊语:“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饮食节制
饮食宜忌
中医饮食营养学中,饮食禁忌内容在生活和临床应用方面有一些具体要求,如饮食与季节、与体质、与地域不同在应用方面的禁忌;食物之间、食物与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饮食调配制备方面禁忌,以及患病期间的饮食禁忌等。这些内容丰富了中医饮食营养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中医饮食营养学和其他中医学科一样,它的发生与发展,因受历史条件的影响,其理论与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理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特点体现于宏观与整体观方面。
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
调理阴阳营养观
分析历代食养与食疗著作不难看出,传统营养学理论核心就在于掌握阴阳变化规律,围绕调理阴阳进行食事活动,以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食药一体营养观
1.食药同源
2.食药同理
3.食疗与药疗关系
食疗与药疗的区别
食疗药疗摄取过程长,用量大,作用缓摄取过程短,用量小,作用急无毒副作用有毒副作用,只是有大小多少之分基于营养,成分易被机化基于治疗,成分不易被同化满足心理要求不一定满足心理要求辅助治疗或直接治疗直接治疗
全面膳食与审因用膳相结合营养观
数千年的饮食文化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的饮食习惯从整体来看,是在素食的基础之上,力求荤素搭配,全面膳食的。正如《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和《素问·藏器法时论》所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所谓全面膳食,就是要长期或经常在饮食内容上尽可能做到多样化,讲究荤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散小吃,以及食与饮等之间的合理搭配。既不要偏食,也不要过食与废食。但另一方面,对特殊人或患者,也不主张采用与常人一样的饮食模式,可据其不同的体质、职业、信仰与病情,做到审因用膳和辨证用膳。
欣逢盛世,人人都想健康。怎样才能获得健康,确是一个大有讲究的问题。
1.健康的必需条件
积历代经验总结,经现代科学求证,对于健康的必需条件当前普遍认为,第一是精神(心理)因素,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提高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第二是营养状况,要有营养知识,并且努力做好;第三是运动水平,要不拘形式的做到多运动,劳动不完全等同于运动,运动量不足,热量消耗不了,是导致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重要原因;第四是医疗条件。上述三条做到了,仍会有问题,就要去看病,现代医疗条件也是保证健康的必要条件。四条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是万能的,任何时候都应讲求多种有利因素的积极协同作用。
2.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营养是造就一个强大民族的手段(如日本),也是繁荣一个民族的手段。在中国,先富起来的农民,因富而病、因病而返贫的大有人在。中国营养学会曾呼吁把营养教育做为扶贫的一项内容来实施。
就个人而言,对蛋白、脂肪、淀粉(粮食)的日需量分别是0.8~1g/每kg体重,0.8~1g/每kg体重,0.8~10g/每kg体重。身高与体重要有个恰当的比例,每天有500g青菜,200g水果吃,可保维生素不缺乏。膳食纤维20~30g/d即足够。唯独微量元素的补充比较困难。
3.微量元素是健康的守护神
矿物质元素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六大营养要素之一。通常将日需量占人体重1/万以上的元素称宏量元素(如钙、镁等),1/万以下的称微量元素。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确认的14种必需微量元素有锌、铜、铁、碘、碱、铬、钴、锰、钼、钒、氟、镍、锶、锡。
前三种营养——蛋白、脂肪、淀粉,简单称为能量营养的话,后三种营养——维生素、矿物质元素、膳食纤维则可称为功能性营养,其中微量元素是核心,因为它不容易得到满足。
矿物质元素的作用,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全方位的作用。从机体组织的建造、修复,到生理代谢,到增强免疫功能,甚至有直接防病治病的作用。
再如,血红蛋白的合成,不仅需要氨基酸,还需要铁元素。缺铁时,血红蛋白合成不了。
生理代谢是通过酶来完成的,酶的活性组份中心往往是微量元素。如锰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组成部分,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钼是亚硝酸还原酶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活性是分别靠锰、硒、钼元素激发的。同样,锌、铁、铜、镍等元素也有自己相应的酶。缺乏微量元素,生理代谢都不会正常。
在辅酶或维生素中,微量元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钴能使维生素B12的活性提高4倍,甚至更高。
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也有它们的身影,如锰能激活脱氧核酸酶,保证遗传信息传递时不变样。
当然,人体内微量元素也需要平衡,缺乏和过量都有害而无益。所以,了解自己体内微量元素情况,已经是一个衡量和预测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
4.21世纪微量元素食品必将大行其道
失去了的东西,才会感到它的重要。随着人们生活的安定、物质丰富,食物越来越精工细做,反而使功能性营养越来越缺乏。因为这些东西都集中在粮、果的皮和胚中。如糙米营养全面,但口感差,做精米后,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损失殆尽。
再回头去吃粗粮食物行吗?显然不妥。回归大自然,不能回归到茹毛饮血的方式里去。那样既滑稽可笑,其实也做不到。21世纪,很可能是一个在食品中强化微量元素的年代。到那时将有一系列的营养平衡食品供应。现在有不少厂家已经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策划。其中,广东盖世宝集团有限公司最新上市的多元素食用钙系列产品是比较理想的。
当前,人们要主动加强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找出您健康构成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订出措施,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就一定能获得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方面,我们广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健康之友联谊会也许能给您一个诚挚的帮助。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们聪明美丽,青年人矫健完美意气风发,中老年人健康长寿隽永智慧。认真做好了,也就是为富国强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