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须抓好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四个关键环节
(一)食品原料(调味品)的采购和验收:与合法的供货商购买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前提。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定点采购,签订食品安全质量安全协议,做好索证索票和采购验收记录,并将对方证照复印件、质量协议书和票据分类装订,放入档案盒,建立档案。
查看定型包装食品的十个要素:是否标有QS标志、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原料(配料)及其所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贮存环境和使用方法。
(二)食品的贮存和保管:贮存环境符合卫生要求,分类分架摆放,三防设施齐全。设备齐全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保证。
2.各类食品及食品原辅料要离地、隔墙(10CM以上)、分类存放,标示明显;
3.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及原辅料过期、变质、发霉、生虫;
4.食品及原辅料贮存库房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禁止存放在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的地方。
(三)食品的加工和销售
1.青菜采购回来验收后即浸泡漂洗三十分钟以上,煮(炒)前过烫水是预防农药中毒的有效方法,谁浸泡漂洗谁负责,并签名记录;
3.成品(食物)存放实行“三隔离”,即生与熟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隔离。
(四)餐具的消毒和保洁
餐具消毒彻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环节,所有的餐具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方可使用。必须严格按以下程序进行清洗消毒:
1.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的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刮掉沾在餐用具表面上的大部分食物残渣、污垢。
(2)用含洗涤剂溶液洗净餐用具表面。
(3)用清水冲去残留的洗涤剂。
(4)洗碗机清洗按设备使用说明进行。
2.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热力消毒方法。
(1)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10分钟以上;
(2)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以上,保持10分钟以上;
(3)洗碗机消毒一般控制水温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化学消毒:主要为使用各种含氯消毒药物消毒。
(1)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餐用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5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后的餐用具应用净水冲去表面残留的消毒剂。餐饮服务提供者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其他消毒方法和参数。餐用具宜采用热力消毒,不推荐采用化学消毒。
3.餐具用具的保洁:
(1)消毒后的餐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抹布、餐巾擦干,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2)消毒后的餐用具应及时放入密闭的餐用具保洁设施内;
(3)保洁柜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二、学校食堂必须建立并执行留样制度
留样品种必须是全部的各种熟食品(包括饭,粥、汤水),留样量不能少于100克以上,置于带盖的盛具内,并且贴有标签,标签标识合格(标有某年某月某日和早餐、中餐或晚餐)
(二)每餐所有进食的各种熟食品都必须分别留样;
(三)留样食品必须保存在留样冰柜里,保藏温度在-6到0摄氏度;
(四)留样食品绝不能和生料放在一起;
(五)指定专人负责留样;
(六)建立留样记录并由专人负责签名。
三、学校食堂的三个严禁
(一)严禁加工制作冷荤凉菜;
(二)严禁违规加工制作豆角;
(三)严禁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
四、食堂如何防投毒
(一)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从源头上把好食品安全关,防止动机不纯的人在食品原料上投毒;
(二)食品仓库和各个功能间都要有专人负责,闲杂人员不允许随便进入,谁进入都要做好登记记录;
(三)食堂工作期间,灶间和加工间要建立禁止外人进入制度,显眼标示:食堂重地,闲人免进;
(五)每天工作后,各个功能间的物品、食品要有人负责管理;清点,不允许将食品放在外面,更不允许其他非食堂用品放在食堂仓库和各个功能间里;
(六)食堂仓库、各个功能间的窗户、房门必须牢固并且关好锁好。
五、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学校食品安全注意事项》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食用前有毒农药或兽药残留剂量较多。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发芽马铃薯、河豚鱼。
(三)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1.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1)避免污染。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病原菌的污染。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病原菌或防止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4)清洗和消毒。这是防止食品受到污染的主要措施。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食品安全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2.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饪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烧煮生豆浆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烹饪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
1、在学校食堂就餐,不要乱买零食,特别是不要在路边小店、街头买一些包装粗糙,质量低次的冷饮,不吃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商贩出售的鸡蛋灌饼、豆腐脑、羊肉串、爆米花等食品。
2、在购买食品时应认真看清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
3、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要喝自来水,更不要总喝矿泉水,吃水果前要削皮,不要乱吃野果、野菜、蘑菇等野生食物。
4、要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饭后,上厕所必须要把手洗干净。教导三处要求;教室内不得放有零食,在宿舍内和其他地方吃后包装袋不要乱扔,一律丢入垃圾指定投放地点。
1、在学校食堂就餐,不要乱买零食,特别是不要在路边小店、街头买一些包装粗糙、质量低次的冷饮,不吃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商贩出售的食品。
2、要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饭后,上厕所必须要把手洗干净。
3、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饮料含有防腐剂、色素等,经常饮用不利于我们的健康。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5、生吃的蔬菜和水果要洗干净后再吃,以免造成农药中毒。
6、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
7、尽量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8、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
9、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
10、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这类食品如制作不当会产生有毒物质。
一、学校注意事项
学校是人员密集场所,是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其中学校食堂是预防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关键场所。在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要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强化对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校外供餐单位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消除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一)保持食堂清洁卫生
严格按照规定对食堂的设备设施、工具用具以及餐盘、筷勺等清洗和消毒,对售饭台、餐桌椅、水龙头、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表面,要定期消毒。保持学校食堂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同时,认真排查食堂工作人员健康状况,每天检测并确认体温正常、身体健康。
(二)注意餐食原料和用水安全
学校餐饮食品及原料、用水应当遵循安全的原则,通过看外表、闻气味、触摸食物质感等方式挑选新鲜卫生的食材,防止购进可能被致病微生物和化学物污染,以及过期、变质的食品及原料。不要采购四季豆、鲜黄花菜、野生蘑菇、发芽土豆等高食品安全风险食材。
(三)严格餐食加工制作过程
(四)优化师生用餐方式
销售的预包装食品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不购买和销售“三无”食品。采购时,查看食品包装是否密封完好,包装上食品标签的.内容是否齐全,并按照产品包装上标识的条件进行贮存。
二、学生注意事项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须佩戴口罩,尽量少聚集,在一起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做好个人安全卫生防护。同时,合理的饮食搭配、健康的行为习惯也相当重要。
(一)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每日膳食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饮用足量白开水。饮食有度,不暴饮暴食。三餐规律,少吃夜宵和零食,不要食用“高盐、高糖、高油”等不利于健康的食物。
(二)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三)培养习惯,注意防护
保持个人卫生,饭前饭后勤洗手,减少在公共场所与公用物品和部位的接触,口罩要在取餐后用餐前摘下放在干净的地方,用餐后立即戴好。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等遮住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