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分管领导指定本次事故调查的首席调查员,由3名以上监督员组成调查小组,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向上级报告。
三、准备工作
调查人员应着装整齐,携带证件,《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现场检查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询问笔录》,《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封条》等法律文书及工具书和采样工具等,并以最快速度(白天不超过1小时,晚上不超过2小时)赶赴现场开展调查。
四、首席调查员职责
到达现场后,首席调查员应先了解事故的总体情况,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波及范围,现发病人数,发生场所或是否为参加重要会议人员,区分事件的性质。如发病人数超过3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发生场所为学校、幼托机构或重要会议地的等重大事件,应要求领导到场。并向首发病人详细了解事件的发生经过。
五、事故调查
1、发病者的调查
2、对共同就餐者的调查
对于未发病者,按《未发病者食谱调查表》进行菜谱调查。如共同就餐人数不足100人,应尽量对所有人员进行调查,如有数百人同时就餐,可随机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未发病人数与病人人数的比例应为2:1或1:1。
3、对诊治医生的调查
4、采样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和检验目的采集样品,包括呕吐物、洗胃液、粪便样本、血液样本、体液、尿液样本、碱性胨水等,具体工作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六、可疑肇事单位的现场卫生学调查
1、索取菜谱
菜谱内容应包括凉菜、热菜、主食、点心、酒水、饮料、水果及茶水、食用冰块等在内的该餐次的所有食物的完整名称、数量,并经可疑肇事单位确认,加盖单位公章。
2、现场检查
主要包括:卫生许可证及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是否有效、食品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情况、内外环境、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布局和工艺流程是否合理,有无擅自改、扩建、卫生设施是否齐全、是否有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情况、餐具、饮具、盛装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洗净、消毒、保洁情况、食品标签是否完整,有无过期、“三无”或变质食品、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情况(包括建立健康申报制度、近期是否有腹泻、呕吐人员,有无化脓性疾病的患者)等。
3、现场控制
制作《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立即停止一切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封存引起或可能引起中毒的食品和原料调料,必要时封存泔水缸内的废弃食物;封存加工可疑中毒食物使用过的工用具,并加贴封条,责令食品生产经营者收回已售出的造成食物中毒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4、现场采样
采集可疑剩余食物及其原料,食品加工用具、容器表面涂抹物等样本,粗加工人员、切配厨师、烹饪厨师、凉菜制作厨师、打荷人员、传菜生、服务员等的粪便或肛拭样品及加工环节样品,具体工作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
5、询问笔录
⑴对采购员的询问
⑵、对加工人员的询问
⑶、对当班厨师的询问
⑷、对服务员的询问
⑸对法人代表或负责人的询问
包括何时知道发生可疑中毒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6、消毒及培训
建议可疑肇事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工作,并加强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
七、送检
八、应急报告单及初步调查报告
应在24小时内填写《事故应急报告单》和事故的初步调查报告,及时上报。主要内容包括:此次事故的发生经过,就餐情况,已做的工作和已采取的措施,初步印象及下步打算等。
九、资料整理和分析
十、撰写事故的调查报告
在事故发生的一个月内,撰写事故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概况、病例定义、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现场卫生学调查、采样和实验室检验、分析、结论及提出建议等,并填报《食物中毒调查报告表》,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