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应全面发展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关节,以达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通过多样化的锻炼方式,如结合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来促进全身各部位的均衡发展。
3、针对性原则
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锻炼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和方法。在制定锻炼计划时,应考虑个人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运动偏好等因素,设计个性化的锻炼方案。老年人更适合选择低冲击力的运动如太极、瑜伽等,而年轻人则可以尝试更多高强度训练。
4、安全性原则
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如热身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技术动作,在运动后做好放松运动。同时,注意场地环境、装备选择等安全因素。
体能训练计划制定方法
1、体能训练计划的密度
大运动量的身体训练应该每星期进行三到五次。为了取得最好的效果,主官必须力争每周安排五天身体训练。理想情况下,为了提高体能水平,心肺功能、肌肉耐力、肌肉力量以及柔韧等素质的训练每周至少应该安排三次。以力量训练为例,为了取得最佳效果,应该为士兵安排每星期至少三次力量训练。如果一个星期中的三次训练分别安排心肺功能训练、肌肉耐力训练、柔韧训练,那么,这三种素质中任何一种都得不到发展。
经过仔细设计与安排,可以制订针对体能训练计划,这份计划对体能的所有内容都“一视同仁”,全面发展。下面举例说明。
第一周,周一、周三、周五安排心肺功能训练,周二、周四安排肌肉耐力和力量训练。第二周,安排调换过来:周一、周三、周五安排为肌肉耐力和力量训练,周二和周四安排为心肺功能训练。在每次训练中都安排了伸展练习以提高柔韧性。以这样的方式坚持每周五天训练,将能够平衡地发展肌肉耐力、力量以及心肺功能。在完成训练日/恢复日原则的前提下,某些肌肉训练和心肺功能训练可以安排每天进行。
2、体能训练计划的强度
所有的训练在准备活动阶段以及整理活动阶段都应安排伸展练习。
训练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适宜的训练强度。训练的强度依练习的形式而改变。在以提高心肺功能为目的的训练中,练习必须全力以赴,以将训练心率提高到心率储备的60%到90%的水平。体能较差的个人应该以心率储备的60%这样较低的训练心率为训练的起点。对肌肉力量与耐力训练而言,强度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练习中克服最大阻力的百分比。在确定力量训练的强度时,依据最大重复量(简称“RM”)是更为简便的方法。
例如,10RM就是能正确举起10次的最大重量,8-12RM是能正确举起8-12次的最大重量。"正确"意指不借助其它肌肉群的助力,如;猛拉、弯屈或扭动身体等方式,而是将重物以正确的方式平稳地举起。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他想提高肌肉力量与耐力两方面的能力,8-12RM是最合适的强度。
4、体能训练计划的方式
这里指的是练习的形式。当选择练习形式时,主官应该遵循训练的专门性原则。例如,为了增强士兵的心肺功能(2英里跑中体现的主要素质),主官应该让士兵们做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根据要求"量体裁衣",制定训练计划。为了提高成绩,基本的要求是:必须根据需要发展的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专门的练习、项目或技能进行训练。例如,为了在俯卧撑方面有所提高,必须进行俯卧撑的训练。其它任何练习都不会比此奏效。
5、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
在参加有组织的身体训练、部队体育竞赛或大运动量训练之前,一定要做好身体上的准备。准备活动有助于预防损伤,最大限度地提高成绩。准备活动提高机体内部的温度和心率。当心脏、肌肉、韧带以及肌健作好运动准备后,受伤的机会将会减少。准备活动应包括原地跑或慢跑、伸展活动、柔软体操等活动。准备活动应持续5到7分钟,安排在心肺功能训练或肌肉耐力和力量训练之前。做好准备活动之后,可以进行更大强度的训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