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绩效管理秘决就一个:持续循环

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绩效目标与计划、绩效辅导与执行、绩效评估与反馈以及绩效激励与改进(包括绩效改进和导人,以及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环节的应用)(如图1所示)。绩效管理的核心思想在于不断提升公司和员工的绩效和能力。

图1绩效管理循环

01

绩效目标与计划

(一)绩效目标与计划的内容

绩效目标与计划是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过沟通,对被管理者的工作目标和标准达成一致意见,形成工作计划的过程。这是绩效管理体系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组织的经营计划与管理目标,以及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上下级对下级绩效的期望达成共识,下级对自己的工作目标作出承诺。具体而言包括:

(1)就员工的工作目标达成一致。员工的工作目标与公司的总体目标紧密相连,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目标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之间的关系。

(2)就员工的工作职责达成共识。员工的工作职责和描述按照现有的组织环境进行了修改,需要反映本绩效期内主要的工作内容。

(3)就员工的主要工作任务、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程度、完成任务的标准,及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享有的权限达成共识。

(4)就员工在完成工作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达成共识,并且明确管理者需要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5)将以上共识以书面形式表示出来,包括员工的工作目标、实现工作目标的主要工作结果、衡量工作结果的指标和标准、各项工作所占的权重,最后管理者和员工双方在书面计划上签字。

(二)绩效计划的过程

绩效计划是一个双向沟通和共同承诺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绩效目标的确定与分解

绩效管理目标的确定与分解是公司目标、期望和要求的压力传递过程,同时也是牵引工作前进的关键。通过绩效目标的确立牵引企业、部门和员工朝同一个方向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绩效目标的设立通常要遵循SMART原则。

SMART原则是指:

表1绩效管理目标分解的原则

2.关键绩效的确定

部门负责人根据企业的年度计划和管理目标,围绕本部门的业务重点、策略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制定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及计划,以保证部门朝着公司要求的整体目标推进。管理者根据员工的具体职位应负的责任,将部门目标层层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并确定相应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常用的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有KPI法、平衡计分卡法(BSC)、经济增加值法(EVA)、业务流程管理法(BPM)、标杆管理法(BM)等。管理是需要成本的,绩效管理的工具与企业的管理方式、复杂程度、精细化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绩效管理工具也应有所不同。图2表示的是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适合采用的绩效管理工具。

3.双向沟通达成一致

4.形成绩效合约

绩效计划是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关键绩效指标的确定通常与年度预算和计划同时进行,并以绩效合约的形式确定下来。因此,绩效计划阶段要形成一份绩效合约,管理人员要签订目标责任书,员工要签订绩效合约,以作为考核的依据。绩效合约包含的主要内容有:(1)受约人、发约人基本信息﹔(2)本职位关键职责描述:作为设定绩效考核内容的依据和本考核期的主要任务﹔(3)绩效考核指标:包括战略性绩效指标、日常类绩效指标以及协同类指标;(4)权重:界定绩效考核内容中各部分的相对重要性;(5)绩效目标;(6)特殊奖惩因素;例外考核要项,例如出勤率、安全管理等;(7)评价方式与标准;(8)责任人签字。表2为一份员工(秘书)绩效合约示例。

图2绩效工具的典型适用阶段

图3设定绩效目标是一个上下互动交流的过程

即时案例

02

绩效辅导与执行

在绩效管理中,绩效沟通并不只是一个考核周期结束后的程序性工作,而是贯穿整个绩效管理过程,包括从绩效计划到绩效执行的辅导过程,再到绩效考核期间的反馈,而且在不同阶段,沟通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如表7–5所示)。

(1)研究公司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主营业务范围及其调整等,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或方案。

(2)对须经董事会批准或应上报出资人审核批准的重大投资、融资、资产处置等事项进行研究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或方案。

(1)制定集团战略绩效框架和基本原则。

(2)制定集团二级责任中心组织绩效与薪酬激励方案。

(3)开展组织绩效评价。

(4)将组织绩效应用于薪酬激励、经理人评价。

03

绩效评估与反馈

(一)绩效评估方法

绩效评估是指依据绩效计划阶段所确立的标准、绩效执行过程中以及结束后收集的数据,对考核周期内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估。常见的绩效评估方法如表4所示。

(二)分层分类的绩效评估体系

不同类型和职位的员工的工作内容、要求、环境及侧重点不同,绩效评估也应该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区别对待,这样才能合理评估,实现评估的目的。图6是针对不同类别人员的考核方法、考核周期和考核结果的示意图。

图6不同职种人员的绩效考核方案

(三)管理者工作述职

对于管理人员,通常采用的绩效考核方法是工作述职。这种方法通常通过公司战略绩效回顾会等重大会议,让管理人员以述职的方式向评价委员会进行面对面的业绩回顾,使公司直观了解组织各个层面的绩效完成情况,从而对管理者业绩成果和综合能力进行更为全面、准确、客观的判定,有助于公司与述职者之间就业绩目标、实施策略、影响业绩目标达成的因素等方面达成共识,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管理者工作述职的要素包括:

(1)管理者述职评价委员会。公司组成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评价委员会,一般由公司总经理、高层管理人员、外部专家顾问等组成,负责对述职者考核。

(2)管理者述职的内容。管理者述职的内容通常包括:目标承诺陈述(量化指标、完成情况)、主要业绩分析(成功事例分析、提炼经验)、主要问题分析(失败事例分析)、面临的挑战与机会(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状况)、绩效改进要点与措施、能力提升要点及方法、要求得到的支持与帮助、目标调整及新目标的确定。

(3)管理者述职的程序。

①在考核期末由公司总经理组织召开公司高层管理者述职报告会。参加人员包括述职评价委员会成员、公司一级部门主管以上干部。

②被考核者应在述职报告会前填写《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会议组织者应将述职表和被考核者年初制定的策略目标表复印多份,呈交述职评价委员会每一位成员。

④被考核者答辩结束后,述职评价委员会成员根据目标达成情况和述职情况对被考核者作出评价、核计得分,并填写述职评价表,述职评价表统一交给会议组织人员,述职报告会结束后,由述职评价委员会讨论给出最后的综合评价、确定等级并填写在《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中。

⑤考核的最终结果应由被考核者确认。

⑥《中高层管理者述职表》(如表5所示)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存档管理。

(四)绩效评估常见的问题

绩效评估很重要,但难度也很大,即使设计了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法、流程,一些问题也难以避免。常见的问题包括:

(1)刻板效应。刻板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的依据的心理现象。

(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考核者对被考核者某一绩效要素评价较高,就会导致对其他绩效要素也评价较高。尤其是对那些给考核者留下较好印象的员工,这种问题更容易发生。

(3)居中趋势。居中趋势是指被考核者的考评等级都向中间靠拢。比如,如果评价等级是从第1级到第7级,结果很可能是考核者避开了较高的等级(第6、7级),也避开了较低的等级(第1、2级),而把大多数员工都集中在第3~5级。这种过于集中的评价结果会使绩效考核失去意义,对于促进企业提高绩效的作用很小。

(4)偏松或者偏紧倾向。有些管理者对下属要求很严,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偏低﹔有些管理者要求比较松,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则偏高。这会在组织内部造成不公平。

(5)考核者的个人偏见。被考核者之间的个人差异(比如年龄、性别等个人特点方面的差异)会影响考核者对他们的评价,甚至导致他们得到的评价大大偏离实际工作绩效。此外,被考核者过去的绩效状况可能会影响当前所获得的绩效评价。比如,考核者可能会高估低绩效者的绩效改善状况,而将一位高绩效者的绩效下滑情况夸大。当被考核者变化缓慢时,考核者可能对之并不敏感。

(6)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时给人留下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效应。

04

绩效激励与改进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绩效的持续改进,绩效管理循环的实质是绩效改进的循环,所以绩效改进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绩效管理多注重最终的考核结果,而真正基于战略的绩效管理必须重视在考核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绩效。

(一)绩效改进计划的要点

员工绩效改进计划通常是指在上级管理者的帮助下,由员工自己来制订,并与管理者共同讨论,就需要改进的内容、改进的原因和改进方法等达成一致意见的实施计划。同时,上级管理者应提供员工实现计划所需的各种资源和帮助。

(2)创造绩效改进的氛围。员工需要在一种鼓励其改进绩效的环境里工作,而营造这样的工作氛围,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员工的直接上级。员工可能因畏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改变,直接上级在布置任务的同时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或辅导,在工作完成以后给予适当的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帮助员工树立信心。

(4)绩效改进须融入日常管理工作。绩效改进不是管理者的额外工作,而应该成为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贯穿整个绩效管理周期的始终,这需要组织氛围的支持以及企业文化的熏陶,也有赖于组织沟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绩效改进的流程

1.确定绩效差距

员工需要根据所要达到的绩效目标,对照自己的绩效结果,找出其中的差异,并确定绩效差距。表6是一个关于绩效目标与实际结果的例子。

2.分析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

分析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员工个人原因,要从员工、主管以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见表7)。

3.制订并实施绩效改进计划

在确定绩效差距、分析产生绩效差距的原因后,就要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来缩小差距。在这一环节中,员工及其上级首先要确定改进目标,然后通过面谈沟通达成共识,一方面增加员工对绩效的承诺,另一方面保证双方的目标一致,消除对于目标的误解和分歧。在确定目标后,双方要选择有效的改进方法,并列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行动计划(如表8所示)。

THE END
1.二级人力资源师题库题库(第四章绩效管理)经管文二级人力资源师题库题库(第四章绩效管理)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028498-1-1.html
2.常用的绩效分析与评价方法很多,其中等级评估法平衡计分卡属于【单选题】绩效评核一年评核 A. 一次 B. 两次 C. 三次 D. 四次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以下方法中,更适用于处理序列数据的有( )。 A. 卷积神经网络 B. 全连接神经网络 C. BP神经网络 D. 循环神经网络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设问型创新方法中最为典型的方法是 A. 和田十二法 B. 5W2Hhttps://m.shuashuati.com/ti/e1da84826e204f2faba22e7d428702a6a2.html
3.常用的绩效分析与评价方法很多,其中等级评估法平衡计分卡属于A、绝对评价法B、其他方法C、描述法D、相对评价法正确答案:绝对评价法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你可能喜欢白介素IL()1β主要参与以下哪种细胞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群体规模应视群体任务性质而定,任何群体都有上下限。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https://m.ppkao.com/wangke/daan/88fe33eaf1ac4ba291101cdbbd67e725
4.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和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等。 5 费用规划 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 力资源费用的预算,核算,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人力资源规划又可分为战略性的长期规划、策略性的中期规划和具体作业性的短 http://www.chinahrd.net/blog/264/1011645/263502.html
5.员工绩效评价范文12篇(全文)宽带薪酬将原有的众多薪酬等级进行了简化, 使得处在同一薪酬等级中的员工的薪酬变动幅度较大, 但在实践中也需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 也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 从而决定员工的薪酬增减幅度的问题。本文在前两部分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来研究对员工的绩效评估方法。其基本操作范式如下:https://www.99xueshu.com/w/ikeyye4zzioi.html
6.好的绩效管理秘决就一个:持续循环常用的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有KPI法、平衡计分卡法(BSC)、经济增加值法(EVA)、业务流程管理法(BPM)、标杆管理法(BM)等。管理是需要成本的,绩效管理的工具与企业的管理方式、复杂程度、精细化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采用的绩效管理工具也应有所不同。图2 表示的是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适合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573964_1104620536.html
7.业绩考核(精选8篇)业绩评价只是业绩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关键不在业绩评价阶段,更重要的阶段是第一个阶段:业绩计划。 2、应用了平衡计分卡的思想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是Robert Kaplan 和David Norton博士提出的一套全新的评估和管理方法,在《财富》杂志评出的1000家优秀企业中,60%以上的企业使用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il80uy.html
8.项目管理师基础背诵? 系统规划(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计划) ? 系统分析(需求分析) ? 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 系统实施(编码、测试) ? 运行维护 第一章 信息化和信息系统 ? 1.1 信息系统与信息化 ? 1.2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 1.3 常规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https://blog.csdn.net/qq_26562641/article/details/7810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