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绩效评价范例6篇

公司绩效评价,主要是指运用数理统计、运筹学原理,根据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对企业在一个阶段的经营效益和经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地综合评价。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公司财务绩效分析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统计资料数据等,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财务活动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的。通过财务绩效分析可以发现企业财务活动规律,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公司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展现公司发展的现状,同时也可以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2公司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是对公司财务指标的一种横向比较方法。将公司各项财务指标与行业平均值相比较,以此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它能够比较客观地为投资者判断企业财务状况,能够揭示其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和成长空间。

3指标的选取

任何评价都要运用一定的指标来进行,评价指标是实施绩效评价的基础,单一指标难以全面反映公司的绩效,因而实施绩效评价必须构建反映经营绩效各方面的一系列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设计是获得准确的绩效综合评价结果的前提条件。

财务指标主要是分析财务内容,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的成功,在财务指标选取的时候要符合可比性和实用性原则,指标应尽可能的符合各种比较。不同地区和企业间要根据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行改进。在指标选取还要遵循公开性和保密性原则,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外部众多主体的需要。因此财务信息的公开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市场日趋竞争的时代,对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以重视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每个方面之下选取几个关键比率指标,形成一个多级的财务绩效指标体系:[1]

表1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盈利能力

销售毛利率

营业利润率

总资产利润率

净资产收益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

资产营运能力

总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股东权益周转率

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现金比率

资产负债率

股东权益比率

发展能力

净资产增长率

总资产增长率

净利润增长率

]

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获利能力、资产获利能力、所有者权利能力。评价企业在这三方面的获利能力我们可以通过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以及总资产报酬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等四个指标表示。一般来说,这几个指标利率越高,企业获利能力就会越强。

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指的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分为长期和短期偿还两种。评价企业短期偿还债务能力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三种。企业确定流动比率时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速动比率是扣除存货后的比率,这个比率更好的体现了资产的流动性。现金比率则解决了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的不足,分子分母有一定可比性。所以企业的现金比率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发展能力指标: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企业价值的增长,因此,企业发展能力的评价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中最困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发展能力主要包括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

4评价方法的选择

目前,针对公司财务绩效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2]。通常,主成分分析能将指标体系中的关键指标提取出来作为主因子,以主因子来考核企业的绩效水平[3]。但主成分分析法未能充分利用现有企业财务信息,因此,评价结果不能保证其可靠性。灰色关联方法既能处理具体的数据指标,也能对模糊语言集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并且对数据要求较低,方便现有应用[4]。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对公司的绩效进行评价,能利用现有的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5]。

5结论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绩效;绩效评价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管理工作是重要管理工作内容之一,认清高职院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构建完善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扫清高职院校财务绩效工作障碍,保证高职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竞争中的低成本、高品质优势,以财务科学管理带动教学质量提升,进而实现高职院校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

1.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原则

1.1综合性原则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最终目的是掌握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情况,剖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问题,为高职院校领导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提供财务决策依据。总之,综合性原则在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中集中体现为对高职院校各方面工作财务活动情况的综合反映。

1.2差异性原则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其财务活动和高等院校有相似地方,但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办学定位、学校规模、教学模式等方面又不同于高等院校,因此在对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进行评价时,要立足高职院校财务活动特点,注重高职院校财务绩效特点,不能照抄照搬评价模式。

1.3绩效性原则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作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重要部分,其目的在于剖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问题,提高高职院校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运行效率,优化配置高职院校资源,缓解高职院校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现代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从财务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和财务发展潜力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高职院校财务优劣势,实现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改进高职院校财务工作。

1.4有效性原则

2.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集多目标于一体的管理系统,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体现高职院校现代职业能力新要求,以层次管理为思想,对高职院校财务运行绩效和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动态管理,辅以财务综合实力指标评价的考核,综合考虑高职院校财务效益和财务风险,对高职院校财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揭示。

2.1财务综合实力指标

财务综合实力指标是指高职院校从政府拨款和自筹经费渠道筹集院校发展经费的能力。财务综合实力指标具体包括以下指标:第一,资产收入比率=收入总额/总资产[×]100%;第二,净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净资产总额/资产总额[×]100%;第三,院校年度收支比=年度实际收入额/年度实际支出额[×]100%;第四,实验实训设备投入比率=实验实训设备支出额/教育事业性支出总额[×]100%;第五,教师人均教科研经费=院校教科研经费收入总额/教职工年均数[×]100%。

2.2财务运行绩效指标

财务运行绩效是结合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理论(投入产出比),对高职院校财务产出多样化形式进行综合分析,对高职院校财务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反映。财务运行绩效指标具体包括以下指标:第一,院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院校自筹经费收入/院校收入总额[×]100%;第二,院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年度院校自筹经费收入-上年院校自筹经费收入)/上年院校自筹经费收入[×]100%;第三,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总额比重=结转自筹基建经费/(国家基建财政拨款+结转自筹基建经费)[×]100%;第四,师生比=教师年均人数/学生年均人数[×]100%;第五,生均实验实训费用=实验实训费用/学生总数[×]100%;第六,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奖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人数/参加技能大赛总人数[×]100%;第七,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年度就业人数/毕业生年度人数[×]100%;第八,“双证书”毕业生年度比率=“双证书”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第九,双师型教师比重=双师型教师数/教师总人数[×]100%。

2.3财务发展潜力指标

财务发展潜力是基于财务负面效益视角对高职院校财务负债情况和财务风险承受力进行全面反映。财务发展潜力指标具体包括以下指标:第一,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年度固定资产额-上年固定资产额)/上年固定资产额[×]100%;第二,资产创收率=资产创收年度额/资产总额[×]100%;第三,院校教科研经费增长率=(教科研经费年度额-上年教科研经费额)/上年教科研经费额[×]100%;第四,校企合作项目增长率=(年度校企合作项目数-上年校企合作项目数)/上年校企合作项目数[×]100%。

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评价高职院校财务情况,客观对高职院校财务绩效情况进行反映,得出财务绩效评价结果,结合评价结果对财务资金流动和财务绩效水平进行影响分析,最终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建华,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会计之友,2011(4)

[2]楼建设,创新财务管理下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3(33)

[3]张东舞,平衡计分卡在高职院校财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5(4)

[关键词]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

随着高校内部各项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财务绩效评价研究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普遍存在资源利用效率、效益低下的现象。如何在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达到合理配置、有效使用是高校管理者首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内部财务绩效评价是指通过量化指标,对校内二级院系的办学资源投人产出的结果及过程进行衡量评价,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收益,促进学校健康稳定发展。

高校内部实行财务绩效评价的意义

高校内部投入产出的计量

财务绩效评价主要是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对院系投入一定教育资源后产生的能用数据表示的效果和效益进行衡量,投入产出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院系的经济效益。研究投入产出的关系,关键在于确定高校投入产出的概念和范围以及计量标准。

高校办学资源的投入主要是人、财、物三部分,即人力投入、物质投入和资金投入。由于目前无法较为合理核算人力资本实际价值,故一般以工资薪金量反映,一般以账面价值扣除折旧后的净值计算。资金投入主要是各类运转项目经费和专项资金投入。当然,高校投入不仅仅是有形资源,还包括无形资源,如教学管理能力、师资水平、学校声誉等。无形资源在教育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因其价值计量很复杂,所以,内部二级院系的资源投入仅以有形资源计量。

高校产出实际上是高校获取收益的能力,根据高校二大基本功能,可以将高校产出分为教学产出、科研产出和社会服务产出三部分。教学产出是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在计量上采用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表示。科研产出是指提供院系各类科研成果、专利或出版的著,发表的论文等。社会服务产出是指院系对外服务获取资金的能力,包括办班创收、四技服务收入或产品销售收入等。教学产出和科研产出必须通过适当的赋值和计算调整为可以计量比较的产出值。通过对投入产出的界定,设置如下统计指标,见上图:

高校内部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

当前,高校内部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院系无成本意识,各类房屋、设备资源基本是无偿使用,各院系重视争取资源但忽视利用资源,重视自我发展但忽视整体和谐,往往是抢到了资金但却用不出去,从而导致设备重复购置、资源闲置、投资效益低下等。解决上述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院系实行财务绩效评价,使院系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具体来说,包括院系获取收益的能力评价、院系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和院系财务效益的评价等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符院系二三个方面的评价,可以开展校内不同院系间的绩效对比,从而为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创收能力指标。该指标反映各院系通过自身努力对外获取各类经费的能力。包括人均专项资金获取额和人均各类社会服务收入额。

人均专项资金获取额=专项资金总数÷院系专业技术人数

人均各类社会服务收入额=社会服务收入总额÷院系年度平均人数(社会服务收入是院系通过开展各项对外服务活动荻取的资金,真实反映了院系自身的创收能力和努力程度。)

资源运用效果指标。该指标反映各个院系对学校投入的各类办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师生比、人力资源投入比重、生均设备费、生均图书资料费、生均教学产出值、人均科研产出值等。

师生比=各学院学生人数÷各学院专业技术人员(该指标反映了各院系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当然该项指标值容易受到学校人事政策的影响。)

人力资源投入比重=各院系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各学院总投入(该指标反映了各院系办学资源中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

生均设备值=各院系仪器设备投入额÷各院系学生数(该指标反映了生均占有设备的数量,一般说来,指标值越大,说明院系办学的硬件条件越好。)

生均图书资料费=各院系图书资料投入额÷各院系学生数(该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院系办学的硬件条件,指标值越大,说明学生可利用的图书资料越多,间接影响了院系教学效果。)

生均教学产出值=各院系教学产出值÷各院系学生数(该指标直接反映各院系参与教学活动的效果及自身努力程度,便于不同院系间的横向对比。)

人均科研产出值=各院系科研产出÷各院系教职工人数(该指标以平均值的形式反映各院系参与科研活动的程度和效果。便于不同院系间的横向对比。)

发展潜力指标。主要包括仪器设备年增长率、科研活动产出年增长率、教学产出年增长率及创收能力年增长率等。

仪器设备年增长率=(本年仪器设备总额-上年仪器设备总额)÷上年仪器设备总额

科研活动产出年增长率=(本年科研产出值-上年科研产出值)÷上年科研产出值

教学产出年增长率:(本年教学产出值-上年教学产出值)÷上年教学产出值

创收能力年增长率=(本年社会服务收入-上年社会服务收入)÷上年社会服务收入

一、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作用

财务绩效评价管理是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财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管理可以为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对于提升医药企业竞争实力、明确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医药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管理工作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特征,既是对医药企业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的协助和支撑,同时对其他管理活动也具有战略指导意义。通过财务绩效评价管理能够进一步明确各个部门优势和不足,有助于优化完善财务绩效激励机制,改进工作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提升企业资源使用效率和管理质量。这主要是由于在医药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财务管理部门作为医药企业管理活动和经营活动的重要部门,既是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是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者和执行者,通过梳理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明确战略思想和方向,才能保障企业财务资源的充分发挥。

二、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和关键要素

三、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作者:金璇单位:中国医疗器械山东有限公司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绩效

房地产上市公司务绩效评价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客观地评价方法有助于改进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评价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客观地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的业绩,也可以对企业今后的战略目标提供积极的导向。第二,财务绩效评价可以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使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案,及时的调整经营战略。第三,有利于增强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意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房地产行业经济行业持续增长,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是各地房地产企业缺乏面对危机的意识和应对风险的举措。因而,研究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有利于企业正确的面对风险。

1房地产行业财务绩效现状

财务绩效评价作为当前上市公司间财务指标的横向比较方法。通过上市公司各项指标与行业平均值的比较分析,给予综合评分,并按档次评定其财务水平级别,从而反映企业位于行业中的经营管理水平。财务绩效评价作为公司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较直观和客观地为投资者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总体水平、揭示其所面临的风险大小和成长空间[1]。目前,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现状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由于房地产企业投资回报率高,企业经营绩效良好,较易从银行获取贷款。然而,股票融资过程中程序较复杂,导致资产负债率偏高。此外,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波动较大,企业放行新股困较大,致使房地产行业从股市中获取的资产总量占总资产的比例低于其他行业。第二,房地产上市公司生产周期长,流动资产和存货周转速度较慢。受地域、公司规模、购买力等因素的影响,各个房地产上市公司运营情况有所差距。第三,房地产上市企业净利润增长较快,但各个公司发展水平不平衡。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净利润增长较快,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持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2房地产财务绩效评价的思路

3结语

本文根据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现状,提出了财务绩效评价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战略调整,建立科学客观地评价指标,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保障。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有利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的企业财务管理,正确的分析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从中找出不足,不断完善和优化财务结构,实现企业效益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健.浅谈企业财务绩效评价[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S1):193.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我国证券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其功能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从单纯的上市融资发展到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并购重组,而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是促进证券市场结构和功能调整非常有效和直接的手段。本文就运用财务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评价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完善提出相应建议。

一、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分析方法

分为共性分析法和特性分析法两种。所谓共性分析法,就是指从共性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否取得成功,主要是看其经过资产重组后,资产的质量是否取得实质性提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数据分析来论证,从财务报表上可以从三方面来论证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一针对重组前负债比率偏高,债务结构不甚合理的上市公司重组后资产质量提高应论证为长、短期偿债能力是否得到显著提高;二是经过资产重组后,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提高也应表现对资产管理能力的提高;三是由于目前不少上市公司在资产重组时存在一定的“利润包装”的行为。因此,未经过实质性“利润包装”的资产重组上市公司一次性的非主营业务收入在总利润中应占较小比重,而且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应能得到明显增强。对于以上所列的三个方面,具体可以用下表涉及的指数体系来反映。

上述三个方面所涉及的十一个指标都是从各个方面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状况,但在具体论证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否取得成功时,需要综合分析这些指标提供的信息,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

二、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时财务指标评价进行完善

首先做到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权重分配。所谓的定性指标是指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基础管理水平,长期发展能力,市场占有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十分频繁,而且证券市场的财务数据积累年度又相对较短,较难对公司重组行为进行长期跟踪、分析和评价。为尽可能减少公司管理层短期行为对公司运行的影响,应赋予定性指标较大的权重,而同时由于定性指标在评分时要依靠资深专家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定量指标所占权重又不能太高。目前国内对企业绩效评价一般分别赋予定量指标80%与定性指标20%的权重。这里充分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的特殊性,分别赋予了定量指标70%、定性指标30%的权重。

在确定了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定性和定量指标的权重后,需选择一种合理的计分方法对重组前后一定期间内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由于企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经济体,要实现对其综合、全面的评价,就必须按多种经营目标规划的原理,通过一定的计量模型,将企业确定经济目标、以及为实现经济目标所采取的各种管理行为、以及其对社会责任、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分析指标,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进行量化打分,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分析量化概念。具体评价方式有许多种,实行定量指标评价与定性指标评价的计分方法也有一定区别。可根据资产重组绩效评价目标的不同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体系,可选择国内外业绩评价普遍采用的先进的功效系数法作为定量指标的评价计分方法,把评价因子隶属度赋值法作为定性指标的评价计算方法。

当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打分得到各个分析指标的具体得分后,可再根据综合评价得分=∑某单项指标评分系数×该指标所占权重;计算获得一个总得分。通过这个最终分数能很好的了解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优劣。这就是共性分析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THE END
1.知识给企业做“体检”,判断经营质量与短期债务相比,长期债务通常数额较大、偿还期限较长。在长时间的偿债过程中,企业不仅要确保总资产足以支持顺利偿还,同时还要确保收入能够维持日常的利息偿还。衡量长期债务能否顺利偿还通常要用到两个财务指标,其一是资产负债率,其二是利息保障倍数。 资产负债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DYwNDg4NQ==&mid=2657266079&idx=3&sn=b884a4bf0642c6b3f4679aa0bac36189&chksm=81a1d7619ca9e0f22aa73bd819581502884076da895c8f491dadcf7e5d119e059875eb44b60c&scene=27
2.财务绩效指标有哪些财务绩效指标有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所要考察的地方是经济增加值(EVA)和销售(利润)增长率。营运能力是能使企业资产管理逐渐加强的,从而可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增强赢利能力。偿债能力体现的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济实力。抗风险能力指的https://cadforex.com/licai/47040.html
3.「财务预算」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有哪些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4个方面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是指对企业一定期间的盈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 财务分析的目的 https://www.dongao.com/wdzt/shuiwushi_caiwuyusuan_3190796/
4.企业财务工作核心量化指标在进行股票投资决策时,如何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多个财务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在投资决策中,灰色关联度分析提供了一种基于多目标决策的综合评价方法,特别适用于评估股票的多个财务指标。通过这一分析,投资者能够量化不同财务指标之间的关联程度,从而更全面地评估股票的价值。 https://wenku.csdn.net/answer/7sqojkr33v
5.业绩评价业绩评价指标由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和管理业绩定性评价指标两大体系构成。确定各项具体指标之后,再分别分配以不同的权重,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 (1)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 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依据各项指标的功能作用划分为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其中,基本指标反映企业一定期间财务业绩的主要方面,并得出企业财务业绩https://baike.esnai.com/history.aspx?id=8750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的是()。C. 经营增长指标 D. 人力资源指标 正确答案:D 分享到: 答案解析: 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由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债务风险状况和经营增长状况等四方面的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 统计:共计20人答过,平均正确率65% 问题:进入高顿部落发帖帮助相似https://www.gaodun.com/q/603cxf
7.企业财务绩效定量评价指标计算公式(通用8篇)在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之后, 绩效评价的目标就只有企业的成本这一单一指标, 成本评价考核的基本原理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 把实际成本与其相比较, 找出产生成本差异的原因并加以改善。这种财务指标只是反映企业生产效率信息的成本指标, 这与当时的企业生产环境密切相关, 单一性企业规模较小, 没有能力采用各种指标对企业进行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5dc0lzv3.html
8.应收账款周转率属于财务业绩定量评价中评价企业资产质量基本指标。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财务管理)考试题目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财务业绩定量评价指标的是( )。 A. 获利能力 B. 资产质量指标 C. 经营增长指标 D. 人力资源指标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关于应收账款监控方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公司可以运用应收账款账户余额https://www.shuashuati.com/ti/fb1f49591b6a48e4af79f82ebe130df7.html
9.业绩评价指标体系11篇(全文)目前我国关于业绩指标体系的研究多是在借鉴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我国国情及企业特点进行的本土化演绎。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演进历程有两大主要阶段:传统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创新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传统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又分为四个小阶段:十九世纪初期到二十世纪初期的成本业绩评价时期;二十世纪初期至二十https://www.99xueshu.com/w/ikeydko7ot7z.html
10.使新的指标体系体现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平衡。新业绩指标(3)按照正向指标、反向指标、适度指标划分,经济增加值回报率、客户满意度、员工生产率属于正向指标;存货周转天数属于反向指标;资产负债率属于适度指标。按照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来划分,客户满意度属于定性指标,其他属于定量指标。(4)①财务指标面向过去而不反映未来,不利于评价企业在创造未来价值上的业绩;②财务指标容易被https://m.chinaacc.com/wenda/detail/xt/613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