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光眼患者饮食干预前后饮食控制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饮食指导前,对照组和观察组饮食控制达标率分别为11.5%和1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饮食控制达标率分别为70.8%和93.8%,观察组饮食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饮食指导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患者饮食达标率均明显增高,P<0.01。
3.讨论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饮食控制不理想,突出表现在摄入了高脂、高糖和刺激性物品以及摄入了容易引起口渴的油炸食物导致饮水、汤和饮料过剩,这可能与生活习惯的差异或暴饮暴食有关。由此可见,饮食教育仍然是青光眼患者教育的薄弱环节,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患者多为老年人。文化素质较底,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同时保健意识相对薄弱;另一方面可能与医护人员对青光眼教育的重视不足及宣传不够有关。
【关键词】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饮食护理;临床疗效
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是由于患者长期过度饮酒导致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再生,最终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据统计,我国嗜酒人群日益增多,每天摄入酒精达40g,连续5年便可引发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原发性肝细胞癌、腹水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其中饮食因素引起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则占总死亡率的50%。我院依据文献,对75例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护理,观察饮食护理对患者临床疗效的作用,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5例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7.9±6.7)岁,饮酒史>5年,每日折合含酒精量>40g,患者以肝硬化的各种并发症入院,且以上消化道出血及腹水为多;均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及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病。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临床症状表现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全部患者积极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加强性饮食护理干预,并积极护理个别患者酒精戒断症状,具体方法如下。
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饮食原则为三高一低,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
患者入院时,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情况及并发症情况,与患者制定饮食计划,使饮食计划严谨且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饮食方案确定后应严格执行;向患者宣讲饮食与并发症的关系,讲解饮酒对病症的严重影响,叮嘱严禁饮酒。向患者发放饮食方案手册,使患者可随时翻阅;配合讲座等形式向患者进行健康饮食宣讲活动,并开设专家一对一讲解咨询室,患者可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给予饮食指导;患者住院期间每日观察患者的饮食情况,保证日饮食定时、定量,计算摄入热量情况,患者每日热卡的摄入量在2000千卡左右;针对患者并发症情况给予不同的饮食指导,如腹水患者如腹胀减轻,可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低盐的食物,限制饮水;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患者,避免硬食,给予柔软易消化少渣的食物,禁食带骨带刺食物,禁辛辣食物。如合并肝性脑病则限制蛋白摄入。
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配合相应对症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ALT、AST下降,至正常值1.2倍,TB降至治疗前50%以下;无效:以上改善皆无。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处理数据。P
2结果
随访3个月,本组患者无失访。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性改善(P
3讨论
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是由于长期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由于男性患者好酒成瘾者较多,因此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易发于30~60岁的男性,其发病机制主要是肝脏损伤,免疫系统反应紊乱,胶原代谢紊乱等,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乏力等。
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除临床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外,饮食护理干预可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研究中,对3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护理干预,护理后,其临床疗效较未采用加强性饮食护理干预患者明显要好,且血清AST、ALT、TBIL等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在护理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患者酒精戒断后可能出现心慌、出汗、恶心等症状,还可能出现步态不稳、反应迟钝、末梢神经麻痹等反应,可适当给予药物治疗,并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防止患者出现消极情绪影响护理的进展。
总之,采用加强饮食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信健,杨志余,黄根林等.80例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5(4):42-43.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干预;脑出血急性期;预防便秘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3.145
便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复杂症状,主要表现为粪便干结、排便次数少、排便困难等,对患者心理及生理均产生恶劣影响[1]。而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需绝对卧床静养,机体缺乏正常活动锻炼,肠蠕动次数及程度均减少,甘露醇等药物应用易导致机体水分缺失及水摄入不足,继而引发粪便干结、排便困难。而脑出血并发便秘需患者用力排便易导致腹压、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引起脑疝,影响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2]。本组实验通过对15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实验研究,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预防便秘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筛选2013年7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96例,女54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61.3±5.6)岁,所有患者均采取螺旋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1995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对本组实验完全知情同意;为原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患者无精神疾病病史或智力障碍情况。排除标准:恶性肿瘤或复发性脑出血患者;心脑血管支架患者;已发生脑死亡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评价标准[3]粪便无干结、湿润且1次/1~2d记为无便秘;轻度便秘为1次/2~3d;中度便秘为1次/4~5d;重度便秘为1次/6~9d;严重便秘为>10d未排便患者。
1.4统计学方法采用IBM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根据患者排便次数判断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观察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便秘是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出血患者由于康复需要需绝对卧床休养,同时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治疗因素的作用可直接导致便秘的发生,由于排便困难易导致患者腹压升高、血压升高,因此便秘将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康复治疗产生不良影响,可加重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水平,增高脑出血二次出血或脑疝的发病机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4]。
综上所述,针对脑出血急性发作期患者在基础护理上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降低其便秘的发生率,对维持颅内压正常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6]。
参考文献
[1]欧阳惠芳,陈刘珍,梁锦笑.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2):28-29.
[2]顾彩萍.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便秘及脑水肿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9):129-130.
[3]金玉花.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便秘的影响.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2):7156-7157.
[4]高萍.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并发症的影响.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223-224.
[5]蔡云.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预防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便秘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6):2717-2718.
[关键词]循证护理;儿童糖尿病;常规护理
儿童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多发的疾病[1]。为此,该院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接受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儿实施不同的护理,以此观察糖尿病患儿护理后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照组糖尿病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常规护理为入院护理、饮食护理、病情护理等。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糖尿病患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循证护理。
①问题分析:由护士自主建立循证小组,与患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儿的基本情况,找出常规护理方案中的不足,利用最适宜护理研究依据、临床经验与患儿的基本情况,根据科学实证和理论经验来分析常规护理方案中的不足。
③评价证据:通过自评方式监测循证护理方案的效果,找出循证护理方案中所存在的不足,对循证护理方案中的实用性、真实性、可靠性进行总结实施经验和评价,重新制定循证护理方案。
⑤运动护理: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制定运动方案,每日护士应陪同患儿以及患儿家属进行跑楼梯、散步、慢走等运动。
⑥饮食护理:给予患儿健康饮食指导,告知患儿多食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低糖、高蛋白和低脂等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并告知患儿吞咽食物时注意不要强制吞下,限制患儿糖份摄入,每日食糖量为6g。
⑦心理护理:由于患儿会存在较多的负面情绪,护士应主动与患儿沟通,通过给予患儿讲故事和做游戏,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鼓励患儿表达自身的感受,及时缓解其心理压力,可通过培养患儿多种兴趣爱好,确保患儿的心理健康。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糖尿病患儿护理后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两组糖尿病患儿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n(%)表示,行χ2检验。
2.1对比血糖控制情况
护理前,观察组糖尿病患儿血糖控制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结果显示,观察组糖尿病患儿在血糖控制情况的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比不良事件发生率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糖尿病患儿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中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该院研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糖尿病患儿在血糖控制情况的比较中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儿,并且观察组糖尿病患儿在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中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儿。
综上所述,给予糖尿病患儿采用循证护理措施,不仅能够改善患儿血糖控制情况,还能减少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古建平,付晓荣,卫海燕,等.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治疗儿童糖尿病的疗效及护理风险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8):2864-2866.
[2]刘维维,杨铁花.从糖尿病儿童到成人过渡期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70-474.
[3]古建平,付晓荣,卫海燕,等.护理干预对1型糖尿病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70-3471.
[4]陆群,孙海峰,姚孝娟,等.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6):43-46.
关键词:2型糖尿病;饮食管理;延续性
我院为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延续性管理效果,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持续的、分阶段延续性的饮食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WHO诊断标准;2)在我科住院治疗已出院;3)在本地居住在今后1年内不会离开居住地;4)自己或在照顾人员的协助下能完成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心脑肾等病变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2)排除伴有多脏器衰竭症状的患者;3)排除伴有精神异常症状的患者。
1.3方法
通过糖尿病病饮食知识调查表、糖尿病自我管理量表等对患者饮食延续性干预前后(出院前及出院后9-12个月时)各项指标达标率进行对比。
参考文献:
[1]王淑萍.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饮食的连续性护理[J].吉林医学,2013,7(23):187-188.
[2]杨小平,李翔,许樟荣,等.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与代谢控制关系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07):221-223.
[3]从继妍.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连续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天津医科大学,2012,6(03):65-66.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BMI的判定标准(BMI<18.5为过轻体重,18.5≤BMI<23.9为正常体重,24≤BMI<27.9为超重,BMI≥28为肥胖),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一、二、三年级学生自愿参加基础上,选取153人,其中超重男生35人、女生33人,肥胖男生47人、女生40人,年龄19~22岁之间。
1.2研究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变化
从表3可见,通过16周体育锻炼与膳食干预,超重、肥胖男女生体重、BMI、腹部、肩胛皮褶指标均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其中肥胖男女生上臂皮褶指数均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P<0.05)。但干预前后,超重、肥胖男女生身高,超重男生上臂皮褶指标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19~22岁大学生经过青春期生长发育后,其身高生长趋于相对稳定,但体重、皮褶厚度具有可塑性,体育锻炼和饮食营养干预可以使超重肥胖学生身体形态得到控制和改善。
2.2干预前后超重肥胖大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变化
从表4得知,经过16周的干预后,超重女生和肥胖男生的肺活量、超重男生和肥胖女生的50m、超重男女生和肥胖女生的立定跳远、肥胖男女生的坐位体前屈、超重女生仰卧起坐、肥胖男生引体向上、超重女生和肥胖男生的耐力指标均值明显高于干预前,超重男生和肥胖女生的肺活量、超重女生50m、肥胖男生立定跳远、超重女生坐位体前屈、肥胖女生仰卧起坐、超重男生和肥胖女生的耐力指标均值明显低于干预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超重男生的坐位体前屈和引体向上、肥胖男生50m均值干预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体育锻炼与膳食干预可以降低超重肥胖大学生体重、BMI、腹部、上臂、肩胛皮褶等指标均值,控制和改善超重肥胖大学生身体形态。4.1.2多种有氧运动的运动方案有效地提高超重肥胖大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