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婴儿护理常识大全

新生儿组织器官功能发育尚末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力低下,因此,做好新生儿的家庭护理,是促进婴儿健康成长的关键。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新生婴儿的护理常识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哦!)

常识一:

1.心理调摄:新生儿已有视、听、嗅、触等感觉和肌张力活动等表现,不舒服时常以哭泣的办法与外界勾通,吸引父母的注意。因此,父母要将新生儿作为一个会听话的孩子对待,多和他谈话,玩耍,并给予各种感官刺激,如亲吻,抚摸等,使其有安全感,满足感,这样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

2.居室通风:居室应选择朝南向阳的房间,冬天室温最好保持在15℃左右,经常湿式扫地及开门窗通风,并避免太多的人出入,保持居室清洁卫生。

3.加强护理:新生儿用具要专用,衣被、尿布要选择柔软,吸水,透气性好的浅色纯棉布,勤洗勤换,日光下晒干。每日要洗澡更衣,保持皮肤清洁、舒适,洗澡的水温以不烫手背为宜,一般40℃-45℃,环境温度以22℃为宜。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每次洗澡后用2%碘酊消毒脐带残端,直至脐带脱落,干燥无渗液。脐部不宜涂用香粉等,以免异物刺激,导致感染。每次大便后要用清水冲洗臀部,并用纱布吸干,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尿布应放平整,以防红臀发生。若发生红臀,可用5%鞣酸软膏涂擦。保持耳道和耳后清洁,防止泪水用呕吐物流入耳道,引起中耳炎。新生儿眼部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这是由于产道细菌感染所致,可用刺激性小的抗生素眼药水外用,每日2-3次,每次1-2滴。新生儿口腔粘膜娇嫩,易受损伤而感染,故不宜擦洗口腔。

5.适时保暖:新生儿衣被宜轻松柔软,保暖性好,不宜穿很多衣服或包的太紧。睡觉时不能蒙被。洗澡、换衣、换尿布、喂奶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常识二:

一、保温

因为新生儿调节体温的功能差,易受冷引起感冒、肺炎等病,故要保持理想的室温。一般以摄氏20-24摄氏度为宜。早产儿的体重越低,越要注意保暖。可以用热水袋,有条件的可用空调设备取暖。

二、衣着

衣服最好选用柔软的棉绒制品,不应有扣子,边缘平整,宜宽松,没有线头布丝等,以免缠绕婴儿的手足指趾,系带不可过紧,以防勒伤。如果是在箱柜中储藏过的衣被,用前要先取出吹晒,因为樟脑类的药物可引起某些婴儿发生溶血病。

目前不少新生儿都使用一次性尿布,有些孩子皮肤较敏感,可能会引起尿布疹,此时,应换用旧布拆做尿布。新生儿所用物品,包括衣物、食具、被褥、洗涮用具等均应单独清洗和存放。杯碗、奶瓶等应每日蒸煮消毒。

三、皮肤清洁

新生儿皮肤非常薄嫩,要注意清洁卫生。脐带脱落之前,不宜盆浴。可每天用温毛巾擦净颈部、面部和腋下。便后应清洗臀部和会阴,洗后涂少许植物油。

脐带脱落后可以洗澡,如条件允许,冬季每周洗一次,夏季应每日洗澡,应选用无刺激性的浴液和香皂,浴后用软毛巾轻轻擦干。夏季在皮肤皱褶处可涂少许婴儿爽身粉,注意不要直接向颈部撒粉,防止被婴儿吸入气道。

四、母乳卫生

如果喂母乳,首先母亲要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换洗内衣,每次喂奶前应洗手和用温水擦洗乳头和乳房。母亲如患有乙型肝炎、乳腺炎等较严重的急、慢性感染时,应停止哺乳,改为配方奶粉喂养。

五、五官护理

注意鼻孔及外耳道的清洁,但不可随意挖鼻孔及耳道。如有鼻滋闸堵塞鼻孔,可用消毒棉签轻轻擦出。口腔粘膜非常薄嫩,禁忌擦洗口腔。有的新生儿牙龈上可见黄白色小颗粒,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俗称“马牙,属正常生理现象,切勿挑破以防感染。另外,在两侧颊部各有一个隆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有利于吸吮乳汁,亦不可挑破。

六、护理者个人卫生

要勤洗手,这点是最为重要的,护理者,应随时保持接触婴儿的双手及肩臂的清洁,在接触婴儿的喂养用品之前也一定要洗手。手臂上不能佩带任何饰物,如手链、手表等,这些东西会在不经意间损伤婴儿幼嫩的肌肤。

总之,新生婴儿护理是一项需小心而又细致的活。除了以上这些新生婴儿护理知识要点之外,还有保持宝宝居室的室内清洁、预防感染等。

常识三:

(1)环境。

新生儿室内温度应在20—24℃,相对湿度维持在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风吹,以防受凉。

(2)体位。

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取头高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利分泌物的排出。

(3)喂养。

应给患儿足够的热量、营养和水分。如病情危重,可暂停喂奶、喂药,以免呕吐引起窒息。如喂奶时患儿口、鼻周围出现青紫、呛咳,应立即停止,并予吸氧。病情稳定后,喂奶也应少量、多次。

(4)吸氧。

当患儿出现呼吸气促、唇周青紫时应立即吸氧。烦躁不安或鼻腔分泌物多者可用漏斗法给氧,每分钟给氧量1—2升。使用时,漏斗边沿距鼻子1厘米左右。太远,浪费氧气、效果不好;太近,影响气体交换而加重呼吸困难。患儿安静后,可改用鼻导管法间歇吸氧。

(5)吸出痰液。

肺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但新生儿反应低下,不会咳痰,所以要及时吸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吸痰时,应采用口对口或大注射器连接导管吸出痰液,动作要轻,避免刺激。

(6)体温。

新生儿肺炎时体温一般正常。若体温高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用退热药物,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

(7)输液时,每分钟以4~6滴为宜。

以免因速度太快引起肺水肿或心衰而加重病情。输液量不宜多,按每日40~60毫升/千克体重计算。

(8)新生儿反应能力差,肺炎初常无呼吸道症状。

因此,要密切观察其心率、呼吸变化。若有口吐泡沫、面色苍白、唇周青紫,拒喝奶时,说明病情较重,要立即送医院抢救治疗。

全身护理要点摘要

头部头型正常与否、前囟门是否凹陷或凸出、头围大小、颅骨骨缝闭合或隆起等,都是头部正常与否的指标。

嘴巴需注意舌头是残留白色的奶垢小Baby是否有误食其他东西的情形

皮肤胎脂在出生数周之后便会自动褪去,此时需注意保养的功夫。

脐部新生儿脐带约在一周后脱,落需注意保持干燥。

四肢新生儿由于中枢神经尚未发育成熟,常会有四肢抖动的现象。

生殖器官观察男女宝宝生殖器官有无异样平时需勤加清洁。

眼睛观察眼球、视力等眼部周遭的器官;是否有斜视的现象

耳朵耳型是否有歪斜的现象需随时注意听力发展。

呼吸道由于新儿的鼻腔及喉部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常易发出咕咕作响的声音。

肠胃出生时已具备吸吮及吞咽反射,但肠胃的消化系统尚未成熟,只能喂母、牛乳及水。

头部问题

新生儿的头型美观与否及脑部发育是否正常常是许多父母们关心的事项。专家指出,在一般自然产中,有时候宝宝的头部经过产道的挤压,会产生水肿(即是所谓的产瘤);有些宝宝在用真空吸引器助产之下,头骨骨膜下容易形成头血瘤,这些都属正常的现象,通常在出生数天后即会自然消失,不必做任何治疗。

观察宝宝头围的发展也是相当重要的功课。婴幼儿的脑部发育是否正常,可从头围的大小看出端倪。平均而言,出生时头围约35~36公分左右,到一岁时可达46~47公分,我们可由头围的大小发现宝宝是否有大头症、水脑症、小头症等疾病。平时父母们为宝宝量头围的方式为,将卷尺从前额眉间上绕过枕骨突起再绕回前额眉间。

父母亦可从头型看出宝宝是否有颅骨骨缝过早闭合的现象,因为如果颅骨骨缝太早闭合,除了容易造成畸形的头型之外,有时更是一些先天性疾病的警讯,父母需详加注意。

总之,“多看”、“多量”、“多摸”是观察头部是否正常的三大步骤,父母们一方面要看宝宝的头型是否正常前囟门是否凹陷或一方面要量头围是否太大或太小;另一方面要摸新生儿的头部,察看是否有产瘤或头血瘤对稍大的幼儿则要摸摸看前囟门是否太大、太小是否有关闭颅骨骨缝闭合状况如何……等。

新生儿的落发现象也是父母担心的一个部份,刚出生的宝宝头发为柔毛,很少有髓质,在出生后第一个月,头发开始质化渐渐变粗,大约至七个月后趋于稳定,一般而言,父母对新生儿头发的粗细、浓密、颜色深浅并不须特别在意,因为这些外在的表征都会随宝宝的成长而变化,多数的新生儿落发情形也会在周岁之前恢复正常,只有少数的先天性疾病,如发现宝宝的头皮上看不到毛孔、不会出汗,则最好带宝宝至医院诊断。

新生儿皮肤护理

[关键词]皮肤脐带未脱落前,不能洗全身浴,特别注意不要让脐带沾水。可采取分步洗,先洗头、擦干后再分别洗上身和下身。洗澡水温不宜过热,一般在40±3摄氏度,推荐使用婴儿水用温度计比较精确地测量水温。洗澡忌用刺激性肥皂,一般应选用专门的婴儿皂或婴儿浴液。洗完澡后应抹上润肤霜,在头颈、胳肢窝、腿关节、下身和宝宝易出汗部位扑上痱子粉。

新生儿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还不是很适应,所以给宝宝洗澡还要注意动作要快,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衣服,以免受凉。宝宝替换的衣物和尿布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

另外,婴儿排便后应及时清洗臀部。洗后在肛门周围涂植物油(可选用香油,事先加热消毒后放在干净的器皿中备用)、凡士林或鞣酸膏以免臀部因尿、便刺激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疹。新生儿身体各器官及身体功能发育都不健全,刚刚离开妈妈身体的宝宝对外界还有些不适应,襁褓就像妈妈的身体一样,为宝宝提供保护,防止宝宝碰划伤,还给宝宝提供恒温的空间。所以妈妈一定要重视小小的襁褓,细心正确地包裹襁褓。

1、什么是新生儿脐炎

2、为什么会发生脐炎

宝宝会发生脐炎的原因,很大的可能性在于平时护理不周。换句话就是爸爸妈妈在对宝宝进行身体清洁时没有到位,也可能日常生活里面出汗之类的原因导致细菌感染了脐带端,然后就会导致新生儿脐炎。有时候还会是在出生时剪脐带时被感染,从而导致脐炎。脐炎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成长,要是脐带炎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腹腔内膜发炎,细菌也许会进入到血液,引发败血症,非常危险。

3、脐带护理知识

宝宝的脐带护理有两个词很重要,那就是“干净、干燥”换句话就是只要保持在干净和干燥的状况之下,那么就会减少很多的细菌病菌感染的机会,病菌无处可下手的时候,宝宝自然也就不会感染。所以宝宝每天都要注意仔细地洗手,并且最好是用酒精消毒的棉棒给宝宝进行擦试,在清洁卫生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免细菌滋生。爸爸妈妈千万要注意不能用没有清洁的手去解脐带皮和触碰脐带,还有要记住的一点就是在给宝宝洗澡时脐带不要被洗澡水浸到,做到了这些内容以后,细菌基本就不会导致宝宝脐带炎。

4、宝宝脐带炎症状

新生儿头面部、五官的生理特点

1.头面部

面部皮肤与全身皮肤一样十分娇嫩,其上覆以多少不等的灰白色胎脂,以后逐渐吸收。胎脂吸收后,由于表皮薄,皮肤富于血管而呈浅红色。多数新生儿在生后2~3天可出现黄疸,约在生后10~14天消退。

2.五官

眼睛:眼睑处可见到微小的出血点,此时新生儿的眼发育尚不成熟,有一个生理性远视过程。大部分新生儿眼运动不协调,常有生理性斜视,一般在2~4周时消失,故不能在婴儿床上方挂固定的玩具,否则就会有内斜(俗称对眼)的可能。

鼻:鼻尖部可见到粟粒疹,鼻腔较狭窄,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而发生鼻塞现象。

嘴:口腔内牙龈和硬腭上有小白点,俗称“马牙”,属正常现象,一般在生后2~3周逐渐消失。

耳:耳软骨发育良好,已形成耳廓。出生2~7天后开始有听觉,2~4周时能较专注地听外界声音。

脸及面部的一般护理与清洁

准备用物:婴儿专用脸盆一个(内置半盆温水,水温38~43℃)。护理篮内放柔软棉质小毛巾两条、婴儿洗发香波一瓶、消毒棉棒一包、茶壶一把(内置温水)、盛污物的小盘一个、小剪子一把、干净上衣若干。

操作方法:用左臂抱起新生儿,并用左肘部和腰部夹住孩子的臀部和双下肢,左手托住头颈部,用拇指和中指压住婴儿双耳,使耳廓盖住外耳道,防止洗脸水进入耳道引起炎症。右手将一块小毛巾沾湿后略挤一下,先洗双眼。注意小毛巾擦过一只眼后要换一面擦另一只眼,然后将毛巾在水中清洗一下,再擦前额、面颊部及嘴角,拧干毛巾擦干面部。

接着洗头。先将婴儿洗发香波倒少许于手中,轻轻在头上揉洗,注意勿流进眼睛里及耳道内,最后请另一人帮助用小茶壶的温水冲净头发并擦干。接着擦洗颈部、腋下、前臂及手。新生儿双手大多紧紧握拳,如不洗净擦干,掌心皮肤易糜烂。

洗闭换上干净衣服后,将婴儿抱起,用消毒棉棒擦净婴儿鼻腔分泌物及外耳道的水渍。注意动作一定要轻柔,棉棒不可探入鼻腔和耳道深处,只在外围处理一下即可。

由于新生儿皮肤特别娇嫩,其体内免疫机制的建立尚不完善,皮肤稍有破损即可感染,如处理不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因此用毛巾擦体时,一定要轻柔,最好用干毛巾吸干水份。

眼部护理

如不慎将浴液或肥皂水流入婴儿眼内要进行眼部冲洗。

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细颈小茶壶一把,内盛适量温开水,消毒棉棒一包,盛污物小盘一个,接水脸盆一个,0.25%氯霉素眼药水一支。

操作步骤:需两人协同,一人将婴儿抱好,如冲洗左眼则将婴儿头偏向左侧,头下方地上放置脸盆,右手将婴儿左眼上下眼睑分开,另一人将细颈小壶壶嘴离婴儿头部约1~2厘米时,将小壶略倾斜,使水缓缓冲向婴儿眼睛。注意冲时勿将水流入耳道,水温不可过高,冲洗时水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眼部组织。冲洗完毕用消毒棉棒吸净眼周水渍。需要时如法冲洗对侧眼睛,冲毕双眼各滴0.25%氯霉素眼药水1~2滴。

新生儿如患眼角膜炎时,则需按时点眼药。

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消毒棉棒一包,小毛巾一块,眼药水利福平或0.25%氯霉素、盛污物小盘一个。

操作步骤:操作者先冲洗双手,将小毛巾放于患眼外侧,用左手拇指、食指轻轻分开婴儿的上下眼睑,右手持药瓶至离眼2厘米处时滴药1~2滴后放开手,用消毒棉棒轻擦眼周药液。如双眼发炎,则先滴患病较轻的眼睛。

注意,用药前先将药瓶对着光线仔细观察,如有絮状物或药液混浊均不可用。药液用完放置冰箱中冷藏。如系利福平,开瓶使用24小时后即不可再用。滴药时勿使药液流入同侧耳道。

鼻部护理:

新生婴儿鼻粘膜柔软而富有血管,遇到轻微刺激就容易充血、水肿,使原来较狭窄的鼻腔更加狭窄而致呼吸不畅,烦躁不安。另外,鼻腔分泌物也是造成新生儿鼻堵的重要原因。

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消毒棉棒一包,清水一碗。

操作步骤:清理鼻腔分泌物时,切勿用镊子强力夹出,要先软化鼻痂,用棉棒沾清水往鼻腔内各滴1~2滴,或用母乳、牛奶滴入亦可,经1~2分钟待鼻痂软化后再用干棉棒将其拔出,或用软物刺激鼻粘膜引起喷嚏,鼻腔的分泌物即可随之排除,从而使新生儿鼻腔通畅。

耳部护理:

足月新生儿耳壳已完全成型,但外耳道相对较狭窄,一旦污水流入耳道深处,极易引起发炎,严重者可致外耳道疖肿。由于新生儿的骨骼未发育完全,外耳道几乎是一条缝隙,发生炎症后,对神经的压迫和刺激也很重,所以疼痛就较剧烈,新生儿就表现为哭闹不安,夜间也难安睡,抱哄均无效。总之,如果新生儿常常哭闹不安,外耳道的炎症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无论是给新生儿洗头、洗澡或滴眼药时,一定注意勿使污水、药液等流入耳道深处。一旦发生外耳道炎症时,应及时去医院就医,按时服药、滴药,局部热敷,只要治疗得当,此症愈后良好。

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所需药水,消毒棉棒1包、盛污物小盘一个,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一瓶。

操作步骤:操作者洗手后,将新生儿侧卧,患耳朝上,用无菌棉棒轻擦外耳道分泌物,必需时用生理盐水或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左手牵引耳壳,右手以滴瓶或滴管将药液滴入耳道后壁3~5滴,轻压耳屏,使药液沿耳道壁缓缓流入耳内,婴儿保持原位5分钟左右。注意滴耳药的温度应接近体温,(37.7℃为宜),以免刺激迷路神经引起眩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注意滴药时一手拉住耳壳向后下方牵引,使外耳道成垂直方向,使药液顺利进入外耳道深部。

口腔护理:

正常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需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皮肤粘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做口腔护理。

准备用物:护理篮内放治疗碗一个,内放生理盐水浸泡的大棉球6个,消毒液体石蜡油1瓶,或煮沸过的食用植物油也可以,小镊子1把,棉棒1包,小茶壶1个(内放温水),小毛巾两块。

操作步骤:做口腔护理前,先洗净双手,将新生儿侧卧,用毛巾围在颏下及枕上,防止沾湿衣服及枕头。用镊子夹住盐水棉球1个,先擦两颊内部及齿龈外面,再擦齿龈内面及舌部,每擦一个部位,至少更换一个棉球。注意勿触及咽部,以免引起恶心。擦洗之后用毛巾擦净面部及嘴角,口唇干燥者涂以石蜡油或食用植物油,口腔内根据需要涂药。注意做口腔护理时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洁卫生,经过消毒方可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过多,防止婴儿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时动作要轻,棉球要夹紧,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另外前文中说到新生儿口腔内长“马牙”,“马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胎儿在6周时,就形成了牙的原始组织,叫牙板,而牙胚则是在牙板上形成的,以后牙胚脱离牙板生长牙齿,断离的牙板被吸收而消失,有时这些断离的牙板形成一些上皮细胞团,其中央角化成上皮珠,有些上皮珠长期留在颌骨内,有的被排出而出现在牙床黏膜上,即为“马牙”,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一般不需做任何处理,随牙齿的生长发育,“马牙”或被吸收或自动脱落。

“马牙”切忌用未消毒的物品去处理,曾经有一位老奶奶看孙子长了“马牙”,用布蘸水去擦,结果擦破造成口腔糜烂,高烧不退,后经医院抢救才转危为安,妈妈们切勿重蹈覆辙,尤其要说服家中老人正确对待“马牙”问题。

口腔护理注意需知

做上述处置时动作务必要轻,因新生儿皮肤稚嫩,稍有不慎致皮肤破溃,可引发全身感染。祖国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现,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水煎拭口并少许内服,具有良好的清洁作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皮肤黏膜和胃肠道感染。如黄连煎水拭口并内服少许;银花甘草液拭口,并内服少许黄连煎汁,以清脏腑之毒,防止胎毒遗患。

新生儿时期,由于哺乳或溢奶的缘故,小儿的口颊内或舌上常有残留的奶块。有些家长喜欢用纱布蘸水去擦,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稍不留意,粗糙的纱布就会损伤小孩稚嫩的口腔黏膜,严重者会引起口腔感染甚至败血症。遇有这种情况时,可给小儿喝少许温开水,奶块即可被冲去。

假如发现小孩口腔有一些白色类似奶块的膜状物,用上述方法又冲不去,且小孩烦躁,吃奶时哭闹,口气热,流涎,甚至有低热等症状,这有可能是被霉菌感染而引发的鹅口疮。遇有这种情况时,也千万别用纱布擦,可用棉签蘸龙胆紫涂口,每日1~2次;也可将制霉菌素药片压成粉末状,用白开水化为乳悬液涂口,每日5~6次;还可用野蔷薇花、鲜藿香、鲜竹叶等适量煎水涂口,每日3~4次,均可很快奏儿。

涂口时应注意不要在喂奶后立即进行,以免引起小孩恶心呕吐。

1、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爽

勤给宝宝换尿布,以防止大便、尿液污染脐部。注意不要让尿布覆盖住脐部,让它处在脐带残端下面为宜,或购买专门为新生宝宝设计的带有槽口、能把肚脐露出来的尿不湿。这样可以让脐带残端暴露在空气中,而不是浸在宝宝的尿液里。

给宝宝洗澡时,只要注意不要让其肚脐碰到水。因为洗澡可以让宝宝感觉比较清爽,对宝宝来说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尤其是在比较炎热的夏天。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滴溅到了宝宝的肚脐上,要立即把水擦干净。

为宝宝创造一个洁净的居住环境,所用的床上物品、宝宝的内裤、毛巾以及宝宝尿布等,应经常晾晒,以抗菌织物做成的为最好。

宝宝应该穿着宽松纯棉的衣服,这样比较透气,肚脐会干得快一些。尤其是夏天,新生儿也不需要过分的里外包裹。

晚上睡觉时也不要给宝宝盖得过厚,一旦发现肚脐有潮湿状况,应立即用棉布轻轻吸干。

2、消毒不得马虎

用75%的酒精棉签擦拭脐部时要细心。把宝宝放在床上,左手暴露宝宝的脐孔,右手用蘸有酒精的医用棉签成螺旋形慢慢地进行消毒,把脐孔里的一些分泌物等脏东西彻底擦干净。

棉签不可二次使用。消毒时要甩掉棉签上多余的酒精,转着棉签从宝宝肚脐孔里自内向外进行消毒。消毒一遍后,换一根棉签,重复以上动作。最后,再换根棉签消毒肚脐周围的皮肤。有些妈妈为了节省棉签或怕麻烦,一次消毒只用一根棉签,这样更容易引发细菌感染!

每次洗过澡后或被宝宝大小便不小心弄脏了脐部时,都要进行消毒。

如果没有感染情况,消毒10天就可以了。然后等待它自行脱落。

1)新生儿洗澡后涂用爽身粉时应注意不要落到脐部,因为这样不利于脐部的正常呼吸,而且有感染的危险。并且长期刺激会形成慢性脐炎。

2)如果宝宝的脐带残留变成干黑色,就表明脐带快脱落了。可以用浓度稍高的酒精(95%)轻轻擦洗“干黑色”处,有助于脐带尽早脱落。脐带残端脱落时,可能会在尿不湿或尿布上发现一点血迹,这是正常的。在自然脱落之前,千万不要急着扯掉脐带残端,哪怕它好像只是连着那么一点点了。更不能盲目地去剪断。

护理要点

1、可用医用棉签蘸75%的酒精把脓液轻轻擦干净,然后再换根棉签把酒精从脐根部开始,慢慢向外擦拭脐部周围皮肤,不要来回乱擦,以免加重感染。

2、每天可多擦几次,并注意观察“流脓”的情况。

3、切记不要用龙胆紫涂在脐部流脓处,因为这不但会影响对脐部状况的观察,而且还会使脐部表面结痂,阻碍脓液的排出,使症状更加严重。

母乳

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应该及时让宝宝吃上母亲的初乳。一般情况下,若分娩的母亲、宝宝一切正常,0.5~2小时就可以开奶。

1~3天的`宝宝,按需哺乳,每次喂10~15分钟(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4~14天的宝宝,每4小时喂奶一次,每次喂15~20分钟,每次喂30~90毫升(要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则,根据个体差异而定)。

洗脸

1、用婴幼儿专用的小脸盆盛好凉开水或温水,放入小方毛巾或清洁纱布。

2、洗眼:妈妈用左手将宝宝的头部掌握住,使他不要左右转动;右手拿起浸湿后的小方毛巾拧干,洗眼睛的方向要由内向外,由鼻外侧、眼内侧开始擦洗眼睛,因为泪管位于内眼角,这样可以避免污物进入泪管的机会。洗好一只眼后要更换一次干净的湿毛巾,用同样方法揩洗另一侧眼部。

3、洗耳:用湿毛巾擦洗宝宝的耳朵外部及耳后,然后用干毛巾揩干。清洁时注意不要让水滴入外耳道。更不要去掏耳垢,以防引起感染。

4、洗鼻:可以用消毒棉签沾一下温开水,将堵塞在鼻腔内的鼻涕物拭出,有利于呼吸畅通。

5、最后用干净的湿毛巾擦洗宝宝的额部、两颊、口与鼻的周围、下颌,再擦洗颈部前后。

在给宝宝做清洗工作以前,妈妈首先要洗干净自己的双手。宝宝6个月以前,给他洗眼部、耳朵及脸的水需煮沸过的温开水或凉开水。在清洗鼻子或耳朵时,只要清洁你看得见的地方,擦去看得见的粘液或耳垢,不要试着去清洁其里面。如果去清洁耳朵或鼻子的里面,可能反而会把脏东西送入里面。

不宜母乳

一、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新生儿是绝对不能吃母乳的。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其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不能使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而造成苯丙氨酸在体内的堆积,严重的可干扰脑组织代谢,造成功能障碍,容易导致智能障碍。虽然母乳中苯丙氨酸的含量较牛奶明显为低,但这些婴儿还是最好不吃母乳或仅吃少量母乳为宜,平时应摄入不含苯丙氨酸的特制奶粉。

二、乳糖不耐受综合症

乳糖不耐受综合症,是指新生儿体内乳糖酶的缺乏导致乳糖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乳糖代谢不完全的产物是一些有毒的物质,这些物质聚集在体内,就会影响神经中枢的发育,造成婴儿智力低下、白内障等。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症吃了母乳或者牛乳后会出现腹泻、严重呕吐等表现。长期的腹泻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婴儿的生长发育,还会造成新生儿免疫力下降。一旦怀疑宝宝患有乳糖不耐受综合症后,就要停止喂奶类食品,改用大豆制品喂养婴儿宝宝。

三、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宝宝在吃母乳时会有黄疸出现的现象。这时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一般四十八小时左右,就可恢复母乳喂养。如果恢复母乳喂养后,发现宝宝黄疸再次加重,可先再停喂一两天,然后再进行母乳喂养。一般情况下,经过两三次这样的过程,宝宝就不会因为吃母乳而出现黄疸了,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宝宝一直有这种现象的加,就最好停止母乳喂养。

四、氨基酸代谢异常

氨基酸代谢异常会影响到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容易影响到宝宝智力的发育。有研究显示,在严重智力低下的病人中,大约有百分之十的人的病因与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氨基酸代谢异常的总发病率在万分之一到五千分之一之间。由于氨基酸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有很多种,苯酮尿症就是其中之一。

第1次体检

出生后第42天

检查项目有:

视力:能注视较大的物体,双眼很容易追随手电筒光单方向运动。

肢体:其小胳膊、小腿总是喜欢呈屈曲状态,两只小手握着拳。

生殖器:男婴的睾丸应降入阴囊。

第2次体检

(宝宝4个月时)

动作发育:能支撑住自己的头部,俯卧时,能把头抬起并和肩胛成90度。扶立时两腿能支撑身体。

视力:双眼可追随运动的笔杆,而且头部亦随之转动。

听力:听到声音时,会表现出注意倾听的表情,人们跟他谈话时会试图转向谈话者。

口腔:此时孩子的唾液腺正在发育,经常有口水流出嘴外。

血液:4个月的孩子从母体带来的微量元素铁已经消耗掉,如果日常食物不注意铁的摄入,就容易出现贫血,要给孩子多吃蛋黄、猪肝汤、肝泥等含铁丰富的食品。但不能服用铁剂药物。

第3次体检

(宝宝6个月时)

动作发育:会翻身,已经会坐,但还坐不太稳。会伸手拿自己想要的东西,并塞入自己口中。

视力:身体能随头和眼转动,对鲜艳的目标和玩具,可注视约半分钟。

牙齿:6个月的孩子有些可能长了2颗牙,有些还没长牙,要多给孩子一些稍硬的固体食物,如面包干、饼干等练练咀嚼,磨磨牙床,促进牙齿生长。由于出牙的刺激,唾液分泌增多,流口水的现象会继续并加重,有些孩子会出现咬奶头现象。

血液:6个月之后,由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尽,若补充不及时,就易发生贫血。须分析贫血的原因,是饮食原因还是疾病造成的`。尽早纠正贫血。在家时,注意观察孩子面色、口唇、皮肤粘膜是否苍白,如是,应考虑到贫血,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第4次体检

(宝宝9个月时)

动作发育:能够坐得很稳,能由卧位坐起而后再躺下,能够灵活地前后爬,扶着栏杆能站立。双手会灵活地敲积木。拇指和食指能协调地拿起小东西。

视力:能注视画面上单一的线条。视力约0.1。

骨骼:每天让孩子外出坚持户外活动,接受紫外线照射,促使皮肤制造维生素D,同时还应继续服用钙片和维生素AD滴丸。

前言

旧的传统观念认为新生儿不能抱,抱了易形成抱癖,对大人和小孩都没什么好处,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新观点是新生儿应该抱。经常抱着的孩子体形会变得优美,这也是婴儿的运动之一。婴儿的啼哭多是由于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引起的,有时是一种正常的运动,不是因为不抱而哭。

整日躺着的婴儿,对父母是方便的,但不利于婴儿的生长和发育。

有孩子的出生以后,经常抱着,也未曾形成抱癖,而是性格特别好。抱着时表情愉快,不停地咿咿呀呀,因有事顾不上抱时,他自己躺在床上不断地运动四肢,四处张望,口中常“念念有词”,身体发育也显著地超过同龄孩子。这是因为抱着的孩子看到的事物多,躺着的孩子光看天花板、房顶,缺乏神经发育必需的各种丰富的刺激。因此,抱孩子时要同孩子说话、唱歌,用眼睛温柔地注视孩子,轻轻地晃动,这种感情交流,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新生儿的抱法大都采用手托法和腕托法两种:手托法是用左手托住婴儿的背、脖子和头,用右手托住婴儿的屁股和腰部。腕托法是轻轻地将婴儿的头放在左胳膊弯中,左小臂护住婴儿的头部,左腕和左手护背部和腰部,右小臂护婴儿的'腿部,右手护婴儿的屁股和腰部。

异常症状

新生儿疾病初起症状常不典型,且变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应严密观察。因此,对新生儿常见症状应有所了解:

一、腹泻、厌食、肠胀气

因消化系疾病引起,如喂养不当、新生儿流行性腹泻,全身性疾病如感染等。肠胀气应除外畸形、梗阻。

二、烦躁、嗜睡

为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症状,如颅内出血、脑膜炎、其他系统感染及败血症等。

三、发热与体温不升一环境温度变化可因环境湿度的变化引起,也可因衣被过暖或室温较低造成。

二脱水热因脱水所致体温升高,给足够水份,体温即下降。

三感染脐部皮肤感染及肺炎等。

四、抽搐

全身性抽搐较少见,常为皮层下发作,表现为阵发性瞬目、眼球转动或震颤及口颊部抽动等。多见于:

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内出血、脑膜炎、核黄疸及脑发育畸形等。

二破伤风常于出生后4~6天出现,伴牙关紧闭、抽搐、角弓反张等。

三代谢紊乱低钙血症,出生后一周内出现烦躁不安、惊跳、震颤、屏气、喉痉挛以至惊厥;低血糖,多见于早产儿、小样儿、过期产儿、母亲患有糖尿病等,于出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出现震颤、阵发性紫绀、反应迟钝、厌食、哭声弱及体温不升等。

五、呼吸暂停

首先考虑为颅内出血及脑膜炎等,其次可因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所致,特别是早产儿,呼吸肌力量较弱,呼吸不规则,可出现紫绀。

六、呕血、便血

可因产时吞入产道内血液,或因为母亲乳头皲裂出血与奶一并吸入,另应检查婴儿口鼻有无出血。有时则因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可于生后2~3天出血,以消化道多见。败血症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红臀护理

一旦发生新生儿臀红,在治疗的同时要做好臀部的护理,这样才有利于臀红的尽快恢复。

首先,要注意保持臀部干燥,发现尿布湿后要及时更换。新生儿的尿布要选用细软、吸水性强的旧棉布或棉织品,如旧被单、棉毛衣裤等制作,这不仅柔软,不损伤新生儿的皮肤,而且透气性好,新生儿会感到很舒适。尿布外面不能包裹塑料布,因密闭不利湿热散发,极易发生或加重臀红。如为防止尿布浸湿被褥,尿布下面可垫以小棉垫或小布垫。

其次,要注意尿布的清洁卫生。换下来的尿布一定要清洗干净。如尿布上有污物时,需选用碱性小的肥皂或洗衣粉清洗,然后要用清水多洗几遍,要将碱性痕迹完全去掉,否则刺激臀部皮肤。清洗完后要将尿布用开水烫一下,拧干后放在阳光下晾晒干,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此外,每次大便后,要用清水洗净臀部,保持局部的清洁。当皮肤发红,特别是破溃时,不要用肥皂清洗,以避免刺激局部。

臀红的治疗,局部可涂鞣酸软膏;如皮肤破溃流水,可涂氧化锌油,以帮助吸收并促进上皮生长。只要在治疗的同时注意护理好臀部的皮肤,臀红很快就会好转。

头部处理

1、头发稀疏

不少宝宝的头发生长缓慢,几乎不长头发;有些宝宝头发稀疏,又少又软。还有的宝宝后脑勺骨头突凸出的地方甚至掉了一圈头发。宝宝这样子是不是哪里有问题?是不是缺乏什么营养呢?看到宝宝这个样子,一连串的问题开始使新手爸妈们产生了困扰。其实,爸爸妈妈们不必过度担心,这些现象大多数时候是正常的。宝宝发量的多少,跟出生时胎毛的脱落程度有关。如果脱毛脱落较少,出生时宝宝的头发就会显得比较多,看起来生长缓慢。刚出生的宝宝正处于胎毛更换期,头发生长得缓慢也是正常的,后脑勺与枕头摩擦较多的缘故。

宝宝缺钙也会引起脱发。所以,如果宝宝不只是因为睡觉发生后脑勺脱发的话,就要带宝宝去看医生了。

2、头发黄、开叉

宝宝头发的颜色和很多因素有关。没掉完的胎毛看起来比较黄一些。如果抚摸头发发黄,也会影响到宝宝。此外,电吹风也会造成宝宝的头发发黄、分叉。宝宝发质脆弱,经受不起电吹风的猛烈刺激;经常用电吹风为宝宝吹头发的话,极易使宝宝的头发变得发黄、干枯、分叉。所以,宝宝洗头后,妈妈最好用柔软、干燥的毛巾为宝宝擦干头发,不要用电吹风吹干。

如果宝宝贫血,头发也会发黄、干枯、缺少光泽。贫血的宝宝多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

3、头型不正

扁长头:新出生的宝宝头部呈扁长状,许多父母为此十分担心,其实没有必要。宝宝的扁长头是由于出生过程中的挤压造成的,一般一两周就正常了。

头部偏斜:宝宝一个月左右的时候,有人会发现宝宝躺着时脸总是朝向一个方向。再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宝宝的头不圆,朝哪侧睡得多哪侧的头就比较扁,妈妈总会因此受到批评:总让孩子向一侧躺,头都压平了吧。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从出生到一个月左右是宝宝的头部生长最快的时期,而头骨在这时候的生长速度并不完全是左右对称的,不完全是因为外力压迫,内部力量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爸爸妈妈们对宝宝头部的形状不要太过担心,基本上每一个宝宝都会出现头部偏斜的情况,一般在周岁过后这种偏斜就会变得不明显,不必担心会有个“蜡笔小新”样的宝宝。

4、枕部扁平

枕部扁平一般在3个月左右显现出来,5~6个月时表现得最明显。有的父母担心这会影响大脑发育,其实没有必要。一般来说,头型和宝宝的大脑内部功能是没有关系的。长到3~4岁的时候,枕部扁平一般就不明显了。但是,如果父亲的枕部也很扁平,宝宝的枕部扁平就有可能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就可能持续终生。

选择合适的睡姿是矫正宝宝头型的主要方法。爸爸妈妈要注意,千万不要让宝宝只以某一种姿势入睡。一旦一种姿势被宝宝形成习惯,要想纠正就十分困难了。宝宝习惯面向妈妈睡觉,也喜欢对着灯睡。根据这个特性,妈妈要时常调换宝宝的睡觉位置。妈妈可以经常和宝宝互换位置,还可以将灯的位置做一下变换。有的宝宝颧骨较高,如果俯卧,以后颧骨会更高,这是就要使宝宝左右侧着睡。

5、安全事项

放缓冲垫在床头

这样既可以保护宝宝的头部,又可以挡风。注意不要用枕头、毛毯等代替专用的床围,如果这些东西放不稳,会倒下来压住宝宝。

仰睡或侧睡

4个月以内的宝宝最安全的睡姿是仰卧位,这样宝宝不容易窒息,也不会重复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如果宝宝经常吐奶,要让他侧卧,以免吐出的奶堵住口鼻引起窒息,或经鼻腔进入呼吸道引起吸入性肺炎。

喝奶的安全

无论你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有一些安全问题需要注意:

热奶不要用微波炉

给宝宝热奶,最好是用热水浸泡或者用专门的暖奶器来加热,尽量不用微波炉加热。因为微波是通过使食物分子激化而产热的,瓶子并不烫,不好把握奶温。而且微波炉加热不均匀,很可能瓶口部分的温度与瓶子中央的温度不同。食道黏膜比皮肤更柔嫩,45℃左右就足以引起烫伤。

食道烫伤会引起疤痕收缩,使食道变狭窄,吞咽困难,宝宝就会拒绝喝奶。而且咽部是发音的部位,受到损伤还会影响到语言的发育。

新生的宝宝可爱却娇嫩,容易发生不适,年轻的父母们应该多了解一些新生儿常见疾病的知识,从而在宝宝患病时从容应付。

黄疸

便秘

新生儿每天应该有四至五次大便,但新生儿如吃母乳或特别配制的奶粉,可能次数会略少,要注意大便的形状,正常大便应是软性的。便秘是指没有大便,或次数忽然减少很多。同时,大便变得很硬,排便时困难,以致婴儿哭啼。这时不妨先给些果汁或者把奶调得稀些,如果便秘情况不改善,应该带婴儿去看医生。灌肠次数太多是危险的,会让婴儿养成依赖性,非要灌肠才排便,所以这方面还是听医生的指示去做较安全。

吐奶

吐奶(吞风造成的吐奶),新生儿吃完奶后,常常会吐出一些奶,他并不是生病,只是在吸奶时连带吸入了空气,在吃完奶后把空气吐出来,使得奶也跟着吐出。预防方法是,不要让宝宝吸奶吸得太快,而且在吃奶后中途让宝宝有机会排出胃内的空气。当他吃完奶后,不要马上将他放回小床,而应该抱起他,让他把头伏在你的肩或膝上一会儿,轻轻由下向上抚扫他的背部,使空气排出。(应可听到明显的打嗝声)。如果发现大量呕吐,下次到诊所时应请教医生。

呕吐

当婴儿吃得过量,可能将部份或全部的奶都吐出来,这是无碍的。如果发生呕吐现象,应立即停止喂奶。每天给他喂几次少量的温开水。若呕吐不止,就该去看医生。注意,生病的婴儿必须在安静的房间休息,同时给以充分的饮料,因为婴儿对缺乏水分特别敏感。

腹泻

腹泻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在天气炎热,或受其它疾病影响时,都会腹泻。如果发现婴儿腹泻及发热,应立即去看医生,不可拖延。腹泻很容易辨认,大便次数忽然增多,而且稀焖和有臭味。在看医生之前,应让婴儿多喝流质(不是食物),如温开水或粥水,让婴儿多饮流质是很重要的,因为婴儿已失去大量水分,这种情形很危险。应注意保持婴儿的`清洁卫生,也要在替婴儿处理完粪便后洗净双手,以防病菌传染。

脐炎

湿疹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遗传倾向。多见于对牛奶过敏的婴儿。人工喂养的婴儿患湿疹的就比母乳喂养儿多。常见的湿疹是以2-3个月的宝宝最严重。主要分布在面部、额部眉毛、耳廓周围,面颊部也有。严重的可蔓延到全身,尤以皮肤皱折处多,如肘窝、腋下等处。初起时为红色的小丘疹,有渗液,最后可结痂、脱屑。反反复复,长期不愈。孩子会感到搔痒难受。

一般不严重的湿疹,可不作特别的治疗,只是要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不要用香皂、浴液等给宝宝洗脸、洗澡,只用清水洗就行了。到了宝宝4个月以后,开始逐步给宝宝添加辅食,减少牛奶的摄入量,直到宝宝完全脱离以牛奶为主食;代之以饭食后,皮肤湿疹常常会不治自愈。全身治疗可口服抗过敏的药物如扑尔敏、维生素C。同时吃一些钙剂,较重的湿疹,可用硼酸水湿敷。患湿疹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对某些食物过敏,如鱼、虾等。

保暖

婴儿居住的房间要阳光充足,室内多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但不要强风直吹),居室的室温应保持在22-24C,相对湿度60%-65%。冬季若室温过低,可使新生儿体温不升,引起寒冷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夏季若室温过高,又易引起失水或发热,因此应注意环境温度,也该注意衣被的厚薄,不可包裹过紧,使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即可。

喂养

正常的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应开始吸吮母亲乳头,不要晚于生后2小时内,因为早开始吸吮可促乳汁分泌;哺喂可以不必强调定时,可根据婴儿的需要喂奶。如果因某些原因无法母乳喂养,可采用配方奶喂养,每4小时喂一次,每次60~90mL,不主张喂糖水,必要时可喂少量白开水。

护理

注意皮肤清洁,脐带脱落前不可将新生儿放入水中洗澡,每天洗澡后可用消毒酒精棉签去除脐部分泌物或血迹,然后涂上脐带消炎粉,要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每天洗澡,少用肥皂,防止擦损,皮肤皱褶处可涂紫草油,不宜用爽身粉。新生儿衣服宜用柔软的棉布制作,要宽松便予穿脱,不宜用带子或橡紧捆绑,以免影响胸廓和肢体的发育。

体位

预防感染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接触新生儿,避免感染,室内要清洁通气,不能有烟味或油味。母亲或护理人员若患感冒,要戴口罩以免传染。此外要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生后第一天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生理现象

⑴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新生儿生后几天由于吃奶少,排出胎粪和小便,又通过呼吸和皮肤蒸发水分,体质量可能短时下降,通俗称为”缩水”,医学上叫”生理性体质量下降,一般只下降出生体质量的6%左右,大多在生后7-10天就能恢复到出生体质量。如果下降很多或恢复得迟,就应请保健人员诊治。

⑵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约75%-85%的新生儿在生后第二天开始皮肤发黄,逐渐加深,在1周左右黄疸最明显,以后慢慢消退,大多在2-3周内黄疸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黄疸出现在生后第一天或3周还不消退,或退后又出现,那就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⑶新生儿乳房肿胀男女新生儿在生后5-7天,可见两侧乳房肿胀,甚至有少许乳汁分泌,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担忧,一般2-3周后会自行消失,不需要处理,更不可挤压,以免引起乳房感染。

⑷新生儿阴道出血女婴在生后5-7天左右,会出现阴道少量出血,称为”假月经”,持续1~2天自行恢复,这是正常生理现象,不必惊慌,也不需要治疗,但应注意会阴部的局部清洁卫生。

⑸新生儿啼哭啼哭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是一种运动,可以促进肺的发育,所以新生儿啼哭不一定是病态。由于出生后对环境不适应,新生儿不分黑夜和白天,往往白天安睡,夜间啼哭,出现夜啼的特殊症状,俗称”夜啼郎”。那么怎么办?只要婴儿吃奶正常,体质量增加,没有其他病症,就不必治疗,可以在白天适当逗醒小儿,不要抱不离手,夜间睡前喂饱,环境安静,即能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长,啼哭症状会日渐好转。当然,如果一直哭啼不止,或伴有其他异常时,就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营养

新生儿每日所需营养:

1、蛋白质:足月儿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2~3克。

2、脂肪:每天总需要量为9~17克/100卡热。母乳中未饱和脂肪酸占51%,其中的75%可被吸收,而牛乳中未饱和脂肪酸仅占34%。亚麻脂酸和花生四烯酸是必需脂肪酸,亚麻脂酸缺乏时出现皮疹和生长迟缓,花生四烯酸则合成前列腺素。

3、氨基酸:8种必需的氨基酸是: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新生儿每天必须足够地摄入这8种氨基酸。

4、热能:足月儿生后第一周,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250~335千焦;生后第二周,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335~420千焦;生后第三周及以上,每日每千克体重约需要420~500千焦。

5、糖:足月儿每天需糖17~34克/100卡热。母乳中的糖全为乳糖,牛乳中的糖,乳糖约占一半。

6、矿物质、宏量元素及微量元素.钠:食盐就是氯化钠,提供人体必需的钠。妈妈喂奶期间不宜吃得太咸,但并不是一点也不需要钠。

钾:乳品中钾能够满足新生儿的需要。氯:氯随钠、钾吸收。钙、磷:母乳中的钙,有50%~70%在新生儿肠道中被吸收;牛乳钙的吸收率仅为20%。因此母乳喂养不易缺钙,牛乳喂养容易缺钙。磷的吸收比较好,不易缺乏。

镁:镁缺乏时影响钙平衡。铁:母乳和牛乳中铁含量都不高,牛乳中的铁不易吸收,因此牛乳喂养更容易缺乏铁。

锌:新生儿期很少缺锌,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发锌不能代表当时的血锌情况。因此,不要以发锌衡量当时的血锌情况,发锌低不能代表血锌也低,应以血锌为准。

7、维生素:健康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很少缺乏维生素,因此不需要额外补充。如果准妈妈妊娠期维生素摄入严重不足,胎盘功能低下并早产,新生儿可能缺乏维生素D、C、E和叶酸、维生素K。维生素K缺乏,可引起新生儿自发出血症或晚发V-K缺乏出血症。尤其是纯母乳喂养儿,发生的概率比较大。因此,常规上给出生后的新生儿肌注V-K11.0毫克,是起预防作用的。

8、核苷酸:核苷酸能促进新生儿免疫因子的活性,让他们抵抗病毒、细菌的作用更强。选择添加生物利用率高、最主要的四种核苷酸且含量高于72mg/L的配方粉来喂养,能够达到母乳喂养儿的表现免疫系统发育,且婴儿腹泻发生率降低25-63%

喂养宜禁

新生儿出生后,很快就要吃东西,如何喂养初生小宝宝是每个新妈妈都提心吊胆的事。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一般医院护士都会教你如何母乳喂养宝宝的。但是回家后,很多细节和突发情况都需要妈妈自己来处理了。本文我们为新妈妈在喂养方面的问题上提个醒,愿能有所帮助。

人工喂养的宜忌

喂奶前宜忌

宜检查奶速

有时瓶盖拧太紧也会影响流速,把奶瓶的盖子略微松开,让空气能够进入瓶内,以补充吸出奶后的空间。如果不这样做,在瓶内便会形成负压,使奶嘴变成扁形,而且孩子吸吮非常费力。

宜用热水加热奶瓶

绝不可把温热的牛奶放在保温瓶中,也不要把温热的`牛奶保存过夜。这两种做法都会促进里面细菌的快速生长。

忌配奶过浓过稀

配制奶粉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奶粉的冲调说明,严格按照注明的比例进行冲调。奶粉过浓会加重宝宝肾脏负担,并可能引起宝宝便秘、小儿消化不良、失水等;过稀则会导致营养不足,影响宝宝的体格发育。

忌奶温过冷过烫

温度要适宜,不宜过热或过冷。过热会破坏奶粉的营养成分,过冷又会使新生儿的肠胃吃不消,所以一般以低于40℃(大人一口可以喝下去的水温)为宜。妈妈可将调好的奶液滴几滴在自己手腕内侧或手背,以不烫手为合适。

TIPS:

调制奶粉小诀窍:

先将凉、沸水调制成温水,再加配方奶粉,用力将奶粉摇匀或用奶粉搅拌棒搅匀,直至没有奶块。

冬季呵护

温度

室内温度应该保持在25℃左右为宜。如果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出现发烧现象,此时应及时给婴儿补充水分。如果室温达不到20℃,可能会使新生儿出现鼻子发堵现象。室温过低对新生儿的健康是不利的,此时应该设法使室内温度升高,并把暖水袋放在宝宝的棉被(或睡袋)外面,不要紧挨着宝宝,让小环境暖和起来就可以了。

衣着

一般来说,上述室温条件下,宝宝穿着薄薄的棉衣,内有一件细薄的小棉衫即可,不必再添加毛衣等衣物。盖被子(或包裹着)都不要太紧太严,要宽松、适当。

洗澡

皮肤

新生儿皮肤娇嫩,尤其皱褶部位容易出现糜烂、炎症,所以不能马虎。就算不能洗澡,也应该给婴儿分上半身、下半身地擦身;特别是用尿不湿的婴儿,要及时洗屁股。

通风

冬季,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不要把母亲和婴儿居住的房间搞得“密不透风”。新鲜的空气对母亲和新生儿是很重要的。每天应定时开窗,只要避免对流风即可。否则,小环境的空气污浊对母婴健康不利。还有一点相当重要,烟雾(如爸爸的香烟等)不要污染室内,否则容易引起新生儿呼吸道疾病。

冬天是呼吸道感染等各种疾病的多发时期,而母乳中含有的抗体能帮助婴儿减少生病的可能。有条件的妈妈,一定要坚持给宝宝哺喂母乳。

穿衣

量体选衣篇

尽量选棉质或丝绸

婴儿由于皮肤娇嫩,所以在衣服的选择上尤需注意。而且夏季的衣服都是贴身穿的衣服,所以要柔软、凉爽、透气、吸汗,又能保护皮肤,因此最好是选棉质、丝绸布料的衣服。

化纤类的布料虽然好洗易干,色彩鲜艳,但是不透气,并且对婴儿的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尤其是对于过敏体质的婴幼儿,更容易引起过敏。

衣服宜大不宜小

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服装宜大不宜小。衣服小,会使婴幼儿不舒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另外,选择松紧带的衣服时,松紧带不要太紧,因为松紧带会压迫胸部和腰部,导致孩子胸廓变形。总的来说,衣服要选择方便脱换、式样简单的。

衣服做工要精细

谢庆玲说,因为宝宝的皮肤很娇嫩,稍一有摩擦就会有红红的痕迹。加上宝宝爱动,长期的摩擦很容易使宝宝皮肤破损,容易感染细菌。所以宝宝的衣服,尤其是夏天穿的以及内衣,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做工精细的。做工讲究的宝宝衣服,一般会将标签缝在衣服外面,避免刺激宝宝的皮肤,而针线也特别小,线头在外。

另外,给宝宝买了件新衣服后,在给宝宝穿之前,要先仔细检查一下,用剪刀剪去多余的线头等,以免摩擦宝宝皮肤。还要检查衣物的拉链,接缝等处缝制是否平整,以免磨伤宝宝皮肤。

穿衣解带篇

多穿短袖短裤

很多妈妈们在给宝宝穿衣服时,坚持“宜多不宜少”的原则,生怕宝宝着凉。在炎热季节,女孩最好穿无袖的连衣裙,男孩最好穿短袖或背心,下身建议穿短裤,背带短裤也可。

小孩身体娇嫩,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很多妈妈担心小孩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和胃肠道方面的疾病。陈少科说,只要保证衣服能够遮住胸口和腹部,就能保证小孩不受凉。

根据环境增减衣服

炎热夏季,很多人都希望待在空调房里,婴幼儿也一样。但是陈少科提醒家长,如果有宝宝同在室内的话,空调的温度最好调在26℃~28℃,而且尽量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不要老是变化气温,避免小孩着凉。如果临时有事,必须带宝宝外出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比较大,所以应注意增减衣服。

那么怎样才知道宝宝穿的衣服是多还是少呢?陈少科提供了两个方法,一是摸鼻尖,二是摸四肢。只要鼻尖和四肢摸上去不凉,就表明穿着合适。

应勤换衣物

夏季,小孩出汗多,身体和衣服上充满汗渍。因此,宝宝衣物、被单和枕巾要勤洗勤换,只要被汗渍弄脏了,就应该换掉,避免因此而患皮炎等皮肤性疾病。另外,很多宝宝容易流口水,因此也要多注意勤换衣服。

THE END
1.根据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快跑搜题,海量国家开放大学和大学考试复习和大学网课题库。下面是我们为您分享的一道[单选题]:根据0~6月龄婴儿喂养指南,下列要求不正确的是()。考试题目的答案,如果您在复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只需关注快跑搜题公众号,发送您的问题,我们就会立即为您提供详尽的答案。 https://www.zhaoxuexiao.net/tiku/91469.html
2.2024年公共营养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11月29日解析:重量保留因子(WRF)反映了烹调过程中,食物总质量的变化(水分、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一般计算公式为:WRF%=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100%。 多选题 1、蛋白质营养评价的方法包括()。 A:蛋白质生物价 B:氨基酸评分模式 C:蛋白质功效比值 D:氨基酸评分 E:蛋白质净利用率 答案:https://www.jutiku.cn/articles/237880_845.html
3.每日一练:母乳与牛乳相比,对母乳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单选题)母乳与牛乳相比,对母乳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A.乳糖含量高 B.铁吸收率高 C.钙磷比例适宜 D.含饱和脂肪酸较多 E.含白蛋白多,酪蛋白少 聪明的小伙伴们想必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了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无需下载app,打开医生站网页版即可查看答案及习题解析~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OHS4GG0514AD45.html
4.关于脂肪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能2023-02-06 12:13深圳人事考试网来源:广东华图教育 题目 关于脂肪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脂肪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热能、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 B 脂肪是人体组织和细胞的重要成分 ‘ C 脂肪具有保暖、保护脏器和关节等功能 D 婴幼儿每口每公斤体重需脂肪4~6g 优质答案 查看答案 分享到https://shenzhen.huatu.com/tiku/4017696.html
5.公共营养师理论3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60.关于铁的吸收与代谢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可反复被机体利用 B.婴幼儿铁的吸收率低 C.维生素C可促进铁的吸收 D.维生素B2可促进铁的吸收 61.关于谷类食物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 ) A.谷皮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组成,含有一定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不含淀粉 http://www.gmjk.com/article-jiankangzixun_jiankangzhishi_gonggongyingyangshi-585.html
6.营养基础B.人乳中的脂肪球小吸收好 C.人乳中含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 D.人乳中的钙吸收率高 E.以上都对 16.胎儿出生时体内储备的铁,一般可满足多长时期内婴儿对铁的需要量 ( C ) A.1~2个月 B.2~3个月 C.4~6个月 D.7~8个月 E.8~9个月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12/10/666171_126367190.shtml
7.高级育婴师试题51、0-2岁婴幼儿智慧发展的顺序为发射活动——尝试错误( ) A、掌握技能 B、解决简单问题 C、学习新知识 D、发展想象 52、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 )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 A、人 B、婴幼儿 C、自我 D、我 53、( )是因人的认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https://jxjyb.wfhlxy.com/info/1008/1069.htm
8.儿科护理(医学高级):儿科护理必看考点(强化练习)考试题库74、单项选择题 下列哪项不是婴幼儿睡眠不足的表现() A.食欲减退 B.烦躁 C.消化不良 D.易怒 E.体重下降 点击查看答案 75、单项选择题 小儿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表现皮下脂肪增多,其分布特点是() A.呈向心性 B.以四肢为主者 C.均匀分布 D.以棉布为主 E.以腰部以下及腹部为显著 点击查看答案 76、单项选http://www.91exam.org/exam/87-1074/1074571.html
9.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脂肪并非全部直接来自食物B.婴幼儿下列关于人体健康与营养物质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脂肪并非全部直接来自食物B.婴幼儿和大病初愈者都应适当多补充蛋白质食物C.脂肪肝的形成与肝功能是否正常有密切的关系D.脂肪可大量转化成糖https://m.1010jiajiao.com/gzsw/shiti_id_54714260c9734355e9cca93232c82aa4
10.儿科主任护师考试复习题36.食物中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可供给能量(kcal)分别为 A. 4,4,9 B. 9,4,4 C. 4,9,4 D. 4,9,9 E. 9,9,4 答案:C 37.营养不良小儿常并发各种维生素缺乏,其中最常见缺乏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C E.维生素D 答案:A 38.女孩,11个月,https://www.med66.com/erkeezhuguanhushi/zh201201291608.shtml
11.2020年育婴员(五级)找答案及育婴员(五级)考试技巧42、【单选题】婴幼儿脂肪的作用()。( A ) A、防止体热的消散 B、保护脏器不受损伤 C、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D、以上都是 43、【单选题】婴幼儿鼻出血时头部的位置应该是,低头用手指捏住鼻翼两侧,较适宜的时间为()。( D ) A、2~6min https://blog.csdn.net/zl704697047/article/details/109266018
12.食品安全蒸汽冷凝过程中的空穴现象及产品在膨胀器中的沸腾都会使牛乳中的蛋白和脂肪不稳定,为了对其进行补偿,需要使用下游无菌均质机。均质压力通常用200~250 kg/cm2(第一级:150~200 kg/cm2,第二级:50 kg/cm2)。均质机推动产品,流经灭菌机的终冷却段,再输送到无菌罐或直接送到无菌灌装机。 http://www.macrolake.com/zh-hans/book/export/html/554
13.必需脂肪酸摄入多少与婴幼儿智力发育无关。必需脂肪酸摄入多少与婴幼儿智力发育无关。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多少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中级育婴师(四级)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外加剂的均匀性指标进行检测,每项指标的试验次数规定为( )次。 A. 2 B. 3 https://www.shuashuati.com/ti/67f4177f0e334f47b4dab93e0730d6b0.html?fm=bdbdsd7cd2d0b9bab4b44eaebd7ada3d1f6a5
14.原创食品标签中“反式脂肪酸”的标示要求中食安信反式脂肪酸标示的常见错误 使用了氢化植物油,未标示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来源:GB 28050-2011实施指南) 当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0.3 g/100g时应当标示为“0” (来源:GB 28050-2011实施指南) 3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反式脂肪酸是否强制标示? 在最新版的婴幼儿食品标准,GB 10765-2021《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6-2021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780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