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减资产评估增值部分(永久性差异)
存货:(按出售比例)补计成本
固定资产:(按剩余年限)补提折旧
无形资产:(按剩余年限)补提摊销
暂时抵销,实现后转回(暂时性差异)
1.内部交易损益先抵销;
2.对外实现后(存货通过销售,固定资产通过计提折旧)再转回。
投资方
被投资方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股利
为企业合并发生的费用
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为发行证券发生的费用
①发行权益性工具的发行费用,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②发行债务性工具的发行费用,计入负债初始确认成本中(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土地使用权(自用)
6000
9600
专利技术
3000
银行存款
10800
15000
1.借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持股比例(+商誉)
①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为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的账面价值。
②如果被合并方是最终控制方通过外购(非同一控股合并)取得的,则还应该包含原商誉,商誉为最终控制方收购被合并方形成的溢价部分。
2.贷
付出的对价按照账面价值计量
3.差
投资成本与付出对价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调留存收益。
联营企业、合营企业
非同一控股合并
同一控股合并
初始计量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
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交易费用
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
被合并方净资产账面价值×持股比例
发行股票的手续费
冲减资本公积
后续计量
权益法“五步走”
成本法(只有分红的账务处理)
处置计量
1.售价-账目=投资收益
2.科目结转
无科目结转。
(售价-账面=投资收益)
成本法
追溯调整分录
权益法
贷: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当年)
盈余公积(以前)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以前)
贷:长期股权投资
转换形式
处理原则
转出情况
“三升”
(1)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权益法
先卖后买
(原公允+新增成本)
结转其他综合收益
(2)公允价值计量转换为成本法核算(非同一控制)
(3)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核算(非同一控制)
还是一家人
(原账面+新增成本)
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暂不处理
“三降”
(4)成本法核算转化为权益法核算(主动减持)
处置部分终止确认,剩余部分追溯调整
无
(5)成本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
处置部分终止确认,剩余部分先卖后买(投资收益)
(6)权益法核算转公允价值计量
结转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
共同控制
概念
判断原则
(1)集体控制(数量最少的组合)
(2)一致同意(集体控制的组合是唯一的)
【提示】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方组合能够集体控制某项安排的,不构成共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