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D)
A.能极力满足个人的需要B.对自己有过高的评价
C.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宜泄自己的情绪D.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2.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D)
A.抑郁情绪B.不愿与人交往C.经常感觉自己无能D.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克服困难
3.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C)
A.经常与素不相识的人十分热情地交谈.表现为十分兴奋的状态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C.有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人
D.接触异性时经常表现为紧张的情绪
4.从创伤刺激中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C)
A.心理活动的耐受力B.心理活动的稳定性C.心理康复能力D.环境适应脂力
5.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A)
A.人的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B.环境适应力C.心理自控能力D.社交能力
6.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D)
A.见人都热情相待B.见什么人说什么话C.经常努力工作D.经常保持乐观的心态
7.高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衡量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首要为(B)
A.情绪健康B.智力正常C.意志健全D.人格完整
8.健康的概念是指哪种状态(D)
A.身体健康B.生理无残疾C.心理健康D.身心健康
9.以经验为标准判断心理活动是否正常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D)
A.判断者的个性不一样B.判断者的经验和水平不一样C.判断者的观察角度不一样D.以上都是
10.学校的领导方式会影响一个班课堂学习管理的效果,最好的领导方式是(D)
A.控制式的B.自由式的C.专制式的D.民主式的
11.有的学生希望通过交往与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得到别人接纳,其想要满足的人际需要是(C).
A情感的人际需要B控制的人际需要C包容的人际需要D利用的人际需要
12.心理学的英文名称是(B)
A.PsychologistB.psychologyC.psychopathD.psychiotry
13.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D)
A.快乐B.悲哀C.愤怒D.恐惧
14.下列特征不属于神经衰弱者的表现(D)
A容易疲劳B自我压迫C睡眠障碍D缺乏生活兴趣
15.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D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是处理自卑问题的方法之一
16.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D)
A睡房较暗B.定时运动C.每晚定时上床睡觉D.临睡前运动
17.为了在学习中更好地加强记忆,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有关记忆的(C)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常识性知识
A.家庭内部B.社会环境C.人际关系的处理D.自身的内部冲突
19.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类似于(D)
A.医生与患者B.教师与学生C.上级与下级C.朋友与朋友
20.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咨询关系在行为方式的表现为(C)
A.支配——服从B.独立——依赖C.平等——平等D.主动——被动
21.当天识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A)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24小时内B第二天C第三天D第二周
22.下列哪些陈述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D)
A精力旺盛B.感情丰富C.渴望独立D.认识能力高,看问题全面
23."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A)的表现.
A.复杂性和矛盾性B.稳定性C.可变性D.生理性
24.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
A恐怖症B一般性焦虑障碍C抑郁症D强迫症
25.判断一种行为是是否正常,首先必须考虑以下哪个要素(D)
A家庭B职业C信仰D文化
2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
A.自觉性B.果断性C.自制性D.坚持性
27.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A.情绪B.气质C.性格D.行为
28.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
A.兴趣B.性格C.知识水准D.价值观念
29.学校增进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A)
A.心理健康教育B.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C.心理咨询D.心理治疗
30.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流泪,这一情绪表现叫:(C)
A焦虑B恐惧C情感脆弱D情绪低落
31.下列不是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的是(D)
A情绪稳定B情绪愉快C经常开心D喜乐无常
32.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的是(D)
A.内心的平静B.信心C.成功的意识D.浮躁
33.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A.学校教育B.遗传C.社会D.实践活动
34.人们遭遇不良情绪时,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D)
A.喝酒B.吃大量的东西C.压抑负性的情绪D.向朋友倾诉
35.对于相貌美的标准,人们通常有大体一致的看法,但是也存在各种差异。而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流行这样一句话“情人眼里出西施”,那么这个是说明人们在对相貌的看法中存在(C)差异
A文化B个人C关系D时代
36.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D)
A.抑郁情绪B.不愿与人交往C.经常感觉自己无能D.遇到困难时,能积极克服困难
37.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C)
B.对同事、好友无缘无故地表现为冷漠、漠不关心
38.心理健康表现心理的耐受力方面为(C)
A.过去的痛苦的体验经常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但不影响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B.遇到困难,能够忍受
C.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乐趣,而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
D.对于同事外人的议论并不在意
39.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D)
40.关于对错觉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
41.当患者对各种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我们称为(A)
A.感觉过敏B.错觉C.幻觉D.感觉减弱
42.强迫观念是指(D)
A.一种在病理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是病态的推理和判断。
B.是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其发生一般均有事实根据。此观念片面而偏激,但逻辑上并不荒谬。
C.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决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
D.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意想的,且伴有主观的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
43.健康的概念是指哪种状态(D)
11.学校的领导方式会影响一个班课堂学习管理的效果,最好的领导方式是(D)
44.下列特征不属于神经衰弱者的表现(D)
45.关于自卑感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自卑的人热衷于与人比较,而对自己的期待却很低
B、自卑的人往往对自己缺乏客观、清醒的认识,无法悦纳自己
C、自卑的人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
46.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D)。
A改善交往情境B向对方施以恩惠C增加交往频率D向对方作自我表露
47.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D)
48.为了在学习中更好地加强记忆,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有关记忆的(C)
50、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A)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51、下列哪些陈述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D)
A精力旺盛B.感情丰富C.渴望独立D.认识能力高,看问题全面
52、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A刻板印象B社会吸引C从众D服从
53、不是少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D)
A.“成人感”出现B.独立性增强C.评价能力提高D.身体发育快
54、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D)
A.人格稳定性受到性别与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B.在整个成人期,人格在整体上会发生系统性改变
C.在青春期后,人格保持非常稳定
D.成人期人格兼有稳定和变化两重特征
55、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
56、下列哪种形式属于角色扮演法(C)
A:主题班会B:娱乐法C:哑剧表演D:游戏法
57、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
A.避免类似情境B.总结经验教训C.调节抱负水平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8、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A)
A和解B妥协C容忍D调解
59利他主义的表现(C)
A.人不为我,我不为人B.人为财死C.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万家D.逃避责任
60下列不是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的是(D)
61其学习动机辅导的最有效的方法当数:B
A:明确学习目标B:动机迁移C:创设问题情境D:奖惩
62.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反映的是(C)特征.。
A.能力B.气质C.性格D.情感
63.当天世纪的外语材料,最好在(a)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24小时b.第二天c.第三天d.第二周
64.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D)
a.性格b.能力c.气质d.个性
65.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的是(D)
66.不是人际关系的作用的是(C)
A.幸福感B.心理健康C.身体健康D.自我表现
67.利他主义的表现(C)
68.“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A)
A.抑郁症B.自负C.躁狂症D.强迫症
69.追求完美、自尊心脆弱、控制欲望强、自视甚高、将不完美等同于不可爱、不值得爱的是(C)
A.自卑者B.自负的人C.完美主义者D.偏执者
70.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
71.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
72.下列哪种心理属于健康心理(D)
73.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高,有的人夜晚工作效率高,这是指(A)
74.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D)
75.当某一固定的观念在脑子里反复出现时,这些观念是患者不愿想的而且伴有被迫感觉和痛苦感觉,我们称之为(B)
A.强制思维B.强迫观念C.妄想D.虚构
76.当一个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情时手舞足蹈,欢快的向别人诉说内心的体验,我们称这个人(A)
A.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B.人格相对稳定性C.心理活动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D.心理活动协调性
77.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D)
C.为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极力宜泄自己的情绪
D.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
78.心理健康在社会交往中可表现为(C)
79.关于对错觉的理解,以下哪些是正确的(A)
80.心境是指(A)
A.一种较擞弱而持续的情撼状态B.个体对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反应
81.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称为(B)
A.否认作用B.合理化作用C.投射作用D.幻想作用
82.如果你对以前一个同学对你的谩骂时的愤怒的心情,一直记到现在。请问这种记忆的名称叫做(C)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83.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称为(D)
A反映B.刺激C.联结D.强化
84.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C)
A自我实现B.和谐人际关系C.保持人格完整D.保持协调情绪
85.气质类型(D)
A.有好有坏B.都是好的C.都是坏的D.无好坏之分
86、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D)
87.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法,称为(B)
88.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流泪,这一情绪表现叫(C)
A.焦虑B.恐惧C.情感脆弱D.情绪低落
89.人们常说“眼不见为净”,是下列哪种防卫机制的表现(D)
A.转移作用B.幻想作用C.投射作用D.否认作用
90.“三个和尚没水喝”体现了群体的(D)
A.从众心理B.群体极化效应C.服从心里D.社会懈怠作用
91.“想吃鱼,又怕腥”是哪种冲突(C)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意向冲突
92.“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A)的表现
A.复杂性和矛盾性B.稳定C.可变D.生理性
93.“触景生情”是(B)
A.有意回忆B.无意回忆C.间接回忆D.机械回忆
94.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95.下列选择不属于产生心理障碍原因的三大因素的是:(D)
A.生物因素B.心理因素C.社会因素D.抑郁因素
96.下列选项不属于强迫观念的含义是:(C)
A.反复而持久的思想,印象或冲动含义B.伴有紧张烦恼、心烦意乱C.大脑中出现幻觉D.伴有焦虑不安和一些躯体症状
97.下列选项不属于抑郁症的常见表情有:(A)
A.胡言乱语B.情绪低落C.活动减少D.语言减少
98.抑郁的特征性睡眠障碍是(C)
A.失眠B.入睡困难C.早醒D.易惊醒
9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00.一般认为原始情绪是指(D)
A.激动与平静B.高兴与悲哀C.喜、怒、哀、乐D.喜、怒、哀、惧
101.“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以下哪种挫折防卫机制的表现(B)
A.转移B.投射C.反向D.合理化
102.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有限性,它保持信息的容量为(C)
A.7±3组块B.6±2组块C.7±2组块D.6±3组块
10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104.下列行为哪一项属于心理健康的范围(D)
105.有的学生希望通过交往与别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得到别人接纳,其想要满足的人既需要是(C)
A.情感的人际需要B.控制的人际需要C.包容的人际需要D.利用的人际需要
106.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D)
A.睡房较暗B.定时运动C.每晚定时上床睡觉D.临睡前运动
A.明适应B.暗适应C.色弱D.视觉后像
108.“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明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
109.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110、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D)
A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B心算不熟练C元注意水平低D短时记忆易被输入的信息替代而丧失
111、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D)
A能力B气质C性格D智商
112、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D)
A社会关系B朋友关系C层次关系D亲子关系
113、衡量人际关系好坏的最主要指标是交往双方的(B).
A交往次数B心理距离C行为表现D互惠程度
114、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自我预言效应的最佳期望水平是(D)
A.高水平期望B.适当低于目前水平的期望C.与目前水平一致的期望D.适当高于目前水平的期望
115、心理发展是指(D)
A个体自身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B个体在外界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C个体在遗传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D个体在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116、当发现身边的人有自杀倾向时首先要做的是(A)
A稳定当事人的情绪并对其开导B及时告诉老师C报告校,院心理咨询室D启动紧急干预
117、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A)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119、下列哪些陈述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D)
120、一个人总是反复检查是否锁了门或不停的洗手,这属于下面哪一种心理障碍(D)
121、当你身边大多数人选择某种东西时,你常不自觉的做出相同的行为,这一心理现象称作(C)
122、珊珊很害怕火,以致于不能擦亮一根火柴,甚至不能参加烛光晚会.她很可能患有:(D)
A.广泛性焦虑障碍B.惊恐障碍C.强迫性障碍D.恐怖障碍
123、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以及(D)
A.独立质B.严谨型C.兴奋型D.胆汁质
124、(A)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
125、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反映的是(C)特征..
126、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
127、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A.情绪B.情感C.态度D.需要
128、王元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两者的智力相比(D)
A.王元比李平高B.李平比王元高C.相等D.无法比较
129、弗洛依德的人格结构不包括(C)
A.超我B.本我C.镜我D.自我
A家庭内部B社会环境C自身的内部冲突D人际关系的处理
131、交往双方能否成为知己,关键在于各自能否(D)。
13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133、当班级规模过大时,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就弱,不易建立群体规范,因此,最适宜的班集体人数为(C)
A.5-10人B.10-20人C.30-40人D.50-60人
134、我国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其中(C)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B.想象力C.抽象思维能力D.创造力
135、下述关于人格的描述哪一个最为准确(D)
136、“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表明了一个人意志品质的(D)。
137、心境具有(A)的特点
A.弥散性B.集中性C.短暂性D.突发性
138、考试焦虑主要属于(A)方面的问题。
139、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相似性的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
140、下列陈述不能增强挫折承受力的是:(A)
A.避免类似情境B.总结经验教训
C.调节抱负水平D.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141、“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A)
142、人的气质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以及(D)
143、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人格具有统合性、功能性、稳定性(A)等特性
A.独特性B.发展性C.复化性D.一致性
144、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或极度高兴或伤心流泪,这一情绪表现叫:(C)
145、关于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哪一个是错误的(D)
A接近性B相似性C外貌D自尊
146、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A)
147、下列不是情绪健康的主要标志的是(D)
148、不是积极心态的作用的是(D)
14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D)
150、在人的社会性需要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体验是(B)
151、在下列影响人际关系的相似性因素中,对人际关系影响最大的是(D)
152、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D)
A.性格B.能力C.气质D.个性
153、动机和兴趣产生的基础是(C)
A.感知B.实践C.需要D.教育
154、情感是在人的(A)中产生的。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个性倾向性D.个性
155、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A)
156、勤奋,懒惰,谦虚,骄傲,这些反映的是(C)特征.。
1.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称为()。
A.有序问题
B.无序问题
C.有结构问题
D.无结构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D。研究者一般将问题分为有结构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两类。其中无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因此,答案为D。
2.专家与新手相比,专家在专门领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能力都更强。最适当的解释是()。
A.专家有更敏捷的记忆品质
B.专家掌握了一般的记忆策略
C.专家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
D.专家在专门领域有更丰富的知识与特殊的记忆策略
答案与解析:选D。已有的知识经验影响问题的解决。专家不仅拥有某一领域的大量的知识经验,&考&试大$而且这些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组织是非常合理的,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地被提取和应用。专家不仅拥有丰富且组织合理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也拥有解决问题所必须的、有效的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因此,答案为D。
3.下面哪一个是“问题解决”?()
A.回忆一个人的名字
B.幻想自己是“灰姑娘”
C.用一个词来造句
D.荡秋千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的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因此,题中只有C选项符合要求,答案为C。
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5.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答案与解析:选C。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正是功能固着的表现。因此,答案为C。
6.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答案与解析:选A。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考&试大$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为此,可以把问题定义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因此,答案为A。
7.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
A.思维程序
B.调查研究
C.验证假设
D.论证假设
答案与解析:选C。问题解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综合有关研究,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因此,答案为C。
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属于()。
A.一般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无结构问题
D.特殊问题
答案与解析:选B。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对代数式a2-2ab+b2进行因式分解正属于这类问题。因此,答案为B。
9.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能力成分
答案与解析:选B。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因此,答案为B。
10.()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道德
C.态度
D.情绪
答案与解析:选C。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因此,答案为C。
11.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答案与解析:选B。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道德观念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因此,正确答案选B。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答案与解析:选A。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因此,正确答案选A。
13.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A.0~5岁
B.6~8岁
C.8~10岁
D.10~12岁
答案与解析:选B。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因此,正确答案选B。
14.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答案与解析:选D。在道德情感中,爱国主义情感表现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和无限的感激,这样一种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因此,正确答案选D。
15.一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
C.是实践锻炼的结果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答案与解析:选D。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改变的。因此,正确答案选D。
1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基本相同
B.与大家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答案与解析:选D。认同的含义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考&试大$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因此,正确答案选D。
1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积极性
C.适应性和社会性
D.内化性和意志性
答案与解析:选A。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因此,正确答案选A。
18.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
A.积极的社会功能
B.应有的责任能力
C.应有的责任义务感
D.道德精神面貌
答案与解析:选A。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A。
19.可采用()来治疗失眠。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答案与解析:选B。肌肉松弛法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而失眠状态的出现就是由于情绪上紧张、不安,心里产生的焦虑,肌肉松弛法刚好能够治愈这一症状。因此,正确答案选B。
20.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答案与解析:选B。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考&试大$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小王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选B。
2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
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
B.痛苦不安
C.感到惴惴不安
D.感到极端焦虑
答案与解析:选D。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也就是产生焦虑行为。因此,正确答案选D。
22.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答案与解析:选A。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因此,正确答案选A。
23.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答案与解析:选C。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人格测验包括多相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因此,正确答案选C。
24.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会谈
B.倾听
C.鼓励
D.询问
答案与解析:选A。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考&试大$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因此,正确答案选A。
25.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由()首创的。
A.皮亚杰
B.雅各布松
C.艾里斯
D.沃尔茨
答案与解析:选B。肌肉的松弛训练法是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这种方法由雅各布松在20世纪20年代首创,经后人修改完成。因此,正确答案选B。
26.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之为()。
A.学习目的
B.教学目的
C.学习目标
D.教学目标
答案与解析:选D。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有助于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测量和评价、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指引学生学习等功能。因此,正确答案选D。
27.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A.目标分类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析
D.任务执行
答案与解析:选C。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力求使任务变得细化可行。因此,正确答案选C。
28.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是()。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答案与解析:选B。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对每一个领域进行详细的分类,使之形象化、条理化,成为一个教育目标体系。因此,正确答案选B。
29.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
A.知识
B.领会
C.综合
D.评价
答案与解析:选A。知识是认知领域的构成部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因此,正确答案选A。
30.在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是()。
答案与解析:选B。领会是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因此,正确答案选B。
31.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则和按()。
A.功能
B.大小
C.用途
D.年龄
答案与解析:选A。一般说来,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按领域原则来安排课堂空间,即将课堂空间划分成一个个领域,某些领域只属于某个人;第二种是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即将空间划分为各种兴趣范围或工作中心。因此,正确答案选A。
32.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之为()。
A.教学策略
B.教学方法
C.教学目标
D.学习方法
答案与解析:选B。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考&试大$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正确答案选B。
33.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有序材料进行的课堂教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