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食品标准的制定,一、食品标准的制定的原则,1.必须贯彻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2.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注意标准间的协调性。3.坚持统一性(结构,文体,术语)。4.充分考虑使用要求和生产实际。5.遵循技术上先进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6.坚持以科学实验和实践经验为基础。7.实时复审。,三、制定食品标准的要求1、在标准的范围一章所规定的界限内按需要力求完整2、标准的条文应用词准确,逻辑严谨3、注重适用性,二、食品标准制定的程序,(一)预备阶段(二)立项阶段(三)起草阶段(四)征求意见阶段(五)审查阶段(六)批准和备案阶段(七)复审阶段,(一)预备阶段提出阶段,拟制
3、下达标准制修订计划,企业标准的立项,修订计划下达后,标准的归口部门或标准项目提出部门组织标准制修订工作小组,也称标准起草组。人员组成:熟悉食品生产、检验、安全,有较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好文字表达能力。起草组主要工作任务:通过调查研究,编制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和有关附件。,(三)起草阶段,(四)征求意见阶段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超过3个月;征求意见稿需经专业技术委员会或提出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同意后,方可对外征求意见。发往征求意见的单位应是与本标准有密切关系的生产、使用、科研、监督检验单位及有关大专院校。食品产品标准还应征求经销单位和顾客的意见。起草组对意见整理分析,填写意见
4、汇总处理表,据此修改征求意见稿,提交标准归口部门或提出部门审查同意,形成标准送审稿。,(五)审查阶段审查分为预审和准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审查由各专业技术委员会组织审查;审查内容:一是标准草案是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强制性标准相抵触;二是技术内容是否符合实际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市场需求等。审查形式:会议审查和函审。,(六)批准与备案阶段不同的标准报送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批准阶段的周期一般不超过四个月;涉及国际贸易的强制性食品标准,应根据我国关于制定、采用和实施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的承诺,向WTO各成员国通报,自通报之日起60
5、天之后,无反对意见,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方可批准、发布;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批准发布后,还应向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标准需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七)复审阶段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企业标准应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更替,即使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3年。复审结果分为: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周而复始的过程形成闭环,制定标准的快速程序A程序:正常程序;B程序:省略起草阶段;C程序:省略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等同采用国际标准:B程序;现行标准修订:C程序;现行行业标准转
6、国家标准:C程序。,三、食品标准的结构,1、食品标准的要素,封面,名称,前言,必备要素,范围,除上述四个要素外的其他所有要素,可选要素,标准的要素,必备要素和可选要素,二、标准的结构层次,1、部分部分是一项标准被分别批准发布的系列文件之一,一项标准的不同部分具有同一个标准顺序号,它们共同构成一项标准。2、章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是构成标准结果的基本框架3、条章以下所有编号的层次均称为条。,4、段段是章或条的细分。段不编号。为了不在引用时产生混淆,应避免在章标题或条标题与下一层次条之间设段(称为悬置段。)5、列项是段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应由一段后跟冒号的文字引出。6、